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威 《文物天地》2023,(7):23-26
徐州博物馆收藏的三件北朝人面兽身镇墓兽形制相同,属于东魏北齐时期流行的蹲踞状镇墓兽,与其他地区出土的同类器对比,这三件镇墓兽在形态特征和细节塑造上是在邺城等地区官方样式的镇墓兽基础上融入了地方特征进行了再创造,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研究北朝人面兽身镇墓兽流变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2.
论楚国神秘器物镇墓兽的文化涵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楚文化考古过程中,发现了数以千计的造型精美、彩绘富丽的漆木器,而尤令学者们感兴趣的,就是镇墓兽.据实地发掘与研究,凡出镇墓兽的墓葬皆为随葬有成组仿铜陶礼器或铜礼器的有椁室的墓,镇墓兽的大小与椁室的大小往往成正比例.另根据凡随葬有镇墓兽的墓皆伴随有兵器出土这一点来分析,镇墓兽当属于楚国男性贵族特有的随葬物.镇墓兽的基本特征是,凸眼、吐舌、头戴鹿角,它主要有两种形态,一种是人面吐舌,一种是龙面吐舌,这两种镇墓兽又有两种基本造型样式,一种是单体单头型,一种是双头联体型(图一).楚国镇墓兽始出现于春秋晚期,消失于楚国衰亡之际.“战国早期的‘镇墓兽’形状简单,面部无五官;战国中期的‘镇墓兽’形状则趋向完整、复杂;战国晚期‘镇墓兽’又呈退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楚式镇墓兽是东周楚墓中的一种典型的丧葬明器,质地多为漆器,形制有单头、双头、变形龙面式、变形人面式等,是先秦楚文化区别于同期其它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它始见于春秋中期,盛行于战国中期,在目前已出土镇墓兽的300多座墓中,虽然由于年代早晚镇墓兽在形制上略有  相似文献   

4.
1990年在河北南和县贾宋村一座唐墓中出土了一件陶制人面兽身镇墓兽。  相似文献   

5.
2012年河南博物院在偃师征集了一批唐代彩绘陶器文物共9件,这批文物均为陶器彩绘,有文吏俑、武士俑、骑马女俑、陶马、陶骆驼、镇墓兽等,同在一起的还有一合墓志。这批文物的征集对于我们研究探讨唐代丧葬制度、陶塑工艺的发展演变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6.
2001年6月12日,对于甘谷县乃至甘肃省来说,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因为这一天中国与比利时联合发行了一套《陶瓷》邮票,而这套邮票上的中国陶瓷,就是甘肃省甘谷县出土的人面鲵鱼彩陶瓶。人面鲵鱼彩陶瓶出土于1957年10月,其制造年代距今已有5500多年。瓶高38.4厘米,口径7厘米,圆腹平底,颈有对耳,小口平沿,口沿上斜,中部有一圈向外突起的纹饰,泥质红陶,瓶上绘有墨彩人面长尾的形象。彩绘生动形象,圆头,颌头有“十”字纹,眉部有数道横纹,一双大眼直射前方。人大嘴圆张,牙齿外露,颈部有“U”字形细纹,腹部是网状花纹。从整个彩绘图案可以确定是鲵,鲵是一种爬行动物,其头、面、四肢乃至叫声酷似小儿,俗称娃娃鱼。人面鲵鱼彩陶瓶充分体现了55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形态,再现了先民们关于人类始祖神话的联想。国家文物局刘志雄先生考察后认为,这是中国远古神话中人类始祖伏羲的原形。1996年9月,经国家文物局鉴定,认为人面鲵鱼彩陶瓶为国家一级甲等文物,其图案是传说中龙的形象,是原始龙的雏形,是世界公认的原始氏族部落最早的图腾,堪称“中华第一龙”。人面鲵鱼彩陶瓶@李春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中期,鹰潭市铁路派出所在打击物走私过程中收缴了一件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人面彩绘陶壶。  相似文献   

