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栾书缶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瓯燕 《文物》1990,(12)
栾书缶是传世铜器,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栾书缶最早见于著录是1941年容庚的《商周彝器通考》一书,其时名为(?)兄缶,并云双剑够藏有照片。1957年,双剑誃刊印《商周金文录遗》,发表了铭文照片。1958年,容庚、张维持的《殷周青铜器通论》正式定名为栾书缶,对该器的大小、形状、铭文作了详细描述,并考定铭中栾书是晋国的执政者。记:栾书一称栾武子,一称栾伯,以鲁成公二年(前589年)。将下军,从郤克败齐于鞌,四年将中军,十六年败楚于鄢陵,几于射杀楚共王,十八年(前573年)卒。执政几十四年。又引区照文的考  相似文献   

2.
栾书缶是1942年我国著名古文字学家容庚先生于估人倪玉书处购买的,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此缶最早见先生的《商周彝器通考》一书,1957年铭文照片著录于于省吾先生的《商周金文录遗》书中。1958年容先生和张维持合著的《殷周青铜器通论》中,对该器的大小、形状和铭文作了详细说明,并对铭文“栾书”进行了考证。“栾书”见于《左传·成公二年》“将下军”的栾书。先生指出:“栾书一称栾武子,又称栾伯,以鲁成公二年(前589)将下军,从克败齐于。四年将中军,十六年败楚于鄢陵,几于射杀楚共王,十八年卒。执政凡十四年。这是他所铸的器”。又引区…  相似文献   

3.
黄河名称考     
黄河在先秦时期的一些典籍中称为“河”,如“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入于海。”“俟河之清,人寿几何。”“梁山崩,雍河三日不流”(梁山在今陕西韩城县,离黄河不远之处)。黄河之名始见于西汉,“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固以永  相似文献   

4.
郑杰元 《上海地方志》2022,(3):89-93+96
大明湖为今山东济南的重要地标,位于济南市中心。笔者翻阅济南历代文献,考证出了大明湖的名称变迁过程。元代以前,“大明湖”之称呼并不常用;《水经注》中的“大明湖”与今天的大明湖并非是同一处湖;虽与明朝国号相似,但“大明湖”的名称在明朝成立之前就已经存在,与明朝国号无涉,故在清初没有经历改名之变。  相似文献   

5.
凡方志,当明其所名。如《重庆市上地管理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云:“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宗廷将渝州改恭州。  相似文献   

6.
南阳历史文化悠久 ,人杰地灵。南召杏花山猿人遗址及多处原始社会遗址出土的化石、器物表明 ,远在几十万年前 ,人类祖先已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约七八千年前 ,先民们以辛勤劳动和聪明智慧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明。周代天子非常重视这片富庶的土地 ,曾分封了申、吕、谢、郦、蓼、曾、若阝、许等封国。春秋时楚设宛邑 ,到战国秦昭襄王三十五年 (公元前 2 72年 )“初置南阳郡”时 ,才开始使用“南阳”这个名字。至今 ,已有两千二百多年的历史 ,虽然朝代屡经更迭 ,区划不断变改 ,但南阳这一地名 ,一直被保留着沿用着。在历史的长河…  相似文献   

7.
六盘山与贺兰山,是宁夏境内的主要山脉。因编纂《宁夏水利志》的需要,笔者在查阅有关史志文献时,对两山之名的由来做过一些考究,现简要记述于下,就正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8.
庄月江 《古今谈》2002,(4):50-51
衢州地处浙闽赣皖四省要冲,向为兵家必争之地。民间一直有“铜金华,铁衢州”的说法。“铁衢州”这说法,最早当起于清康熙十六年(1677)浙江总督李之芳剿灭“三藩之乱”的时候。当时有一出新戏:《铁柯城》,歌颂李之芳保卫衢州的赫赫战功。清人郑柏有诗日:  相似文献   

9.
玛延河是黑龙江省松花江右岸的一级支流。它发源于本省尚志市鱼池乡张广才岭西坡 ,经延寿县进方正县入松花江。这样一条在历史上早有明确记载并流经一市两县的河 ,多少年来 ,却一直未有统一的写法和读音 ,非常混乱。归结其写法共有 5种 :第一种写法 :玛蚁河。 (《辞海》商务印书馆 1 979年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国防教育用图 1 996年 3月第二版 ,1 996年 5月北京第 5次印刷 ,总参谋部测绘局编制。)第二种写法 :蚂蜒河。 (《中国全图》哈尔滨地图出版社编制、出版 ,1 999年 4月第一版 ;《黑龙江省地图》哈尔滨地图出版社编制、出版 …  相似文献   

