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蔺方卫 《神州》2013,(34):175-175
思维是一种高级的心理过程,是由人们的认知需要引起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使孩子们不断地产生求知意向,引起孩子们的认知需要,就要营造出一种探索新知的气氛,使孩子们急欲求知,积极思考;就要预设出相关问题和操作,利用孩子们原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特点,以形成认知冲突。课堂教学中有了学习气氛和认知冲突也就创设了思维情境,这样孩子们便有了有效思维的动因、时间与空间,进而有利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隐喻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认知现象。语言隐喻本质上是隐喻思维在语言中的表现。人们通过隐喻理解抽象概念与复杂状况,因而隐喻思维广泛应用于政治实践,为政治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提供新的思路,同样也为制定某种政策或采取某项行动制造舆论。文章结合具体的事例,揭示了隐喻在政治语篇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汪涵 《神州》2011,(2X):58-59
概念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井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词汇习得方面。本文正是一次英语词汇教学改革实证性研究,通过实验对比发现基于概念隐喻的词汇教学优干传统词汇教学,从而使得概念隐喻理论价值得以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4.
正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思维同感知觉一样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思维所反应的是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和事物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属于理性认识。在认知过程中,思维实现着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化,使人们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从而构成了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作为认知的加工方式,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应当是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这些过程的有机整  相似文献   

5.
春花 《神州》2013,(34):239-239
感觉是一种简单的心理现象,是认知过程的初级阶段,它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外部特征和联系,是感性认识。思维是一种复杂而高级的心理活动,是以己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是属于认识的理性阶段。通过感觉,我们从环境中获取信息;通过思维,我们可以对从环境中获取的信息加以整合、识别,从而达到认识客观世界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后设史学是有关史学理论的理论,是对于历史思维形式与程序的反思。作者据此对历史思维的构成因素和原则进行了反思和论述。历史思维大体包括历史研究和历史写作这样两个遵循不同逻辑的方面或过程,前者旨在获致坚实有效的实证知识,后者旨在将历史知识转化为叙事。这个历史思维过程又包含认知、政治和审美等三个维度。作者探究并阐明了历史思维的两个过程和三个维度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胡晓燕 《神州》2012,(18):199-199
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交流,既可营造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充分发挥认知能动性,又可活跃学生思维,增大思维强度,从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发,从而对问题的理解更丰富和金面。  相似文献   

8.
正一、调查的提出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内部组织起来的、调控学习和思维等活动的内部定向技能,它是科学学习方法的精华,是学习者学会学习的最重要的技能。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与课程改革的进行,"教会学生学习"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早已被提上日程,认知策略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能力就越来越被学生、教师及家长所重视。高一年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高一年级和其他年级相比整体表现为一种过渡性特点,在  相似文献   

9.
象思维的发展是文字萌发的内在动力,文字的起源始于文的出现,经衍象孳形的过程,最终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双墩刻画符号是七千多年前先民取象比类,刻画成文的珍贵记录。双墩刻画符号未必记录语言,尚处于文的阶段,而不是字的阶段,其中蕴藏着汉字和易道思想共同的基因——象。由文到字的衍象孳形过程中,指事与象形皆遵从书的共法——象,指事象大类,象形象小类,指事先于象形,逻辑与历史相统一。观物取象,即象思维下类的认知,我们称为原象认知。是一种道性认知,中华道性文化即萌蘖于此。  相似文献   

10.
马子敬  张洁 《神州》2013,(3):44-44
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也是一种认知的思维方式。在标志设计中,隐喻为设计思维创想与表达提供了重要的作用,不仅仅可以拓展创意思维表现的深度和广度,带来多种途径和方法,而且也能创新出新的图形视觉语言。本文对隐喻在标志设计用的应用进行尝试性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随着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隐喻理解已经超越了修辞学层面,被视为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世界的手段。在同一个社会中,语言、文化和隐喻思维不是以个体形式存在的,而是彼此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一个整体。在英汉民族文化心理下,对英、汉语中动物的词汇隐喻进行个例分析,以探求英汉隐喻思维的走向。从而,更好的理解隐喻思维和使用英汉中词汇隐喻。  相似文献   

12.
秦英君 《史学月刊》2007,3(1):49-55
近代以来,中国从传统的科学和技术向近代的科学和技术转变,是在西方科学文化影响下完成的。这一过程亦是近代中国人对西方科学文化的认知过程。这一认知过程中,不同人物对接纳西方科学文化有或深或浅的解读,其中,“道器”与“体用”的文化认知模式是近代中国人解读西方科学文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王二芳 《神州》2012,(6):247-247
实验教学被视为整个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教学大纲、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的重耍环节。为了让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课堂教学耍向学生发出外部刺激,引发和帮助学生形成对知识的认知。实验教学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协调发展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进行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最终获得概念或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因此任何学科的教学是与实验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4.
刘九方 《神州》2012,(21):277-277
适应新课程的要求,通过揭示思维的微观过程来提高高中学生的“原认知”水平,整理思维途径提炼学科思维方法,在运用中掌握学科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张海红 《神州》2011,(7X):131-131
发散性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信息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用不同方法或途径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长期以来,数学教学以集中思维为主要的思维方式,课本上的题目和材料的呈现过程大都循着一个模式,学生习惯于按照书上写的与教师的方式去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16.
好增梅 《神州》2012,(3):243-243
培养思维能力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教学实践证明,把科学的思维方式融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之中,能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学到一种思维技巧,或接受一次科学思维训练,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而当良好的思维品质形成的时候,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又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效果。以下是笔者在多年数学教学实践中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一些思考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7.
吴艳新 《神州》2012,(28):44-44
在传统教学中,智力因素一直都扮演着主角;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深化,非智力因素渐渐崭露头角,受到越来越多教育者的关注。智力因素,我们都知道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为认知事物、掌握知识而进行的观察、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因素的活动。那麽什麽是非智力因素呢?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认知事物、掌握知识而进行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的活动。我们不能否认,在教学活动中智力因素相当重要。在学生认知事物、掌握知识、了解社会的过程中,智力因素是认知活动的执行者。学生通过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的活  相似文献   

18.
袁诚 《神州》2011,(5S):75-76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相对常规思维而言的一种先进的思维,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它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必不可少的训练,甚至会对学生的一生带来巨大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李精明 《东南文化》2022,(1):171-177
意义建构既是展览研究的一个主题,也是研究物件意义的一种思维方法,它强调物件的意义是建构的而非给定的.在涉及意义建构主题的具体研究方法中,符号学分析强调展览是意义建构的网络;心理学分析重视观众的心理过程在意义建构中的作用;互动模式分析提出诸种要素互动过程中观众的核心作用;现象学分析突出个人生活世界的维度;认知过程分析聚焦...  相似文献   

20.
王军学 《神州》2012,(13):365-365
按照心理学的观点。“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而智力是“在各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就是认识能力或认知能力。”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的核心形态是抽象逻辑思维(包括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按照思维结构的发展阶段来看,抽象逻辑思维是发展的最后阶段,这个阶段又可分为初步逻辑思维,经验型逻辑思维和理论型逻辑思维(包括辩证思维)。显然,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开发智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