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地首个南极旅游团即将于2004年1月份出发 尽管出国游对于中国人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极地在大多数普通人眼里,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之地。 今年春节,香港旅行社推出南极游线路后, "南极游"迅速在中国旅游市场上掀起一阵波澜。近日,上海人又在为"南极游"兴奋不已,内地首个南极旅游团即将于2004年1月份从上海浦东机场出发上路。对于提供这项服务的上海景鸿因私出入境服务公司来说,推出南极游颇有"吃螃蟹"的意味。首开南极游,是否真的能圆普通人一个"南极梦"?对于旅  相似文献   

2.
稻子 《风景名胜》2008,(1):18-18
事件2007年12月13日,25位来自广东的旅游探险者启程前往南极。这是中国首个"南极旅游团"。团员中年龄最大的近60岁,最小的才9岁。他们将在南极大陆上生活10天。尽管团费高达9万元,但报名者仍络绎不绝。据介绍,在南极旅  相似文献   

3.
北京时间2005年1月9日23时30分,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李院生队长发出消息,中国第21次南极科考队内陆冰盖队已经成功登上了卫星遥测标识的南极内陆冰盖冰穹A的"北高点"。据手持GPS接收机初步测量,其海拔高度为4091米。冰盖队还要经过12小时的连续测量确定其最终的海拔高度和准备位置。在完成"北高点"测绘后,冰盖队将继续寻找"南高点"。根据卫星遥测数据,南极内陆冰盖有两个相差10多公里的"制高点",至于两个"制高点"谁为冰穹A的"最高点"  相似文献   

4.
鄂栋臣,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地学科学组中国代表、国际水文组织南极委员会中国常设代表.曾两次荣立国家南极考察二等功,获两项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获何梁何利地球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相似文献   

5.
率军进驻南极,打造最强威慑力当英国和智利还在围绕"南极主权"高声叫嚷的时候,美国早已在南极大陆做出了最能宣示"主权"的举动——派驻"军队"。稍加掩饰的是,美国常驻南极大陆的是一支国民警卫队。统领这支队伍的,是一位神秘的博士——卡尔·A·埃尔贝。  相似文献   

6.
南极旅游开发与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随着我国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以及"极地号"和"雪龙号"破冰船的购置,更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国开发南极旅游的时机已经到来。本文认为与低层次的物质享受相比,南极旅游更有助于促进国民素质提高和全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的培养。本文对南极旅游资源作了评价.划分出南极半岛等4个旅游区。本文构思了我国未来南极旅游组织实施的规划和设想,提出可先开辟南极半岛旅游区和环南极旅行两条旅游线路,沿途可开展海外观光、远洋考察和远洋捕捞业,以促进我国旅游业、南大洋考察和远洋捕捞运输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鄂栋臣院士是我国极地测绘科学研究事业的开创和学术带头人,先后四赴南极、二赴北极进行科学考察,是中国第一幅南极地图——长城站地形图的测定,也是中国第一个南极地名——长城湾的命名,还是将中国测绘标志埋设在北极点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数千科学家先后奔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在这支队伍之中有—位名叫边巴次仁的科考队员。他不仅是第一个登上南极的少数民族。也是惟一到达南极的藏族同胞。1999年11月。边巴次仁受中国气象科学院和西藏自治区气象局的委派。乘坐名的南极考察船“雪龙号”前往南极。在那里,他度过了15个月难忘的科考生活。  相似文献   

9.
《南极条约》包含了对中国等广大发展中国家不公平的条款。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没有能够参加利益关系重大的南极活动。80年代,因为国际政治气候的变化,中日两国接近,在南极考察方面进行了很好的协作。日本政府和社会对我国的南极事业给予了积极支持,中日度过了一段两国关系史上少有的“蜜月时期”。  相似文献   

10.
冰雪南极     
正总有人会问:"作为世界的两极,南极和北极,到底哪个更冷一些"?虽然南极是大陆,北极是海洋,但南极比北极要冷得多,从地理学上解释:这主要是因为两者的比热容不同引起的,陆地和海洋,吸收同样的太阳热量,海洋释放热量的速度比陆地慢得多,而南极是大陆,北极是海洋,所以南极的气温比北极低一些。作为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南极的冰盖也是世界上最厚的,虽然这  相似文献   

