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迄今为止,研究者一般认为,南宋后期只存在郊坛下官窑一处。但是,通过对南宋时期文献记载的考察,作者认为,南宋后期与南宋前期一样,也有两座官窑——修内司官窑与郊坛下官窑。郊坛下官窑从建立之日到南宋消亡之日,一直都在乌龟山麓经营窑业,而修内司官窑,则于13世纪10年代前后从老虎洞搬迁到了望江门内金钗袋巷。  相似文献   

2.
修内司窑的正名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瓷器生产有官窑与民窑之分。宫廷所需瓷器由官办瓷窑生产,简称为官窑。宋官窑创烧于北宋徽宗时期,南渡后,“袭故京遗制”重建官窑。据文献记载北宋官窑有汝窑、钧窑;南宋官窑有修内司窑与郊坛窑,凡四种。 近年来,因北宋的汝窑、钧窑,南宋的郊坛官窑等遗址的陆续发现,使宋代官窑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而对于南宋修内司官窑,由于缺乏对有关文献记载的研究,又因其窑址至今尚未发现,则往往被加以否定,故对修内司官窑及其产品的特征,目前尚缺乏应有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文物》2008,(12)
据文献记载,修内司窑是宋室南渡后在行在所临安建立的第一座官窑。长期以来,由于没有发现窑址,关于该窑存有争议。1996年,杭州老虎洞窑址的发现,为解决修内司窑的问题提供了契机。随着窑址发掘资料的陆续公布,多数学者认为老虎洞窑址南宋层即为文献记载的南宋修内司官窑,但也有不少学者从各自的研究角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经过多年的  相似文献   

4.
复议宋官窑青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献记载宋代有汴京、修内司、郊坛下三处官窑,由于北宋晚期有诏令汝州造青窑器之记且宫内大量使用汝瓷,遂有汝官窑之说。近年来在考古工作中已发现了汝窑、修内司官窑、郊坛下官窑三处窑址,极大地丰富了研究两宋官窑的材料。且有人把新发现的汝州张公巷青瓷窑址和北宋官窑联系起来。本文不仅是作者对考古所发现新材料的思考,也是对近年有关两宋官窑研究的综述。  相似文献   

5.
杭州万松岭老虎洞窑青瓷的胎釉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近年来在杭州凤凰山万松岭附近发现了古陶瓷窑遗址,经初步发掘考证,有专家学者认为是南宋官窑修内司窑遗址,然而也有学者对此表示异议。本文通过对万松岭出土青瓷及相关青瓷胎釉成分的分析对比,认为万松岭老虎洞官窑就是修内司官窑,同时也论述了修内司官窑以及郊坛官窑青瓷采用的浙江地区原料,而不是从河南地区引进部分原料烧制。  相似文献   

6.
宋代陶瓷礼器的生产和生产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杭州市老虎洞窑址的发现与发掘,是近年来陶瓷考古与研究的重要工作。根据已刊布的发掘简报,发掘者将窑址遗存的主要部分断为南宋时期[1],引起了学界的高度重视。经过从分歧较大到逐渐统一的过程,学者们大体认同了老虎洞窑南宋时期的遗存就是长期以来苦苦寻找的、专为宫廷生产的“修内司官窑”或称为“内窑”[2]。因此,这项工作又引发了对宋代官窑研究的又一次高潮。然而,学者们多从文献对修内司位置的记述、官府从事窑业生产的机构、修内司官窑的烧制时间以及老虎洞窑出土器物与传世官窑器物外观比较等方面进行研究[3],而少有从官窑的生产性…  相似文献   

