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自治区档案馆藏有一方清代银印。印面呈正方形,云纽。边长7.9、通高6.7厘米,重1665克。印文以满、藏两种文字作"棍噶札拉参呼图克图管辖徒众印"(图一)。印背有款,右款为汉文"棍噶札拉参呼图克图管辖徒众印"、"礼部造";左款为蒙文,内容与印文同(图二)。印两侧刻汉文款,一侧款为"同字三十号"(图三);一侧款为"同治十年正月日"(图四)。  相似文献   

2.
1984年12月,在拉萨市文物普查中,我们在布达拉宫所在的红山东侧断崖上发现了七处清代摩崖刻铭。其内容与清朝政府在西藏地区的用兵有关。其中两处被后人刻划,年款及大部分内容已难以辨识,一处雍正七年刻铭内容过于简单。现将其它四处摩崖刻铭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3.
正福州市博物馆藏有一方侧身折断的长方形抄手式端砚,砚身有清道光五年(1825年)张廷济所题砚铭。砚材为老坑端石,质地坚实细腻,石色青黑泛紫,色泽温润。长13.5、宽7.5、高5.3厘米(图1)。砚身折断一侧题刻有清道光五年张廷济的砚铭,竖书行楷,凡5行,计45字:"石岳岳(1),折其角。折其角,知不足。角复合,用胶漆。用胶漆,心如结。道光五年乙酉七月十日为范湖金兄老友铭,张廷济。"  相似文献   

4.
清代方苞铭文端砚罗仁忠1987年文物普查期间,在内江县风呜乡访得此砚。1950年减租退押时,从凤鸣乡地主张子谦家收得,后一直保存于本乡政府、现收藏于内江文化馆。该砚面略呈长方形,四角圆转,深褐色端石。砚长18.3厘米,宽15.6厘米,高3.3厘米,重...  相似文献   

5.
1961年6月27日,河北省平泉县商业局供销燃料库收购到一件北魏太和十三年刻铭铜造像,现藏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本文介绍了此造像的形制,并对其铭文做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沈岩 《文物世界》2015,(2):74-76
砚台是我国传统的文房四宝之一,也是历代文化艺术发展成就的结晶。中国自古有四大名砚之说,分别为以端石、歙石、洮河石、澄泥制成的砚台。位居四大名砚第一位是端砚,端砚也有"百砚之首"之称。烟台市博物馆藏有数量众多的明清时期的端砚,其中不乏精品、珍品,代表了这一时期古砚的雕刻风格和技艺水平。  相似文献   

7.
正黄花梨天地盖,砚唇楷书铭:"丁亥夏至节(1827年6月22日),子逸汪赵棻。"朱文"汪赵印"、白文"天水小荼"。赵棻字婉卿,号子逸,乾隆朝廷臣赵文哲孙女,内阁侍读学士、侍郎秉冲之女,海上著名女诗人,生于北京南城虎坊桥。事夫汪延泽后从汪姓,有道光间《滤月轩集》诗文传世。砚雕一水两岸,依山溪之势,远池近堂,又似瀑布,恍若飞流。覆手一角雕榴开百子图。工系乾隆时苏工,深挖细琢而善留白。  相似文献   

8.
正有潘璧《绣余刻画图》漆盒。砚底铭:"绵绵瓜瓞。庚子七月篆于绿玉书屋。轮川在峨。"后刻"轮川"姓氏印款,并"长林""子子孙孙"闲文印款。砚取上品端石,精心雕镂。以大瓜为体,浅挖成堂。尾琢瓜棱从简,额覆瓜叶以繁,并镂雕过池瓜蒂。侧叶底出螭龙,乃美好吉祥意。瓜叶过墙出砚背,又垂一小瓜,古称瓞。图式典出《诗·大雅·绵》:"绵绵瓜瓞,民之初生"句,寓子孙绵长。惟款识及名章形制皆日人习气。或为轮川于庚子时(1900)吴门定制,十载后归于  相似文献   

9.
邢窑为唐代著名的白瓷窑场。本文依据文献记载及相关考古资料,探讨分析了邢窑的刻铭和题款,并对邢窑"翰林"、"盈"及"官"字款与临城祁村窑姓氏刻铭的不同进行了阐述,认为祁村窑刻铭、题款的含义或为单做共烧以避免产品混杂,或为商品竞争而刻划的窑主姓氏;邢窑"翰林"、"盈"字款是宫廷的定烧器,因而为皇室所垄断;"官"字款则是地方官府所烧之物,并作为贡品供奉于宫廷,除官府使用外,尚可作为高档商品参与社会流通。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博物馆最近在整理馆藏文物时,发现有一件战国时期楚刻铭玉璧,未曾报道。此璧直径12、好径4.5、厚0.5厘米(图一)。玉质呈青色半透明,器表有光泽。为扁平体,圆形,肉窄于好。两面均饰弦纹两周,间饰谷  相似文献   

