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轮修志笔者有幸结识方志界的许多朋友并能分享他们的劳动成果。在这些成果中笔者特别珍惜从祖国边疆寄来的志书 ,如东北的《呼兰县志》、北疆的《中卫县志》、西北的《呼图壁县志》、西南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志》 ,其中尤其钟爱《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志》。因为丽江古城于1 997年 1 2月 4日被评为国内首批以整座城市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之一 ,新编县志无疑要成为昭示世界文化遗产的精品力作 ,力争名城出名志。打开《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志》 (云南人民出版社 2 0 0 1年 3月版 ) ,扑面而来的浓郁的地方特色 ,使人犹如走进了丽江玉龙山的云峰…  相似文献   

2.
生息之地 从玉龙雪山上流淌的一脉涓涓碧水,它清澈甘醇,奔流不息,哺育了一个优秀勤劳的民族,也孕育了他们古老而神秘的文化. 追寻着玉龙雪山的踪影,我们驱车从大研古城向北行进,一路青山相伴,白云相随.在行至约8公里时,来到了雪山下一个叫做白沙的纳西族古镇.白沙古镇是纳西族人进入丽江盆地时最初的聚居地,也是丽江木氏土司家族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3.
题记:美籍奥地利植物学家、探险家兼民族学家约·弗·洛克先生(1884—1962),自1922年5目11日来到丽江,至1949年7月24日高丽返美,从38岁至65岁,旅居丽江27年之久,以毕生精力研究滇西北植物地理和纳西文化,是第一个系统研究纳西族人文历史和自然地理的西方学者。由于他的杰出员献,至今在纳西文化的对外交流中,他依然是在欧洲最具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江玉龙雪山下的雪嵩村,是洛克旅居丽汀27隼中.最早居住并建立了深厚友情的故居。洛克先生在他的著述中,曾多次赞美这个银石山脚下开满杜鹃花的村庄:“若不是太僻静的话,那地点可…  相似文献   

4.
《山茶》自创刊以来,发表了许多少数民族和汉族作家、作者反映边疆少数民族生活的创作和数量众多的新民歌。其中有大家熟悉的作家和诗人的作品,如白族诗人晓雪的长篇叙事诗《大黑天神》(80年第二期)、白族作家杨苏的中篇小说《石钟山的故事》(82年第六期、83年第一期连载)、藏族诗人饶阶巴桑的《爱的花瓣》(82年第五期)、白族作家张长的散文《蜜峰》(81年第四期)、回族作家马瑞麟的抒情诗《流蜜的河》(82年第一期)等等;也有许多后起之秀的作品,如纳西族杨世光的散文《玉龙春色》(80年第三期)、纳西族  相似文献   

5.
展览/演出     
《世界》2008,(12):169-169
爱情.是音乐永恒的主题之一:而凄美的爱情。更让音乐人们易于表达,听者乐于接受。太合麦田在“喝彩发烧”厂牌下发行的首张专辑。起名《爱的香格里拉》.用玉龙雪山脚下凄美的情死传说串联而成的十酋歌曲,全部人声及民族器乐演奏均来自纳西族艺术家们的精彩献艺。  相似文献   

6.
白沙细乐     
《白沙细乐》是流传在我国云南省丽江县纳西族的一种“古乐”,对《白沙细乐》的称谓、来源及艺术内涵,众说纷纭。一般认为,“白沙”是位于丽江城北十公里的一个乡镇。称之“细乐”是因乐队中没有音响粗犷刺耳的打击乐器和唢呐之故。《白沙细乐》的来源,大体可归纳为五种观点。(1)、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带至丽江;(2)、忽必烈离开丽江时,纳西族人创作的;<3)、木(穆)天王时,纳西族与普米族发生战争,战后纳西人所创作;(4)、明朝时,从南京传来;(5)、十三世纪普米族随蒙古军队入滇,与普米族有关。由于“来源”说法不一,对《白沙细乐》所表现的内容也出现了不同的解释。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忽必烈赠乐说”。新华通讯曾以《元代古曲的演奏》为题,写了一篇关于《白沙细乐》的报导,刊登于1957年2月20日《人民日报》:“……相传六百多年前,元世祖忽必烈南下入滇,路经现今丽江地区的时候,曾经受到纳西族土司木天王的热情接待。忽必烈为了答谢他的盛意,临去时留下了半队乐工和一半乐谱做为赠礼。纳西族承继了蒙古乐队的乐曲,同时也保留了当年乐工们的打包头、穿长袍的蒙古装束,所赠留的乐曲总称‘别时谢礼’”。《丽江府志》、《丽江县志》、《一笑先生诗文钞》等对此均有记载。其可信性是很大的。虽然也不无破绽  相似文献   

