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晓 《文史月刊》2005,(11):39-42
皮影戏作为我国的传统艺术,在古代典籍中有不少记载,现代学者也有一些相关的论述,但是,关于皮影的源与流,其脉络如今并不是那么清晰,有的说法还需要进一步考释。皮影戏又叫“影戏”“、灯影戏”“、土影戏”,也简称为皮影,它的舞台就是一张平面的影幕,通过灯光透射,使紧挨影幕背面的半透明皮质偶人在明亮的影幕上显出影象,加上艺人的操纵和唱词进行表演,影偶全是平面的侧脸形象。一些地区关于皮影的谚语这样说“:三根竹,一张皮,半张脸,半顶帽子,一只眼。”有人将影戏分为三种:手影戏,纸影戏,皮影戏。可是,后两种只是影偶材料不同,无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2.
细腻传神的唐山皮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影”是皮影戏的简称,在古代被称为影戏,是指艺人操纵用畜皮、硬纸等不同材质制作的影人、景片等,利用光源将其形象投影到影窗(或称亮子、银幕、屏幕、唱戏的窗子)上进行说唱,并配以音乐伴奏。进而表演故事的一种艺术形式。皮影戏融合了绘画,雕塑、音乐、歌唱、演技和文学等艺术。“五尺生绡作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握来”,就是在灯影里舞动的皮影艺术的生动写照。皮影的演出形式灵活自由,具有浓烈的乡土气息和民间情趣,备受民众的喜爱,以至流传千余年而不息。关于皮影艺术的正式文字记载是在北宋年间,盂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就有”每一坊巷口,无乐棚去处,多设小影戏棚子,以防本坊游人小儿相失,以引聚之”,可见当时人们对影戏的痴迷。  相似文献   

3.
一、大通皮影戏历史渊源皮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它的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千百年来,其独具的艺术魅力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它的起源,民间流传很多,据宋代高承《事物纪原》记载,"故老相传,言影戏之源,出于汉武帝李夫人之亡,齐人少翁言能致其魂,上念夫人无已,以使致之。少翁夜为方帷,张灯烛,帝作他帐,自帐中望见之,仿佛夫人像也,盖不得就视之。由是世间有皮影。"据近代史学家顾颉刚在《中国影戏史略及其现状》中认为:"中国皮影发源地为陕西,自秦汉隋唐当皆以其最盛。"由此可见,皮影艺术,源远  相似文献   

4.
唐亚强 《丝绸之路》2009,(18):70-71
皮影戏是最早的动画,是由皮影艺人操纵影偶傀儡在银幕上表演,通过皮影班的音乐伴奏,对影偶在剧情中的唱腔及念白的同步配音的一种综合时空艺术。本文以甘肃地区为例,论述了皮影艺术与戏剧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沈珉 《古今谈》2008,(2):20-23
每一个皮影研究者都会惊诧于宋代皮影的突然繁荣:“每一坊巷口,无乐棚去处,多设影戏棚子”,演出“不以风雨寒暑,一年四季,日日如是”——说的是北宋汴京(今开封)的皮影演出;“其杭之瓦舍,城内外合计有十七处”,事实上临安(现杭州)皮影戏棚的数量恐怕还不只17个,周密《武林旧事》中计有23个,此外还有专门的影戏行业组织“绘革社”——这是南宋的影戏。所有这一切,用岑参的一句诗描述可谓贴切:“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确,查阅浩瀚的唐代诗文,就是找不到影戏的只字片语,  相似文献   

6.
白尚礼 《神州民俗》2007,(11):40-41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土影戏”。在古城天水秦州,皮影因其材料多用牛皮制作,故秦州皮影戏又被称为“牛皮灯影子戏”。据相关史料记载,皮影戏起源于汉,兴于明,繁荣于清中叶,鼎盛于清末民国初年。秦州是秦人的发祥地,是秦文化的源,据专家考证,秦州皮影戏形成于秦时期,盛行于明,广播于清,唱词和唱腔主要以秦腔为主。因此,以秦腔为主调,皮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天水民间艺术,便在秦州这块神奇美丽的土地上扎下了根基。  相似文献   

7.
皮影戏是深受满族人喜爱的戏剧之一。皮影戏是“影戏”(又称“平面傀儡”)的一种,是我国汉族所创造的一种古老戏剧。它起萌于汉代,形成于宋代,盛行于清代。在长期流传中,不断革新,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流派,并在一些地区发展成不同形式的地方戏剧。“影戏”在国外也广为流传,并对近代电影艺术的发明,起到了促进作用。 谈到皮影戏,我们不能忽略满族人所做的贡献。相传,影响甚广的滦州影戏是十六世纪未在沈阳形成的(因而有人认为中国影戏即起源于此)。这与满族人人爱好不无关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皮影是古老的艺术表演剧种,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独特的造型,复杂的制作程序,精雕细刻的工艺,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向往,其中有丰富的民俗民情、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等多方面的内容,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物。皮影艺术是中华民俗文化中的一支奇葩。皮影戏是世界上最早的幕影文化娱乐形式。相传皮影戏产生于汉代,明清达到鼎盛时期,至民国和新中国建国初期,长盛不衰。在漫长的发展演变中,由…  相似文献   

9.
从前,皮影戏因“出身卑微”而不可以登大雅之堂,属于“下九流”;若有机会登台表演,则算受到莫大礼遇。众多艺人只能是怀抱渔鼓筒,手持筒板,沿门乞讨,其物质生活与社会地位可想而知。解放后,沔阳县人民政府将四散的皮影艺人组织起来,还拔优成立县级皮影队、办皮影剧院,固定于仙桃、彭场等大集镇演出。皮影艺人从此有了施展才华的场所,生活也有了保障。1952年冬,湖北省文化厅组织全省皮影戏比艺大汇演。沔阳县皮影队队员们欣喜异常,决心抓住良机大显身手。县皮影队长、艺委会负责人龚本槐身负重任,向队员征询意见:“以何剧目参…  相似文献   