7.
杭州老虎洞瓷窑遗址对研究官、哥窑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杭州老虎洞瓷窑遗址发掘材料的考察,对比杭州乌龟山宋代郊坛下官窑材料,并结合有关的文献记载和宋元时期的官手工业及官府窑业制度,论证了老虎洞修内司窑的烧造下限当延伸到南宋中叶以后,同时考定传世的哥窑瓷器当是元代设在杭州老虎洞、宋修内司窑址故地的官府窑场的产品。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用ENGLE-Ⅱ微探针能量色散型X荧光光谱(EDXRF)技术测定一批青瓷残片中的16种元素氧化物的含量.其残片来自浙江杭州地区南宋的郊坛窑和老虎洞窑。由主量元素判别方程。值表明,郊坛和老虎洞青釉瓷均属官窑制品,与龙泉民窑产品有很大差别。从主成分统计分析看出.郊坛下官窑与老虎洞官窑的瓷釉成分有明显不同,但其胎质成分的分布却有部分的重叠。这显示两类同属官窑的制品,其釉料可有不同的矿物组合。但胎料有时会交流使用。从釉层、中间层、和胎层的Al2O3和CaO的含量变化数据表明,郊坛下官窑和老虎洞官窑的青瓷制品有厚度分别为120-140um和230-240μm的中间层,反映出烧造工艺上有一定的差别。化学成分鉴定证实了考古工作者认为老虎洞窑实为史书记载的修内司官窑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本课题系统比较了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宋代官窑瓷器、明清景德镇仿官窑瓷器和龙泉青瓷之间的胎釉元素组成,为1 0件故宫藏官窑瓷器的重新定位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探讨郊坛下和老虎洞窑址以及杭州各个遗址出土官窑标本的胎釉组成、原料特征,为探讨南宋官窑的技术发展脉络及演变规律等相关问题提供了新的资料。通过将故宫藏宋代官窑完整器与郊坛下、老虎洞窑址出土瓷片胎釉元素组成的对比,探讨了故宫藏宋代官窑瓷器的类群关系和产地窑口问题;探讨了杭州郊坛下和老虎洞窑址产品与龙泉仿官窑产品的胎釉元素组成、显微结构,特别是铷、锶含量与锶同位素比值之间的异同,为研究杭州官窑与龙泉青瓷的产地特征和烧制技术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科技研究为官哥等窑的时空定位提供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作结合古代文献和现代科学方法,讨论和研究了宋室南迁后建立的老虎洞窑和《坦斋笔衡》中所提到的内窑、修内司官窑之间的关系;老虎洞窑对汝窑及郊坛下窑所起的承前启后的作用;越窑、龙泉窑和南宋官窑所烧制青釉瓷在技术上的相互影响以及老虎洞窑宋元两个地层所出土的瓷片与南宋官窑瓷和传世哥窑瓷的时空定位。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X射线荧光能谱仪(E DXR F)对杭州老虎洞窑址宋代地层、郊坛下窑址和杭州卷烟厂、建兰中学遗址出土官窑瓷片的胎体组成进行了测试分析。在理清老虎洞窑址南宋地层24个瓷片坑出土瓷片胎体组成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结合釉料分析结果和考古发掘,初步讨论了24个瓷片坑的时代早晚问题。在此基础上,对老虎洞窑址、郊坛下窑址、杭州卷烟厂和建兰中学遗址出土的官窑瓷片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初步探讨了卷烟厂和建兰中学出土官窑瓷片与两座官窑出土瓷片标本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关于老虎洞窑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考古发掘获取的层位学依据,对老虎洞窑址出土的瓷器和窑具标本作了基础性分析研究。作者认为老虎洞窑是南宋中期始烧的官窑,其以瓷片堆积坑为代表的主要产品特征与乌龟山官窑晚期阶段的产品相似。南宋老虎洞窑不是文献记载的修内司窑,所谓修内司官窑可能另有所在。  相似文献   

13.
杭州古中河南段采集之瓷片、窑具的工艺及烧制地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杭州古中河南段采集的瓷片及窑具的化学组成、显微结构和烧制工艺,并对它们的化学组成进行了对应分析处理,结果显示这些瓷片胎的化学组成较为接近,而且与杭州郊坛下官窑瓷胎化学组成非常接近。可见它们都是用杭州地区原料在杭州烧制的,但由于它们的釉料在化学组成和显微结构上又有较大差别,这说明它们不是同窑产品。 根据文献资料以及多年来对郊坛下官窑瓷、龙泉黑胎青釉瓷、故宫博物院“传世哥窑”瓷和景德镇明、清时期仿哥、官瓷的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古中河南段采集的瓷片也包括所谓“传世哥窑”瓷有可能是史料中记载的南宋修内司官窑的制品。  相似文献   

