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收获快乐     
正上午,调皮的表弟带着书包来我家写作业,我跟他约法三章:首先,写完作业,然后才可以玩。因为我知道他每次都是先玩个痛快,然后再马马虎虎地写作业。我又跟他强调了一下,既然和我在一起玩就得听我的安排!表弟不情愿地点头同意了。我立即将作业本摊放在桌上,这个提议是我提的,我得以身作则啊。没和他聊,就进入了认真写作业的状态。才刚开始,弟弟就东张张,西望望,说说话。三番五次地"引诱",我都没理他,他也就知趣地埋头写作业了。我做好了语文作业,抬头看看表弟正愣愣地坐那儿呢。"嗯,  相似文献   

2.
豆浆     
正一个星光闪耀的晚上,我写作业,老妈洗衣服。"明天早上想吃什么?"她问。"无所谓,豆浆吧。"我说。我突然想到了什么,停下手中的作业,提了个要求:"对了,我想喝只用黄豆磨成的豆浆,你这段时间都给我喝什么绿豆黑豆花生混在一起的味道怪怪的豆浆,难喝死啦!学校的豆浆虽然常常煮糊,但也比这个好喝多了!"我说着说着,还夸张地比划。老妈显得为难了:"你要喝纯豆浆?家里的豆子都被我混一起了。虽然还有一包黄豆,但是还没拆封呢。""啊?这样啊。"我忽然从心底升腾起一丝内疚,老妈已经够忙了,我还要提这样的要求,"那就算了吧。"  相似文献   

3.
正日月如梭,光阴似箭,随着年龄的增长,岁月的流逝,许多事情都渐渐淡忘。但是,我一直忘不了的就是那个雨天,那一个人……记得在那一天——"到了,下来吧!"爸爸说。到学校门口,我跳下了车,跟他说声"再见",就转头朝班级走。我边走边想:为什么爸爸每天都那么忙呢?如果有一天,他整天都陪在我身边那该多好!走进班级,一天的学校生活就这样开始了。"叮铃铃……"放学铃声打响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涌出  相似文献   

4.
1981年,时任巴黎市长的希拉克收到一封署名"奥朗德"的来信。这个年轻人称自己已获提名,将与他竞争议员席位,恳请安排一场辩论。希拉克根本不认识这人,随手就把信撕了。那之后,奥朗德又来电话,催问希拉克辩论的事。希拉克都以公务繁忙拒绝了。他在公众面前直言不讳地说:"奥朗德很勇敢,可他太没名气了,跟我竞争简直是鸡蛋碰石头。"  相似文献   

5.
正"文革"中受批斗文革中近代史所开始斗刘大年,李新、黎澍叫我参加,我就坐得远远的。要我写大字报表态,我就写了。他们说我写得不痛不痒。斗我时批我过去讲长征情况,把长征说得很惨,他们就说我是反党分子。他们有时不让我回家,还来抄过家。文革时收走了我们的存折、富春的信、主席给我们的信。这时还没有斗闻天。斗闻天之后,接着就是我被抓去陪斗,又叫我到学部写大字报。  相似文献   

6.
1987年夏天,胡耀邦下台半年左右,一位友人去看望他,安慰他说:"您在人民心中是不会磨灭的。"他回答说:"我问心无愧,我的问题二十年以后才能见分晓。"现在,二十年过去。他的"问题"见分晓没有呢?有的见分晓了,有的还没有。下台以后,他把在位前后十年间的全部讲话、文章、报告、发言稿,集中清理出来,约数百万言,花三个月时间,从头至尾查看一遍。结果,"没有查到原则性的错误",他很感安慰。但是,他没有去深思:自己说过写过的东西,讲过做过  相似文献   

7.
正赵二湖是已故作家赵树理的次子,也是兄弟三个中唯一存世的人。2009年我写《赵树理与苟佩芳》时,曾给他打电话,问其父亲生前在家里提没提到过琚寨和苟佩芳?二湖答复很明确:"没有,"并说:"我这是第一次听说我父亲还到过长治县哩。"2013年1月11日,"长治市赵树理文学研究会"成立25周年大会在长治宾馆召开。那天来了很多人,赵二湖也来了。他戴着顶帽子,穿着件灰棉衣,跟他爸的模  相似文献   

8.
正俗话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我最担心的科学考试还是来了。平时上课我是听都不听,就靠临考前的临时抱佛脚是不行的,这件事让我焦急万分。放学一回家,我就为明天的科学考试做准备。什么"花岗岩""片麻岩"呀,在别人的脑子里,已经是倒背如流了。但在我的脑子里,却是新词呢!早知道上课就认真听了,"唉……"第二天,我匆匆忙忙地赶到学校。我又迟到了,这已经是我第198次迟到了。我慌慌张张地走进了教室,发现已经开考了,便立马跑到位子上,紧张地坐了下来,心里暗暗地对自己说:"不要紧张,要镇静,要镇静!"我一看试卷,也不  相似文献   

9.
声音VOICE     
《南方人物周刊》2012,(7):24-24
有一次,我碰到一位在大陆经营非常成功的企业家,我跟他说,“我身为政府领导人,我要怎么样帮你的忙?”然后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少管我们一点就好了。”  相似文献   

10.
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很不知臊,配合气氛要求写了点东西,讲自己对一些同学的印象。我写之前还有些害怕,怕被写到的同学生气。因为难免都是包含评价的,而我凭什么去评价别人并且隆重地写出来呢?可是结果却大受欢迎,有几个人相当介意地澄清了我对他们的一些小误会,还有更多没被写到的人跟我说,你怎么没写到我呢,我很想看你怎样写我。  相似文献   

