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芳考略     
杨芳(1770—1846年),贵州松桃人,土家族,字通逵,号诚村,起自行伍,历乾、嘉、道三朝,官至提督,是清代一位久经战阵的武将。杨芳于1770年11月16日(即乾隆三十五年),出生在贵州松桃厅城关一农户家,兄弟姐妹6人,芳排行第五。家道寒微,如他自己所说:“家赤贫,无以尽养。”13岁应童子试,16岁应乡试,因忤逆学使被逐,辍学而投充铜仁协左营行伍。20岁那年,左营把总郭琼发以次女许婚,24岁完婚。从16岁到26岁的十年间,杨芳多在军中吃太平粮。乾隆六十年正月(1795年),石柳邓、吴八月等在湘、黔、川边处州县聚众起义,群众裹粮相从,义军声势浩大,震惊了朝廷,乾隆皇帝即任福安康为主帅,命四川总督和淋为副  相似文献   

2.
紫光阁在中南海内,清乾隆始,为纪念和表彰征战时立下大功的臣子,乾隆皇帝令画师绘其像并张挂于紫光阁四面墙上,至清光绪,共绘320人,在帝王时代,这是最高荣誉。 征内乱,少年百战成将军 杨芳,字诚斋,贵州松桃厅(今松桃县)人,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生于松桃城关。杨芳自幼家境平平,但其母仍省吃俭用供其读书。杨芳喜好练武,精通兵器,虽喜读书却应试不第,而其在谋略方面的才干却日益显露。  相似文献   

3.
赖晨 《文史春秋》2014,(2):52-55
胡也频(1903—1931),福建福州人,"左联五烈士"之一、早期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家。他幼年入私塾读书,因家庭生活困难,曾两度辍学。15岁时到一家金银首饰铺当学徒,受尽凌辱。后在京"北漂"时认识丁玲、沈从文等人,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930年11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初被捕,丁玲和沈从文等人对他展开  相似文献   

4.
明武宗     
明武宗朱厚照(1506—1521年在位)是明朝的第十个皇帝,也是明成祖迁都北京后的第八个皇帝。他生于弘治四年(1490年),是明孝宗的独生子。弘治十八年(1505年),明孝宗病死,年仅十五岁的武宗即位,年号正德。明武宗自幼聪明,喜读书,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他善于作诗,可“挥笔辄就,曾不  相似文献   

5.
医学教育家、病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梁伯强(1899—1968),广东梅县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2月15日出生在梅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其父梁劭勤曾在本乡小学和梅县女子中学任教,对子女要求严格,勉励子女努力读书。梁伯强6岁时,疾病夺去了他母亲的生命,从此在他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长大从医,普济众生的心愿。天资聪颖的梁伯强,在父亲的熏陶和教育下,更勤奋学习,念小学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民国元年(1912),梁伯强考入梅县巴色教会中学(梅县乐育中学前身),仅用四年时间便完成了中学  相似文献   

6.
卢权 《文史春秋》2014,(1):25-30
杨善集(1900——1927),字义甫、维善,笔名杨白。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活动家,大革命时期广东地区共青团和青年运动的先驱者,海南地区党组织和革命武装的创建人之一。他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解放事业不懈的奋斗,1927年9月光荣牺牲,年仅27岁。他生前的战友聂荣臻曾赞誉说:"杨善集同志短暂的一生,一贯忠诚于党的革命事业","他是一位好同志。"  相似文献   

7.
史量才(1880~1934),原名史家修,江宁县湖熟镇杨板桥村人。他幼读私塾,刻苦攻读,曾考中秀才。后因受戊戌变法思想影响,放弃科举求学的途径,学习日语及自然科学,于1901年考入杭州蚕学馆,毕业后致力于教育事业,任上海育才学堂理化教员,后又在兵工学堂、务本女学、南洋中学等校任教。1904年,他在上海创办女子蚕桑学堂,开我国女子科技教育之先河,时年仅24岁。此后他又陆续创办20余家企业,受到上海工商界和教育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正洪嘉與(1863年——1921年),字贞一,号晓卿,玉山县四股桥乡松树窝人。洪嘉與少时聪明颖悟,十岁随父在少华寺、瀛山寺等地读书时,就有当"理学名臣"的抱负,曾给县令写信,倡议振兴怀玉书院,还写信给江西学宪,请求整顿信州风俗。洪嘉與在科举途中一帆风顺,县试、府试都名列前茅。清光绪七年(1881年)参加院试(省试),获得弟子员(县学生员),由省选送白鹿洞书院深造三年,第二年获得"廪饩"(即由国家供给部分读书  相似文献   

9.
谢济世传奇     
邓延喜 《文史春秋》2003,(11):28-30
谢济世(1689年—1757年)字石霖,号梅庄。广西全州县龙水镇桥渡村人。20岁举秀才,当年秋乡试中解元,24岁殿试中进士,38岁时,考选为浙江道监察御使。他从小聪明过人,12岁曾代父作《观风制艺》,著有《梅庄杂著》,《大学注》,《经义评》,《西北域记》等。谢济世铁骨铮铮,嫉恶如仇,为民请命,不畏权贵。一生四次被诬陷,三次坐牢,两次丢官,一次陪斩,一次充军,历尽坎坷,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巧对舅联谢济世小时候读书很用功,为了静心读书,他经常到一里远的龙隐岩去读书,并在岩中题了不少诗。一次他舅舅从才湾到桥渡谢家作客,刚上楼,看见谢济世抱着楼下…  相似文献   

10.
<正> 杨守敬(1839—1915),字惺吾,湖北宜都人,五十岁时曾在黄州筑邻苏园藏书,故晚年别署邻苏老人。 杨守敬于清道光十九年春生于宜都一个商人家庭,家里开设几个店铺,由祖父和父亲经营。不过他父亲在他4岁那年就去世,  相似文献   

