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何毓灵  岳占伟 《考古》2012,(12):70-77,1
殷墟近年来考古发掘出土了3枚青铜印章,根据对印章的图案与文字进行的分析可证明殷墟传世印章的可信度,同时说明中国印章的起源至少可早到殷墟时期。早期印章的起源与陶印模有一定的关联,殷墟时期青铜印章的主要功能与青铜器铭文类似,用以标识主人的私名或氏族。  相似文献   

2.
一在中国古代印章中,道教印是一个重要的群体,其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是国家政权设立任命的道教事务机关和道宫所用官印;第二朝廷封赐给道教首领、重要人物的封号印及各种道阶的等级印章;第三是道教内部各门派的主持人依传统尊号或社会公认的名号所制作的各种印章;第四是道教人物或各道教组织依道书、道经与尊神名目,刻制各种施法时使用的印、章、玺、宝,此类中的个别印章也有由朝廷颁给的,本文统称这类印章为道教法印。前三类道印或有关道教的印章多见於文献记载,现今所存实物品种较少,受多种因素影响,著录及公开发表的数量更少;从印文角度看,除极个别残缺甚重者外,这三类印章一般都能辨认识读。但第四类即道教法印的情况就大相径  相似文献   

3.
玉玺小考     
陈倩 《文史天地》2010,(1):58-60
众所周知,玉玺是皇帝的印章,代表的是最高统治者的旨意,是封建社会最具权威的印鉴。小小的一枚玉玺历经千年,它的身上衍生出了无数的故事,或悲、或喜、或温情脉脉、或血腥残忍。有人得到它后走上了权利的巅峰,而有人却为它丢掉了身家性命。那么究竟是这枚精美印章本身的魔力,  相似文献   

4.
俄藏敦煌汉文写卷中的官印及寺院印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敦煌文献中可以经常看到盖有官印或寺院印章的文书。但是非常遗憾,文书中保存下来的印章,尤其是官印,大部分都已残缺不全了,而且,对其中的大多数都没有人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尽管如此,根据印章残留的部分还是很成功地再现了其原貌,并且,这些复制品的尺寸与原件尺寸保持一致。根据此,我们可以确定在斯坦因、伯希和及北京收藏的文书中也有类似的印章,这些文书有一部分在当时已发表过。而巴黎收藏的文书直接由陈祚龙进行整理和研究。对敦煌文书中印章的研究我们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且具有实际意义的任务:即根据文书中的印章来初步确定文书的年…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的印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古代印章,曾倍受文人雅士的喜爱,视为珍贵的文物古玩,具有很高的鉴赏与研究价值。印章最初始于“封泥”,古人在封存和传递物件时,为防止被人打开或拆动,先用绳子扎住物件,绳子用泥块封住,然后在泥块上盖上印记,这印记就是最初的印章。至干我国第一方印章究竟产生于什么时候,目前尚说不清楚。河南安阳殷墟曾出土过青铜印章,说明殷商已有玺印。春秋战国时期,印章已大量使用,如《战国策》记载,苏秦合纵六国共同抗秦,曾佩六国相印。先秦印章,大都用金属制作,因此称为“”,又因使用时主要是印在封泥上的,又写作“”。卫宏《…  相似文献   

6.
周晓陆 《收藏家》2005,(2):73-76
考古学出土资料证明,中国玺印源自商代,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实用印章由东周的繁盛而到秦汉发展到顶峰,由文人或印人创制的艺术印章体系,则要晚出许多。到了公元十世纪的赵宋时代,以绘画、书法为代表的文人艺术,风格与技法都达到前无古人的极高境界。正是此时,兼擅诗文、绘画、书法的大师巨匠苏轼、米芾之流,开创了文人治印的艺术先河。尤其米芾,有若干枚书法上的印章可认定是其手出,表现了源自绘画的布局规划,源自书法的线条掌握。因为草创,这些印章的面目难免稚拙。  相似文献   

7.
印章与考古     
春秋战国至秦以前,印章称为“鉩”或“玺”。秦统一六国,皇帝的印信称为“玺”;官、私所用的均改称为“印”。至汉代,官印中始有称“章”或称为“印章”。唐代女皇帝武则天执政后,认为“玺”音近“死”不吉利,遂改名称“宝”。此后至清代,凡是皇帝所用的印章一般都称为“御宝”,或称为皇帝的凭信。  相似文献   

8.
从古代的皇室玉玺到当代的单位印章,我国自古就有使用印章的传统。印章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效用。然而,一直以来,有关印章及印章档案的管理并示引起广泛重视。改善印章档案管理的办法,加强对管理工作的过程控制,能有效提升印章和印章档案的管理效果。本文从印章档案的含义、基本方法、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几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9.
王瑞雷 《文物》2021,(9):72-79+97
<正>受汉地封印文化影响,吐蕃最早视印章为"盟誓诏书"(bka’ gtsigs kyi yi ge)或上级发放敕令的有效凭证。吐蕃时期的印章遗存可分为实物遗存和文书押印印痕两种。近年来,学界已从不同视角对此展开了充分研究。吐蕃王朝奔溃之后,其后裔在西藏阿里象雄故地新建地方政权——古格王国(10世纪末至17世纪初)。该时期印章形制与特征,因缺乏考古材料和文献记载,故学界对此悬而未解。2016年,托林寺佛塔出土文书印痕的发现,为学界探究古格王国早期印章形制、功能打开了一扇窗口。  相似文献   

