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94年出版的《道县志》中《大事记》里,有这样一句话:民国27年,“8月,苏联三架援华飞机分别降落于访尧滩,亥竹、阳乐田”。这是笔者走访了阳乐田村,通过亲历此事的村中老人讲述,揭开了一段尘封68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周文化 《神州》2012,(18):31-32
城镇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相结合,与现代文明相互促进,与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与以人为本的最佳人居城镇的建设理念的协调和谐,这是和谐城镇之路。道县城镇发展中,坚持和谐发展为主旋律,营造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3.
吴海鸿 《神州》2012,(18):360-361
道县农村信用社在法人治理、体系建设、风险管拉上已经有所提升,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不断深入,风险技术手段逐渐完善,风险计量工具逐步推行应用,能够初步实现对风险的识别、量化、评估、控制等一系列过程。搞好道县农村信用联社风险管理,使信用社真正达到风险管理由单一风险向全面风险,事后控制向事前控制,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风险管理技术定性向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并使风险管理贯串于流程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汉番禺城故址新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两汉时期岭南地区经济都会番禺城故址所在历来多有争议,本文通过细致的考证分析,否定了今广州旧城区说这一学术界的主流观点以及番禺沙湾说、顺德简岸说等异说,并通过历史文献资料、历史地名遗存、地貌状况、汉墓葬点分布、历史水道交通条件、历史城市生态环境等多重证据,认为秦及南越国时期的番禺城在今广州旧城区,但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则将南海郡治与番禺县治并置于旧番禺城之南,并考订两汉新番禺城的具体方位当在今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北一带,论文相应还探讨了东汉末年番禺县城迁回旧址的时间、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熊义民 《岭南文史》2000,(4):57-59,38
《汉书&;#183;地理志》有一段关于西汉遣使西南洋的记载,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6.
1967年8月13日到10月17日,湖南省道县经历了66天的大屠杀,被杀死4519人,被杀绝的117户,道县大屠杀通过各种媒介,已广为人知。当时道县周边地区也大开杀戒,知道的人不多,现作简单介绍。宁远县宁远县1967年8月18日开始杀人。梅岗公社小欧家大队与道县杨家公社郑家大队一山之隔。郑家大队杀人后,一些四类分子(子女)跑到宁远这边山上躲藏。小欧家大队的一个社员上山打柴,听到冲里有人说话,走过去  相似文献   

7.
李并成 《丝绸之路》2011,(18):101-103
关于汉敦煌郡冥安县县城故址所在,笔者此前曾做过考证,认为其为今瓜州县桥子乡南8公里许的锁阳城遗址。近年来,经笔者实地考察,发现汉冥安县县城故址另有所在,并非唐锁阳城遗址。  相似文献   

8.
邓建华 《风景名胜》2008,(2):124-125
刚下过小雨,村子里的石板路青润光洁。听村里人说,这些青石板砌的房子和青石板铺的小路几十年没有改变过了。新房子大都盖在村的西头,东边这些老房子一直没有拆,因此沿着村子东西向走,可以感受到村里人们生活上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上了年纪的人都喜欢住在这些青石板房子里,他们说这里住着习惯,也住得舒服。我用广角镜头开了个小光圈,力争把房子和青石板路表现得更加清晰,把雨后村里青石板小道的意境传递给没来过这里的人们。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相关历史文献记载的细致考证,认为宋太祖开宝五年(972年)番禺县曾被省并,宋仁宗皇祐三年(1051年)为了加强珠江三角洲的沙田开发与管理,复置番禺县,具体治所是在今广州市番禺区西南的紫坭,至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出于广州军事防卫的考虑,又将番禺县治北迁至广州旧城东的赤泥巷,即今广州仓边路一带。再者,南宋新置香山县和明代新置顺德县,皆可视作是政府进一步努力协调珠江三角洲区域沙田开发与广州城防之间关系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
汉初二相     
在刘邦创建西汉王朝的全过程中。有两位同乡好友曾经给他出过大力,他们就是相继担当王朝最初两任相国的萧何与曹参。这两位政治家,经历上有某些相似之处。而他们的气质,却又是那么不同。他们的命运,从一开始就和刘邦的事业紧紧凝结在一起。共同博击过秦末到汉初那段壮阔历史中的惊涛骇浪。当新王朝建立,刘邦为巩固帝位而剪除潜在的政治对手时,他们以各自的方式躲过了通常很难躲过的皇权剑锋,成为汉初名臣中少数得以善终的幸运。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对有关汉河关县地望的传统现点进行 了分析,从一些历史事实来证明大河家说与贵德说的不能成立; 其次通过对《水经注》河川地理的考证,建立了河关县在黄河南 岸、洮水西岸之赤岸附近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2.
宋代施渚镇位于今湖州市埭溪镇。其地名变化过程包含三个阶段:唐时叫做上强,宋元时名为施渚,明清时更名埭溪。施渚镇位于连接湖州与杭州的陆路交通要道上,故北宋在此设税场征收商税。南宋时,江南运河交通地位愈发重要,施渚镇所在陆路通道之地位下降,导致该镇及税场被废除。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代在此兴起埭溪市,最终成长为镇。施渚镇之兴衰是其所在地区交通格局及商业格局之变迁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河南方城出土汉画象石有“胡奴门”文字,相关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汉代史籍有关张骞事迹和应奉事迹的记录中所见“胡奴”称谓。其他有关“胡人”形象的汉画资料,也为说明当时的民族关系提供了实证。“胡奴”在汉代以后依然在中原多有遗存。“胡奴”的“奴”,在许多情况下很可能只是一种包容颇宽泛的称呼。其身份并不一定是“奴隶”。《司马法》所见“胡奴车”的“胡奴”,也未必指称“奴隶”。刘赦指出的“胡人名字多以奴为号”的现象,也是讨论“胡奴”问题时应当予以重视的。  相似文献   

