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本祥 《岭南文史》2013,(2):I0001-I0001
<正>建筑是一个民族凝固的历史,以文化纪念碑的形式,将民族的思想和每个历史阶段的独特象征,都刻录下来,是一部反映特定时空范围内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文化演变历程的百科全书。岭南建筑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独树一帜,充分体现出岭南人民的民族风情和人文景观。只有充分了解岭南建筑所凝固的丰富思想文化内涵,才能真正读懂岭南建筑艺术。岭南建筑文化特点鲜明,为适应炎热多雨的气候特征,布局疏朗开阔,  相似文献   

2.
<正>人们把建筑比喻成凝固的音乐,那么,作为建筑制高点的屋顶,便可以说是韵律中的五线谱,在苍穹下勾勒出美丽的曲线。当你站在巴黎圣母院的钟楼顶,抑或是蒙巴那斯塔俯瞰巴黎城,构成其屋顶景观主体的"蒙萨式屋顶",与众多地标性建筑交织出丰富的线条与优美景观。2015年年初,巴黎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了申遗报告,希望巴黎屋顶能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而受到更多关注与保护。  相似文献   

3.
<正>如今"房子"已告别青砖灰瓦的时代,钢筋混凝土的高楼显得单调乏味。而风韵依旧的古建筑却用时间刻画过的厚重色彩,给生活带来一丝惬意,灰色的暖调,搭配微风中飘来的淡淡花香,格外动人。为了表达这种微妙的意境,我用符号化的方式,将古建筑凝固在"天圆地方"的图中。它们让我明白,建筑是文化的体现,是城市的灵魂,我们要寻找的"东西"都在里面。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基督教大学建筑兴起“中国式新建筑”潮流,位于四川成都的华西协合大学创立“中西合式”建筑,拉开中国传统古典建筑复兴序幕。其主要建筑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十年间兴建落成,繁荣时期逾百幢,保存至今十余幢,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凝固纪念,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
雨果说,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史书”;歌德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就公共建筑而言,作为视听艺术展示场所的剧场和剧院,则兼具“建筑文化的具体表征”和“艺术表现的承载体”的双重特性。认识一件真正的建筑艺术品如同验证一个真理,需要的是时间。  相似文献   

6.
玲珑古镇     
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历史,那么泰宁建筑留下的不仅仅是历史,还有她的独特魅力。泰宁建筑形体主要以徽派建筑风格为代表,主要形成于明代,但其骨髓可远溯汉唐、两宋。烟雨厝桥和风细雨中,踏上仁寿桥,倚栏瞩望,远山如,雨中的烟  相似文献   

7.
中亚读城     
正当成吉思汗的蒙古铁蹄踏过辽阔的中亚草原,那曾经一串串如珍珠般辉煌的城市,顿时在12世纪的那个节点上凝固成了一座座荒芜的土堆。对于中亚古城的理解,我以往总是难免陷入典型的中原城池的思路中。中国古代自强秦以来,城池的建筑与树立总是同"京—郡—县"这样完全垂直的行政架构相联系,几千年来概莫能外。而在古代中亚地区,尤其是12世纪之前的中亚腹地,城的建筑与树立问题就不会这么简单,因为中亚地区不但是以古代斯基太人为代表的游  相似文献   

8.
拍摄故事:我到维也纳的第一站就去了圣斯蒂芬教堂,它是全世界最有名的哥特式教堂之一,有“维也纳精魂”之称。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遍布欧洲的教堂如一篇篇凝固的交响乐章,那么圣斯蒂芬教堂就是其中最华彩的一章,无愧为维也纳这个音乐之都的标志性建筑。高耸入云的南塔楼,光彩夺目的拼花屋顶,别出心裁的五彩射灯,将原本灰暗的内壁渲染...  相似文献   

9.
正今天的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坐落于原国立中央大学旧址之上,作为珍贵的校园建筑遗产,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群于1991年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近代优秀建筑,1992年被公布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上世纪初中国政府官办的第一所现代高等学府,其校园建设是当时教育转型初期办学思想的忠实体现,独特价值有别于同一时期的其他教会大学。当秋色渐浓,暖黄的阳光洒进校园,由南门而入,徜徉于中央大道,金色的梧桐落叶如华美的地毯铺延脚下,映衬出前方大礼堂庄严却祥和的面庞。这一刻,你不禁要想起"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句形象的比喻来。宁静深邃的美,让你忍不住要屏住呼吸,遥想从三江师  相似文献   

