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12岁就参加了八路军,一直没有机会受正规高等教育,我又无政治背景,且长期在边远的地方工作,于我,中南海挺遥远的。但是,历史的大潮却把我涌入了中南海。  相似文献   

2.
王彬生 《百年潮》2012,(9):37-39
正1951年1月,我参加工作进了中南海,开始几年在警卫处(后改为警卫局),后因机构改革,工作调整,又到了机要室(后改为秘书局),1971年调出,在中南海工作整整20年。在中南海期间,我常常见到毛主席,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时的情景。那是我进中南海的当年夏天,一天晚饭后,我们几个小青年在勤政殿前的广场上乘凉。突然,毛主席出现在我们面前,叽叽喳喳的热闹场面一下子安静下来。我的心怦怦直跳,只见毛主  相似文献   

3.
夏杰  龚喜跃 《百年潮》2010,(11):15-21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时,我曾参与了接收中南海的工作。我当时在华北人民政府交际处做统战联络工作,随齐燕铭、申伯纯、金城、周子健等从西柏坡赶赴北平,为中央机关进驻北平打前站。到北平后,按照周恩来的指示,我们首先接收了中南海,并对中南海的一些建筑作了初步勘查。这件事虽然过去了60多年,但毕竟是一段记忆犹新的亲身经历。现记述下来,以使后人了解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4.
王保成 《神州》2008,(2):73-75
80年代的一个秋天,我从外地出差到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阔别30年的中南海。故地重游,我发现中南海变了。到处是绿树,到处是鲜花,古老的建筑在参天古柏的辉映下,显得更加宏伟。今日中南海既是党中央的工作地方,又是人民群众参观游览的场所。看到这一切,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为了中南海的今天,当年  相似文献   

5.
我在中南海工作了27年,那时候机关工作人员和中央一些首长及其家属一起,自己买票到西楼大厅看娱乐电影,再加上轮到现场值班或卖票,所以耳闻目睹了许多与中南海内部电影有关的故事,其中有些故事相当感人,有些十分有趣,至今依然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6.
我是1956年从杭州调到中南海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工作的,1983年又由部队转业到北京市工作。在长达30年的工作经历中,我有很长时间是负责中南海总特灶的膳食管理工作,由于工作关系使我有机会了解到第一代中央领导的饮食情况。时间久了,我深切地感受到他们在“吃”上所持的艰苦朴素、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也清楚地看到由于首长各家经济状况和自身健康状况的不同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7.
柳伦 《百年潮》2010,(9):18-23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要不断提高全党的科学文化水平,这是我们党几代领导人一直倡导的。为此,党的几代领导人都在不同的时期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这不由得使我回忆起曾在中南海业余学校工作的经历。我曾在中南海中央办公厅警卫局文化学校(也称中南海机关完全中学)工作20年,毛主席、党中央抓干部政治学习,尤其是重视工农干部的文化学习,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相似文献   

8.
我从1953年11月调到中办警卫局保健处从事中央领导的保健工作,1957年撤销警卫局保健处,改为北京医院中南海保健组。但我的工作和党的关系一直在中南海,从1955年7月12  相似文献   

9.
20世纪60年代,我在中央办公厅警卫局服务科当招待员.毛主席70岁生日那天,我有幸在颐年堂做现场招待服务工作,这是我在中南海27年里印象极为深刻的一次经历,那些值得回味的真情实景到现在仍然历久弥新,让我无法忘怀.  相似文献   

10.
张宝昌  张事贤 《百年潮》2010,(10):32-35
胡志明主席曾多次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也有过短暂休养和患病治疗。他在北京时,通常下榻西郊新六所,有时也住玉泉山。我在中南海服务科工作了二十多年,前后共有五次参加了对他的招待服务工作。胡志明主席在我的印象里,是一位非常亲切好客、简朴、随和的邻国首长。正因为如此,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将亲历过的事整理成文,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11.
李学谦 《百年潮》2009,(12):70-73
1954年中南局撤销武汉的中共中央中南局土地改革委员会之后,我从那里被调到在北京成立的中南地区工作部,不久后中南地区工作部又被撤销了,1955年我被调到中南海中共中央办公厅工作,直到1960年调到地方工作,一共6年.在这6年之中,我的亲身感受,亲眼所见,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以及朱德等第一代中央领导同志关心爱护机关干部,对下属情同骨肉,亲密无间,平易近人,在那里工作期间我觉得非常的舒心快乐,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12.
王凡  东平 《文史博览》2006,(5):26-27
虽然保健工作有纪律,保健大夫之间不能互相串,不能互相谈论自己保健对象的情况。但在中南海里的保健大夫们,因为年龄相近,总有工作上的接触,有时还有相互替班的情况,又属于同一个小单位,开会讨论问题,言谈见解也很投契,所以大家相处得十分融洽。许多年后,他们还能追忆起一些互相关照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从1949年5月至1983年离休,我在全国政协工作了35年。经历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其中关于政协礼堂的历史还很有意义。 1949年底,全国政协机关成立,我们从中南海搬到王府井大街南口路东的三层小楼国际饭店办公,这是政协机关成立后的第一个办公地点。在国际饭店办公不到两个月,由于人员增多,搬到南河沿南口路西的怡园饭店。不到三个月,又搬到中南海东花厅办公。1950年9月中旬,全国政协机关与政务院政法委员会互换办公地点,又由中南海搬到现在的办公地点,当时叫赵登禹路32号,后改为太平桥大街23号。这里原是清代顺承郡王府,建于清顺治初  相似文献   

