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东北沦陷时期,日本法西斯侵略者为有效维护和巩固其殖民统治,在东北设立了伪满警察这个组织机构,由日本人掌握实权,还具备名目繁多、职责明确、机构庞大、人员较多等特点。伪满警察要进行学习与训练,以便更好地效忠于日本法西斯侵略者。另外,伪满警察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加强对东北社会的控制,以武装力量进行大讨伐、不断制造惨案,实行经济统制政策,监控思想动态、搜取情报,它是日本法西斯侵略者进行殖民统治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2.
伪满洲国时期,日本殖民主义者为束缚、禁锢中国妇女的思想,便利用各种宣传手段进行“王道教化”,以消除她们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斗志.成立伪妇女组织,对中国妇女进行严密的控制,强迫她们为日伪军义务服务.逼迫中国妇女为娼,使中国妇女惨遭残害和蹂躏.但广大的中国妇女并未因此而消沉,他们或拿起刀枪奔赴战场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或愤然挥毫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4.
清代东北官庄指盛京户部、礼部、工部官庄、吉林官庄、黑龙江官庄、三陵官庄等。 从满族的社会发展、清朝整个东北官庄的设置和发展过程来看:官庄的生产关系,清前期是封建农奴制,后期是封建租佃制。 但具体到东北各地区的官庄设置时间,官庄劳动力的来源、社会经济情况的差异,以致奉天、吉林、黑龙江官庄的生产关系演变不同。奉天是由农奴制到租佃制;吉林和黑龙江开始奴隶制,而后才发展到农奴制,再演变为租佃制。这种认定和当前对东北官庄研究者发表的文章,理解和认识上有区别,不妥和错误之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5.
石岩 《满族研究》2012,(1):90-96
伪满时期,日本为了加强对东北的殖民统治,打出了"民族协和"的口号,对东北各少数民族进行欺骗宣传。通过民族同化和离间政策,挑拨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的矛盾。同时,利用收买和欺骗的手段,操纵少数民族中的上层,组建反动武装,围剿和镇压东北抗日力量。在日伪的统治下,东北各少数民族遭受残酷的摧残与迫害。各少数民族和汉族人民一道同日伪统治者进行了顽强不屈的斗争。  相似文献   

6.
颜岩 《黑龙江史志》2015,(1):196-197
近十年来,中国东北在伪满时期的税收负担一直受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成果颇为丰富。本文将对近十年来伪满洲国时期东北税收负担的研究成果进行简单述评,并对研究趋势以及研究特点进行总结。希望对这一课题今后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伪满洲国成立之初,电力产业呈现出以火力发电为主、水力发电为辅,即“火主水从”的实态.以1936年12月28日伪满洲国成立水力电气建设局及水利电气建设委员会为标志,转向了“水主火从”.先后建设了鸭绿江水丰水电站、牡丹江镜泊湖水电站、浑江桓仁水电站和第二松花江上的丰满水电站.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为止,已建成的水电机组装机容量约为61.6万kW.日本在掠夺这些水电资源的同时,也为军工等产业提供了动力基础.  相似文献   

8.
9.
清至民国,南京官绅在治水事业中的角色与作用,随着地方权力格局的转变而彰显出纷繁复杂的态势。治水模式不断变迁的背后,反映的是治水与政治局势间的转复因应关系。总体而言,国进民退是清至民国南京内河水环境治理模式的大趋势。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官督绅办,还是官督官办,政府自始至终都在背后掌控整个局势。换言之,在地方事务运转的空间中,政府的角色其实从未消失,只是强时显性存在,弱时隐而不彰。  相似文献   

10.
清代以来,东北民间自发形成了许多团体组织,主要以民间祭祀组织、民间同业组织、民间同乡组织、民间宗教组织为主。在近世现代社会团体并不健全的情况下,民间组织发挥了一定的社会功能,凝聚了群体,整合了力量。由于民间组织集合了一部分基层民众,时常受到来自官方的监督和控制,但这些组织也在利用一些手段寻求生存的空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维持了平衡。近代社会变迁加剧,加之官方对社会控制的加强,传统民间组织渐渐被现代性的社会组织所取代。  相似文献   