11.
圆梦南极 2003年底,在德国留学的我接到一个去南极考察的邀请。就这样圆了我的南极之梦。 2004年1月19日,我们乘坐的"不莱梅"号破冰船从阿根廷韦斯怀亚港口出发驶向对我来说还是神秘和未知的世界--南极大陆。站在甲板上放眼望,天是灰色,海也是灰色,太阳躲到厚厚的乌云后面。强劲的风像刀一样从脸庞刮过,夹着雪的雨飘落下来打湿我的头发。只有矫健的海鸟在海面上不知疲  相似文献   

12.
徐卓人 《世界》2005,(4):28-29
今年初,《人民日报·海外版》对“中国第21次南极科考队登达南极最高点——冰穹A”进行了报道。人们看到了一幅奇特的世界地图——“南半球版世界地图”,并第一次看到了版图上标注着的北京、上海、DOME—A、中山站、长城站。“南半球版世界地图”被称作“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航线示意图”。而郝晓光,正是这张地图的发明人。  相似文献   

13.
范春歌 《旅游》2000,(1):21-23
30年前.当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同伴登上离地球40万公里的月球后。人类在地球表面进行的一切跋涉从距离上讲,似乎已失去远征的意义、尽管如此.去南极对居住在北半球的我.仍是一件异乎寻常的事。1998年年底,我接到国家南极考察办公室的邀请.参加中国南极考察记...  相似文献   

14.
《收藏家》2019,(12)
<正>寿星本为恒星名,又名老人星、南极老人星。现代天文学称之为船底座α星,是南部天空一颗光度较亮的二等星。其位于南半天球南纬50度左右,在中国北方地区其实很难看到。通常只有在北纬35度(约在淮河一线)以南才能在较低的空中见到此星。古人因其亮度高且靠近南方的地平线而称之为"南极",并非地轴指向的南极。后其渐由"星官"之名演变成道教仙人之名。《尔雅·释天》曰:"寿星,角、亢也。"(1)角、亢是  相似文献   

15.
去年炎夏,连续一个多月40度左右的高温,大半个中国数亿人口,被摁在桑拿般的湿热中,饱受全球升温之苦。人们置空调,泡泳池,恨不得钻进冰箱里。有人说:要去得了南极便好。真有点"望极止热"的味道。  相似文献   

16.
是保护环境,还是瓜分南极?当围绕南极展开的争斗日趋激烈之时,一群眼神忧郁的民间人士也加入了这场混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便是英国人罗伯特·斯旺。"我这人天生与冰天雪地的极地有缘。"1956年出生于英格兰达勒姆郡的斯旺,今年7月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发表演讲时说,全人类应该立即行动起来,  相似文献   

17.
《百年潮》2021,(2)
正常年被冰雪覆盖的南极洲,与邈邈星空、无边海洋一样,是当今世界各国科技竞争的热点。中国在此建有四个考察站并常年有人驻守、屡有重要研究成果奉献于世,自然是南极科考国际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但在20世纪80年代前的若干年里,南极洲却见不到中华儿女的踪迹。直至1984年,中国航船才第一次破冰,开辟通往南极的航线,把五星红旗插上了南极大陆。中国海军全程参与这一壮举,并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8.
探索南极     
正南极被人们称为第七大陆,是地球上最后一个被发现、目前唯一没有固定人口的大陆。从中文字面上理解,南极就是地球的最南端。而实际上,南极又有南极洲、南极点、南极大陆、南极地区、南极圈等多种含义。而地理学上的南极,主要指的是南地极和南磁极。而我们通常说的南极,主要指的是南极地区,即60°S~90°S的区域。  相似文献   

19.
在冰山崩裂处向全世界发出强烈信号11月9日,当潘基文的双脚站到智利爱德华多·弗雷·蒙塔尔瓦科考基地时,他成了第一个到达南极大陆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先生迎头遭遇的就是‘极地风暴’!"俄罗斯新闻社政治评论员马克西姆·古兰斯,在评述潘基文的南极之行时说:"英国是这场风暴的发源地,然后波及阿根廷、智利,再有就是美国、俄罗斯的加入。"  相似文献   

20.
11月12日,中国第24次南极考察队,乘改造一新的"雪龙"号极地破冰船,从上海启程,前往南极展开新一轮的科学考察。就在科考队出发前两天,记者对国家海洋局极地办公室党委书记、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魏文良进行了专访。《环球人物》:近来,国际上出现了新一轮南极主权之争。我国在这个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