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霞客《粤西游日记一》即桂林游记,记述了行者亲历之桂林山水,还涉及桂林的风土人情。其中对桂林的风物出产,风俗习惯(包括饮食、节庆、语言等方面)有生动的呈现;同时展现了作者与桂林僧道、文人雅士、普通百姓及导者的交往情况,从中可窥见桂林当时之民风。这些关于桂林生动的记录,是观照桂林明末社会生活.也是串联桂林文化线索。思考未来文化发展重要的、生动的、可信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民主人士李任仁,虽然生长在桂林,但他在桂林却遇到三次险情,都化险为夷。 第一次脱险:1924年底,李宗仁、黄绍兹、白崇禧在桂南崛起,并很快统一桂南,接着向桂中、桂北用兵。饱受陆荣廷、沈鸿英等军阀蹂躏的桂北人民,欣闻白崇禧率领定桂讨贼军从柳州向桂林方向杀来,桂林人民立刻推举李任仁、朱行芳为代表,秘密前往永福苏桥迎接白崇禧率部入桂。这年冬,白部攻占了桂林,开始了李宗仁、黄绍兹、白崇禧对桂林的缔治.  相似文献   

3.
桂林剧协负责人曹继良,北方人,抗日战争时来桂林,在欧阳予倩领导的艺术馆话剧团当演员。我们共事时,见他家累很重,有年迈的祖父、母亲,没有文化和工作的妻子,两个幼小的儿女,生活困难。大概在生活的重压下,性情也扭曲了,与谁都合不来。解放前夕,欧阳予倩被迫离桂,艺术馆与艺专合并,他也归人艺专,大概受了些委屈。桂林解放,军管会的杨联奋过去与他熟悉,吸收他参加工作,任文艺接管组的副组长,艺专的人都惊以为他是地下党。因他还住在艺专,艺专开会讨论工作,都请他“光临指导”。  相似文献   

4.
桂林石刻起始于东晋,勃兴于唐,鼎盛于宋,繁荣于明清。现存南朝至清代石刻两千余件。历代从中原南迁的官员、学士,是河洛文化在桂林传播与交流的主体,亦是桂林石刻作品的主创人群。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岩溶石质优良,为桂林石刻提供了最优越的物质条件;桂林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为桂林石刻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广阔的创作空间。  相似文献   

5.
中苏文化协会桂林分会是抗战时期设在桂林的一个重要的文化机构。文章在分析桂林分会成立、发展的基础上,厘清了协会的活动开展及与其他文化团体的密切关系。协会的成立加强了与苏联文化界的联系,激发了国内人民的抗战热情,在近现代桂林中苏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广西地方志》2011,(1):64+58-64,58
民国30年(1941年) 10月 5日 新中国剧社在桂林成立。该剧社由中共桂林统战工作委员会领导,名誉社长田汉,社长杜宣,演员多系皖南事变后撤退到桂林的抗敌演剧队骨干。  相似文献   

7.
桂林山水凭借旖旎的自然风光与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吸引着众多艺术家为此挥毫泼墨,创作出大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桂林山水画作品。然而当代多元文化融合的大背景,又对桂林山水画的传承与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锤炼绘画艺术语言,展现出桂林山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隽永意蕴,提升桂林山水画的格调、品质,创作出高品质的桂林山水画,成为当代桂林山水画面临的首要问题。因此,应以画家自身的素质、修养为基础,倡导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为基调,提升桂林山水画的绘画品质,进一步拓展桂林山水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马勇 《广西文史》2004,(1):53-57
曾先后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的谷牧同志多次到桂林考察工作,其中,在桂林停留时间最长的一次是1986年12月。时任国务委员的谷牧同志,用了6个整天时间,对桂林旅游业进行了全面考察,并与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等领导同志共商广西、桂林  相似文献   

9.
王磊  刘宪标 《旅游》2010,(8):60-65
当年的一首《我想去桂林》,让多少人对桂林充满了向往和憧憬。每每有人称赞桂林,首先想到的总是桂林的山水之美。在桂林呆了几年。我却觉得夜晚的桂林也有她另一种风情。  相似文献   

10.
<正>抗日战争时期,大批爱国进步文化人士来到广西桂林,掀起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文化运动,桂林成为名闻一时的抗战文化城。1944年4月,侵华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为确保滞留在桂林的爱国进步文化人士安全,中共中央南方局秘密派李亚群到桂林领导革命和统战工作,安排张锡昌、狄超白、邵荃麟等人负责民主进步人士的疏散工作,主要往重庆和桂东两个地方疏散;6月底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生活、读书、新知三家书店从  相似文献   

