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相当一段时期里,我国对世界民族主义问题的研究,较多局限在“解放运动”的层次水平上。无论是理论与方法的拓展,还是课题与内容的丰富都存在着较多问题,直接阻碍民族主义研究纵深结构发展。近几年来,在这些方面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论著,有力地推动了研究的深入发展。由彭树智教授撰写的《现代民族主义运动史》一书,从理论与方法上摆脱了“解放运动”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甘地的印度自治思想及其国家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地的政治思想集中表现在他的“印度自治”(Hind Swaroj)思想上,而在“印度自治”思想中,他的独特的国家观尤其值得注意。我在《现代民族主义运动史》中提到,甘地的“印度自治首先是民族独立。为达到这个目标,以1919年为界,分为基本合作与基本不合作两个阶段,又包括在英帝国范围内的自治领地位和以后完全独立的要求。印度自治更深层次的涵义是印度独立后建立什么样国家的问题,也就是甘地的无政府主义类型的国家观。”但是,在这本书中,没有对这一观点进一步展开分析。在本文中;我将以事实和资料为基础,较为深入地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期寄语     
<正>本期"理论与思想"栏中,赵轶峰的《韩国历史编纂学中的民族主义》在回溯韩朝民族主义历史编纂学演变历程基础上指出,韩国民族主义历史学既是一种同质化的以民族意识觉醒和民族国家兴起为中心的宏大叙事,也是一种现实的社会思潮,经历了从国粹主义到民主主义,从激昂亢奋到相对温和的色彩转变,晚近西方学者对韩朝民族主义史学的批评也具有宏大叙事的性质。李根的《卡罗·金兹堡微观史学研究的理论指向》认为,卡罗·金兹堡的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关于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研究者不乏其人;但对于近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迄今却未见有专文论述。据笔者所知,美国的费正清教授是最早注意到这一历史现象的外国人,他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说:进入20世纪后,中国人“对自身文化或‘文化素养’的世代相传的自豪感已经激起了一股新的‘文化民族主义’,这在将来很可能会胜过那发生在欧洲的单纯政治上的民族主义”。这是极具见地的。近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是深层的民族主义,它影响着近代的政治与文化的发展。研究这一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5.
李安山 《世界历史》2020,(1):127-140,I0006,I0007
非洲民族主义史学既是民族独立运动的产物,也是一种历史现象。民族独立运动将非洲历史的重构提到了日程,国际学术界开始承认非洲历史学科的存在。《剑桥非洲史》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通史》的编写及有关非洲历史的杂志和研究中心的出现对非洲民族主义史学的兴起起到了重要作用。伊巴丹学派、达累斯萨拉姆学派和达喀尔学派等非洲民族主义史学流派在非洲史观的确立、方法论的突破和史学人才的培养方面做出了贡献,但这些学派也有一定的缺陷。非洲民族主义史学的兴起在树立非洲人民的自信和非洲国家建构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圣雄甘地是印度历史上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而且还是杰出的宗教家、思想家。他在为印度的自由与独立而艰苦奋斗的实践中创立了现代民族主义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甘地主义。特殊的历史环境与独特的个人因素使甘地主义打上了东西方多种思想的烙印,即甘地在接受东方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广泛汲取西方文化中的营养。基督教的《圣经》、卡  相似文献   

7.
张磊 《民族译丛》2006,(3):67-72
柄谷行人的《书写语言与民族主义》作为后现代批评语境中检视民族现代性进程的文本表述,主要围绕“语音中心主义”展开。从索绪尔语言学的德里达主义批判出发,柄谷创造性地拆解了语音中心主义的逻各斯传统,在“书面语”与“口语”、“外部的”与“内部的”、“外在化”与“内在化”、“历史语言学”与“普通语言学”、“意识形态机能”与“自律体系”的二元并置中,以语言民族主义的系谱学考察,打破不证自明的日本现代民族国家想像,完成日本现代民族主义精神结构的深层文化探析。  相似文献   

