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单 《风景名胜》2008,(3):113-113
旅游地:亚洲尼泊尔(Nepal)时间:2006年9月-10月出行者:第一单【尼泊尔2002年成为中国公民可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地区)。】尼泊尔,坐落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南麓,是一个风光奇特的山地小国,加德满都是其首都。对于众多的外地游客来说,印度教的信仰在加德满都是可以用眼睛看见的。已婚女子眉心殷红的蒂卡印记是尼泊尔人看清世界的第三只眼;点点红色在皑皑雪山的映衬下更显神圣。  相似文献   

2.
在纪念中国、尼泊尔建交50周年之际,2006年元旦,应尼泊尔国际网络化协会主席迪帕克先生之邀,中国西藏美术家代表团一行7人携50幅新作,取陆路由拉萨西行越过喜马拉雅山经边境重镇樟木赴尼泊尔。迪帕克先生和翻译小徐比我们早半小时抵达樟木,并为代表团订好了旅舍。我们此行多数人是首次访问尼泊尔,笔虽是第三次访尼,但坐汽车从海拔3000多米的拉萨越5000多米的喜马拉雅山口后又一路疾驰到1600米的樟木,再下到1300多米的加德满都,还是第一次,终于看到憧憬已久的大山那边的景观了,加之醉氧反应,弄得大家都兴奋不已,我和版画家罗伦张先生当晚都是吞下一片安定才最终让大脑皮层安定下来的。[编按]  相似文献   

3.
对外经济技术援助是各国对外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各国贯彻其外交战略和政策的重要渠道与体现方式.尼泊尔是南亚内陆国家,新中国始终重视发展同尼泊尔的睦邻友好关系,但同时尼泊尔也是美国贯彻其南亚政策的主要争取对象.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中美两国对尼泊尔经济技术援助的起始阶段,在冷战背景下,中美两国对尼泊尔的援助在动机、方式、内容以及效果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差异,其中不仅体现出中美两国在对外经济技术援助中不同的理念,还折射出中国与尼泊尔、美国与尼泊尔、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关系演变.  相似文献   

4.
楚鹏 《旅游》2012,(8):40-47
从尼泊尔回来已经很久了,此刻坐在温暖的房间里,听着从尼泊尔带回来的CD,轻快的曲调一直在房间里萦绕。把记忆中的尼泊尔打开,清晰如昨。尼泊尔之旅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人们灿烂的笑容,那么纯净,那么友善,仿佛可以温暖整个世界。男人笑得安逸,女子笑得甜美,老人笑得睿智,孩子笑得无邪。行摄的快乐是如此神奇。尼泊尔之行,无疑是一次美丽的旅程。当我的相机对准尼泊尔人时,没有不悦的回避,没有警觉的  相似文献   

5.
藏区要闻     
《今日西藏》尼文双月刊在尼泊尔创刊发行中国西藏杂志社、尼泊尔世界文化网络倾力打造的《今日西藏》尼文双月刊日前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举行首发仪式。《今日西藏》是第一本在尼泊尔定期出版发行介绍中国西藏综合性刊物。  相似文献   

6.
就象外国人来中国一定要去长城那样,凡是去尼泊尔的人,没有不想去兰毗尼的。因为,那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出生的地方。 1994年元旦刚过,我有幸应尼泊尔佛教协会的邀请,去兰毗尼参加他们一次全国性的佛教盛会。终于有  相似文献   

7.
我们乘车去Gorakhpur,再转乘火车去瓦拉纳西。我们把行李存在火车站,行李寄存处要求行李必须挂锁。一个尼泊尔人带我们去买了锁,他不肯收我们的钱,说我们和中国人是兄弟。  相似文献   

8.
温宪 《环球人物》2020,(2):11-11
跨年之际,一位新网红跨越喜马拉雅山脉,在中国和尼泊尔同时受到关注她就是中国驻尼泊尔大使侯艳琪。2019年12月31日,侯大使在社交平台上用英语和尼泊尔语发文:“真正的美总是触碰心底:美丽尼泊尔悠久的历史、多样的文化和秀美的自然风光值得一游。祝‘2020尼泊尔旅游年’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9.
在动荡的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身材瘦削的张义武已经小有名气,虽然他才30多岁。这位来自成都的小伙子经营着尼泊尔人气最旺的中餐馆——“中国山饭店”。记者来尼泊尔驻站后不久就与他成了好朋友,知道他的这份产业是在炮声、枪声和呐喊声中勉力维持下来的。4月份,他就经历了一场当地的政治风暴——尼泊尔7个政党突然举行全国大罢工,首都加德满都率先出现大规模示威,中国山饭店外围瞬间陷入混乱……所幸,他本人和他的饭店此次并未受到严重冲击。  相似文献   

