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飞 《文物春秋》2000,(2):15-25,29
河北境内旧石器时代晚期细石器遗存较为丰富,不少遗址在华北地区的细石器工业研究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们是虎头梁遗址群、油房、东灰山、孟家泉、渟泗涧、籍箕滩、所各庄遗址和官厅遗址群。另外,在冀东地区的遵化、丰润、迁安等县也有许多细石器遗址被发现。  相似文献   

2.
羊头山在山西省高平县、长子县、长治县交界的地方。山脊的南端属于高平县界,距县城东北方向25公里。山的北部归属长治县管辖,距县城正北35公里。山的西北部属于长子县范围,距县城25公里。因为在山峰建塔,远观如同一只尖锥体,所以当地老乡们常叫它为"锥锥山"。在山峰的南坡有古寺一座,考之碑碣,名曰"清化寺",为北魏时代的建筑。寺之左侧有磴道,通向山脚,这也是进入寺院的大道。路旁开凿许多石窟,这是寺中附属的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先秦史学会与山西高平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高平炎帝文化全国学术研讨会” ,于 2 0 0 4年 7月 2 3至 2 5日在高平召开。全国 1 8个省、市、自治区的 6 3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或向会议提交了论文。炎帝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之一 ,深受后人尊崇 ,历代祭祀不绝。历史上以高平羊头山为中心的上党地区有不少传说炎帝活动遗迹和后人纪念所建的古迹 ,如羊头山的“神农城” ,“五畦” ,“洞” ,“炎帝陵” ,中庙村的“炎帝中庙” ,故关村的“炎帝行宫”等 ,北齐天保二年 ( 551 )、隋开皇五年 ( 585)、武周天授二年 ( 6 91 )和宋元明清…  相似文献   

4.
引言 在北美洲东北部的内陆地区和北美洲大陆的西部地区,广泛分布着有细石刃和一些与这种技术有关的细石器的考古遗址。这些在已经发表的许多考古报告中都有所反映。它们介绍了这种细石器技术的复杂性、传统性及其时间跨度(约距今1.1万年~1000年)。相比之下,处在这种细石器遗址分布区东部的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情况,却报导的很少。虽然,关于细石器遗迹在阿尔伯塔省的存在情况有过零星发现的报导,但是显得过于简单和不系统。沃明托于1975年报导了在阿尔伯塔省发现采用细石器技术打制石器的情况:在阿尔伯塔省东陲的中部地区的1个风蚀洞内发现了1件细石刃。从1960年戴维·桑格发表报告,描述他在卡尔加里南部的1个遗址的地表采集了相当数量的细石刃和有脊石片之后,沃明托的报告一直是唯一的一份有关细石器方面的报告。  相似文献   

5.
知文明     
《大众考古》2023,(10):90-91
<正>七角井遗址与史前丝绸之路上的细石器七角井遗址是新疆发现最早、石制品最丰富的细石器遗址之一,在2019年的新地点的调查中,考古队在七角井遗址发现了一处保留原始埋藏信息的石制品加工场,首次将遗址的年代测定在距今1.1万年左右,填补了新疆地区史前文化框架中更新世末期至全新世早期阶段的空白。新地点发现的以楔形石核为主要特征的细石器组合揭示出七角井遗址与东北亚细石器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上半叶,中外学者在呼伦贝尔大草原调查发现以细石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迄今已达240多处,细石器遗存最早的时代可能已到中石器时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细石器研究课题组于2003年8—9月对呼伦贝尔辉河水坝细石器遗址进行调查和发掘,出土大量文化遗物,发现细石器制作现场,清理居住、篝火、灰坑等遗迹;2004年又对该遗址进行补充发掘,清理墓葬一座。本文报告以上两年度发掘该遗址的主要收获。  相似文献   

7.
1998年5月,吉林大学考古系的部分师生和镇赉县文物管理所的同志对该遗址进行复查时,发现石制品111件。经整理研究,将石制品划分为细石器和非细石器两类。发现的石制品中有石片、细石叶、细石叶石核、刮削器、石镞、雕刻器、舌形器和磨制石器等,是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典型细石器工业,为新、旧石器时代的过渡研究提供了一批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8.
<正>飞鹅岭文化——广义的西樵山文化。飞鹅岭(北纬23°12′)位于广州市东北郊龙眼洞华南植物园内。1956-1957年在飞鹅岭及其周围的10多座小丘岗发现了一批以双肩石器为特点的文化遗物。1956年在此创建华南植物园,占地约4500畝。西樵山(北纬22°55′)位于佛山市南海西南,距广州市约48公里,是华南著名的风景区,山周边长13公里,直径约4公里,面积14平方公里。从1958年起,在这里陆续发现了双肩石器、细石器,  相似文献   

9.
大贤庄是江苏省首次发现的细石器遗址,1979年在这里获得252件石器标本,计有细石叶、细石核、船底形石核、铅笔头状石核、指甲盖型刮削器,圆底形镞、雕刻器等,其类型与山西下川遗址出土的细石器极其相似,应是同一时代的产品。作者如实报导了发现的遗物,并就目前我国已发表的细石器资料进行分期研究,得出早、中、晚三期的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大贤庄的细石器属于中期细石器类型,即中石器时代的细石器。其年代距今约16000—10000年。  相似文献   