8.
深入了解民族主义及其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历史学专业学生必做的功课。拜读徐讯老师《民族主义》一书后,进行了浅尝辄止的分析,希望使读者对民族主义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外国人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史的学者群中,数拉狄克对中国左派史学影响较大。他的《中国革命运动史》最早运用商业资本概念来解释中国历史,认为秦朝是商业资本阶级的政权,提出"农民政权"理论,在中国左派学人中间响应者众,批判者亦复不少。拉狄克由于被斯大林列为"托派"分子,中共对这位"叛徒"的政治和学术随之亦持否定态度,但他对中国历史有系统且深刻的认识,尤其《中国革命运动史》,为中国左派史家建构以"侵略—革命"模式书写中国近代史提供了最早范本,不仅对李鼎声《中国近代史》产生积极影响,而且对延安史学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的中国史学中,钱穆的史学独树一帜,是文化民族主义史学的代表人物。钱穆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发轫于30年代中期,形成于30年代末,以《国史大纲》的完成为其标志。以考据起家的钱穆最终转向对考据学风的批评,是因为他认识到一味埋首考据,不利于民族精神的张扬,所以他站在民族文化的立场上对新考据派作不遗余力的批评,这是他文化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内在动因;基于民族危机的刺激而产生的救亡意识是他文化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现实动因。自《国史大纲》完成后,钱穆学问研究的重心发生了转变,由历史研究转向文化研究,为中国文化招魂、续命遂成为他一生的志业所在。  相似文献   

11.
塑造“国民”与“国民革命”——评费约翰《唤醒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平 《近代史研究》2006,2(1):134-149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中国可以说不》为代表的“说不”出版物充斥着各地书店的书架,这些书籍有着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作者不断以觉醒、站立、腾飞字眼来刺激国人的眼睛和神经。无可否认,在整个20世纪以至21世纪,民族主义都是或都将是推动中国变革的思想动力,但人们对于其成败得失往往莫衷一是。历史学家有必要对民族主义在中国变革道路上的影响加以认真反思。费约翰的《唤醒中国》一书为我们提供了他山之石。费约翰教授是西方学术界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1996年,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唤醒中国———国民革命中的政治、文化与阶级》一…  相似文献   

12.
从18世纪末至1870年,意大利进行了一场争取民族独立、国家统一的运动。这一运动,在意大利史上,被称之为复兴运动。烧炭党,是复兴运动早期起领导作用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表现为会社形式的组织。烧炭党运动,则是复兴运动史早期极为重要的篇章。  相似文献   

13.
历史学家是有用的——访英国著名史学家E.J.霍布斯鲍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霍布斯鲍姆(E.J.Hobsbaw-m,1917—)是当代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之一。他曾长期任伦敦大学教授,并被聘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和匈牙利国家科学院的荣誉院土。他于本世纪30年代加入英国共产党,一直是党的活动分子,直到英共不久前解散。作为历史学家,他是当代英国劳工运动史的奠基人之一,但他的研究领域在地域上涉及全欧洲甚至拉丁美洲,在时间上则从17世纪到20世纪,而以19世纪为主要对象。他是一个多产作家,主要著作有《劳工的转折点》(1948)、《早期农民造反》(1959)《工业与帝国》(1968)、《革命家》(1973)、《传统的创新》(983)、《19世纪三部曲》(1962、1975、1987)、《民族与民族主义》(1990)等近二十种。他曾于80年代中期访问过中国。 下面发表的是本刊特约记者刘为1992年5月2日对他的专访。  相似文献   

14.
牛润珍 《史学史研究》2013,(2):40-47,63
由新史学发展为新民族主义史学,这是民国史学主流在抗战时期受宋学尤其是南宋浙东史学的影响而发生的变化。民初史学家通过中国史学史研究发现了宋学与浙东史学的价值。"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史学家发扬宋学、浙东史学精神,注重事功,经世致用,投身学术抗战,构建新民族主义史学,取得了一系列的学术成果,其代表作为陈垣撰著的《通鉴胡注表微》。新史学发展有两条线:一是以梁启超、何炳松、蒙文通为代表,由中国史学史研究发现了宋学;一是以王国维、陈垣、陈寅恪为代表,由历史考证通义理,进而转向宋学。两条线于抗战时期合一,形成了新民族主义史学。抗战胜利后,新民族主义史学融入马克思主义史学。由新史学而新民族主义史学,又由新民族主义史学而马克思主义史学,这是民国史学主流发展变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正20世纪30年代的前半段,是现代中国在日益严重的内忧外患中逐渐走向政治统一与社会整合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各式各类政治思想和主张交织的年代。诸如民族主义、自由主义、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各派力量为背景、各具特色的"主义"之间的激烈碰撞,构成了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的独特风貌。中共中央党校张太原教授《现代中国的主义与政治——以〈独立评论〉为中心的探讨》(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以下简称《现代中国的主义与政治》)一书,即以探讨胡适等活跃于《独立评论》杂志周围的自由知识分子,在各种"主义"与政治势力交锋博弈背景下的心路历程为视角,深入考察自由主义思潮在20世纪30年代的历史命运。自90年代起,张太原教授即致力于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研究,迄今已在该领域耕耘20余年,累积了深厚的研究基础。他以博士学位论文为基础撰写的《〈独立评论〉与20世纪30年代的政治思潮》  相似文献   