10.
发生在2015年4月25日的尼泊尔大地震,由于离我们只有一山之隔,又关系到著名的加德满都谷地世界文化遗产,引起了国内的普遍关注。加德满都谷地所在的区域,是全球地震多发地区。身处地震带的人们,无时无刻不是生活在两次地震之间,一轮又一轮。而尼泊尔人从未忘记灾害即将来临,有识之士一直在积极努力。本文以1934年尼泊尔大地震给整个古城和文物古迹带来的巨大损害和震后修复为例,认为尼泊尔的很多做法,值得我们了解,尊重,甚至学习。  相似文献   

11.
方健 《旅游纵览》2008,(6):46-48
<正>题记:窥探历史,探寻文化,尼泊尔散发出来的迷魂气息让我认定了这是一个可以承载想象力的旅游胜地。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到尼泊尔旅游,因为游人能在这里近临喜马拉雅山却没有高原反应,来这里的游人除了登山和度假外,还有一类人——专程摄影人。我们从成都到拉萨,再到加德满都,一路沿着漫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于对抗美国在南亚地区的战略影响,苏联与尼泊尔建立了外交关系,对尼援助计划也随之启动。由于受本国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苏联对尼援助的主要领域是工业及其相关产业,对尼援助的主要目的就是扩大其在南亚的战略影响,防止尼泊尔加入西方阵营,同时希望孤立中国以及在尼泊尔培养一个亲苏政权。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尼泊尔于1955年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但建交过程却一波三折。在此过程中,印度的影响非常突出。1947年印度迈向独立的进程促使尼泊尔的拉纳政权试图与国民党时期的中国恢复邦交,但国民党的垮台终结了这一前景;新中国的崛起尤其是西藏的解放令尼印两国心生恐惧,尼印双方的"特殊关系"以及印度的阻挠令尼中关系的恢复止步不前;当中印之间就西藏地方的通商和交通等问题签订协议后,尼泊尔在尼赫鲁的默许下最终得以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相似文献   

14.
12月,喜马拉雅山北面的青藏高原正是冰天雪地,而山的另一侧,则是春意盎然的天气。在有着山地之国之称的尼泊尔,干爽温馨的气息让人陶醉。尼泊尔和我国西藏相邻,边界线长达1400公里,历史上和西藏交往甚密。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于对抗美国在南亚地区的战略影响,苏联与尼泊尔建立了外交关系,对尼援助计划也随之启动.由于受本国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苏联对尼援助的主要领域是工业及其相关产业,对尼援助的主要目的就是扩大其在南亚的战略影响,防止尼泊尔加入西方阵营,同时希望孤立中国以及在尼泊尔培养一个亲苏政权.  相似文献   

16.
王艳芬 《史学月刊》2008,(11):97-102
1950年尼泊尔与印度缔结的《和平与友好条约》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悠久的文化联系、开放的边界以及密切的经济和政治交往,是该条约签订的基础。从尼泊尔方面来看,在稳定国内政治局势以及发展经济方面求助于印度,是它签订该条约的现实考虑;对印度而言,该条约可用来对尼泊尔国内的政治改革施加必要的影响,进而在地区安全构想方面,让尼泊尔成为其南亚安全框架的一部分,并借此抵制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这是它此时对尼外交政策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7.
<正>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尼泊尔,北与中国西藏接壤,东、西、南三面被印度包围,喜玛拉雅山脉是中尼的天然国界,包括珠峰在内,世界十大高峰有八座耸立在中尼边境。全国总面积147181平方公里,2016年总人口约为2898万人。尼泊尔为南亚内陆山国,全国分北部高山、中部温带和南部亚热带三个气候区。北部冬季最低气温为-41℃,南部夏季最高气温为45℃。  相似文献   

18.
友好邻邦尼泊尔亲历记王璐1993年风和日丽的5月,我作为尼泊尔最高学府──蒂里布文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邀请的中国藏学工作者,来到了加德满都。从我踏上友好邻邦的第一刻起,便沉浸在温馨的兄弟情谊之中。从神的时代便开始交往在这个友好邻邦,我接触到许多尼泊尔朋友...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和尼泊尔于1955年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但建交过程却一波三折。在此过程中,印度的影响非常突出。1947年印度迈向独立的进程使尼泊尔的拉纳政权试图与国民党时期的中国恢复邦交,但国民党的垮台终结了这一前景。当新中国崛起后,尼泊尔的拉纳政权和之后的政党政权均因受制于尼印《和平与友好条约》所界定的特殊关系,在外交上受到制约。所以,无论执政党或在野党提出与中国建交的倡议均受到印度的压  相似文献   

20.
<正>在尼泊尔旅行期间,中国驻尼使馆的朋友为我们策划线路时,建议我们一定要去蓝毗尼,说蓝毗尼如同圣城麦加、耶路撒冷的地位,是佛祖释迦牟尼诞生地。这样的诱惑当然让我们难以拒绝,于是,怀揣一颗虔诚之心,我们踏上了蓝毗尼的朝圣之旅。世界文化遗产:蓝毗尼蓝毗尼位于尼泊尔南部特莱平原的鲁潘德希县,从首都加德满都到蓝毗尼的公路约300公里,是尼泊尔的主要交通干道,虽然许多路段崎岖难行,但是路两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