14.
周总理去世已三十余年,但回忆往事感慨万千。我1952年由华东军政委员会调到中央政法委员会工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后又调到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当时人大常委会恰好和国务院在中南海同一个大院内办公。周总理办公地点在西花厅,人大常委会在东边摄政王府,离国务院接见外宾的紫光阁和海边也不远,因此经常能见到周总理。在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听到他做政府工作报告,大会期间我和一些同志被派往各省、  相似文献   

15.
马懋如 《百年潮》2013,(5):19-20
20世纪50年代初,我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处工作,在中南海上班。解放初,社会上游泳池不多,我们党委机关的干部也不去那里。中南海有一个游泳池,在中南海上班的人很多,不可能都去,记得那时发游泳证,凭证轮流去。我们宣传处有一张也可能是两张游泳证。我游得不好,却很想去。当时我初到北京,觉得一切都很新鲜,听说毛主席常去游泳,很可能会见到毛主席,因此,更想去。夏日炎炎,谁不想去?处里同志照顾我,有一天把游泳证给了我,我很高兴。  相似文献   

16.
正1956年9月,中共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务工作很多,从各单位借调了不少同志参加会务工作。当时我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处工作,部里有一些同志被借调去,我也去了。记得我们宣传处(局级)的副处长张军和14级的大干事林路被调去参加写简报,去了会场;我参加会议文件、材料的校对工作。和我同去的有理论处的彭玲、编译组的陈绍廉,我们没有到会场,在中南海丙区(当时中南海分甲、乙、丙区)的一个办公室工作,我们食、宿也在  相似文献   

17.
一 1994年11月3日,我(时任国管局综合司司长)和刘广振副局长、张国威(国管局人事司干部)三人到北京医院看望住院的老前辈周子健同志。我与周老结识于1949年新政协筹备会,那时周老任新政协筹备会庶务处处长,我在筹备会秘书长办公室工作。周老在病房里热情接待了我们。当时我具体负责《国管局大事记(1950—1995)》第一卷编写组的工作,探望之余,我们向周老征求对稿件的看法和意见。听说我们想谈稿件的事,被很多同志称为“中南海大总管”的周老马上取出稿件,和我们聊了起来。  相似文献   

18.
<正>今天,中国的股市发展如火如荼,但是发生在22年前、国庆40周年前夕的"中南海里购股票"风波事件,我(当时在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信息处工作)作为此事的见证人现在回忆起来仍然觉得挺有意思。1988年9月11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刊登了一则报道,标题是《中南海里购股票》。报道总共不到300字,介绍了"中南海国务院大  相似文献   

19.
住进中南海当我父亲宣誓就任临时总统以后,又过了一个时期,清皇室让出了中南海。我们就从当时所住的铁狮子胡同陆军部(现在中国人民大学的宿舍)搬进了中南海。我父亲自从住进了中南海就没有再出过新华门一步。这是因为“东兴  相似文献   

20.
任仁 《中国西藏》2005,(5):9-13
转眼之间西藏自治区成立已经40周年了,我作为参加过自治区筹委会成立和自治区成立两次重要活动的一员,有着太多的感慨。在两次成立庆典时,中央都派遣了代表团前往西藏祝贺。我有幸能参加两次庆典是因为当时我在中央统战部民族局西藏处工作,我是作为工作人员参加代表团的。我这一辈子从事西藏工作,可以说是与西藏同呼吸共命运。在近50年中,我前后因工作去西藏不下20次,每次都亲眼目睹了西藏新的发展和变化。西藏从和平解放直到今天的巨变用“沧海桑田”来形容,我认为丝毫也不过分。我两次随中央代表团进藏,亲眼见证了西藏前进中的两个重要历史阶段,记忆十分深刻。值此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之际,在这里作一番回顾,来纪念这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日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