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乾隆花园(官方名称宁寿宫花园)文物保护项目是故宫博物院与美国世界遗产基金会正在计划推进中的合作项目。此前双方已经成功地进行着倦勤斋的保护项目。倦勤斋与乾隆花园古建筑中精美的内装修是保护的重点,这也是故宫博物院首次进行以修复内装修为重点的文物建筑保护工程。按照文化部2003年颁布的《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的规定,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制订专项的总体保护规划,文物保护工程应当依据批准的规划进行。参与合作的专业人员遵循国内外文化遗产保护原则,在查阅大量文献和文物现状勘察的基础上,制订了《乾隆花园文物保护规划》。该文件目前还只有英文本,规划中涉及一些重要课题,如文物建筑保护应该遵循的程序,如何对古建筑内装修进行调查、记录与价值评估等,《序言》对此进行了归纳,对故宫文物建筑保护工作具有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凯  余荣培 《中华遗产》2008,(12):132-143
缘起:经过五年多的合作修复,2008年11月10日,倦勤斋保护项目正式竣工。《中华遗产》作为全面亲历修复过程的平面媒体,记录了倦勤斋从沉默到绚目、从潜隐到怒放的漫长历程。据悉,倦勤斋将于明年开放,票价500元。为此,本刊继2008年5期推出特别策划《倦勤斋:乾隆的最后一梦》之后,现独家奉上图片报道《倦勤斋:为乾隆而奢华》,详解倦勤斋中那些举世无双的物饰的价值,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宁寿宫倦勤斋作为故宫建筑研究性保护的范例之一,历来以修建者乾隆皇帝的匠心和雅趣而著名,但是斋内现存的十五件诗文贴落却全部来自嘉庆朝。这些诗文贴落中有五件是嘉庆皇帝的御笔诗作,十件是由六位嘉庆朝大臣书写的前代诗赋名篇、嘉庆帝御制诗联及臣子自撰联语。它们的贴裱缘于嘉庆十三年和二十二年完工的两次修缮工程。这些诗文贴落反映了倦勤斋在嘉庆朝的使用情况,揭示出这里功能定位的转变,并隐含着其在晚清趋于废置的事实。对倦勤斋原状诗文贴落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梳理此建筑在乾隆朝以后的使用情况,也是了解嘉庆朝宫廷文化转变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4.
倦勤斋保护修复是中美合作的重要文物保护项目。本刊上期发表《倦勤斋保护工作阶段报告——通景画部分》,披露了项目的阶段性成果。而《陈设档》对了解其内部陈设并恢复原状陈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发表故宫图书馆所藏四册《倦勤斋陈设档》之一,此档反映了清乾嘉时期倦勤斋陈设的基本情况,研究者藉此可以对倦勤斋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此类档案史料本刊将陆续予以发表。  相似文献   

5.
《中华遗产》2008,(5):16-19
倦勤斋的修复是同类文保修复工作的样板。 倦勤斋的修复是乾隆花园十年修复工程的第一部分。整个花园的修复和保护工作将分4个阶段进行,每一阶段重点修复一到两进院落,我们的工作不仅是恢复各个建筑、室内装潢、园林假山和树木,也要改善通风、照明等基础设施,以满足展陈和对外开放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记故宫倦勤斋天顶画、全景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东北部,即俗称为“乾隆花园”的北端,有一处名“倦勤斋”的建筑(图一)。斋内有一个小戏台,这是故宫内现存四个戏台之一。  相似文献   