8.
该件唐代彩绘镇墓兽原存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库房中,在调查文物保存现状、科学检测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该件文物的本体特性、病害情况,对其依次进行了表面清理、加固、补全、作色等修复处理,恢复了文物的形貌,同时使文物得以更好地展示和保存。  相似文献   

9.
在以楚文化为核心的区域相继出土了一批材质相同、形制相近的镇墓兽,成为我国后世镇墓明器的重要源流。文章以考古发掘所见楚墓镇墓兽为研究对象,对其材质、形制以及使用规制等进行研究,指出至迟在春秋末,楚文化中已经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备的镇墓明器使用制度,镇墓兽经历了由兽面兽身向人面兽身的演变过程,对后世丧葬文化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1982年春,河南孟县西虢乡店上村农民在村南起土时发现一座唐代墓葬,后经县文物部门调查清理,共发现各类陶器、瓷器、铜镜及钱币等五十余件。其中彩绘陶俑种类较全,有武士俑、人马俑、男女俑、动物俑和镇墓兽等,尤以武士俑最为精致。武士俑二件。其中一件较为完整,该俑挺立在半圆形束腰状台座之上,头戴圆盔,盔顶有一红彩圆结,身着扁领坎肩,颌下两根细带缠于腰间,带下腹中部置一护心  相似文献   

11.
李海平 《文物天地》2021,(10):34-38
<正>作为人殉的替代品,镇墓俑的烧制在唐代发展至顶峰,不论达官贵族或平民庶族,墓葬中均有镇墓俑出现,这对于研究唐代社会、唐朝丧葬礼仪制度和对外交流等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唐史道洛墓出土陶俑为例,从其造型及所反映出的文化特色等加以简述。唐史道洛墓由原州联合考古队于1995年发掘于宁夏固原南郊乡小马庄村,为夫妇合葬墓。该墓虽然早期被盗,但仍出土了一批颇有价值的器物,如东罗马金币、铜镜、铜质装饰品、骨器等。其中出土镇墓兽和彩绘描金镇墓武士俑各2件,1件武士俑和1件镇墓兽为一组,分别相对配列。其个体高大,装饰华丽,属宁夏地区首次发现,堪称近年隋唐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相似文献   

12.
“镇墓兽”新解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楚墓中,常见一种形状怪异的木雕兽,形状一般是头插鹿角,吐长舌。多年来,学术界称之为“镇墓兽”。有的学者就“镇墓兽”的形象和用途进行了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看法。其一,认为“镇墓兽”是古代山神的造象,各种不同形状的“镇墓兽”也就是不同的山神形象。其二,认为“镇墓兽”是地神土伯的偶象。持以上两种意见的同志都认为,“镇墓兽”是以其所代表的神象起保护死者的作用,也即起镇墓避邪的作用,“镇墓兽”之名也因此而来。有关“镇墓兽”的旧说有两点不足,第一,对“镇墓兽”形象的解释比较牵强,引  相似文献   

13.
唐康文通墓 (M2)位于西安市雁塔区延兴门村西 ,为大型前后室砖墓。墓坐北朝南 ,由墓道、天井、过洞、壁龛以及前室、甬道和后室组成。随葬品主要有三彩俑及器物、彩绘陶俑、瓷器、玉器、铜器及墓志等。其中描金彩绘三彩俑、天王俑、镇墓兽和武官俑 ,体形高大 ,做工精细 ,特别是在釉上施用了彩绘工艺 ,与以往同类三彩俑有明显区别 ,是三彩制作技术上的又一飞跃  相似文献   

14.
2008年,配合基建工程,焦作市文物考古所在马村区发掘了一座唐墓。该墓墓葬形制和修筑方法在焦作地区比较少见,出土的彩绘镇墓兽、彩绘武士俑、彩绘塔式罐等制作精美。据出土墓志记载,墓主裴询荛为八品官员,开元二十一年葬于此地。纪年墓志的出土,为焦作地区唐墓断代提供了标准。  相似文献   

