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客家,西晋末永嘉年间(四世纪初),黄河流域的一部分人因战乱南徙渡江,至唐末(九世纪末)及南宋末(十三世纪末)又大批过江南下,至赣、闽以及粤东、粤北等地,被称为“客家”,以别于当地原来的居民,后遂沿而成这一部分汉人的自称(辞海“客家”条)。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与风俗习惯,在同一个民族的不同民系中,也各有自己特色的文化与风习,客家既有汉民族共同的文化风俗,也有客家民系的特色文化风俗。  相似文献   

2.
客家祖地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祖地.亦即客家始祖居住之地。它首先是个地理概念.然而.它并非单纯的一姓一族的始祖居住之地.而是“客家”这个集体发端的共同家园。同时.“客家”是个文化概念.并非单纯的血统概念,所以,“客家”的概念,比某氏某祖,有丰富得多的文化内涵.它饱含“客家”的全部元素,如地理、历史、人文等各方面。我们确定客家祖地的位置.必须从这一地方同客家民系整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嘉嘉 《客家研究辑刊》2007,(1):188-192,198
一、客家研究院的历史沿革 客家是汉族中一个颇具特色的民系,由历史上南迁的北方汉人与南方人融合形成。在林林总总的中华地域文化中,客家文化以其民俗民风的古朴而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活化石”,因而客家文化在海内外受到高度重视,得到历史学、人类学、民俗学等诸学科的青睐。  相似文献   

4.
客家围龙屋:天人合一的中国典型民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民居是客家历史文化的缩影.是一种凝回的艺术.客家民居类型多样,有围龙屋、围屋、土楼、五风楼、走马楼、四角楼等,其中以围龙屋存世最多也最著名。客家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北的“窑洞”、广西的“干栏式”、云南的“一颗印”.并称为中国五大传统特色民居、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客家文化生态的形成及时空演变入手,根据生态学的若干理论,总结了客家文化生态系统的基本特点和一般模型,在深入分析客家文化的生态学现象的基础上,对其生态位、生态幅、生态效应和生态边缘效应进行了文化解释,指出了客家文化生态系统的形成是在客家地区自然地理条件、人文历史基础上,吸收并融合土著文化而形成的,且客家地区处于广府文化、潮汕文化、湘楚文化、赣文化、江浙文化等各种文化的包围和竞争之中,处在各种文化的生态界面上,是山区各种文化生态因素综合形式的多维相空间组合,最后,提出了保护客家文化生态环境与弘扬客家优秀文化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粤闽赣边客家文化地域差异与旅游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人是在中国历史上的中原人南迁到南方后,逐步形成的独立民系。位于粤、闽、赣边区的梅州、龙岩、赣州是中国客家人最集中的居住区域,在当今发展旅游的热潮中,三地都把客家文化作为最重要的旅游产品进行开发。三地的客家文化具有一定的差异性:(1).客家民居主要表现为外形及功能的差异;(2)因各地自然条件和地域文化不同,客家美食主要表现为材料和制作方法的差异;(3)客家山歌具有唱腔特色和歌唱内容的差异;(4)因农耕文化、海洋文化影响程度的不同带来客家名人的差异。在发展旅游过程中,粤、闽、赣三地出现了客家文化地位、旅游产品种类和质量的竞争。应避免和减少恶性竞争,珍惜宝贵的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共同培育优秀的客家文化旅游产品,进行广泛的旅游合作;同时,强化各自符合自身地域和发展历史的特色,开发客家文化旅游特色产品,达到三地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漳州市位于海峡西岸福建南部.是海峡两岸客家人祖居地之一,客家文化渊源甚深,文缘一脉相承。“漳州客家文化研究联谊会”(以下简称“客联会”)成立15年来,以客家文化为主线,以两岸客家同宗、同文为重点,以史为据,对海峡客家这一重要课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特别是2005以来,成立了“海峡客家研究中心”,出版了具有海峡两岸特色的《海峡客家》一书.充分体现漳州客家学研究成果。该书在2006年举办的世界客属第二十一届恳亲大会上受到海峡两岸广大学者、专家和读者的赞誉。在2007年9月在厦门召开的第二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上也获得好评。  相似文献   

8.
客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共同奋斗、不断追求和创新发展的历史使命。本文阐述永定客家土楼的文化,分析永定客家土楼现阶段的文化旅游开发与保护现状,发现土楼文旅资源存在旅游内容滞后、文化内涵挖掘不深与科创能力不足等问题;结合客家文化的保护,提出相应的建议:利用新业态促旅提效、发挥文化独到之处以及坚持科技赋能等。  相似文献   