10.
1982年夏,首次在临沂市凤凰岭发现细石器文化遗存之后,随即在临沂市及临沂地区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发现鲁东南的沂、沭河流域的80余处细石器文化遗存中,大多同属于“凤凰岭文化”,约与山西省沁水县下川一带发现的细石器在年代及文化性质上较接近,唯临沂市湖台遗址的细石器文化遗存面貌差异较大.我们(杨佃旭、沈毅、张作倜、冯析、徐(?)彬等)6年来曾陆续对湖台遗址作过调查、观察,从获得的石器材料中发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细石器、细石器技术和细石器传统等概念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作者赞成细石器是由特殊的工艺技术制成的石制品的观点,并将其范围限定在与此种技术相关的石制品之内。细石器技术的本质是一种石片剥离技术,而非是石器的制作技术。细石器传统所指的应是某种细石器技术的延续。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细石器内涵、细石器技术、细石器传统及细石器起源等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作者赞成细石器是由特殊工艺技术制成的石制品,并将其范围限定在与此种技术相关的石制品之内。细石器技术的本质是一种石片剥离技术,并非是石器的制作技术;细石器传统所指的应是某种细石器技术的延续。作者论证了细石器技术由石叶技术演化而来的合理性,并指出华北地区起源说所存在的问题,同时认为中国的细石器有可能起源于俄罗斯贝加尔湖南部和蒙古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13.
丁村遗址群再次发现细石器文化地点陶富海(丁村文化工作站)王益人(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自1977年在丁村遗址群汾河西岸丁家沟口Ⅱ级阶地(77:01地点)发现含典型细石器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以来,我们就对汾河东岸的Ⅱ级阶地十分关注,以冀找到与河西相应的细石...  相似文献   

14.
籍箕滩旧石器时代晚期细石器遗址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正> 籍箕滩细石器遗址是1986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在泥河湾盆地进行旧石器专题调查时发现的,当年做了小规模试掘,确认这是一处保存较好,文化遗物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细石器遗址。为了进一步了解遗址的文化内涵,探讨泥河湾盆地及其相邻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之末考古文化面貌以及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等问题,我们于1987—1989年在籍箕滩遗址分三期进行了发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沂水县宅科的细石器遗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鲁境内的沂沭河流域近年发现多处旧石器和细石器地点,出土遗物具有文化上的共性.该区域是我国上古时代东夷及徐淮夷民族的分布区,这些旧石器和细石器的发现,对研究沂沭河流域文化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导的宅科细石器,材料较为丰富且典型,可供有关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红山文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次一分期二年代三类型四聚落形态五经济结构六社会形态七宗教信仰八渊源和影响红山文化遗存早在20世纪初就被发现。1906-1908年,日本人鸟居龙藏三次进入热河省,在60处地方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物,在红山后发现了史前遗存,采集有陶器、大型石器和细石器等,把细石器命名为蒙古式石镞〔1〕。1921年6-7月,瑞典人安特生(J.G.Andersson)和加拿大人步达生(D.Black)发掘了锦西沙锅屯洞穴遗址,其中新石器时代遗物包括红山文化和小河沿文化,均被归入仰韶彩陶文化系统,把年代定为相当于仰韶文化同时或较迟,并视其为相同之一种  相似文献   

17.
《四川文物》2010,(1):63-63,F0003
梓潼摇钱树1970年出土于四川省梓潼县宏仁羊头山。树干断面为椭圆形,长径2.6厘米,短径1.9厘米,树干壁厚0.2厘米,树叶厚0.1厘米,树干共分6段,每段高为21厘米,树干中央有一圆雕人像,高9.8厘米,  相似文献   

18.
大约以公元前2200年为界, 老虎山文化可分为前、后两大期.前期稳定发展,对外影响有限;后期向南强烈扩张,其陶双鋬鬲、卜骨和细石器镞更流播至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老虎山文化后期对外扩张的加强和这一时期气候日渐干冷有关.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龙江县缸窑地点的细石器遗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嫩江沿岸地区素以出土细石器闻名遐迩,迄今已发现含有细石器的文化遗存100余处。在已发表的材料中,仅昂昂溪东南18公里处的大兴屯遗址,属于层位确切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绝对年代距今11800  相似文献   

20.
几何形细石器和细石叶代表了石器打制技术的飞跃,它们能使人们充分利用优质石料,从体积有限的原料上,最大限度地生产出所需的刃缘和刀尖来。它们使得人们即使用角、骨、木质的原料也能制作大型的切割工具——在它们的缘部嵌入锋利的石刃,细石器和细石叶便于携带,易于更换,使得人们在缺乏合适原料的地区也能生存。 细石器和细石叶技术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繁盛于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在世界许多地方一直延用到历史时期。几何形细石器和细石叶被认为属于不同的文化和技术传统,几何形细石器主要分布于非洲、欧洲、中东、印度、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而细石叶主要分布于中国、蒙古、朝鲜、西伯利亚和北美。这两大类石器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可以看作是一种对复合工具需求的趋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