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源田 《文史博览》2006,(11):20-22
黄大琳,湖南长沙东乡人,其祖父黄彝凯曾积极参与变法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黄彝凯在江宁任上中毒而亡,幸好其夫人曹氏饱读经书,于槊梨镇作蒙童馆长,又靠着祖上遗产,勉强维持一家八口人的生计。1907年,曹氏携长孙女黄大琳投奔时任吉林提学使的弟弟曹广桢。在吉林幼稚园,黄大琳遇上后来成为田汉爱妻的易漱瑜。因皆是长沙东乡人,又异乡相聚,两人自然格外亲密友爱。正如田汉在1927年5月30日出版的《良友》画报所说:易漱瑜和一个叫黄大琳的最要好,寝则同席,游则同行,甚至洗脸也各自拉着毛巾的一端洗开了。漱瑜长得身材健美,皓齿明眸,比大琳大两岁,她像姐姐一样爱护大琳。  相似文献   

2.
黄禹康 《文史天地》2005,(11):16-20
一个以歌德相许,一个以席勒自喻,但绝无狂妄的成份,他们确实都给后人留下了不朽的著作。曾有一个时髦的说法:双子星座。本文叙说的,就是这对现当代文坛上的双子星座从相识到相知的感人经历。  相似文献   

3.
南国社曾于1929年一月间在南京举行大公演,演出盛况空前。位于远郊的晓庄师范学校的师生们也很想一睹南国社的演出风采,于是请校长陶行知先生写了邀请信。陶行知是20世纪初杰出的中国教育家,主张推动平民教育运动,普及乡村教育提高,提“倡教学做合一”“和小先生制”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杨闻宇 《丝绸之路》2011,(11):62-63
古诗文造诣深厚的国学教授孙传瑗视女儿孙韵君如掌上明珠,自谓"平生爱女胜爱男"。1929年,孙韵君毕业于安徽省第一女中,投考南京中央大学文学院,未果,遂至中大艺术系旁听。孙韵君艺术感觉非常好,用笔坚实厚重,造型准确传神,第一次交上来的画作,就让徐悲鸿大为吃惊。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政治活动家、理论家恽代英,毕生以推翻封建社会、传播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但鲜为人知的是,恽代英同时也是一个至情至性的男子,在其短暂的36岁生涯中,曾经历过一段长达10年的刻骨铭心的丧妻之痛。  相似文献   

6.
田汉先生的一首佚诗劳造多年前,我曾听到几位耆宿津津乐道田汉先生的一首诗。诗曰:亚公痛哭辞漓水,闻道蔚湘更可伤。此去越城林壑险,好凭三户赶豺狼。田汉此诗是赠给李瑞熙的。关于诗的本事,其大略是:1944年,侵华日军作垂死挣扎,为打通中国大陆南北交通线,以...  相似文献   

7.
澄清史实这个题目实在不是一个新鲜的题目了。此前 ,已有不少权威人士围绕这一话题撰文。文中在缅怀田汉先生对戏剧事业的杰出贡献 ,赞扬他襟怀坦白 ,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 ,正确对待不同意见和爱惜人才的同时 ,大都列举了他和我父亲戴不凡之间的一件往事 :即 5 0年代初 ,田汉对批评自己作品《金钵记》的外地一名不见经传的青年戴不凡非但不嫉恨 ,反而将其调京工作 ,加以重用和培养。戴不凡也不负其厚望 ,调京后在田老领导下 ,发挥其所长 ,在戏曲研究领域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这些文章以阳翰笙伯伯《深深地怀念田汉同志》一文 ① 影响最大。文…  相似文献   

8.
1944年的冬天,抗日战争进入第6个年头,当时日寇逼近桂林。田汉先生和很多文艺界作家、剧人日夜逃难、徒步跋涉千里,自桂林、柳州、宜山、独山、来到山城贵阳。1945年元月初旬,大雪纷飞,寒气袭人。田汉先生寄寓于贵阳市大十字附近的一座破败的大庙里,空敞的庙堂挂满了银色的蜘蛛网,地上的灰尘和垃圾发出霉味,蚂蚁到处爬。难友们自己动手打扫清洁,不到半天,庙堂就被打扫干净。再用芦席间隔成十几间小房,这才安顿下来。但这样的住所,上面通风,四壁透气,难蔽阵阵寒气。田汉先生所住小房内,仅有一方小桌,二方小凳,一张木架床铺的是竹篾席,一床薄…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革命漫长艰难的岁月里,郭沫若与田汉用笔作武器,先后写下了反帝反封建的鸿篇长诗<凤凰涅槃>和呼唤中华民族“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义勇军进行曲>等大批优秀文艺作品,被世人誉为中国现代文学戏剧领域两颗辉煌耀眼的巨星.1920年他们在日本相识之后,在近半个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留下了动人的佳话.……  相似文献   