10.
南粤璞玉——解读从化古村老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倾情南粤的建筑文化 建筑常常被我们称为人类“永恒的史书”或“凝固的文化”,由于自然条件、气候、温湿状况、经济基础、社会需要和人工技巧等各种因素,使中华建筑自成一家独具特色的同时,形成不同地域、不同朝代的不同建筑风格。中华大地上千姿百态,林林总总的传统建筑形式不断地叮咛我们不要忘记我们拥有的共同祖先、共同文化、共同文明和共同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写好一个城市的《城建志》,在某种程度上就等于写好这一个城市的“市志”。一个城市,第一印象是市容市貌,最有代表性的标志是城市建筑,最强烈的感受莫过于城市的一景一物。城建是城市所有内容中最富有典型的代表,包含的内容多,范围广,宠杂零乱,缺乏系统性,城建志又是一个难点。人们说雕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城市建设则是城市恢宏壮观的交响曲——凝固的交响曲;城建志则是这首凝固的交响曲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古镇旅游成为旅游的领头军。伴随古镇旅游炙热的发展,旅游"符号化"危机也蛰伏其中。本文通过对丽江、凤凰、周庄等古镇考察访问,查阅相关资料,研究当地的建筑、经济及人文文化,对这些地区古镇中存现的"符号化"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历史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一定的建议。古镇是人类遗产的实物表现、是一座城市凝固的记忆。在传统建筑风格、文化的影响下,我国的古镇多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悠远意境,再结合地域、民族、风俗习惯等又各具特色。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演变,留下历史和文化的烙印,我们开发古镇为的是保存和发扬我国古老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建筑是立体的画卷、凝固的音符、永恒的 诗篇,更是历史的回声。南京的民国建筑享 誉已久,据不完全统计,现存建于1911— 1949年的具有保存价值的老建筑共有200多 处。包括陵寝、学校、办公楼、大使馆、公馆、 饭店、住宅、商场、洋行、宝塔公墓甚至监狱 等。南京的民国建筑在经过了数十年的历史 积淀后,它们原本所蕴涵的文化特质和人文 品格早已凸显,重新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同和 欣赏。  相似文献   

14.
<正> 一座优美的建筑常常被人们喻为“立体的画、凝固的诗”,它是时代的反映和象征。美国建筑学家路易斯·康就说过这样的话:“建筑具有生命、有性格、有思想、有美丽的容貌。”同样,一座成功的博物馆建筑也应该具有以上特色。因为博物馆的建筑不仅是博物馆的门户,而且是博物馆开展各项工作的物化保证。如果说博物馆是一部完整的乐章,那么博物馆的建筑就是那引人入胜的序曲。一座成功的建筑可以起到为博物馆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博物馆建筑对观众的导向作用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5.
建筑,是一部凝固的音乐。古建筑,则是反映一个区域历史发展的证物、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的标致。近些年来,随着城镇规模的迅猛扩展,大量集中于城镇的古代建筑,正以空前速度伴随着这种扩展永远消失。饱受历史磨难,现存有限的中国传统古旧建筑又在经历一个大动荡、大消亡的时代,构成了中国传统建筑文明在和平环境下超常消失、史无前例的时期,应对这种暴风骤雨式的超常消失,也同样产生了以不同方式和程度的文化抗争。  相似文献   

16.
水冬青 《旅游》2013,(3):60-65,3
建筑,如一首凝固的音乐,它描述着每个历史时期的风情,记录着每一个城市和乡村的变迁,折射着每一个时代百姓的生活,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这些承载着厚重文化的古老建筑,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精神家园。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一座座写满历史和故事的老宅不是荒芜就是在推土机的轰鸣中烟消云散,消失的,不仅是建筑,还有我们的根和心灵的归宿。  相似文献   

17.
詹雪龙 《风景名胜》2010,(4):158-179
每幢建筑都是一段凝固的音乐,每个景点背后都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上海以其丰富的人文历史、前卫的都市潮流吸引着众多游客。让我们在旅游中感受独具魅力的海派文化,感受独一无二的上海世博游旅程。  相似文献   

18.
陈久生 《世界》2005,(10):50-53
建筑,通常被称为“凝固的音乐”。一个城市的规划、一栋住宅建设、一个建筑细部,都能体现出当时的社会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实力,以及文化与宗教。天津的近代和现代建筑在中国最具代表性,历史的痕迹在建筑中显露无遗,人类的文明和发展在建筑中留下了痕迹。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后,天津被迫开埠,天津的城市规划、住宅建设,逐渐偏离了中国传统城市发展的轨迹,到1902年,天津已是有九国(英、法、德、意、日、俄、  相似文献   

19.
“古建艺术”是凝固的音乐,是时代文化历史的产物。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凡是保存下来的有代表性的古代建筑,东方有东方的风格,西方有西方的风格。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不同的历史朝代,其建筑的艺术神奇,无不使人联想回味,思索和探求。梓潼七曲山文昌宫,是中国道教建筑之瑰宝,当代不少著名的建筑艺术大师、美学大师、考古学者如梁思成、王朝闻、王利器、冯其庸、高文、王家等叹为观止。原苏联科学院士李福清,日本史学家山根幸夫,新加坡汉学教授辜美高,都认是中国近千年传统优秀建筑的典型。七曲山道教建筑并非始于…  相似文献   

20.
阿兰.德波顿在《幸福的建筑》一书中,提出了"建筑的美德"的概念。他站在人文关照的角度赏析建筑,认为建筑也有美德,只有尊崇美德的建筑,才能带给人幸福感知。本文将运用阿兰.德波顿提出的"建筑的美德"到景区建筑异化问题的解决中,试图拓展景区建筑管理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