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7年5月,宝鸡县阳平镇村民给县博物馆交献铜印一枚。方形龟钮,边长2.3厘米,通高2.2厘米,重50克。印面篆刻阴文:“天帝使者”四字(见图)。据交献  相似文献   

2.
1986年5月,辽宁省凤城县赛马乡红石村村民在采石时发现一方铜印,遂即送交文物部门,现藏风城县文管所。印为铜质,印面呈长方形,长方梯形钮。印面长6.8厘米,宽6.5厘米,通高4.5厘米,边厚1.3厘米,重675克。阴刻汉字九重叠篆书,印文为“提控所弹压印”(见图).钮上端阴刻一个“上”字,以示用印方向。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阜新市文化局文物组收藏一方金代天赐年款的乣军铜印,现介绍于下,并略为考释,以求指正。该印于1972年在阜新县七家子乡出土。印呈方形,边长5.1、厚1.1厘米。长方梯形钮高2.1厘米。钮顶上阴刻一“上”字。重400克。印面阳文汉字九叠篆字“蒲杨县尉之印”六字。印背阴刻两行錾字,左为:“蒲阳县尉令”,右为“天赐二年六月”(见拓片)。  相似文献   

4.
<正> 1986年,河北张北县二泉井乡三义城村一村民在取土中发现一方铜印。现介绍如下: 铜印为正方形。边长6厘米,印厚1.4厘米。印钮为梯形竖钮。钮底长3.9、宽1.8厘米,钮顶长3.4、宽1厘米、钮高5.7厘米。印正面为八思巴文,印背面钮右侧竖书楷字“兴和路广储仓印”,左侧竖书楷字两行“中书礼部造|皇庆二年十月|”。  相似文献   

5.
<正> 1990年9月4日,于抚宁镇田各庄村西发现一方铜印。现收藏于县文物管理所。 印面呈方形,有半圆形钮。边长2.2厘米,通高1.5厘米,印面阴刻篆字“军司马印”,侧面有阴刻篆书“范”字。  相似文献   

6.
宝丰县文化馆最近在商酒务公社收集到一方金代铜质印。这方铜印出土于1969年冬,是社员李洼斗在关帝庙村西地挖渠时发现并交给了公社党委。最近,由公社党委付书记王在囿同志转交给县文化馆收藏。这方铜印为正方形,每边长6.5厘米、通高5.4厘米,边厚1.5厘米,重675克,印背有长方形印钮,钮上部有“上”字标记。印文为阳刻九叠篆书“都统盈字之印”,印背左侧镌刻楷书“林州行部造”,右侧有“兴定二年七月”等字,印边前部镌刻有印文楷书  相似文献   

7.
扶风县博物馆新征集宋代铜印一枚,现介绍如下: 1985年4月,扶风县黄甫乡徐家河村社员徐启善在本县工人俱乐部搞基建挖基墙时,于地表下一米多处发现一枚铜印。当文物工作人员闻讯赶往现场时,出土地点已被破坏,听徐同志讲:周围有大量的杂土和残瓦。这方印为铜质,正方形,边长为5.8、厚1.8厘米。长方形钮,钮高2.6、宽2.3、厚1.3厘米,钮顶四边削角,顶部刻一“上”字。印背以钮为界,左右各有阴刻铭一行:右“元符三年二”;左“月少府监铸”,十字连续。印面阳铸“湟州兵马都监司印”。(图一、二)印重425克。元符,朱哲宗赵煦的年号。元符三年即公元1100年。少府监,《宋史·卷165·志118》载:  相似文献   

8.
达川市发现“佛法僧宝”铜印任超俗近日,达川市文物管理所从印司流散文物中征集到一方钢印。该印为方形,四角微翘,带座板状直条钮。印面过长5.5厘米,厚O.5厘米,带钮通高4.5厘米。印面四周一道单边,其内为铸印九叠篆阳文“佛法僧宝”四字。印背钮的两边各铸...  相似文献   

9.
1983年12月,合川县城关基建工地出土铜印一方,柄纽,印面6.7×6.4厘米,通高4.7厘米,印面阳篆“普泽庙印”四字(图一)。出土时铜印置于盝斗形印盘中,盒口径7.6×8厘米,高2厘米。伴随出土的还有铜器三类五件:其一为爵杯三件,形制全同,每件高15.8厘米,有两件完好,另一件1足残;其二为铜勺一件,柄残,现长7.5厘米,其三为铜箸一双,长25.4厘米,径0.6—0.3厘米(图二)。承合川县文管所杨旭德同志见告后,笔者至现场考察。在距地面深约1.4米处发现古代建筑遗址,已揭  相似文献   

10.
1992年7月,绥滨县绥东镇绥安村村民姜庆峡建房时,于距地表1米处发现一方铜印,现由黑龙江省博物馆收藏。 印为铜质,印面呈正方形,边长6.2厘米,边厚2.7厘米。板状钮,高3厘米。印文为汉书九叠篆:“勾当公事天字号之印”,3行9字。印侧、背均磨损,已无法确定铸印机构及年代。印钮顶端的平面上浅刻一“丄”符号,可能为以示倒正的“上”字。此印铸造工艺较粗糙,印面变形,篆文呆板、拙劣,线条纤细,极  相似文献   

11.
1976年6月21日,朝阳县大平房公社大平房大队社员王忠生在铲地时发现一方古代铜印,后送交文物部门,现由朝阳地区博物馆收藏。印为铜质正方形,边长6.3、边高1.2、通高4.1厘米。长方梯形钮。印面篆刻九叠阳文“都统府弹压印”六字,印背右侧阴刻“天赐二年”年款,左侧阴刻“弹压”二字(见图)。都统府弹压印,过去很少发现。迄今为止,仅金毓黻先生在《东北古印钩沉》里收录一方,印文亦为“都统府弹压印”,背文  相似文献   