10.
伍若兰,1903年出生在湖南省耒阳县金南村一个农民兼小商的家庭。她8岁入学,12岁考入县立女子职业学校,毕业后再考入湖南省立衡阳第三女子师范,不久在该校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1.
今天,我作为中国文联的一个工作人员,三十年代救亡歌咏运动中的一个青年,参加田汉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座谈会感到非常兴奋与激动。西方有个说不完的莎士比亚,我们中国则有个说不完的田汉、田老大。无论在戏剧、电影、音乐或文学界,提起田汉,就有说不完的话题(说...  相似文献   

12.
徐悲鸿和田汉, 是当代两位极有影响的艺术家, 一个是著名画家,一个是著名的剧作家兼诗人. 徐悲鸿是江苏宜兴人,曾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北平艺专校长,建国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协"主席. 田汉毕生从事文艺事业,创作了大量的话剧、歌剧、电影剧本、戏曲剧本、歌词和新旧体诗歌等作品.  相似文献   

13.
田汉先生有不少令人景仰的头衔:国歌歌词作者,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局长,艺术事业管理局局长,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和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等等。1954年3、4月,田汉先生参加了“全国人民慰问中国人民解放军代表团第三』总分团”,由北京来到西南边睡——昆明。当时,我奉西南行政委员会文艺处派遣,由山城重庆乘飞机赶赴昆明,到第三总分团报到,有幸在田汉先生的直接领导下工作,这真是一件令我终身难忘的事。我的主要任务是,为一部1953年苏联新出影…  相似文献   

14.
柯云 《文史春秋》2004,(8):55-57
名作家张恨水的长篇小说《啼笑姻缘》通过电视传播后,更加深入人心,殊不知作本身的姻缘就是一部精彩的啼笑姻缘。  相似文献   

15.
1940年,在牛津大学学习已达6年的杨宪益,接到吴宓和沈从文的来信。他们邀他回国教希腊文学和拉丁文学,并附寄了西南联大的聘书。杨宪益欣然启程。正值二战紧张时刻,他绕道加拿大、美国,经香港终于抵达重庆。1954年漂洋过海时他是独自一人,此次回国,却带回来一位女朋友——英国姑娘戴乃迭。几个月后,他们在重庆举办了婚礼。为他们做证婚人的是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和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  相似文献   

16.
抗战胜利后,我父亲田汉偕继母安娥在1946年5月由重庆回到阔别将近10年的上海。这里是他自1922年从日本回国后,创办“南国社”、“南国艺术学院”,致力于革命戏剧运动的场所,直至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后才离开,因此上海也可以说是他的第二故乡。 他在抵达上海的当晚即去黄金大戏院看  相似文献   

17.
李辉 《文史博览》2005,(7):46-49
1940年,在牛津大学学习已达6年的杨宪益,接到吴宓和沈从文的来信。他们邀他回国教希腊文学和拉丁文学,并附寄了西南联大的聘书。杨宪益欣然启程。正值二战紧张时刻,他绕道加拿大、美国,经香港终于抵达重庆。1954年漂洋过海时他是独自一人,此次回国,却带回来一位女朋友——英国姑娘戴乃迭。几个月后,  相似文献   

18.
喜欢电影,或许是因为喜欢旅行。这两者间的联系对于坚持亲身体验的冒险家来说,听上去似乎有点不着边际。但对于身居喧嚣城市的办公室一族们来说,虽然我们都梦想着即刻起程奔赴自己的普罗旺斯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20年代初期,郭沫若与田汉一同在日本求学,两人惺惺相惜,以歌德和席勒期许,建立了近半个世纪的友谊。两位大文豪在诗歌、文学、戏剧方面都做出重大建树。南于新中国建设探索道路的艰难曲折,以及人生性格的不同.这两位文坛巨匠在“文化大革命”前后,遭遇着不同的坎坷和人生命运。  相似文献   

20.
忆田汉先生     
叶浓 《文史博览》2005,(5):26-27
长沙“文夕大火”后,湖南省政府迁往耒阳,不少机关、工厂、报社迁到衡阳,出现了衡阳历史上的繁荣景象,一些文艺机构,如军委会政治部抗宣队、电影放映队、育英儿童抗敌工作团均汇集衡阳,《正中日报》、《大刚报》相继迁衡出版,一时抗日文化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