10.
<正>皮影戏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艺术,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深受民众的喜欢。而在印尼的爪哇岛上,也有一种皮影戏在当地广为流传,成为了一种具有宗教色彩的戏曲形式。它表演起来娱乐性和仪式感兼备,别有一番特色。爪哇皮影戏的剧情具有极强的宗教色彩,里面的人物也多为当地的神明或鬼怪,在台前看不出门道的我,只好到后台看看热闹,一睹爪哇皮影的真容。这里的皮影造型比较夸张,正面人物有着尖尖的鼻子、细长的眼睛和苗  相似文献   

11.
豫南皮影戏     
北宋末年,皮影戏随宋都南迁而传入信阳,清代中期开始兴盛。信阳地区皮影戏具有本地风土特色,故称豫南皮影戏,俗称“影子红”、“皮影子”、“皮影”,流行于光山、罗山、固始、潢川、信阳等诸县。由于各县方言不一,民歌曲调有别,皮影戏的唱腔亦各不相同,但乡镇人民喜爱皮影戏这一独特的戏剧形式却是共同的。凡有庙会、年节喜庆或许愿之类的事,都有皮影戏悠扬婉转的唱腔,缭绕于村庄集镇田间,并常有两三个戏班演对台戏。村民们笑逐颜开,集于简易戏台或土台之前,观看种种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在台上重演,欣赏这一朴拙的乡土艺术,看…  相似文献   

12.
<正>皮影戏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艺术,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深受民众的喜欢。而在印尼的爪哇岛上,也有一种皮影戏在当地广为流传,成为了一种具有宗教色彩的戏曲形式。它表演起来娱乐性和仪式感兼备,别有一番特色。爪哇皮影戏的剧情具有极强的宗教色彩,里面的人物也多为当地的神明或鬼怪,在台前看不出门道的我,只好到后台看看热闹,一睹爪哇皮影的真容。这里的皮影造型比较夸张,正面人物有着尖尖的鼻子、细长的眼睛和苗  相似文献   

13.
正"三尺生绡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握来。"简单的舞台,灵巧的十指,加上一点光亮,小小的皮影就能演绎人生百态、历史沉浮。皮影戏,又称灯影戏、纸影戏、驴皮影等,是一种集表演、歌唱、绘画、雕刻、音乐等多种艺术手段为一体的古老的综合性艺术,被称为中国民间艺术的"活化石"表演时,艺人在幕后用木杆操控用兽皮或纸板做成的影人,借灯光投射在半透明幕布上,并伴随着音乐和唱腔进行表演。法国乔治·萨杜尔在《电  相似文献   

14.
沈阳关氏皮影是辽北皮影的代表,极具辽北风情与满族特色,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沈阳关氏皮影的传承和发展日显迫切。通过巩固和完善皮影戏传承基地,搭建皮影戏学习、展示、传习、交流的平台,营造浓厚氛围,将现代元素融入皮影表演中等途径传承和发展沈阳关氏皮影。  相似文献   

15.
唐山博物馆藏皮影影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山博物馆 《文物春秋》2007,(5):F0003-F0003
近些年来,唐山博物馆征集了大批皮影资料,除影人和场景外,还包括一批演奏乐器、雕刻工具、唱盘和影卷等,使皮影藏品基本形成了系列,并于2005年举办了《唐山皮影艺术》展览,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本文介绍了馆藏皮影影卷的种类、内容及对影卷的鉴别等情况。  相似文献   

16.
张显媚 《丝绸之路》2014,(22):64-65
作为中国皮影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庆阳皮影吸取剪纸、戏曲、雕塑等多种艺术手法,并借鉴陕西皮影的造型艺术,从而形成独特的艺术造型和风格,以其戏曲化的人物造型、富有吉祥寓意的图案、丰富绚丽的色彩、生动传神的雕刻、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在中国民间艺术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国家旅游》2012,(8):84-85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场面、道具等的统称。皮影戏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戏曲剧种之一,俗称人头戏、影子戏、驴皮影,发源于中国陕西,极盛子清代的河北,干百年来流传甚广。  相似文献   

18.
陈志农先生,蒙古族,一九一二年生于北京。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的研究员、中国剪纸研究会顾问。他是我国现代新剪纸的开拓者之一。 陈志农早年受母亲影响,喜欢民间剪纸,他学会了剪窗花,还对“影戏人”入迷,哪里有唱影戏的一定要跑去看,还要“偷”着到后台看这些皮影人和切末子(道具)是怎样刻的,那些带“火彩”和“彩话”等特技是怎么搞的。早年陈志农对民间剪纸艺术爱之入迷,对民间剪纸技法技巧的熟练掌握,为后来他开拓剪纸的新领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欧阳秀英  周超 《旅游》2005,(11):88-93
云梦皮影戏兴起于清中叶,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云梦县是湖北省的“皮影之乡”,这里的皮影,楚腔汉韵,自成流派。然而,由于电视、网络的飞速发展,随着时间的流逝,云梦皮影正被推各一个寂寞的角落……  相似文献   

20.
唐山博物馆馆藏皮影的整理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皮影戏是一种集民间美术、音乐、舞蹈、说唱为一体的傀儡戏剧表演,分布十分广泛,但不同地区的皮影戏有着不同的特点。唐山皮影是国内皮影戏中影响较大的种类之一,与评剧、乐亭大鼓并称为冀东文艺的“三枝花”。近些年来,唐山博物馆为了突出馆藏特色,反映地方文化,对当地民俗文物进行了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