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其考古学化大致由绳、弥生、古坟等不同时代组成。而区分绳化与弥生化的重要标志是:弥生时代出现稻作农业以及伴随农业而出现的大量陶器制作——弥生式新土器与带来先进生产技术的渡来人——弥生人。  相似文献   

2.
思想文化作为人们自主活动的创造,是在特定的外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制约下产生的,这些环境包括地理生态条件、劳动组合方式、社会政治制度及人们群体心态诸要素.从总体上讲,中国文化是产生在一个准封闭型的地理背景中,以内陆型游牧及农耕文化为主流,而在其东南部,却是江河交错,海天相映的景色,生活于其中的古代吴越民族受自然环境及其他因素影响创造出了相对独立的并区别于其它区域民族的文化.  相似文献   

3.
李文  李宇 《南方文物》2003,(2):87-95
这里说的东南地区,是指现在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和福建的一些地方。当提及“吴越化”时,首先想到的是江、浙。我们认为,自新石器时代起,赣鄱地区是几支原始化交流、融合的桥梁地带,即已与江淮及东南地区连成一片^①。在青铜时代亦不例外。  相似文献   

4.
土墩墓主要分布于江浙地区,它以丰富多采的文化内容和独特的埋葬形式,越来越吸引着考古界的关注.土墩墓的起迄年代大体与当地的印纹陶遗址相一致,是吴、越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吴、越文化的过程中,必须涉及到土墩墓.近些年开展的一系列对土墩墓的调查和发掘工作,对于探索吴、越的历史文化而貌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文试就至今所调查发掘的土墩墓材料,通过对其分布情况的分析和各地内涵的比较,对有关土墩墓的国属、文化区别以及渊源问题作些粗浅探讨,以求教于各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5.
弥生时代青铜器的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铜器文化的价值 在人类的文化史上青铜器的发明被认为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人们认为青铜器与前一个时代的石器相比,作为利器的性能优越,能够使生产大幅度地提高。但是,看一看古代一些有名的青铜器文化就会了解到这些文比诚然也是利用青铜作为利器或武器,但青铜的多数是用来作为一部分有权者或首领所使用的物品,除此之外便是用来做祭器或宝器,而在日常生活中用的利器依然是石器。这样看来,青铜器在文化史上还有另外方面的意义。 第一,青铜器的制作技术和石器的制作完全不  相似文献   

6.
沈氏家族在明末为躲避倭寇之乱,迁居嘉兴。降至沈钧儒曾祖沈濂时,已累七世。因其祖父沈玮宝任苏州府知府,故举家迁至苏州,沈钧儒于1875年出生在苏州。25岁时,即1900年因父亲沈瀚病故,家道衰落,经济拮据,才离开苏州到陕西西安,投奔四叔沈卫,做了一名西安三原学署的见习书。  相似文献   

7.
从考古发现看吴越文化在闽地的传播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古代,福建为闽族居地,江浙为吴越族居地,两地文化关系密切.本文从考古发现探讨吴越文化在闽地传播影响.一、土墩墓与原始瓷器土墩墓是吴越文化的重要内涵,其年代为西周至春秋时期.在福建北部的光泽、政和等地也有类似遗迹,表明土墩墓的分布范围可能扩大至河北,它是吴越文化在闽地传播的结果.福建出土的两周原始青瓷器,与江浙等地相比较,既表现出共同的时代风格.又带有自身发展的特点,一部分可能从江浙地区输入,一部分则是在吴越文化影响下由本地烧造的.上述具体论证见拙作《福建地区出土原始青瓷的初步研究》.这里不复赘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比较全面地利用了考古发掘成果论述了日本列岛与大陆文化、殷文化与吴越文化及太平洋群岛文化的关系,在六十年代曾是一篇著名的论文。事隔二十多年后,其中某些论述已显得陈旧,但就论文整体来看仍不失为研究中国东南文化的重要参考文献。这儿,我们摘译了至今仍有价值的一些论述,奉献给读者们。本文原载日本《民族学研究》第25卷第1—2号。  相似文献   

9.
《吴越文化》在港出版由南京博物院研究员梁白泉、涂湖平主编,副研究员殷志强、郭群参加编写的《吴越文化》一书,经过五年的努力,最近由香港商务印书馆在港正式出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数千年绵延不断,在世界文化史林中独树一帜。其区域文化更是魅力无穷,它构成了中...  相似文献   