10.
藏族历史使用的汉字印章,无论是印章器形、雕刻、内容都与纯正的藏式印章有相同之处。藏族使用汉字印章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藏族文献史料中没有太多的记载。但是通过查考敦煌吐蕃古藏文卷子,发现其中的卷尾所加盖的印章不少是以古藏文译音的汉字印章。印章素有“以方寸之地见大千世界”之誉,从这些藏族印章所表现的汉字、图纹、工艺等内容,我们看到了藏汉民族历史上在文化方面相互共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印章的可辨识度,尝试解决印章与画意重合的问题,应用高光谱图像系统,采集了上海博物馆馆藏"清明上河图"作品的高光谱图像信息,对其中三枚可辨识度不高,与画意重合严重的印章进行了提取。通过最小噪声分离(Minimum Noise Fraction,缩写为MNF)解决了其中一枚印章可识别度不高的问题;对与画意高度重合的两枚印章,通过波段裁剪结合最小噪声分离处理,有效地将印章与画意分离开,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结果表明,最小噪声分离可以有效地提高模糊印章的可辨识度,结合相应的波段裁剪处理,也可以有效地将印章与画意分离开。  相似文献   

12.
正在中国军事博物馆抗日战争展厅里,陈列着一枚铜印章,这枚印章高3厘米,宽1.5厘米,上部雕有狮子钮,下刻隶书"杨靖宇印"。这枚已在军事博物馆陈列了40年的珍贵印章,作为东北抗联的历史文物,它向人们讲述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壮烈史实,但这枚印章的发现始末却是鲜为人知。农民锄地捡到印章  相似文献   

13.
柳亚子先生喜好印章,他一生使用过的印章达160余枚,其中在重庆请忘年交曹立庵先生镌刻的两枚闲章,柳亚子逝世之后竟酿成了一场灾祸。康生及其爪牙将这两枚闲章连同另一枚刻有相关边款的印章一起砸碎,制造了莫须有的所谓反动印章案。这三枚印章和边款如下:  相似文献   

14.
传统书画作品中存在有大量模糊不清的印章,对此类印章尚没有很好的手段进行提取和鉴别。为解决这一问题,本工作采用一种用高光谱图像系统采集书画中模糊印章的光谱-图像信息,采用最小噪声分离变换(MNF)处理光谱图像数据,提升了模糊印章的可辨识度。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能够有效的将模糊印章的信息提取出来,有利于印章的鉴别和研究,为书画的文物价值和真伪鉴别的研究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蒲江船棺墓与新都木椁墓出土印章的研究吴怡在四川巴蜀文化的考古发掘中,发现并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印章。从已经出土的情况来看,这些青铜印章大致可以分成汉字印和巴蜀符号印等几类。印章的印文也可以分为符号文和篆书字体等几种。在有的巴蜀青铜印章的印文中已经出现了汉...  相似文献   

16.
略谈肖形印     
印章的起源,先于雕板印刷,略迟于甲骨玉版的镌刻。虽然,印章与雕板印刷在效用、性质上各有所异,但从其摹刻施印这一过程来看,正是承继了甲骨玉版镌刻的传统,却又为雕板印刷的发明起了积极的和带有启发性的作用。印章之名始于秦代,据"集古印格"序言中谓,秦始皇恶"玺"之音与"死"相同,便易名为"宝"、"印"、"章"。所以玺(亦作鉨或(土尔)),便为印章最古的名称。"周礼"掌节职上即载有"货贿用玺节"之说;  相似文献   

17.
殷娜 《文博》2004,(4):52-55
先秦及秦汉印章,白文印众多,朱文印稀少,不管官印或私印。多取内凹的印面形式,与后世印章朱文、自文形式的多样化甚至宋、元、明、清官印多以来文为主的形式迥然不同.况且就古代印章的铸造来讲,铸造内凹的自文印比朱文印程序更为复杂.为何古人偏偏钟情于此种造印程序复杂的白文印,而且历经几百年不变。  相似文献   

18.
李燕 《收藏家》2022,(3):107-110
印章,在古代是人们身份地位的一种象征。商周时期印章已经产生,两汉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印章的制作和使用数量大大增加。汉代印章在秦篆书基础上有所创新,基本摆脱了篆书的呆滞繁复,呈现出一定的隶书味道和金石气息,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因此在我国印章发展史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李海珉 《收藏家》2002,(12):63-65
柳亚子先生喜好印章,他一生使用过的印章达160余枚,其中在重庆请忘年交曹立庵先生镌刻的两枚闲章,柳亚子逝世之后竞酿成了一场灾祸。康生及其爪牙将这两枚闲章连同另一枚刻有相关边款的印章一起砸碎,制造了莫须有的所谓反动印章案。这三枚印章和边款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两方汉印     
解放以来,河南省博物馆收集了不少古代印章。这里先介绍汉代的一方银质和一方金质印章。一、“裨将军印章”(图一)。此印是1963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