11.
正1951年9月17日下午3点,北京石景山钢铁厂党委办公室秘书王自勉收到一封来信,信封上面写着"石景山钢铁厂共产党支部王自勉同志收",落款是"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毛寄"。王自勉心想,这难道是毛主席寄来的?有些不敢相信,急忙拆开,朝信尾一看,"毛泽东"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映在眼前。啊!真是毛主席写的。他顿时激动起来,高兴得直在屋里转,大声喊着:"信!信!毛主席的信!"转身就脚不着地地往厂党委书记的办公室跑去。  相似文献   

12.
"政府工作报告我只是很小一部分,不能说是你自己的作用,领导讲了就是领导的,跟你无关,因为你的工作就是这个""领导看演出,记者基本不能看演出!"因为演出一开始,灯光就熄了,灯光熄了,记者还怎么写稿呢——那时可没有笔记本电脑。于是就拿着一个节目单,呆在有灯的地方,"根据节目单想,这可能  相似文献   

13.
前一阵子我跟父亲聊天,他说:"闺女,以后我帮你带孩子,你得赶紧把开车学会了,买辆车上班也就不用挨冻了。"父亲退休这五年一直在重复地说着这些话,确实,我都毕业工作五年了,父亲也老了。父亲出生在边境县,从小无父无母,9个兄弟姐妹相依为命。常听父亲说的一句话就是:"那时候,有个放羊的叔叔来家里走动,带回来的半块羊腿就是我们一年的荤腥。  相似文献   

14.
卖报     
正"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星期六,我们江海小记者参加了卖报活动,为贫困儿童献上自己的绵薄之力。我、张洁等人组成了一个卖报团来到文峰大世界门口,忽然,李婷一个箭步冲到一位阿姨的身边,恭恭敬敬地问:"阿姨,要不要买份《江海晚报》?"说着抽出一份报纸,在空中晃了晃。阿姨看李婷这么有礼貌,停下脚步,笑眯眯地买了一份。队员们陆续卖出了几份报纸,可我一份也没卖出去,十分着急。这时,一个行人迎面走来,我走上前去:"叔叔,请买一份报纸吧!"张洁也赶上来,补充道:"我们是献爱心,请你  相似文献   

15.
儿子浩浩,今年四岁,四代单传的接班人。在爷爷奶奶眼里简直是国宝级人物。一日晚饭后,我们俩口子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却发现浩浩不见了。要是平时,他肯定拿着遥控器跟我们抢电视看呢,今天怎么有点反常啊。于是我起身去找,却发现他钻在床底下,小屁股翘在外面,不知在忙什么。“浩浩,你干嘛呢?”他闷声闷气地说:“我收拾玩具呢,明天程程要来咱们家。”饭前,我是接到了妹妹的电话,说明天要带孩子程程来玩。没想到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浩浩却比我们更在意。他怕妹妹的孩子分享他的玩具,正急着把玩具藏到床底下呢!我出去把浩浩藏玩具的事情跟他爸爸说,…  相似文献   

16.
正期中考试,女儿的成绩后退了:原本在年级里前三名的学生,落到了四十多名。我不想当一个特别看重成绩的妈妈,一次考试成绩并不能代表什么。但是难免还会失落。内心波澜起伏,表面上却格外平静。她的老师与我是同事,为我担心:"你怎么跟孩子说呢?""老师会告诉她的。"我还没想好怎么做,选择后发制人。课下,一个学生来跟我炫耀自己考试得的奖品。女儿随后也过来喝水,匆匆喝了一口,头都不抬,没有如平时表现出对奖品的兴趣,就跑出去了。  相似文献   

17.
张中行先生2006年2月去世后,很多人都劝我写一写文章,我却总是提不起笔来,除了参与起草老人的悼词,发表了一篇IH稿《张中行与通县师范》外,什么也没写。我想,人不在了也就不在了,写不写文章,其实已经和老人无关了。悲伤在自己心里,写不写出来,其实也和别人无关——为什么非要写出来给别人看呢?陶潜诗云:“亲戚或馀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如此而已。悼词定稿后,人教社张厚感先生曾来电,说落下一句很重要的话:“他的逝世,是我国教材事业和文化教育事业的一大损失。”我回复说,老人已经走了,作为晚辈、友人,  相似文献   

18.
幽默三则     
贴好邮票寄来就行 有一个青年旅游爱好者利用春节假期到外地去旅游,他每到一地就把自己的感受详详细细写下来,寄给在北京的朋友。一天他给这位朋友打长途电话询问看了他的这些信有何感想。没想到这位朋友说:“你的来信我都没看,以后你就甭写什么信了,只要把当地的好邮票贴到信封上寄来就行了。”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一家平时和睦相处,但有时也会出现"风波"。最近,爸爸工作特别忙,家务事都是妈妈一个人承担,于是妈妈就对爸爸有意见了。这天早上,两个人因琐事吵起来了,吵架之后,就谁也不理谁了。家里失去了往日的欢乐。怎样让爸爸妈妈和好呢?我想出了一条妙计。这个星期天的早上,我五点钟就起床了,悄悄地在厨房里热牛奶、烤面包、切香肠。爸爸起床后,看到桌上的早餐,十分惊讶。我忙对爸爸说:"爸爸,这是妈妈为你准备的早  相似文献   

20.
40多年前,我国正值“三年困难”时期,而我也只是一个年仅十四五岁的初中学生。在1961年的夏天,我曾给毛泽东主席写过一封长达数万言的信,后来批判我的人都把这封长信贬称为“万言书”。一个小小的初中学生,为什么要给党中央最高领导人上“万言书”呢?这个“万言书”又究竟写了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