10.
从商金文的"寝某"称名形式看殷人的称名习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絮 《华夏考古》2001,(1):87-93
殷商时期的姓氏人名问题,近年来颇引人注目。从殷墟卜辞及金文中反映的情况看,当时的姓氏制度相当复杂,许多问题至今都未能在学界达成共识,诸如“妇某”之“某”究竟是姓是氏,是女字,抑或其它;贞人名及“子某”之“某”是氏还是私名等,争论颇多。又由于姓氏人名问题的解决与否涉及到我们对殷商社会组织的正确认识,关系到古文字资料的准确断代,其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有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欲就该问题中的某些方面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笔者认为,要解决商人的姓氏人名问题,商金文中的“寝某”称名形…  相似文献   

11.
12.
罍、缶辨正     
在各地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中,罍和缶是常见的铜礼器,其名称与文化属性显然有别,二者不能混为一谈.但由于二者器形相近,在一些考古报导或论文中常常出现把二者混为一谈的现象,主要是往往把缶误称为罍.兹举近几年来数例如下:1977年第3期《文物》报导湖南湘乡墓葬中出土的铜器,简报将缶称为罍.  相似文献   

13.
《尚书大传》是西汉初期伏生学派说释《尚书》的记录。关于其称名,汉代的文献记载、书目著录以及称引用名等共同说明,该书初名"传",而非"大传"。根据早期用例的出现时间可以推知:东汉之初,"尚书大传"名始出。这个问题的厘清,对于经学、训诂学、古籍整理等领域的研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4.
15.
客家群体既本在秦人汉裔这一个族群孕育,于此群体中派生,而他们在秦、汉时向南方迁徙,公兀前225年当秦灭魏、楚、赵、燕、齐统一全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国,公元206年旋又转为西汉王朝统领之时,中原遗民便已迈出了南徙的步履。因而今天,当在议论这一客家群体的组合时,无疑都自当要追索到秦汉时大批军旅的南伐带动大批居民南徙,和三国吴后六朝由帝王南渡而带动了大批黎民南迁这两个关键时代。再具体一点说,便是要从中原遗民开始以同一宗姓,或本同一处原居乡村、地域齐齐作出南徙,其后都同在到达所居住地方或在侨置郡县中生存,从而组成了群体的那一时间中求索。  相似文献   

16.
比苏,汉旧县,因史料对其称名和地理位置缺著,后世学者对其研究众说纷纭,至今没有达成统一认识。有些学者认为比苏与盐有关,比苏就是今云龙。有些学者认为今云龙县澜沧江以东不属比苏县辖境。文章通过对史料和各家之言进行考证,认为"比苏位于云龙县澜沧江以西,其名称与盐无关。"  相似文献   

17.
徐喜辰同志在《孔子何以称为儒家刍议》一文中认为,孔子是我国历史上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但是这个儒家之儒应当如何解释,胡适说儒是“外貌表示文弱迂缓的人”。郭洙若说“古之人称儒,大约犹今之人称文绉绉,酸溜溜,起初当是俗称而有轻蔑意的称吁。”上述看法,都是根据《说文》:“儒,柔也,求士之称,从人。”需声立论,但其解释,恐非确  相似文献   

18.
缶方是商代甲骨卜辞所载重要的方国,缶方之缶与匋古为一字。缶方(匋地)不在今晋南的永济,而应在汾水中游的今文水县西南10公里的平陶故城一带。卜辞中与缶方联系紧密的基方,则位于今晋中市太谷县东10公里。  相似文献   

19.
2008年8月8日晚,古老的北京迎来了西方奥林匹亚山的圣火,东西方文明在此交融,气势宏阔的"缶阵"让国内外感叹不已。但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有人说此阵反映了中国古老的文化,有人说"缶"是古代很低贱的乐器,放在奥运会开幕式上很欠考虑……本文试从文献意义上讨论"缶阵"之缶是对古代乐器之缶的错用,仅希望借以反思今天人们继承传统文化的路径和图景。  相似文献   

20.
《文物》1972年2期《湖北京山发现曾国铜器》一文中报道出土的一件铜鬲,铭文“佳黄□□用吉金乍(?)”。原文(?)作隶作鬲,然细审(?)字与鬲字不合,应隶为缶。乃宝字之省。《说文》:“宝,珍也,从它玉贝,缶声。”金文中宝字缶即作(?),如康侯鼎、服尊、效父毁、师(?)(皀殳)等。容庚《金文编》陶字云:“(?)父盉假(?)为宝”。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