14.
宋代官窑是中国古陶瓷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对相关历史文献的理解不同以及考古发掘的局限性,致使在宋代官窑瓷器研究中存在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诸如何为北宋官窑,北宋朝廷是否在都城汴京设置过官窑,北宋官窑是否就是汝窑,河南汝州张公巷窑是否是北宋官窑,南宋修内司官窑的称谓是否准确,南宋官窑是否只有郊坛下官窑一处,何为文献上所说的内窑,老虎洞窑是修内司官窑还是文献上所说的续窑,等等。本文在对专家学者们对上述问题的看法进行疏理的基础上,指出对宋代官窑瓷器的研究离不开传世宋代官窑瓷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考古发掘资料,只有将这三者结合起来开展综合研究,才能最终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杭州老虎洞窑址经数次发掘和多次学术会议论证及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目前多数观点认为老虎洞窑址早期遗存就是文献记载的南宋修内司官窑。然而,由于窑址早期地层未出土绝对纪年物,虽历经10多年的论证,修内司官窑的性质却仍未在学术界取得一致意见,原因在于核心论据仍需进行科学梳理和充分证明。本文分析、总结出三大核心论据,并对其作了初步的探讨,为研究此问题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宋代官窑制度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宋代是中国古代官窑建设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政府对瓷器生产的介入程度空前提高,官府窑场也开始出现。考察历年来对定窑、汝窑、越窑、湖田窑、修内司窑、郊坛下窑等窑址的考古发掘材料,可以发现宋代官府窑业制度的建设存在一个与历史共进的动态过程。本文拟在现阶段学术界对该问题认识的基础上[1],从考古材料出发,对宋代的官府窑业制度进行更进一步的考察。一官府干预瓷器生产的方式北宋早中期,皇室用瓷主要通过传统的贡瓷和税收来实现[2]。太平兴国七年(982年)以前就有的监越州瓷窑务官[3],是目前所知宋代中央派官员干预瓷器生产的嚆矢。…  相似文献   

17.
目前对宋代官窑瓷器的科技研究成果主要是在测试南宋老虎洞窑、郊坛下官窑等窑址瓷片基础上取得的,尚缺乏对宋代官窑完整器的科技分析和研究。本文采用荧光能谱仪(EDXRF)在无损情况下对故宫博物院藏35件宋代官窑瓷器青釉的化学组成进行了测试,并结合文献资料,系统地研究了宋代官窑瓷器青釉成分的组成特点及规律,为进一步揭示宋代官窑特征、深入探讨北宋官窑是否存在的问题、研究明清仿官窑以及区分宋官与仿官等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宋官窑有北宋官窑与南宋官窑之分,而南宋窑又有修内司官窑与郊坛下官窑之别。这种划分法是根据南宋·顾文荐的《负暄杂录》与叶寘的《坦斋笔衡》的记载而沿用至今的,两书记载略同,但均佚。现将《辍耕录》卷二十九“窑器条”所转引的《坦斋笔  相似文献   

19.
南宋官窑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陶瓷业的发展,到了末代已达争奇斗艳,登峰造极的时代。在“贡瓷”生产的基础上,专为皇室烧瓷的官窑开始设置,南宋官窑则是杰出代表。有关南宋官窑的记载,南宋已见,但后世传抄并臆加的不少,以致自相矛盾,使人模糊不清,颇多疑惑。迄今,对南宋官窑的研究,各家观点不一,莫衷一是。如实揭示南宋官窑,已成为当今陶瓷考古学界,乃至史学界迫切需要解决的研究课题。兹以古文献的记载,结合考古发掘材料,对南宋官窑进行新的探讨。 一 南宋官窑最早见于记载的是南宋叶真的《坦斋笔衡》或顾文荐的《负喧杂录》,这两部书都已佚,其文字分别见于元人笔记《辍耕录》和《说郛》引文中,两书文字基本相同。叶寘和顾文荐为当时民间文人,生卒年月已无从考稽。现据元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十九,窑器条引《坦斋笔衡》如下:“本朝以定州白磁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江南则处州龙泉县窑,质地粗厚。政和间京师自置烧造,名曰官窑,中兴渡江,有邵局,袭故京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油色莹澈,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别立新窑,比旧窑大不侔矣。余如乌泥窑、余姚窑、续窑皆非官窑比,若谓旧越窑,不复见矣。”  相似文献   

20.
老虎洞窑址位于杭州市上城区凤凰山与九华山之间一条长约700米的狭长溪沟的西端。窑址发现为-约2000平方米的山岙平地(20世纪50年代时为公墓区),海拔高度约90米,南距南宋皇城墙不足百米,距南宋郊坛下官窑约2.5公里。老虎洞窑址于1996年9月因有人盗挖溪沟边上的瓷片而被发现,同年11月杭州市文物考古所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考古调查,发现2条窑炉和作坊遗址,出土少量瓷片、素烧坯、窑具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