11.
2008年是被周恩来誉称之“同聂耳同为文化战线上两员猛将”的张曙诞辰100周年,这一年的12月24日又是其在桂林殉难70周年。张曙的功绩是桂林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的。七十年来,桂林人民时刻缅怀这位文化战线上的猛将、为中国音乐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的革命音乐家,并采取各种各样的形式来纪念张曙。  相似文献   

12.
阳朔山水     
田瞳 《丝绸之路》2012,(11):62-64
桂林山水,是挂在中国大西南的一幅绚丽多姿的彩画,令天下人为之神往。“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来到桂林,方知桂林最美的山水是在阳朔。“桂林的山呀桂林的水,山山水水这样美……”诗人贺敬之的美丽诗句早已让我们认识了桂林,桂林如画的山水也成了我们多年的向往。今天,这幅瑰丽的山水画终于在我们面前展开了。  相似文献   

13.
蔡廷锴将军钓鱼曾国民抗战时期,蔡廷锴将军来到桂林,有一段时间是住在李济深公馆。那时李是桂林行营办公厅主任。他的公馆在龙珠路,即现在的桂林警备司令部所在地。它的后门就是八角塘。蔡廷锴将军每天早上都到叠彩山散步。他为人和善,没有官架,见人他总是主动打招呼...  相似文献   

14.
龙脊梯田分布在桂林市北约 120公里的龙胜县和平乡龙脊 村平安村。这里民风淳朴, 壮丽景观中蕴含着自然和秀美。春夏之交, 层层叠叠的梯田在瞬息万变的雾岚中隐现, 犹如无数银龙在云海中翻腾逐浪,流畅的线条曾令众多摄影人纷至沓来, 又满载而归。秋天的龙脊又是什么景象?不妨在农历秋分与寒露之间去领略一番。 我们乘火车至桂林,清晨在汽车站吃了一碗桂林十线作早餐,花13元乘上去龙胜的班车, 经过王个多小时迁回山路, 在距龙胜县城有20多公里的和平乡下车, 已近中午。各人花3元吃了一碗米粉, 还颇有桂林米线风味。接着…  相似文献   

15.
宁新 《旅游》2000,(7):39
日前,桂林旅游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与北京吉日礼仪庆典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在北京中央电视塔广场前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股票上市庆祝活动。  相似文献   

16.
桂林石刻景观是桂林自然山水与历史文化完美结合的佳作。本文以时间地理学里的"生命路径"概念分析了桂林石刻的写作阶段、主题内容及保护历程,认为起始于东晋,兴于唐,盛于宋,低于元,繁荣于明清时期的桂林石刻,在写作的体例与类型上均反映了桂林自古以来的游览文化的兴盛和桂林城市地位的逐渐提升。面对石刻景观的损毁,从唐代以来,人们就想出了各种措施来保护这种特殊形式的文化,特别是进入到当代时期,现代化的保护方法为桂林石刻景观的可持续利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常卫红 《广西地方志》2009,(3):54-58,38
桂林石刻文反映并参与了桂林从一个边陲荒城发展为繁华都会的过程,具体而言,桂林石刻文的内容反映了桂林被启蒙、教育的过程,桂林石刻文的创作又促进了桂林文明的发展。由于时代背景、文人心态等原因,各代石刻文表现出不同的启蒙特色。研究历代桂林石刻文启蒙特色的流变及其所带来的启示,对我们当今的教育也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麦群忠 《文史春秋》2010,(11):54-57
到过桂林旅游或工作的人,大多知道桂林老城广西师范大学所在地——靖江王城正阳门上有块大牌匾,上面刻着“三元及第”4个大字。“三元及第”是什么意思?老桂林人会自豪地告诉你:临桂人氏陈继昌于1813年乡试考得第一,为解元;  相似文献   

19.
马勇 《广西文史》2010,(2):88-94
2008年12月,桂林市政协文史委召开座谈会,邀请有关单位和人员,就征集“越南医院和越南学校在桂林”一书的编辑出版工作进行座谈。市政协原副主席揭廷魁同志谈到,早在1954年至1957年,越南育才学校在桂林办学期间,桂林团市委就承担了组织桂林同学进校与越南学生联欢等活动。  相似文献   

20.
张亦弛 《世界》2013,(11):130-131
Q:为什么你选择来Club Med桂林工作? A:作为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城市,桂林凭借“山水甲天下”的知名度与号召力每年吸引着大批游客,但缺乏高端游客—直是桂林旅游的短板之一。于4月28日开幕试运营的ClubMed桂林度假村除了保持其惯有的国际血统外,也完全保留了桂林的原始自然美景,这就足以让人兴奋了。此外,桂林成为自亚布力之后,在中国开启的第二家度假村,也是ClubMed在中国开设的第一家全天候度假村。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很显然,我喜欢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