7.
木公和木增,是明代丽江的世袭土知府,同时也是纳西族历史上著名的两位诗人。他们的诗,各有其自己的特色,曾对纳西族的文学发展有过一定的影响。一木公,是明代丽江土知府木得的第八代孙,字恕卿,号雪山,生于明孝宗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卒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他从小喜欢读书,特别喜爱诗歌,经常随兴吟咏。木府原在玉龙山下的白沙居住,早有官  相似文献   

8.
《丝绸之路》2005,(12):50-58
世界化遗产——“高原水乡”丽江古城 199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丽江地处金沙江上游,是古代羌人的后裔、纳西族的故乡。  相似文献   

9.
《游悲》是流传在丽江纳西族地区的一部著名的民间抒情长诗,有它的艺术特色。作品中男女青年争取自由,反对阶级压迫,反对封建包办婚姻的思想是积极的,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他们采取的办法却是消极的。全诗两千多行,我们节选刊登了第二、第五、第六节及其尾声。目的在于提供读者和研究者了解旧时代纳西族青年在婚姻恋爱问题上的遭遇,有助于对殉情风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红军走过的地方——长江第一湾丽江,居住着勤劳勇敢的纳西族人民。在这里,广泛地流传着“美女的星星落在塔城,唱歌的星星落在娥蕊”的传说,赞美了塔城姑娘的勤劳美丽,娥蕊人的能歌善舞。到过丽江的人都知道,纳西姑娘是勤劳美丽的,纳西人是唱歌跳舞的能手。千百年来,纳西人民在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创作了丰富多采的民歌,这些民歌独具一格,旋律单纯而质朴,粗犷又悠长,象一面镜子,把这个民族所走过的曲折道路反映了出来。所以,纳西族的歌手说:“你要了解我们的民族,就请先听听我们的歌唱。”纳西族的民歌大体可分以下几种类型: 一、山歌当你一跨进丽江境内,就会听到一阵阵  相似文献   

11.
闫浩雨  陈望 《风景名胜》2021,(5):0036-0036
纳西文化与中华文化有着血脉相承的特点,丽江古城的建筑,大多是普通纳西族百姓的家园,是纳西族文化的承载物,他承载着纳西族人民的生活习性,宗教文化,纳西族民居是承载纳西族灵魂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2.
阿一旦是纳西族传说中的“阿凡提”式的机智人物,在纳西族人民中享有很高声誉。据传,他是清朝咸丰同治年间丽江黄山村的农民,自小聪敏,能吟诗作文,因欠木氏土司的租税, 当了木家佣工。他经常捉弄木土司,遭到统治者的迫害,只得出逃大理,展转二十余年,才回到故里。《阿一旦的故事》,就是阿一旦一生同以木土司为代表的统治阶级进行英勇机智斗争的生动事迹的纪录,是一组杰出的民间文学作品。它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阶级的严峻对立和劳动人民的贫困化,绘声绘色地刻画了阿一旦这个人民意愿的体现者的机智超拔,热情歌颂了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歌颂了“卑贱者”敢于把权贵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无畏精神,无情嘲弄、鞭挞了自命不凡的统治者的无耻、无知和愚蠢。它既是人民智慧的赞美诗,又是插向统治阶级心脏的匕首,不失为纳西族文学宝库中一串闪光的珍珠。这组短小精悍、诙谐幽默的作品,自清末以来便广泛流传在纳西族地区,经过一代代的加工充实,更臻完善,脍炙人口。解放后,曾整理问世了《木家败》等十二篇。这次发表的十篇是新近整理的,其中《斗阎王》是后人为这组故事增添的浪漫主义传奇式的一笔。  相似文献   

