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无锡市政府今年出台第70号政府令———《无市历史街区保护办法》。用政府令的方式保护史街区,这在我省各市中还是第一次。无锡市出台政府令保护的历史街区,是指古建筑、近现代代表性建筑比较集中,能够基本整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特的古镇、街巷或地段”。无锡市受该政府令保护街区目前有7处:“惠山古镇”、“荣巷民国建筑条街”、“清明桥沿河街区”、“小娄巷书香门第条街”、“荡口古镇”、“四眼井街区”、“丁蜀镇”。无锡用政府令保护历史街区@江锡民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从城市总体层次上解决历史性城市的保护问题。就“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城”三个层次的保护及其不同的保护方法,具体阐述了城市规划的重要作用,总结了近年来城市规划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方面的新鲜经验,呼吁文物学与城市规划学更进一步互动。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发展,适应新形势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要求,促进城乡建设和社会文化协调发展,洛阳市出台了《洛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3月1日起全面施行。该《条例》由7章50条组成,对洛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中“保什么”“谁来保”“怎么保”“怎么用”进行了明确阐释。洛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十三朝古都,文物资源丰富、分布集中。长期以来,洛阳市委、市政府认真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努力把文物资源优势转化为名城建设优势,在城市发展中实现文脉延续。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保护同时代文物、公布文物保护单位及“四有”工作文化渊源、保护文物原状与历史信息、保护文物环境和历史文化氛围等,阐述了中国特色文物保护与文化自信,取得保护理论与实践重要成绩.为保护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面临重大压力,城市文化血脉传承任务异常艰巨的历史条件下开展的一项开创性活动。它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文物单体保护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既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落到了实处,也将传统的文物单体保护整合为集中连片保护,成为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三个层面。怎样保护文化遗产?比较我国成功申报世界遗产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平遥、丽江,我们在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发现:一是必须由保护单体文物发展到保护成片街区、保护景观整体、保护整座古城;二是“保护古城,另辟新城”的原则,保护与发展并行不悖。由此产生了本文对东昌坊-小局部,历史文化名城-大整体,世界文化遗产-原真性、保护战略、可持续发展的畅想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历史建筑是城乡历史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普查认定工作对于构建保护传承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朝阳市历史建筑普查工作为基础,采用田野调查、类型学、演绎等研究方法,一方面,探索出一套“谋定后动—靶向锁定—共谋共建——摸清家底”的全流程历史建筑普查的技术方法,实现“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另一方面,以历史文化价值为导向,分析普查对象的聚集性特征,从整体、系统的角度来进一步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的划定,注重历史建筑与历史城区、历史村镇、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文物之间的关联性,实现对全域保护传承体系构建的支撑。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保护规划的调研方法、潜在保护对象的盘点与挖掘,历史文化价值认知理念、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构建、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以及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等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由文物保护单位的个体保护,扩大到对其周边环境的保护,以及对历史街区、古镇古村的保护,对一些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体现传统风貌的古镇古村,在未入选公布名镇(村)之前,主张“先圈起来”列入保护规划,防止被拆毁。  相似文献   

9.
刘根固 《旅游纵览》2022,(16):135-137+147
黄河流域历史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和开发价值,基于欧洲多瑙河流域的经验分析,发现欧洲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实践中构建了法制体系下的历史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原则;秉持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经营开发并行不悖的理念;充分发挥了“第三部门”作用,黄河流域应借鉴欧洲多瑙河流域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业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从内容重铸、业态更新、制度完善和机制健全等方面发力,实现黄河流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美好生活品质的追求,大遗址的价值日益显现。隋唐洛阳城遗址是洛阳五大都城遗址之一,被列入国家“十一五”以来的大遗址专项规划名单。“两坊一街”遗址是隋唐洛阳城大遗址的一部分。其保护展示工程以保护遗址本体、展现遗址格局和凸显历史文化为重点,同时兼具城市公园休憩、体验、娱乐、观赏等基本功能。本文以遗址保护展示为主线,以景观设计为辅,以遗址公园为载体,以城市规划为归处,就“两坊一街”规划前后概貌、遗址保护政策、规划原则、设计理念等方面做了阐述。“两坊一街”保护展示工程不仅具有保护城市遗产,而且还具有营造城市休憩空间,打造城市生态绿肺,宣传城市历史文化等意义。以洛阳大遗址保护为契机,将“两坊一街”努力打造为兼具遗址保护、生态休闲、体验观光等功能的遗址文旅公园。  相似文献   

