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对东南亚政策的源流陈奉林靳颖日本对东南亚国家的政策,可追溯到16世纪末叶的丰臣秀吉时代。丰臣秀吉在策划武装侵略朝鲜和中国明朝的同时,于1591年正式通知控制菲律宾的西班牙殖民政府,要它向日本称臣纳贡。这个狂妄计划虽然未能实现,但对后来日本的外交走...  相似文献   

2.
明万历年间,日本大肆入侵朝鲜。朝鲜在万历二十年(1592年)夏五月,倭寇首领丰臣秀吉率舟师逼釜山镇,潜渡临津。国王李盼沉缅于酒色中,军备松弛,敌军逼近,望风皆溃,他令次子李珲摄国事,自己则弃城逃到平壤。七月,朝鲜兵部令本国官兵驻扎险要之地,等待朝廷派兵,还号召全国勤王,以图恢复。倭寇占领了京城,劫走王子、陪臣,剽掠府库,八道几乎都被吞没,并且大有渡鸭绿江之势,朝鲜向大明请援的使臣络绎于道。明王朝认为朝鲜为“国之藩篱,在所必争”。万历二十年底,明朝以宋应昌为经略,李如松为东征提督,率南兵大举援朝。万历二十一年,光复平壤、开城,收复汉江以南千里之地。丰臣秀吉假意与明朝讲和,诱明撤兵。万历二十五年二月,明朝和丰臣秀吉议和失败,日本又大举入侵朝鲜,明朝再次发兵援助朝鲜。  相似文献   

3.
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采用天皇制与武士道相结合的政体,为后来走上军国主义侵略道路埋下了祸根。丰臣秀吉等提出攻略台湾、朝鲜和侵占中国为主的“大陆政策”,遂不断发动侵华战争,日本靠侵华战争而成为“暴发户”。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而全面侵华战争,进而发动太平洋战争,企图以“南进”的胜利来压迫中国屈服,中国的持久抗战...  相似文献   

4.
日本史学界通常把日本封建社会历史,分为以庄园制为基础的中世和以分封制为基础的近两世个阶段。从中世向近世过渡经历了长达百年的战国时代。1590年,丰臣秀吉征服所有的大名统一了日本,同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太合检地。丰臣秀吉之所以能完成统一日本的大业,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不能不说是实行了太合检地政策。本文试图通过太合检地与战国大名的检地,以及与织田信长的检地的若干比较研究,探讨太合检地对实现兵农分离,推进统一进程所起的作用,籍以评价丰臣秀吉在日本统一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5.
范惠泉 《神州》2012,(6):30-30
前言 明朝万历二十年(1592年),日本丰臣秀吉悍然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史称“壬辰战争”。这场战争中,日本出动水陆军二十余万,战船千余艘,两个月内朝鲜“三都八道”几乎全部沦陷。朝鲜国王李睑派使节向明朝求援,明政府旋即做出援朝抗日的决定。在长达七年之久的战争中,登州港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朝(1392—1909年)统治朝鲜长达500余年。李朝陶瓷器在高丽瓷器基础上发展变化,同时受到中国陶瓷器的影响,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鲜明的风格特点。一般认为,李朝陶瓷器以1592年日本丰臣秀吉发动侵朝战争为限,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生产三岛陶器和白瓷;后期主要生产青花瓷及釉里红、铁釉(或铁绣花)等瓷器。  相似文献   

7.
明朝万历年间的援朝抗倭战争,是一场对东亚的政治军事格局有着深远影响的国际战争(对于这场战争,朝鲜称为“壬辰、丁酉倭乱”,日本称为“文禄、庆长之役”)。公元1590年,丰臣秀吉(1537—1598)统一日本,遂于1592年4月进攻朝鲜,势如破竹。应朝鲜政府之请,明军自7月起陆续入朝抗倭,并于1593年1月赢得平壤战役的重大胜利。  相似文献   

8.
战国时代的丰臣秀吉一生始终贯穿着征战的思想,他统一日本,但却无法满足其膨胀的野心,企图侵略朝鲜,进而入主明朝,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东亚大帝国。可见丰臣秀吉的欲望野心,本文借明晰丰臣秀的思想来源,来更加全面认识以其人为代表的日本战国时代封建主,深入了解日本国民性。笔者认为他的思想来源主要可以概括为三点:武家思想、禅宗思想和神国思想。  相似文献   

9.
琉球王国制陶始祖——朝鲜人张献功[韩]洪钟亻必琉球群岛由160个岛屿组成,位于日本九州和中国台湾之间,1879年被划为日本的冲绳县前,是一个具有400余年历史的琉球王国(原注1),是沟通东南亚、韩国、中国、日本联系的海上贸易国。琉球王国与韩国的交往始...  相似文献   

10.
耳冢从丰臣秀吉时代建立至今经历了德川幕府、明治-昭和、战后等不同时代。德川政权,在否定丰臣秀吉侵朝行径的同时,有选择地保留了耳冢,一方面与朝鲜保持往来,一方面则通过前代丰臣秀吉的"武威"来震慑朝鲜,把耳冢当作与朝鲜进行外交的政治工具。明治时期,在明治天皇倡导下,举国上下重建丰国神社并举办各种纪念活动,丰臣秀吉的历史记忆得以复旧和圣化,耳冢也被重新赋予了意义。战后,耳冢虽没有被"抹消",但在很长一段时期都是被忘却的对象。1990年以后,随着以在日韩国人和朝鲜人为主的耳冢祭奠活动的定期化,耳冢的历史记忆成为日韩间共有的记忆。至今,在耳冢未来的归属问题上,日韩双方的交涉仍在持续。  相似文献   