11.
程瑶田(1725—1814年),字易畴、又字易田、伯易,号葺荷、让堂。安徽歙县人。与戴震、金榜同学于江永。曾九应乡试,至乾隆三十五年四十五岁时,方才中举,选嘉定教谕。寻告归故里,专心著述。嘉庆元年举孝廉方正。著述长于旁搜曲证,不为经传注疏束缚,曾谓“读书不当师圣贤”。著有《论学小记》、《宗  相似文献   

12.
正1912年1月14日凌晨,35岁的光复会副会长陶成章(字焕卿),在上海法租界广慈医院惨遭暗杀。1月19日,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务处刑侦股的《警务报告》记载了这样一段案情追踪:"关于陶焕卿于本月14日在金神父路广慈医院被人击毙之事,他的朋友们说,一个叫王竹卿的绍兴人可能是两刺客中的一人。经查刑侦股档案,此人曾被人控告过,亦曾服过刑。他曾  相似文献   

13.
正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陈齐芳出生在广西西平府(今广西百色地区)一个农民家庭,家境不算好,姐弟五人,他排行老三。虽不是书香门第,但陈父望子成龙心切,陈齐芳6岁入私塾读书,天资聪颖,八股文作得好,很得老师青睐。15岁中秀才,25岁中举人,在当地颇有名气,是一个运气很好的读书人,"四书五经"、《朱子家训》之类背得滚瓜烂熟,他特别欣赏范仲淹《岳  相似文献   

14.
张伯驹(1897—1982),字丛碧,河南项城人,出身贵胄门第,从小过继给伯父张镇芳。张镇芳是袁世凯的表弟,也是袁氏的心腹。他本人与袁世凯次子袁寒云、清代"镇国将军"溥侗以及张学良四人,或风流倜傥,或做事任侠,或散财助人,被称为"民初四公子"成为一时佳话。张伯驹9岁即能赋诗,  相似文献   

15.
郑磊 《文史月刊》2012,(5):70-72
一、决死队"第一枪"杨长顺 杨长顺,河南郏县人,挑煤工出身。1937年,年仅18岁的他在山西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 当时部队很少有重武器,打仗主要靠步枪,杨长顺一入伍,便下决心要练出一手好枪法来。他抱着部队上发给他的那支三八式步枪,白天瞄树枝、瞄飞鸟,晚上瞄星星、瞄远处的灯运动目标。  相似文献   

16.
张蕙兰是陕西蒲城人,1903年生。其父张养清是蒲城孙镇远近闻名的中医。杨虎城曾在他开的药铺养伤。因此,张深知杨的为人,对杨十分钦慕。在“宁为君子做小,不为小人做大”的封建意识支配下,他将12岁的独生女儿送进了杨家。张蕙兰自幼在双亲教育下,为人勤谨贤淑,聪慧可人,深得杨家老少喜爱,特别是杨母孙一莲,对她更是疼爱有加。  相似文献   

17.
吴稚晖     
吴稚晖,名眺,后改名敬恒,以字行,别号朏(?),清同治四年(1865)二月二十八日出生于江苏武进县雪堰桥的一个农民家庭。他6岁丧母、由居住在无锡城区江尖上的外祖母抚育成人。他自称既是武进人,也是无锡人。吴稚晖幼年时比较顽皮,经外祖母严厉管教始用功读书。7岁入私塾,先后从张鼎臣、侯翔千,孙伯肃等名师学习经史和古文辞。16岁就能写出好文章,后在孙伯肃的指点下又练就了一手好书法。18岁时设馆教授学生,23岁考取秀才,25岁进入江阴南菁书院学习。在南菁期间,曾参加乡试,中了举人,后曾去北京会试,但却名落孙山。光绪十八年(1892),吴稚晖与同学钮永建在孔庙前看见江苏学政溥良由此经过时未曾下轿,认为他对“至圣先师”大不恭敬,从地上捡起石头就掷。被差役拘拿送回书院。后见江苏学政杨颐又在画舫上挟妓取乐,吴稚晖闻讯后穿了一条四开裤(里面不穿裤子)和一件箭袖袍,头插松枝,手拿草纸,上船要求杨颐赐酒时,有意跌个仰面朝天,引得围观者哄笑  相似文献   

18.
蔡志新 《百年潮》2000,(4):70-71
民国时期,有个人发明了汉字“钨”,不但掀开了我国矿业史上新的一页,而且为世界军火工业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就是国际军火原料巨商李国钦。李国钦(1892—1962),字炳麟,湖南长沙人。1911年,他在长沙高等工业学校矿冶专业读书时,曾到西南五岭山脉探测锡矿,在一个山村小客店中发现店家炉灶上所用的黑色石块性质特殊,遂请店主带他到采石处,发现一片露头的岩层。他认定其中蕴藏  相似文献   

19.
一汪士铎(1814年—1889年),原名汪鏊,平生所用字号竟有11个之多。如“寒谷庵苦叶茶亭僧”,“江南第九等难民”等。较为人知的是晚号“悔翁”和“梅村”。其祖笈系安徽歙县人,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迁至金陵。幼时家贫,“尝其厨无米”。小时无钱读书,曾作过估衣店和糕饼店小伙计,14岁后方上过几年学。用今天的话  相似文献   

20.
中国著名教育家、出版家、辞书编纂家舒新城(1893———1960),原名维周,湖南省溆浦县人,出身于佃农家庭。自幼聪慧过人,读书过目不忘,一生刻苦自励,自学成才,1912年曾进入常德师训班免费学习;1914年,因他没有上过中学,于是就借用族兄舒建勋的中学毕业文凭,以优异成绩考入岳麓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