11.
何江梅  田原 《旅游纵览》2022,(13):111-114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要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将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好、利用好和传承好。由于受到文化全球化、城市规划建设以及旅游资源粗放式开发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面临严峻挑战。因此,以传统的“限制型”保护为中心的文化资源保护理念亟待转变。“活化”是文化遗产的一种新型保护与利用的理念。本文以钓鱼城景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钓鱼城文化资源的历史、科学等价值,借鉴前人的研究,从自然、社会、文化、技术等方面探究“活化”的原因,结合钓鱼城文化遗产资源的实际状况,从遗产本体活化、游客活动活化以及非物质文化活化等方面探索文化遗产资源“活化”策略,推动其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景区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苏州古城保护30年调研报告试图回答这个历史难题,报告以苏州古城为专题,力求站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上,沿着历史的步伐,对30年保护史进行一次全面宏观总结,分析和研究苏州古城保护与复兴何以能实现“双赢”?何以能“苏州经验与世界同享”?其中提出了一系列观点、论点、结论和经验、问题、建议.  相似文献   

13.
苏州是我国第一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大小园林、名人故居星罗棋布于大街小巷,但在“破坏性建设”中,许多街巷已随着拆迁改造而消失,仅剩的历史街区也岌岌可危,缺少保护、开发和利用。历史街区是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是历史文化名城的基础,也是传统文化生动的教育基地。保护、开发和利用好,还是不可多得的旅游景区;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就是历史文化古城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保护、开发和利用历史街区,应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一、历史街区的由来1983年2月,邓小平在苏州视察时指示:“要保护好这座古城。不要破坏古城风貌,否则,…  相似文献   

14.
为保护扬州古运河呼吁建言,我1993年11月到扬州市政协工作,迄今已近20年。回想往昔,感受最深的是有幸与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结下了机缘。我是读历史出身,对文化遗存素有敬畏之心,非但不“喜新厌旧”,还常常“喜旧厌新”。身处历史文化名城扬州,耳濡目染,这种敬畏可谓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发展,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去年七月先后在北京、昆明召开的“中国文化遗 产保护和城市发展国际会议”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九九年昆明年会”,与会专家分 别达成《北京共识》、《昆明宣言》,再次呼吁要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遗产,决不 能以牺牲历史文化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发展。与全国各大城市一样,深圳作为一个年轻的、经 济突飞猛进发展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任务将更加繁重。本文试图以可持续发展思想 为指导,对深圳文…  相似文献   

16.
王喜梅 《攀登》2013,(5):144-146
“花儿”是我国民间文艺中珍贵的口头演唱艺术,积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花儿”也迎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前所未有的广泛关注。笔者认为,“花儿”作为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对其文献资源进行抢救性采集和典藏,实施文献资源的原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17.
京杭大运河的保护与“申遗”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本文详尽叙述了京杭大运河历史上的兴盛与衰败,“申遗”的缘起及“申遗”工作的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8.
当前的国际主流文物建筑保护理论,不是怀旧的,它不“敬畏传统”,不美化历史,它是为了发展而去反顾历史,把文物建筑主要当作认识历史的教材。  相似文献   

19.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意义深远,有效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能将祖国数千年历史文化传承,而且还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提出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在编制、实施过程中错误或不足,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并明确的指出只有科学的城市规划才能保障和促进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孙星 《旅游纵览》2023,(4):147-149
在“互联网+旅游”背景下,传统村落不仅是历史的“活化石”,更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但当前传统村落缺乏生产力,有些传统村落空有资源却无青年劳动力,人才的流失,环境的无从保护,都显示出日益严峻的“空心化”问题,而基于“互联网+旅游”视角的活化则是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一项可行性措施。文章以安徽省铜陵市龙潭肖村为例,阐述村落中的“空心化”现状与旅游资源价值分析,根据“互联网+旅游”背景下村落的活化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以期赋予该村发展活力,让传统村落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