7.
倦勤斋的修复是同类文保修复工作的样板。倦勤斋的修复是乾隆花园十年修复工程的第一部分。整个花园的修复和保护工作将分4个阶段进行,每一阶段重点修  相似文献   

8.
正乾隆花园是中国帝王朝代幸存下来的具有独特建筑和历史风格的综合体,是唯一一个专门为皇帝退位后私人使用的私家帝王花园。但由于过去的不重视,各类材料的老化使得原本优雅的室内外空间和环境面目全非。从2001年开始,美国世界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WMF)与故宫博物院合作,开始了共同保护宁寿宫花园中的建筑——倦勤斋的项目。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遵循的总原则是室内视觉环境的真实性原则、光辐射的文物安全优先原则、展示照明装置的可逆性原则和可识别性原则。以室内光环境实测为研究基础,论证了适用于倦勤斋的照明标准,同时估算室内文物的年曝光量,推算展示时间,确定参观模式。确定经过隔紫、隔红、降强度的天然光为室内照明的主要光源。对于透光装置和材料进行改造,对于历史灯具进行复位并提出电气改造建议。初步提出"历史光环境是倦勤斋值得保护的重要元素之一"。该研究提出的对于内檐文物兼顾整体保护和鉴赏的视觉环境,为倦勤斋的开放提供了部分理论和技术支持,对于故宫的同类保护项目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07年7月6日~10月4日,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北京市平谷区丫髻山碧霞元君祠遗址的部分建筑基础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了4组建筑基础。根据这些建筑基础的位置和形制,初步判断它们分别为碧霞元君殿的东配殿、斋房、道士或香客住房。根据清理出的房址与炕的形制以及出土物,这些遗迹时代不早于清道光年间。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晚唐至宋代墓葬中的仿木建筑雕饰与隋唐时期的地上建筑——仿木砖塔的装饰相联系,推断宋墓中流行的仿木建筑雕饰最早应是受到地上仿木砖塔建筑装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为基本文献,以故宫博物院所藏同治、光绪两朝内廷画士的奉旨之作为重要参照,探讨了晚清宫廷绘画机构——如意馆的诸项制度(入值画家的选拔与考核、奖惩与等级、画作的审查与作品格式等),并论述了如意馆绘画的主要功用(纪实、装饰和案头观赏)及其各自不同的绘画风格。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阿尔寨石窟壁画的制作工艺和颜料成分,采用偏光显微镜分析、剖面分析,并结合X射线衍射分析对6个洞窟的23个样品进行了分析。为了进一步研究阿尔寨石窟壁画颜料,还通过偏光显微法对其他地区和年代的壁画颜料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其绘制方法是先用加有麦秸的粘土将洞窟壁面抹平,然后用石灰涂白。再施以彩绘。所使用的颜料为矿物质颜料,多为绿、白、红、蓝色等。其绿色颜料为氯铜矿,白色颜料为碳酸钙,红色颜料为朱砂和铅丹,蓝色颜料为石青。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paper I examine the role of the studio as a central site of artistic identity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Using ten case studies drawn from interviews with contemporary women visual artists from Toronto, Canada, I argue that women artists value studio space because it powerfully reinforces their sense of commitment and belonging to a predominantly male‐dominated profession. I consider how women cope with the demands of artistic practice when they are unable to establish a spatially separate workspace by addressing the experiences of artists who are parents. I demonstrate how women artists who are primary care‐givers are rarely adequately protected from the interruptions of daily life and have grown accustomed to working in fragments of time and space. While these women may appear willing to concede space to others, when space is crucial to their artistic practice, they have a remarkably strong influence on the form of their creative environment. I maintain, then, that the studio as a fixed physical space continues to be a very real necessity for women artists in all stages of their careers.  相似文献   

15.
朱凤瀚先生新近撰文介绍并作了详细讨论的觉公簋,由于其铭文关涉到晋国的早期历史,从而又影响到西周王年,故引起了学者的重视。之后,夏商周断代工程办公室的《简报》又登载了李学勤先生的  相似文献   

16.
Ceramic petrography can be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studying demographic shifts and the possibility of migration into a region. This i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that ceramic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s resistant to change over time, while form and decoration can change quickly even in times of demographic continuity. As such, sudden shifts in raw material preparation and methods of pottery manufacture may be indicative of the arrival of new people in a region. The manufacturing characteristics indicative of such a demographic change are observable and measurable microscopically. Petrography was used to describe and measure paste characteristics of 114 Middle Copper Age, Late Copper Age, Early Bronze Age, and Middle Bronze Age sherds from the Körös region of the Great Hungarian Plain to determine if changes in manufacturing techniques accompanied changes in ceramic form and decoratio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Late Copper Age Baden period (ca. cal. 3500 B.C.). A comparison of the petrographic results from the cultural phases showed that little manufacturing and technology change occurred during the time period covered by the study. Migration of new people into the region is therefore not supported, and changes in ceramic form and decor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Late Copper Age occurred during an extended period of demographic continuity.  相似文献   

17.
二里头文化陶礼器的造型艺术表现为简洁质朴的艺术风格,这与夏代礼制文化中"尚质"的审美倾向十分吻合。陶礼器的造型艺术由黄金比例、纹饰和仿生三种设计方法以体现陶器造型和装饰的简洁与抽象性,而三至四期动物造型装饰的增多则为商代青铜礼器的艺术形式奠定了基础。酒器和食器的器物造型构成了礼仪中行为与时间的观念,以及动与静的礼仪活动的日常行为规范。而高等级墓葬中的稀有陶器斗笠形器,其造型与古人对天的描述相同,它不仅代表了所葬之人的身份与职能,还是上层社会对天祭祀权力的象征。  相似文献   

18.
饰牌是匈奴物质文化遗存的典型代表之一,主要作带扣、腰带饰、马具饰、首饰配件和"古玩"等五种用途.以装饰母题作为分类依据将匈奴饰牌划分为动物纹、人物活动纹、几何纹三型.战国到西汉时期是匈奴饰牌发展最鼎盛的时期.饰牌同时并存多种形制,并因题材选取的不同形成各自的系列.饰牌由原来的单一品种向系列化发展,创作母题从自然领域转向社会生活领域.  相似文献   

19.
付超 《收藏家》2011,(9):30-34
在故宫收藏的大量珍贵地毯中,其中有一部分是隶属于宁夏地毯的精品之作。它代表着明清时期宁夏贡品,进到皇宫属于御用的地毯,并在宫中众多地毯中有些成为清代地毯精品的代表作。在宫廷御用地毯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