13.
明代,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司在承传东巴文化和民间文化的同时,积极学习和运用汉文化,取得了优异的创作成果,先后有十余部诗文集问世,得到省内外文化界知名人士的好评.不仅使纳西族文化在纵向延伸与横向的发展中得到丰富拓展,开创了纳西族文人文化的先河;也使纳西文化渐为中原所知.<明史·云南土司传>称"云南诸土官,知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本文对这些诗文集逐一提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1997年12月初,云南丽江古城与山西平遥古城一起,成为中国首批以整座城市入选世界化遗产的城市。读新编《平遥县志》和《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志》(以下简称“丽江志”)后,颇有南北双璧交相辉映的深切感受。  相似文献   

15.
粉碎“四人帮”以后,广大民间文学工作者和各族人民群众,推倒了“四人帮”对民族民间文学艺术的种种诬蔑,给民族民间文学作品恢复了名誉,给民间歌手民间艺人落实了政策,重新逐步开始了民族民间文学的发掘整理工作。我社从一九七八年起,把过去出版的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相继重版,并陆续出版一批新的作品。重版书有: 《创世纪》(纳西族史诗) 《梅葛》(彝族史诗) 《阿细的先基》(彝族史诗) 《阿诗玛》(撒尼叙事诗) 《线秀》(傣族叙事诗) 《苏文纳和他的儿子》(傣族叙事诗) 《松帕敏和嘎西娜》(傣族叙事诗) 《葫芦信》(傣族叙事诗) 《娥并与桑洛》(傣族叙事诗) 《玉龙第三国》(纳西族叙事诗) 《逃婚调·重逢调·生产调》(傈傈族长诗)  相似文献   

16.
摩梭人的象形文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问题的提出纳西族有两个支系:一支是西部方言支系,俗称纳西族,主要分布在丽江、维西等地,流行东巴教,以东巴文化驰名中外;一支是东部方言支系,俗称摩梭人,主要分布在盐源、宁蒗等地,以泸沽湖女儿国闻名海内外,一般认为当地没有文字。  相似文献   

17.
作者     
《风景名胜》2013,(5):14-14
青简/医生、摄影师。愿读万卷书,志行万里路,文字及摄影作品曾在多家媒体发表,并出版有个人摄影文集《江南》。本期作品:《江南七章》谢罡/《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签约摄影师。撰稿人,广泛与多类媒体合作。主要拍摄西部自然与人文专题,以214国道沿线和西南地区作品见多。本期作品《金沙江河谷那些隐秘的纳西族村庄》  相似文献   

18.
正《世界遗产》:作为一名纳西族人,您对家乡一定有着深厚的情感,对世界遗产丽江古城也会有着特殊的情怀。请您谈谈对丽江古城的认识。张泽军:丽江是全国唯一拥有"文化、自然、记忆"三项世界遗产的所在地,也是中国魅力城市。丽江古城建于宋末元初,盛于明清,迄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古城依山筑城,临水为街,家家流水,户户垂杨,花树掩映,一街一景,皆可入画,纳西风情,东巴文化,十分浓郁。至今,古城内依然居住着土著居民6200多户,25000多人,其中纳西族  相似文献   

19.
爱情悲剧文学作品,在纳西族民间文学中占较大的比重。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悲剧作品,如《鲁搬鲁饶》、《游悲》、《达勒阿萨命》等。这些凄厉哀婉的悲剧文学作品,是过去纳西族不同社会历史阶段中的现实生活的反映。本文试图从美学的角度对此作一点初步的探索。一、牵情引泪的美之哀歌—殉情从记载于东巴经中可上溯到游牧向农耕过渡时期的叙事长诗《鲁搬鲁饶》直至封建社会产生的《游悲》、《达勒阿萨命》、《放猪栽桃》等悲剧  相似文献   

20.
我在《史学月刊》1965午第7期内,发表了“永宁纳西族的母系家庭”一文。把亲属称谓一段减去了。但亲属称谓是研究家庭婚姻重要内容之一,为了提供有关方面更多的研究材料,特加以补充。永宁纳西族现行的亲属称谓基本上是类分式,它是与母系家庭和阿注婚姻形态相适应的。从亲属称谓中可以看出他们经历过血缘婚阶段,并正在向一夫一妻制婚姻过渡。亲属称谓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