11.
在哈尔滨的历史上有一段特殊的时期——伪满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权及采取的各种政策均为这座城市带来了巨大伤害,但这些政策背后是否存在有利于哈尔滨发展的细节,本文从医学史角度回顾了这一时期哈尔滨卫生组织中保健机构的创建、运行,并力求从原始资料中考察出当时卫生保健机构是否发挥了功能,是否为人们保健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十八及十九世纪的中国,经历了划时代的巨变。工商业的发展逐步转化旧有的中国农业经济,与西方国家的往来亦为中国社会带来新的价值及文化元素,新的社会阶层,如商人。城市劳工及农村的自由劳工等等亦改变了;日有社会阶层。一切一切,在不知不觉中将中国带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当代的中外学者,一直对清代的种种社会及文化变迁极感兴趣。这些变化的成因、阻力、过程及影响亦为他们竭力研究的课题。本文集中研究近代德国汉学家,尤其是九O年统一前的西德汉学家对清代文化及社会变迁的看法。德国的汉学,自1887年柏林费德烈威林大学设立首门…  相似文献   

13.
李慧娟  金愉 《北方文物》2015,(2):99-104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地区不但进行军事统治和镇压,还竭力建立以愚民奴化为核心的殖民主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阶段,日本侵略者对高等教育的改造和摧残,就是为了防止爱国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抗日爱国运动,为日本侵略者培养"忠顺"的高级奴隶。吉林地区作为伪满洲国都城——新京(现吉林省长春市)所在地,教育更是被严密控制,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受到极大的限制。  相似文献   

14.
日伪在东北统治的14年间,东北乡村社会的政治统治更加恐怖和森严;乡村经济在遭受疯狂殖民掠夺的基础上发生了畸形的变化;社会结构则呈现出非常态的样貌;而在移民浪潮下,东北乡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在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15.
南京是历史悠久的政治都会与文化名城,清代,由于商品经济的空前发展以及经济关系的深刻变化,南京城市的基本面貌与基本性质都发生了重大改变,显示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因此,就其内部经济发展与演变的过程进行一番探讨,对于认识与了解封建社会晚期南京城市的历史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清代南京城市经济的发展与演变是有极为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的。 南京在历史上主要是由于政治、军事地位重要而发展起来的,封建社会前期,南京曾多次作为南方偏安割据政权的统治中心,明代初年,它还一度成为整个国家的封建统治中心,清朝建立以后,南京虽然不是都城,却仍旧占据着东南地区政治、军事中心的地位。清朝“设江南布政使司  相似文献   

16.
郝秀 《黑龙江史志》2013,(17):254-254
伪满时期保甲制度作为统治东北基层民众的重要制度,是日伪各项殖民统治政策的基础。本文以吉林白城地区为例,针对白城地区保甲组织机构的构成进行论述,从而揭露日伪对东北人民残暴和血腥的统治。  相似文献   

17.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建立殖民统治的“新国家”,极力策动内蒙部分上层人物、分裂分子组织武装,乘机暴乱,大搞民族分裂的“独立”、“自治”运动。伪满洲国成立后,日本为稳定殖民统治,对内蒙古地区的管理形式采取了以蒙古“王公为中心”体制的所谓“民族自治”的怀柔政策。当伪满洲国各级政权完全控制在日本人手中的时候,便开始废除传统的蒙古王公制度,实行“特权奉上”,蒙古王公享受了两个多世纪的特权被彻底剥夺。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者统治哈尔滨时期,曾发生过日伪政权镇压左翼文化人爱国活动的“口琴社事件”。在这次事件中,口琴社成员先后有十几人被逮捕,均遭受酷刑折磨,有的被判徒刑,有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相似文献   

19.
我在伪满时期的学生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的学生时代是在伪满统治下的大连度过的。当时,大连的街道不叫胡同、巷,而叫“町”,我上的小学叫“土佐町”小学,“土佐”这个词就是从日本的地名沿续过来的。小学的校长、班主任,都是日本人,但老师和同学都是中国人(除教日语的老师外)。 开学第一堂课学的是“人”、“口”、“刀”、“工”、“手”,可是第二  相似文献   

20.
对于清初统治者强迫原居京师内城的汉官、商民迁出事,以往缺乏细致研究而令人心存疑惑。以当时的环境和条件,限时将六、七十万人迁出迁入,实在有冒天下之大不韪,何况它又发生在京师。然在仔细搜求史料后,可知此事确曾严厉实施,并形成旗人居内城,汉官、商民居外城和城郊的基本居住格局。进一步追索,可发现当统治者完成迁居之时,现实又使其向相反方面行进,汉官、商民重新被吸引进入内城,这说明人为的隔离政策不可持续。文章梳理成四个题目进行讨论:一、统治者强制京师汉族官民迁离内城;二、汉官重返内城居住;三、汉族商民进入内城和旗民混居局面的出现;四、城居旗人不断迁出城外。文章参考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亦有笔者的新资料和新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