16.
论文以新加坡《南洋杂志》的创刊号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其创刊的缘起与目的、创刊号的内容及创刊号的作者,试图站在华侨的立场上分析华侨民族主义的实质,揭示20世纪30年代东南亚地区华侨如何借用民族主义认同话语来凝聚力量与整合资源,从而达到在地谋求生存和发展的目的.《南洋杂志》的创刊缘起与目的、创刊号的主要内容及创刊号的作者无不透视出南洋华侨借助中华民族的观念跨国建构华侨统一意识的思想.这既体现了东南亚华侨民族主义加强的历程,也在某种意义上凸显了华侨把民族主义认同作为策略,寻求生存和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7.
民族主义对韩朝历史编纂学产生了支配性的影响,脱离民族主义而分析韩国历史学的理路是非常困难的。本文在梳理韩国民族主义历史学演进历程基础上指出,韩国民族主义历史学是一种同质化的、以民族意识觉醒和民族国家兴起为中心的宏大叙事,也一直是一种现实的社会思潮,在韩朝民族国家成长曲折道路上扮演重要角色。从申采浩到姜万吉,韩国民族主义史学本身也在不断经历调整,从国粹主义色彩到民主主义色彩,从激昂亢奋到相对温和。西方学者对韩朝民族主义史学的批评虽能指出韩国民族主义史学的缺陷,但因为将现代化价值绝对化,结果是肯定了殖民主义和日本亚洲侵略历史,实质是另一种有高度预设性的宏大叙事。如何在历史学中超越民族主义,是国际史学界共同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慈志刚 《世界历史》2022,(1):28-41+153
阿卜杜·卡德尔是19世纪中东地区苏菲主义教团反殖民主义的代表人物,他领导了阿尔及利亚早期的抗法斗争,并进行了创建现代国家的努力。殖民主义和民族主义从不同的政治立场建构关于阿卜杜·卡德尔的历史记忆。在殖民主义历史叙事中,阿卜杜·卡德尔的形象经历了从传统的东方学叙事向服务于殖民统治的知识重建的转变,其本质是殖民霸权对殖民地社会历史文化的重塑与改造。在民族主义历史叙事中,关于阿卜杜·卡德尔的历史记忆经历了从民间传说到政治化的过程,并且在与殖民主义的政治互动中,成为民族主义话语的核心。殖民主义和民族主义在建构关于阿卜杜·卡德尔的历史记忆上,都经历了从个体回忆到集体回忆的演进,但二者在政治内涵上存在本质差异。殖民主义与民族主义对阿卜杜·卡德尔历史记忆建构的不同轨迹,恰好诠释了殖民地社会发生的最深层次变革,即西方殖民主义的衰落与本土民族意识的觉醒相伴发生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9.
本期寄语     
正本期"理论与思想"栏刊发了两篇关于当代亚洲史学的论文。赵轶峰的《民族主义、现代性、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晚近西方学术语境中的韩朝历史编纂学》在回顾朝鲜半岛早期民族主义史学、殖民地史学基础上,梳理了晚近时期英语学术语境中的韩朝历史编纂学。文章指出,西方学术界的韩朝历史研究曾受现代性话语、西方中心主义、东方主义  相似文献   

20.
动向     
《南方人物周刊》2008,(13):12-13
观点郑永年《在压力下重建中国民族主义》无疑,在外在压力下,中国需要民族主义。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没有任何民族主义的反应,那么中华民族的确很难被人所尊敬。但在很大程度上说,如果中国的民族主义不能容纳适用于全球化时代的人类价值,那么民族主义只会成为一种微弱和无效的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