10.
绍兴306号墓为吴越地区一座重要的东周墓葬,是研究先秦吴越文化的可贵实物资料.本文就该墓文化属性,试作—分析,以求对越、楚、徐文化以及这些文化之间、这些文化与中原文化之间的关系有进一步认识.一、绍兴306号墓的主要文化特征位于当年越国都城附近的绍兴306号墓,因出土了带铭文的徐国铜器而产生了对其国属问题的不同看法.下面从该墓墓坑形制、随葬器物组合与放置、随葬器物特点等三方面作一具体分析判断.(1)墓坑形制  相似文献   

11.
湖熟文化遗存.根据近十多年来的考古发掘资料和综合研究.其文化内涵不仅含商文化一大段,而且包括太伯、仲雍奔吴之时起的吴越文化,后者的典型文化遗存之一,是自西周时期起盛行于长江下游地区的土墩墓、石室墓或崖洞墓、无圹穴墓等及其相应的各遗址文化堆积.事实上,从考古学文化角度看,吴越文化是个整体,至少在目前还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但是,吴越文化又是个特定时间、地点“族”文化的概念,在江苏称之为吴文化,在浙江称之为越文  相似文献   

12.
两宋时期吴越文化的繁荣及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宋时期吴越文化的繁荣及原因探析方心清两宋时期吴越文化的繁荣,主要以书院文化、园林文化、曲艺文化以及茶肆文化等的兴盛为其主要表现形式。本文仅就这几个方面作一简单论述。一书院文化及刻书、藏书业的兴盛。书院始于南唐,而大盛于南宋时的南方地区。伴随着私人讲...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各地经济的迅猛发展,文化热的涌动,有关地域文化的论著不断推出,其中不乏厚重之作。然而.在各级地方政府的对外宣传需要与开发旅游业的需求等种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地域文化研究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侯蓓 《东方收藏》2020,(5):102-102
宣城,先民为古越人,春秋战国时期先后为吴、越、楚之地,为吴越文化亚区。宣城市博物馆馆藏的印纹陶和六朝青瓷,带有鲜明的吴越文化因素。吴越文化是古越人植根于原始农耕文明基础之上,吸收中原商周文化元素,在长江下游一带逐渐发展起来的地域文化。其中心区在太湖、钱塘江流域。  相似文献   

15.
As one important type of bronze swords, the amount of Wu- Yue style daggers was quite dominant. Further studies will be beneficial to the understandings of their origins and roles of daggers played in the developmental process of swords. By typological comparison to other set of data, it is very clear that Wu- Yue daggers influentially impacted the development of daggers in Lingnan region, indicating a wid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regions.  相似文献   

16.
逻辑是文化的一部分,逻辑东渐是中国迈向现代化进程中发生的重要的文化现象。作为西学东渐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方面,逻辑东渐起因于中国的现代化,展现于中西文化撞击、交融的矛盾的运动进程之中,并对中国近现代文化建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新旧世纪之交的时刻,展望我...  相似文献   

17.
美国犹太人作为美国一支很小的族群,虽然只占美国总入口的2.3%,但是他们通过努力奋斗与积极参与,很快就创造了新型而独特的美国犹太文化,并对美国文化的构筑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网上博物馆最早出现于 2 0世纪 90年代初。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网上博物馆数目不断增多 ,分类亦趋复杂。它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吴越文化是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古代人民对中国古代文明的伟大贡献.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切部分.早在1936年.就有蔡元培,卫康贤诸先生发起组织“吴越史地研究会”,并调查过苏州越城,常州淹城、杭州古荡、良渚等遗址。林惠祥先生也于1935年前后调查发掘福建武平等地遗址.一批研究论著相继问世.在当时学术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1978年以来,吴越文化研究再度复兴.先后有“百越民族史研究会”(1980)和“吴文化研究会”(1983)的诞生,南方各省尤其是东南几省的考古所、博物馆、社会科学院和大专院校的许多专家学者鼎力相助,使吴越文化研究蔚成风气,遂有新成果叠出,除已推出《吴文化资料选辑》(吴文化研究会)、《百越民族史论集》(中国社科出版社.1982)、《百越民族史论丛》(广西人民出版社,  相似文献   

20.
明清两代,绍兴既属浙东,又属江南。至清代,绍兴酒、绍兴师爷、绍兴话已是通行海内,成为绍兴地域文化的标志。绍兴酒风行天下,理应在清代中期以后。由于地窄民稠、识字率高、科举竞争加剧等诸多原因,绍兴人外出游幕、处馆、经商成风,足迹遍布各地。特殊的地理与人文环境,造就了绍兴人的内在性格处于多面性的矛盾状态,即俭啬、刚崛与狙狯并存。若是以江南区域为视野,吴文化与越文化在保持江南文化趋同性的同时,也不乏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