9.
人们在科学研究上的任何一次突破,都将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影响,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我们很难设想,如果没有中国的“四大发明”,没有牛顿的“万有引力”,没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没有黑格尔的“辩证法”,没有马克思的“资本”及“剩余价值”学说,人类社会能不能进入现代化。我们也很难设想,如果没有罗香林先生呕心沥血地进行客家研究,写出颇具指导意义的《客家研究导论》、《客家源流考》、《中国族谱研究》、《客家的语言》等著作,颇具特色、颇具活力的客家民系能否被揭开神秘的面纱而以炎黄子孙中一支最辛勤地播种、耕耘华夏文明的特殊支系站立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10.
对客家文化研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颇具特色的客家文化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近年来,文学界、史学界、艺术界、新闻媒体以及客家地区的党政部门等社会各界对客家文化倾注了较大的热情,促进了客家文化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简论宁化石壁客家祖地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同宁化及其石壁有渊源关系的人口占大多数,或绝大多数。这些同宁化及其石壁有渊源关系的客家姓族始祖是在石壁这个“客家民系胎盘”里孕育客家文化的一代或几代人,他们不仅是生产客家文化的母体,同时也是传播客家文化的最初载体。正如巫秋玉在《宁化石壁与海外客家人》一文中所说,关于宁化石壁是“客家人的中转站”、“客家祖地”等问题,人们已经作了充分肯定和较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一、世界客都的由来 客家民系是在中国长期历史中形成的汉民族内一个特别民系。客家人的根在中原,客家文化是中原古文化的延伸和扩展。中国自秦汉以后一千多年间,由于北方的游牧民族入侵或天灾战祸等原因,中原汉人多次向南迁徙,数量超百万之众。南下汉人形成若干支系,其中进入赣南、闽西、粤东北山区的中原汉人,与古越族后裔畲、瑶等土著居民杂处,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创造出与中原文化相通、又兼具南方特色的文化,称为“客家文化”。这些南迁汉人,操一种浓厚中原古音,并杂夹江淮官话的语言,称为“客家话”,讲这种话者称“客家人”。  相似文献   

13.
作为汉族民系的客家创造了独特的客家文化 ,客家山歌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客家是一个历史范畴 ,又是一种地域现象。从文化地理学理论考察 ,区域文化的成型取决于主体文化要素的分别成熟。据此 ,确定客家民系与客家文化的成型期在明末清初。由于历史的原因 ,梅州客家文化与梅州客家山歌具有客家区域文化代表意义。中原文化与土著文化的整合造就了特色鲜明的客家文化。这在梅州客家山歌的形成过程中有充分的体现。中原文化构建了梅州客家山歌的骨架。因此 ,梅州客家山歌的艺术风格、修辞方法、章法结构都留有“十五国风”以及迁徙途经的江南吴音印迹。客家山歌自明末清初始与吴歌分道扬镳 ,佐证了客家民系及其文化成型于明末清初说。土著文化填充了客家山歌的肉体并使其尽显地域个性。因而 ,梅州客家山歌中还大量存在土著民族的歌词、唱名、旋律及修辞方法。从过程来看 ,文化整合导致梅州客家山歌的形成也是客家民系长期的区域环境感应的结果。从模式与效应来看 ,梅州客家山歌的形成经历了前期的汉族低势位文化与土著高势位文化的整合、中期汉族与土著等势位文化的整合、后期汉族高势位文化与土著低势位文化的整合的不同模式。属于特殊的高低互位的文化整合模式 ,其效应是互相融合。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传统特色古建筑,包括四合房、窑洞、吊脚楼、傣家竹楼、毡包等,种类极多。但从另一方面看,客家古建筑文化却异乎寻常,独具匠心,被誉为中国建筑史上的活化石。闽粤赣边是传统客家文化传承的策源地,处于客家民系播迁、融合、发展的中心地带。客家民系自西晋五胡乱华之后迫于生计陆续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向南方各省迁徙,  相似文献   

15.
张海华 《沧桑》2014,(6):217-220
在移民精神、文化融合、人文地理环境和造物思想等动因趋势下,客家文化及客家传统服饰特色逐渐形成。我们可以将客家传统服饰特色集中概括为以中原文化为基础和源头,融合了客家移民途经地、驻足地、定居地的少数民族和土著特色,历经千年积淀而成,具有广泛的地缘、深厚的文缘和一脉相承的亲缘,内涵丰富、独具特色,是清晰展示汉民系文化由北至南、由内陆向海外传播、发展、壮大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6.
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在中国内地的五次召开,加强了海内外客家人对族群身份的认同和文化寻根;促进了客家文化和“客家学”学科的发展。大会活动所带动的资金的运作,并由此形成的中国客家侨乡与海外华商的经济网络,对于扩大举办地的对外开放,加速举办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客家研究辑刊》2009,(2):F0002-F0002
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地方特色浓郁,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客家研究越来越受到中外学者的重视,客家学成为当前学术界研究的显学。嘉应学院客家研究所是客家研究的重要阵地之一。研究所设有资料中心,目前收藏有关于客家研究的书刊数千册,为国内国外各大专院校从事客家研究的师生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8.
赣江、汀江、梅江流域所在的闽粤赣边区是“客家聚居地”、“客家大本营”,早已为众多客家研究者所肯定。限于篇幅,本文仅就梅江文化与汀江文化的渊源关系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客家族群是中华民族中的一支,在语言、地域、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征与相对独立性的一支民系。客家祖先是在近千年迁徙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历经冲突、调适、融合的社会实践,在继承中原汉族文化传统精神的基础上,再吸收南方各民族优秀文化而逐步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客家文化作为两岸共有特色文化之一,源远流长,富有魅力。从传统文化方面促进海峡两岸的彼此了解,促进闽台民间友好往来。同时,海峡两岸都有大批客家学者在研究客家文化,客家学研究近几十年来一直方兴未艾。研究客家文化、挖掘客家文化,其主旨是发扬客家精神,促使海峡两岸客家文化的研究具有时代意义,使客属事业更具生命力,同时有利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有利于祖国统一的大业,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