12.
1984年7月10日,乌兰察布盟文物工作站于察哈尔右翼前旗小淖乡十三号村,征集到一方“管女直侍卫亲军万户府印”。这方铜印是该村民办教师雍延君同志,1983年秋在农田里耕地时发现的。小淖乡位于黄旗海东,这里是山区。十三号村更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全村约30户人家,沿沟坡迤逦而居。铜印出土于村北约半里多远的一块农田里。出土铜印附近的农田和沟岔里,有古代文化遗迹和陶瓷残片,属辽、金、元时期的文化遗物。印呈正方形。扁长形钮。印面正径8厘米,厚1.7厘米;钮上窄下宽,下宽4.3、上宽3.6、厚1.6、高6厘米(如图)。印文为模铸之篆书八思巴字,  相似文献   

13.
云南永善县发现清土司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善县档案馆藏有清政府颁发给土司的铜印1方。此印铜质,方形,印边长7.4、印体厚1.8厘米。带纽,纽为圆柱形柄,高11.8厘米,上窄下宽(图一)。印为阔边朱文,印面刻“阿兴土千户印”,满汉文对照(图二)。有刻款:“乾隆二十三年(1759年)  相似文献   

14.
镇江博物馆藏古代铜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一)"丹徒右尉"铜印一方该印于1980年1月在丹徒县丹徒镇金家山西汉早期墓葬中出土,应是墓主人生前的职官印。印体方形,鼻钮,边长2.2、厚0.5、带钮通高1.8厘米。印面阴刻隶书"丹徒右尉"四字(图一)。丹徒,文献资料一般都笼统说"汉置丹徒县",但置于汉代何时?文献记载不明确。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七○年,阿城县旧物市场的同志在回收废铜中捡出一方铜印,交县文物管理所收藏。该印为正方形,边长6.4、厚1.3厘米,长方钮,钮顶平面长3.4、宽0.9厘米,印通高3.7厘米,重1市斤。印面为汉字阳文篆书,其文为“天字号行军万户所印”九字(见印模)。印背无年款,左侧镌楷体“万户印”三字;印钮有一“上”字,以示印的倒正。原来这是方百年前已发现的古印。据《宾县县志》记载:“(宾县)城南八十五里松峰山,清光绪初年道人赵玉德掘得古铜印一方,方形,铜把,酷似今县政府印状。其印文近中国篆书,细辨中末两行确为‘军民万户印’五字,馀不可识。背上刻中文‘万户印’三字,人莫知何代也。惟道人珍藏,其秘虽故相识不与出示,谨印具模型附后”。又云:“考《金  相似文献   

16.
1984年7月4日,牡丹江铁路医院职工任广才同志在市北郊八达沟口公路左侧的坡地中,发现一方完整的铜印。笔者和罗葆森同志于7月17日对出印现场作了调查。此印出土地南距市中心约1公里,东距牡丹江边墙东端约15公里,而紧临牡丹江北山的东山山脚,北距牡丹江边墙约25公里。印呈方形(如图),边长为7厘米,面铸汉字九叠篆书“古州之印”四个字。钮为长方形,顶刻“上”字,以示用印方向,钮前侧镌刻汉字行书“古州之印”。印背左侧刻“应辨所造”四字,右侧刻有年款“天泰二年二月廿五日”九字。印重1.8公斤。  相似文献   

17.
近年,本溪地区陆续出土了一批古代官印和刻铭铜镜,多为金代遗物,现选介如下: 一、铜印1.契丹文铜印1989年4月,桓仁县八里甸子乡马鹿泡村一位姓赵的村民在山间田地劳动时,发现了该印。印面近正方形,长7.5、宽7.3、厚1.8厘米,印背为一柱状直纽,上部两端抹斜,顶面阴刻“上”字,纽长3.5、宽2、高3.7厘米,通高5.5厘米。印面为篆书契丹文(图一:1)。  相似文献   

18.
河南叶县境内出土元代铜印一颗。印为正方形,重1.5公斤,边长7.9、厚1.14厘米;梯形钮,上宽3.8、下宽2.27、高6.8、厚1.14厘米。印背钮旁左刻"唐县栲栳义兵万户府",右刻"中书礼部""二至正十八年三月造",字迹潦草。印文为八思巴文,译成汉文为"唐县栲栳义兵万户府之印",比印背钮旁左刻汉字多"之印"二字。  相似文献   

19.
1993年9月,河南省新野县樊集乡后河村农民在建蔬菜温室大棚时,发现一方金代的铜印。现归新野汉画砖博物馆收藏。该印青铜质,铸制,方形,印面边长6.5、厚1.5、通高4.5厘米。带纽,纽式为上小下大的不规则长方体(图一)。印面篆刻;“行军万户□字之印”朱文九叠篆(图二)。有刻款:“兴定三年十一月行昌礼都造”,楷书,兴定三年即公元1219年。  相似文献   

20.
江西丰城县于1982年文物调查工作中,发现一方元末红巾军“管军万户府”铜印。铜印圆形。直径11、厚1厘米,重约1000克。印纽扁平,高7.5、上宽2.5、下宽2.8厘米,上厚0.6、下厚0.8厘米。印正面刻正方框,内篆书“管军万户府印”六字。框四周各篆回形对称纹饰。印背右侧刻有“管军万户府印”左侧刻“中书礼部造”“治平二年、月、日”。这方有治平二年铭记的铜印,应是元末南方红巾军领袖徐寿辉颁发其所属部队的;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秋,徐寿辉与彭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