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超群 《史学理论研究》2023,(2):136-146+160
微观史学通常被认为与宏观史学相对立并因此被视作“碎片化”的代名词。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事实上,微观史学家在专注于历史细节的同时,也在积极地构建宏观的历史叙事。他们提出了“正常的例外”和“可变的尺度”两个概念作为其宏观叙事的理论根据,并通过个体与社会的关联性、象征性隐喻、追随、深描、比较等方式在研究实践中建立起微观史与宏观史乃至全球史之间的联系。而他们之所以如此,归根结底与其所处的多元主义学术语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微观史学与宏观史学特别是与全球史学相融的事实,对于我们走出“碎片化”的历史,以及确立一种辩证多元的历史认知模式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罗川 《百年潮》2008,(9):36-40
胡耀邦一生中遭受过五次错误打击。第一次是在中央苏区,他被打成“AB团”,差一点被错杀。第二次是1942年在延安,胡耀邦因反对康生搞的所谓“拯救运动”,被打成“温情主义”、“糊涂主义”,批斗了好几个月,他的身体由小胖子变成了小瘦子,从此以后几十年再也没有胖过。第三次是在1965年,他担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兼陕西省第一书记,被整了几十天,最后身患重病住了医院。第四次是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倒,批斗中身上被打得遍体鳞伤,  相似文献   

3.
臧义金 《史学月刊》2023,(4):115-129
从词源学角度来看,“中世纪主义”(medievalism)是从“中世纪的”(medieval)一词衍生而来。从语义学角度来看,“中世纪主义”并不是一个新词,莱斯利·沃克曼赋予了其新的内涵,中世纪主义是创造中世纪的持续进程,一切后中世纪对中世纪的研究、阐释、建构和运用等都可以被称之为中世纪主义。中世纪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始于中世纪结束,一直延续至今。对这种思潮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中世纪主义研究已经成为西方重要的学术研究领域之一。不过,对其展开系统化和理论化研究仍面临着概念界定不清、研究理论不完善等诸多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4.
<正>“王朝国家”是我们用于表述中国古典政权形式的一个特定概念,它的对称是盛行于当今的“民族国家”(参见英国学者安东尼·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胡宗泽、赵力涛译,王铭铭校,三联书店,1998年,第316—325页),很明显,这是两个性质有别的称谓。概念的精准来自于它对特定对象界定的分明,这是我们认识事物的一个重要手段。应当说,不同的概念反映的是不同的客体对象,彼此之间不可兼容。如此看,“王朝国家”与“民族国家”在概念上是不能混同的,  相似文献   

5.
绝对主义     
绝对主义本来是一种关于政体的学说,产生于十七、八世纪的欧洲。它主张国家应当拥有绝对的权力,不受任何法律、习惯、道德或势力(教皇、领主、议会、贵族等)的限制。在理论上,它并不专指君主制,实际则适应当时君主专制的需要,其目的是为了反对中世纪教会、领主等对新兴民族国家的限制。后来,“绝对主义”与“专制主义”在欧美著作中已成为同义语。1972版《社会科学百科全书》(Encyclopaedia of Social Sceince)即把“绝对主义(Absolutism)”这个词条并入“专制主义”。从  相似文献   

6.
康德所处的理性主义时代,关于人类历史发展的预告有三种截然不同的主张:(1)“道德的恐怖主义”主张,认为人类在其道德天职上是“继续朝着更坏倒退”。(2)“幸福主义”或“千年福主义”主张,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不断地朝着改善前进”。(3)“阿布德拉主义”主张,认为人类的历史和道德是永远停顿在被创造物中自己道德价值的目前阶段”,康德以为这是一种西赛福式的愚蠢主义观点。康德对上述三种主张都有所保留和批判,但从他十分赞赏莱辛的观点表现可以看出,在总体上他还是倾向于幸福主义。康德通过为人类历史的不断进步寻找先验的和经验的坚实根据,得出“人类一直是在朝着改善前进的并且继续向前”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儿童或者说童年是每一个成年个体生命最初的“身份”,这已经是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认识。然而,在过去半个多世纪的儿童史研究者眼里,儿童(Child)概念却并非如此简单,它被认为是一个由成年人“建构”的文化概念,童年(Childhood)则是一种“结构性”存在,而不是指生理上或年龄上可以与成年人一分为二的自然而然的人生阶段。儿童史研究者正是从与儿童相关的一切历史现象的社会文化史意义出发,将目光转向被历史书写者和史学研究者长期有意或无意忽视的儿童主题。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的隆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称为“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和被称为“第八大陆”的地下世界,是两个同样属于地球上最后几个未被彻底探索的地方,如果科学家们行动顺利的话,三年后,这个高出地面几公里的地理奇迹,就可以在地下几百公里的地球内部寻找到答案了。青藏高原是一个全球独特的地质、地理单元,南极、北极和世界第三“极”一青藏高原,三极鼎立,构成了制约全球地球动力学的三大支柱,是影响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三个关键地区,青藏高原的深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和各圈层的相互作用控制着整体地球动力学体系的形成与耦合效应。  相似文献   

9.
关于希腊化时代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 “希腊化”(Hellenism)一词,又作“希腊主义”,为19世纪德意志历史学家德罗伊森首创,用以概括古代地中海东部地区由亚历山大东征而开创的一整个时代的历史与文化发展特点。其后,“希腊化时代”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一般认为,始于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发起东征,终于公元前30年屋大维攻灭埃及托勒密  相似文献   

10.
秦珊 《史学月刊》2003,(8):101-104
中国史学界对美国“不承认主义”外交政策的介绍往往是与“史汀生主义”相提并论的,而事实上“不承认主义”并不等于“史汀生主义”,它的使用范围远远超过了“史汀生主义”的使用范围。更为重要的是,1932年“史汀生主义”的提出,并非美国政府第一次对华使用“不承认主义”外交政策,早在1915年,美国就在对华问题上使用过“不承认主义”外交政策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