11.
介绍一件先秦有铭铜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初,北京市文物商店收集到一件先秦时期的铜矛。矛全长17.5厘米,筩上有一穿,脊部突起,由脊到缘呈斜平状。已受到腐蚀,唯筩上有穿部位的铜质完好,穿侧镌刻铭文,全文为: "寺工武库受(授)属邦咸阳[戊午]"(图一、二)。  相似文献   

12.
1984年12月,正定县文物管理所进行文物普查时,在朱河乡丁家庄一农民住宅后发现一座元代刻铭石狮。狮为青石质,蹲坐于长方形石座上。狮、座系一石雕成,通高122、座长56、宽  相似文献   

13.
秦安发现的秦刻铭银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在甘肃省秦安县兴国镇一居民家中发现了两件秦国刻铭银扣。此银扣为在本地收集的旧藏。今予以介绍:银扣呈圆形,表面布满黑褐色锈层,上部突起呈唇状,下部空心呈槽状;大小相同,外径11厘米,内径9厘米,宽1厘米,高1.2厘米。内径壁有阴刻篆铭,字体风格不一致,属两人所刻。第一只字迹浅,刻辞顺时针方向;第二只字迹深,刻辞逆时针方向(照)。两扣分别重153克和177克。  相似文献   

14.
正原配天地盖,砚墙一侧诗铭后署:"石友属题。丙辰(1916)夏六月,吴昌硕。"另侧沈石友铭:"砚藏信天巢,诗著随辇集。恩遇说康熙,玉蟾滴如泣。"四直抄手式,底琢眼柱如织。平堂一字池,清季仿宋砚制。两段铭记,皆谓瓶庐旧事。缘高士奇别号江邨,康熙间集其高祖南宋高翥散存诗文,撰有《信天巢遗稿》。而士奇非正途出身,初应顺天乡试,充书写序班。以字工,得明珠举荐,入内廷供奉,授詹事府录事。后得康熙隆恩,累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礼部侍郎。  相似文献   

15.
一方有关王荣起义的元代墓铭王小军,索全星1992年7月初,在修武县古汉里村北发掘一座元代墓葬。该墓坐北朝南,系洞室迁葬墓。墓室内出土一方石质墓铭,竖长方形,八字头,长46、宽78、厚11厘米。正面磨平,阴刻隶书志文,直行22行,满行29字(见图)。墓...  相似文献   

16.
1980年3月,凤城县凤山公社新民大队社员打井时,于距地表四米深处,发现刻铭带柄铜镜一件(见图)。镜圆形,面较平,镜背浮雕人物风景,素边宽平。镜直径10、柄长9.5、柄宽2—2.5厘米。柄右竖刻铭文"泰和四年十一月日汾州录事司官",画押"(?)"。 "泰和"是金章宗完颜璟的年号,泰和四年是公元1204年。"汾州",据《金史·地理志》记载,属河东北路,户八万七千一百二十七,县五,镇二,可见是当时河东北路重要州城(现为山西省汾阳县)。"录事司",  相似文献   

17.
1982年6月,温县人民医院外科大夫董炳乾同志,将自己祖传三代的一方东汉末年金质的“关中侯印”,捐献给河南省博物馆。该印为正方形,龟钮,通高2.5厘米,印面2.5×2.5厘米,印重125克,含金成份在70%左右。印面篆刻阴文“关中侯印”四字。据《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载,“关中侯”始封年代为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冬,此时,曹操已任丞相要职并“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了朝中大权。他所设置的“关中侯”、“关内侯”等,爵位很高,但是无  相似文献   

18.
<正> 1986年,河北张北县二泉井乡三义城村一村民在取土中发现一方铜印。现介绍如下: 铜印为正方形。边长6厘米,印厚1.4厘米。印钮为梯形竖钮。钮底长3.9、宽1.8厘米,钮顶长3.4、宽1厘米、钮高5.7厘米。印正面为八思巴文,印背面钮右侧竖书楷字“兴和路广储仓印”,左侧竖书楷字两行“中书礼部造|皇庆二年十月|”。  相似文献   

19.
20.
1984年清明节,安徽阜阳市西郊农民在颍西镇罗汉脐古堆南坡取土发现一古墓,市文物部门获悉后派人前去清理,墓葬早年盗扰严重,葬县、尸骨朽乱,几件出土器物中,一方精巧别致的金印引人注目,后定一级文物珍藏于市文管所,简介如下:印纯金质,印体方形,边长1.6×1.6、厚0.5厘米,重32克,龟钮,龟作引颈爬行状,铸刻精细生动传神,通高2.1厘米,印文阴刻“张大庚印”四字,无边栏(图一、二)。图一 张大庚金印图二张大庚印拓本  清《道光阜阳县志》载:“张大庚、字甫,号实水,明末兵部尚书张鹤鸣之子”。明崇祯八年正月,高迎祥所部的农民起义军攻颍,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