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遗存县治"是县级行政区划变迁的政治(行政)聚落遗存。论文以浙江省为例,在历史地理研究的基础上,从遗产保护的视角分析了"遗存县治"遗存特点,认为"遗存县治"是中国传统政治(行政)文化和城镇规划思想的重要载体,即作为曾经的中国古代地方基层政治(行政)中心,遗存了丰富的地名遗产,保留了古代基层行政文化,反映了传统城市规划思想,保留了较好的传统政治(行政)城镇格局,仍能与周边山水环境融为一体,是中国(东方)农业文明背景下的聚落遗存代表,拥有较高的遗产价值。加强对"遗存县治"类小城镇的学术研究是挖掘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也为我国历史城镇遗产特别是历史小城镇遗产的申报提供了案例和方向。  相似文献   

2.
解放前我国地理学界关于小城镇研究的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解放前我国地理学界关于小城市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我们认为,我国地理学者对小城镇较有系统的研究起始于本世纪三十年代,当时的小城镇大体是指人口规模为1000-5000人的各种农业、工业、商业、政治、文化等聚落;这一时期我国地理学者对小城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聚落分类、小城镇地理位置和地理分布、小城镇形态及空间扩展、小城镇位置变迁与历史发展、小城镇人口、商业、文化特征以及城镇内部用地结构与房屋构造等六个方面;由于受当时社会经济条件及学科发展的影响,小城镇研究内容窄、程度浅、系统性不强,所运用的理论、方法也较简单、落后。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步入新阶段,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增加,依托历史文化遗产、地方文化、特色旅游资源及风景名胜资源发展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等内容,是城镇发展的重要实践。旅游小城镇是一种重要的小城镇类型,是旅游业快速发展新形势与小城镇建设新要求相结合的产物。从理论研究角度看,目前针对小城镇的学术成果已经很多,但是对旅游小城镇的系统研究基本上是空白。  相似文献   

4.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见证,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文物古迹、鲜明的空间格局和独特的建筑风貌,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忽视街区原有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必将造成街区灵魂的失落,那些承载丰富历史信息的街区势必变成布景式的景区。在历史街区保护中,文化保护规划是历史街区保护的前提;文化传承是历史街区保护的本质;文化元素提炼是历史街区保护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内容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赵勇  张捷  章锦河 《人文地理》2005,20(1):68-74
历史化村镇是我国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第一批中国历史化名镇(村)的命名公布。遗产保护工作又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我国历史化村镇保护研究较国外起步较晚,相关研究也欠深入全面。导致在当前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一些颇具价值特色的古村镇没有得到很好保护。本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历史小城镇、村落保护的演变发展,然后指出历史化村镇保护在价值特性方面,不同于历史化名城;在保护内容方面,要在以往偏重于物质化遗产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加重非物质化遗产的保护;在保护方法方面,要综合运用历史学、地理学、建筑学、社会学、景观生态学等方法,才能达到较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介绍什么是历史文化城镇保护,历史文化城镇保护的意义、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以及保护的基本原则和一些可以借鉴的方法,希望能提供一些关于历史文化城镇保护方面的思路,并引起人们对历史文化城镇保护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段早青 《沧桑》2014,(2):167-169
历史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上党地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历史遗迹、古圣王传说、民间故事丰富多彩,这些历史文化资源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资源优势。但当前历史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和谐因素,探寻历史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转化的路径,以求最终以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同时又以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成二者良性循环、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太原市五片历史文化街区、五片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历史、现状的梳理和阐述,解释了太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9.
<正>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一种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稀缺资源,保留了一大批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承载了一个城市发展的历史记忆,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特文化符号,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我国从1982年起开始建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迄今已有40周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作为一项公众参与、专家咨询、舆论监督、政府决策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通力协作完成。而地方志工作的主要职能就是对一个地区地情和历史文化资料的系统汇集、整理研究,最终目的是实现文化传承,应当而且能够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东省聊城市为例,探讨地方志工作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丰富实践、主要成效和应用路径,以期为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于历史文化城镇的保护可以说刚刚起步,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的保护理念和手段。本文通过介绍什么是历史文化城镇保护,历史文化城镇保护的意义和面临的问题,以及保护的基本原则、方法,希望能提供一些关于保护方面的思路,并引起人们对历史文化城镇的保护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保护同时代文物、公布文物保护单位及“四有”工作文化渊源、保护文物原状与历史信息、保护文物环境和历史文化氛围等,阐述了中国特色文物保护与文化自信,取得保护理论与实践重要成绩.为保护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化遗产》2004,(3):135-135
规划从城镇历史、城镇结构、建筑保存状况、相关城镇比较等几个方面对里耶镇的历史文化价值进行评价,确定它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的地位。划定里耶历史文化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和风貌协调区,制定不同的保护和建设控制政策、措施。对于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建筑,规划提出了保护、整修、改造、更新、拆除等不同的保护更新方式,并根据建筑实际的保存状况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城乡文化整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兰勇  陈忠祥 《人文地理》2006,21(6):45-48,39
早期的城乡隔离制度造成了我国现存的城乡文化"二元结构",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城乡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因此,必须进行城乡文化整合。本文就城市化过程中,影响城乡文化整合的因子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了各因子对城乡文化整合进度的影响强弱排序;并且提出了通过加强小城镇的建设来推进我国的城乡文化整合,其中主要包括加快发展小城镇乡镇企业和发展小城镇文化产业。笔者认为,发展小城镇文化产业应该从四个方面入手:第一,增大小城镇文化教育及科技投入。第二,立足提高小城镇人口的文化素质,增加文化整合的底蕴。第三,建立城市帮扶小城镇的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城市文化的扩容和普及。第四,拓宽融资渠道,建设小城镇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4.
连晨曦 《黑龙江史志》2013,(17):261-262
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保护已走过了近二十年的历程。经历了以房地产开发方案为主的改造过程、以历史文化街区为载体的整体修缮保护以及创建社区博物馆的发展阶段。本文试图通过对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开发保护历程的考察,从三种不同的开发保护方案中探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5.
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工作是一项"公众参与、专家咨询、舆论监督和政府决策"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和政府多部门的通力协作完成。地方志机构作为"官书"的编修部门,应利用自己的资料优势,在保护城市历史文化中发挥咨询作用,这也是修志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地方志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为保护、修缮城市历史建筑的工程提供结构、材质等工程方面的资料、图片及修缮意见;在大量所掌握的史志文献资料中提取城市历史文化要素并进行整理、考订;为城市历史保护工作的整体规划布局提供建设性意见和信息;充分挖掘、解析城市历史空间的文化内涵,为传承和利用城市历史文化打牢资料性基础。  相似文献   