15.
包山2号墓漆画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荆门包山墓地2号楚墓出土的一件漆奁(M2∶432)盖壁上,彩绘车马人物图,是我国先秦漆画中的一件艺术珍品。本文从介绍画面、释读画意入手,对相关问题作一些探讨。漆画绕漆奁盖外壁一周,通幅长87.4、纵高5.2厘米。画面以树木分隔为五段。左起第一段,主要绘五位深衣博带、冕冠垂缨的人物与一乘骈车、五只大雁。画面的左方,两青衣人垂手背立而侍;中间一黄衣人面右前行,次一黄衣人和一青衣人面左,低头拱手作恭请状。四只大雁从上空白右向左飞过。右方停骈车一乘。两马头朝  相似文献   

16.
图腾崇拜作为上古氏族制度的产物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消失,然而,那些曾被奉为保护神的神怪却顽强地遗留下来,在人们所不能主宰的“阴曹地府”中,它们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镇墓兽。本文将介绍三种在六朝墓葬中发现的镇墓兽。 1、穷奇 其基本形象是四足站立的独角兽。造型有一演变过程和一些地区差异:起初为兽面,颇似牛形,额顶或项脊上生有一角,主要流行于湖北和河南等地区,例如湖北当阳、均昙和鄂州的汉末吴初墓葬中发现的陶或釉陶质镇墓兽(图1—4)和洛阳16工区一座曹魏墓出土的陶镇墓兽(图5),形态都基本相同。自三国晚期开始,这种镇墓兽的形象  相似文献   

17.
朱华 《文物世界》2001,(6):73-73
1999年12月3日上午,长治市郊区公安局将长治针漳村一盗墓家中缉获的一批陶器交山西物鉴定组作鉴定。器物皆已残缺破碎,可辨识的有力士俑2件、镇墓兽1件、陶马2件、仕女俑1件、武士俑1件,另有1块较完整的小型砖,面刻二女作站立状并持棒作捣练姿态图案。此画像砖被定为二级物。  相似文献   

18.
1991年11月,鹿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为配合基建工程,在鹿泉市区龙泉路清理了一座东汉砖室墓。此墓早年被盗,仅遗存少量随葬品。在所存随葬品中,一件石镇墓兽、五件石羊的文物价值最高。石镇墓兽(见图、封底照片),采用硬度极强的花岗岩雕刻而成,通高47、兽高...  相似文献   

19.
广东海康县在1983年先后出土两件六边形褐色彩绘瓷枕,简介如下。一号瓷枕两侧对称,前边近平直,长29、宽25.5、前边中高7、两侧高8、两边中高10、后边高11厘米。枕面施青釉,有细冰裂纹,褐色彩绘,沿边绘两道三线弦纹,中填卷草纹,正中开光绘一朵初放莲花,旁边绘刚冒出水的带刺莲笋,相互衬托。下部不施  相似文献   

20.
刘航宇 《收藏家》2006,(11):23-28
去年,洛阳博物馆从洛阳市宜阳县征集了一批珍贵的北魏文物。共有118件,分别有杨机墓志、夫人梁氏墓志、石器3件、青瓷器11件,余下皆为陶器和彩绘陶俑。该墓出土的青瓷,代表了北方这一时期日用瓷的发展状况;出土石器是北朝墓葬中常见的丧葬用器;较有代表性的,是出土了一较完整组合的陶俑群。有马、驼、牛车、侍俑、女俑、镇墓俑、镇墓兽、步兵俑、甲骑具装俑、动物及生活用具等。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组乐舞俑,他们或奏乐、或舞蹈,真实再现了北魏时期的乐舞场景。现一一介绍以供大家同赏。杨机,字显略,祖籍秦州天水冀县人(今甘肃天水),正史有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