14.
汉代上计制度论考──兼评尹湾汉墓木牍《集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尹湾汉墓简牍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其中一批是西汉时期郡县级行政档案,记载有西汉后期东海郡的社会、经济概况,对于研究汉代的上计制度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依据这批珍贵的史料对汉代上计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汉代苍梧郡暨广信县治所向来有"广西梧州说"、"广东封开说"两种观点。"广西梧州说"具有充足的文献及考古学依据,而"广东封开说"所举之汉宋间文献资料以及利羊墩遗址、马王堆"地形图"等考古材料均为误用,不足为据。故应以"广西梧州说"为准。  相似文献   

16.
2001年9月至10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泰和县博物馆对白口城址进行了一次考古勘探工作。一、“地产嘉禾,和气所生”泰和泰和县位于江西省赣中吉泰盆地中心地带,赣江穿县南北而过。泰和因“地产嘉禾,和气所生”而得名,又因其境内南端万安有著名的“十八排”、“十八滩”之险境自古即被誉为“咽喉荆广、唇齿淮浙”。泰和历属吴越,西汉为古庐陵县地,为著名的“西汉十八县”之一。东汉为西昌县,为庐陵郡治,历来就是江西一方政治文化中心。尤其是汉晋以来的历史文化积淀形成了代表赣文化风貌的最基本文化因子,而明显区别于赣鄱平原的多元文化…  相似文献   

17.
汉晋表是县和唐锁阳城探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汉晋表氏县《汉书·地理志》 :“酒泉郡表是县”。本注曰 :“莽曰载武”。《后汉书·郡国志》 :“改表是曰表氏 ,魏晋因之。”《后汉书·五行志》 :“(汉灵帝光和 )三年 (1 80 )自秋至明年春 ,酒泉表氏地八十余动 ,涌水出 ,城中官寺民舍皆顿 ,县易处 ,更筑城郭。”唐李贤注曰 :“表氏故城 ,在张掖西北。”《通典·州郡四》曰 :“汉表是县故城在今县西北 ,又曰昭武县。汉张掖郡城亦在西北。”①《重修肃州新志·高台县志》云 :“表氏故城在县西 ,汉置 ,属酒泉郡。”根据以上记载 ,汉代洒泉郡表氏县 ,其位置既然在张掖西北 ,必在酒泉之东…  相似文献   

18.
西汉东海郡所辖戚县、建陵、东安侯国地望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东海郡所辖戚县及建陵、东安二侯国地望历来众说纷纭,通过对史料和各家之说的梳理,本文认为戚县地望在今临沂市,鲁王子刘遂之建陵侯国地望在今枣庄市峄城区,东安侯国地望在今枣庄市山亭区。  相似文献   

19.
王子今 《南方文物》2007,(1):74-76,77
额济纳汉简可见涉及“胶”的简例。据《额济纳汉简》提供的释文:(1)第九隧胶二革廷重十三两(上端两侧有缺口)(2000ES9SF3:23A)少一钱少钱(2000ES9SF3:23B)正如整理者所特别说明的,木简上端两侧刻有缺口,似用以繋绳,如骈宇骞先生总结“楬之繋联”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