16.
侯平宇  侯文正 《沧桑》2011,(6):84-86
古镇是介于城乡之间的特殊社区,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特殊的功能。中国古代发达的小城镇和城一镇一乡社区体系的形成,植根于这个东方大国和文明古国的基本国情和宏观历史环境,而每一个古镇又以自身特有的地理区位、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和特定的社会历史因素为依据,因而形成自己独具的特色。古镇在历史上各有其兴衰起伏的命运,特别是进入近现代,更经历了沧桑巨变。现存的保存基本完好的古镇已经成为历史的“活化石”和稀缺珍贵资源。为了保护古镇和开发旅游,必须对每一个古镇的历史文化作全面深入的发掘和研究,真正揭示它的特色、精华、价值和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7.
潘仁颖 《风景名胜》2021,(8):0074-0074,0076
中国是一个拥有 5 000 年历史的文化大国,聪明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历史和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历史文化遗产与经济发生了冲突。同时,城市规划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重视城市规划设计和历史文化名称保护对社会发展和推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城市规划设计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现状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要素和原则,并简要介绍了城市规划设计中历史文化建筑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贵州历史发展进程中,会馆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作为记录贵州历史与文化的经典符号,会馆这种在不同历史时期产生、传承着多元文化的载体,至今仍留存于各地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明清两代,在贵州的外省各地移民相继修建会馆,各省籍移民修建的会馆规模大小不同,遍及贵州省内大小城镇。  相似文献   

19.
黄洁薇 《文物天地》2022,(8):124-127
<正>历史建筑是人类的集体记忆,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珍贵的文化资源,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根脉。近年来,社会各界保护历史建筑的呼声渐高,各地都明确要求对历史建筑进行全方位保护,提出“在城市有机更新中融入现代城市发展理念,推动历史文化保护与文化、旅游、体育、商业等行业融合发展,鼓励、支持对保护保留建筑进行活化利用,支持有条件的历史建筑作为博物馆、展览馆等文化设施向社会开放”。由此历史建筑得到新的生命,同时也得到一定的修缮保育,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功能,既保证了历史文脉的传承,又嵌入了现代生活,  相似文献   

20.
杨竞 《风景名胜》2021,(4):0046-0047
位于川滇两省交界处的泸沽湖畔居住着众多的民族,有深厚的区域历史文化积淀,且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泸沽湖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对本土文化特别是独特的摩梭文化的冲击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区域历史文化包含了过去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们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要充分发挥泸沽湖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以及文化对人们精神的强大支持作用,以开发促保护,以保护促开发,新基建与文旅融合发展,创新历史文化保护方式,通过创新性保护和恰当利用,实现保护与利用的良性循环,以保障社会经济的正常、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