11.
明代许仪后、郭国安等忠君报国活动事迹考管宁明万历中,日本丰臣秀吉欲假道朝鲜入寇中华。中朝军民联手抗倭,历时七年,史称“王辰战争”。时有江西医者许仪后,流寓日本萨摩国,与郭国安携力,侦备倭情,遣朱均旺越海密报朝廷知道。仪后密报倭情,事发被捕,得人所救,...  相似文献   

12.
大陆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维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向外扩张的指导思想,是日本妄图侵占台湾、吞并朝鲜、经营满洲、征服中国进而称霸亚洲乃至全世界的政策。它的形成对日本、对朝鲜、对中国、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格局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旨在简要分析大陆政策的发展过程,希望能够以史为鉴,共谋国际和平。  相似文献   

13.
“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 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1927年7 月25日写给日皇的一个秘密奏折(田中奏折)中称:“所谓满蒙者,乃奉天、吉林、黑龙江及外蒙古也”,“较我日本帝国领土大逾三倍,其人口仅有我国王分之一,不惟地广人稀,令人羡慕,农矿、森林等物之丰富,世无其匹敌”。“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这个奏折还详细提出了侵略中国的具体办法。田中义一是日本最有侵略性的内阁之一,满洲的关东军是日本推行“大陆政策”的急先锋,“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关东军一手策划制造的,是日本侵略者要把东北从中国分离…  相似文献   

14.
一、日本外交的结盟传统日本自古就有神国思想和扩张主义思想,到丰臣秀吉统一日本时,这种思想便具体化为:征服东亚各国,移皇室于北京。及至江户时代,又出现所谓“德化宇内”的“理想”。幕末时期,佐藤信渊更提出《宇内混同秘策》,他强调:日本是“大地最初生成之国...  相似文献   

15.
郭锐  王箫轲 《史学月刊》2014,(9):100-106
近代以前日本的"朝鲜观",经由源自神功皇后征服三韩的传说,最终演变为"征韩论",将朝鲜视为其朝贡国、藩属甚至夷狄。从7世纪到战国时代,日本与朝鲜平等地处于东亚朝贡体系之内,但是日本对朝鲜以优越姿态相对待的情况日趋严重,其蔑视和敌视朝鲜的观念及心态进一步膨胀。特别是,在万历朝鲜之役后,随着近3个世纪的"锁国"时代,"丰臣伟业"被日本的一些思想家、战略家逐步发展为一整套的学说体系,日本统治者的向外扩张心态持续扩大。进入19世纪后,由于中国和朝鲜的积弱积贫状态以及东亚朝贡体系的瓦解崩溃,因此"征韩论"成为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对朝鲜的最终认知。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前日本的"朝鲜观",经由源自神功皇后征服三韩的传说,最终演变为"征韩论",将朝鲜视为其朝贡国、藩属甚至夷狄。从7世纪到战国时代,日本与朝鲜平等地处于东亚朝贡体系之内,但是日本对朝鲜以优越姿态相对待的情况日趋严重,其蔑视和敌视朝鲜的观念及心态进一步膨胀。特别是,在万历朝鲜之役后,随着近3个世纪的"锁国"时代,"丰臣伟业"被日本的一些思想家、战略家逐步发展为一整套的学说体系,日本统治者的向外扩张心态持续扩大。进入19世纪后,由于中国和朝鲜的积弱积贫状态以及东亚朝贡体系的瓦解崩溃,因此"征韩论"成为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对朝鲜的最终认知。  相似文献   

17.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前后,大明帝国的内外局势并不平静。哱拜在宁夏造反,日本的关白丰臣秀吉侵占朝鲜,东北的努尔哈赤在白山黑水间发难……在西南,播州宣慰使杨应龙也于这一年发动叛乱。位于开阳县乌江中游南岸的"明征播战亡士卒合冢墓"记录了这一场战争的惨烈。  相似文献   

18.
一八九四年爆发的中日战争,是日本企图征服中国和朝鲜而发动的不义之战,战争以日本胜利、中国惨败而告终。这次战争尽管时间很短规模不大,但它对中日两国的命运以及东方形势的发展,都具有划时代的深远影响。因此,对这次战争进行历史的估量,是很有意义的。一、战后中日两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占堂 《世界遗产》2011,(3):54-57
熊本城位于日本熊本县熊本市,是日本著名景点之一,与大坂城、姬路城合称为日本的三大古名城。1607年,丰臣秀吉的旗下大将——加藤清正为熊本城主,开始建造熊本城。加藤清正是日本战国末期数一数二的勇将,甚至在中国明朝的史书中有如此记载:"倭人清正,强悍、严厉,实乃酋中名将也。"事实上,在日本的筑城史上,清正流也是占了重要的一席的。清正的筑城才能,早在筑造大坂城时为丰臣秀吉所发现,当时只有二十四五岁的清  相似文献   

20.
九州大学图书馆所藏朝鲜王朝刊本《梵鱼寺事迹》,正式名称应该为《梵鱼寺创建事迹》.该书撰写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刊行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是朝鲜王朝后期重要历史人物朴泰淳(号东溪)所作.主要讲述了梵鱼寺创建、兴起的“神迹”故事,并始终贯穿“镇倭”这一主线,这也成为该书内容的一个重要特色.吸收民间文化系统中早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