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德年间的唐突关系与玄武门之变的爆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德年间的唐突关系影响深刻 ,甚至决定着高祖朝的政局走向。李世民在唐突关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他既是唐朝与突厥接触、联络的关键人物 ,又是唐朝对付突厥的重要军事将领 ,同时还成功地利用自己与突厥贵族的交情以及突厥的军事入侵 ,长期保持对军队的影响和控制。玄武门之变的爆发与高祖改变对突厥的政策、弃而不用李世民有关。  相似文献   

2.
高昌王室写经题记中,屡次以“兵革”与“疫病”、“寇贼”与“疫厉”、“寇贼”与“疫疾”并提.考察诸史,高昌王国六至七世纪疫病的流行极有可能与突厥入侵有关.  相似文献   

3.
论说所谓“土耳其斯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突厥的历史论证突厥只是中国的一个古代部族的名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突厥诸部向西迁徙,遍布于中亚西亚的广大地区。他们在不同的国度各有不同的名称,不再统一称为突厥,突厥成为一个语系的名称,在世界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突厥族。突厥斯坦是一个地名,过去误译为土耳其斯坦。由于突厥部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分布的地区不同,因而突厥斯坦的地域范围也不一样。到公元11世纪以后,今中亚地区才可算是突厥斯坦。东突厥斯坦一名是19世纪初期由俄国人杜撰的,从未被中国接受。1924年以后,苏联也不再使用突厥斯坦这个地名。有些人坚持使用东土耳其斯坦一名,是别有用心的,是为了进行分裂中国的活动。坚持使用东突厥斯坦一名的人还企图把新疆说成是突厥族一个民族的地方,这也是说不通的。本文以各民族共同开发建设新疆的事实论证了新疆属于新疆各民族,属于中国。任何分裂中国的图谋都是不能得逞的  相似文献   

4.
敏敬 《民族译丛》2006,(6):11-18
泛突厥主义是奥斯曼帝国末期产生的重要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土耳其共和国建立后,民族主义者以凯末尔主义思想作为立国基础,反对泛突厥主义。但是在人员、组织和思想等方面,凯末尔主义仍与泛突厥主义保持了较多联系,客观上为泛突厥主义在土耳其的长期存在提供了方便,并使土耳其的对外政策表现出一定的泛突厥主义特征。凯末尔主义和泛突厥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由民族主义的性质决定的。认清这种联系,有利于加深对凯末尔主义以及当代土耳其内政、外交的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5.
公元6—8世纪,随着突厥的兴起和突厥汗国的建立,漠北地区开启新一轮族群变动浪潮,即突厥化的进程。活动于漠北的粟特人,在融入突厥游牧族群的过程中,既凸显出突厥化的表征及趋向,同时又保留了若干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因子。游牧帝国的盛衰起伏和游牧生活的迁徙流动,使粟特人的突厥化过程并未彻底完成。中古漠北地区粟特与突厥之间的族群互动、交融景象,显示出北方游牧社会内部的族群认同,相对于定居农耕的汉地文化圈而言,似乎更为脆弱易变。  相似文献   

6.
突厥在历史上曾经建立了三个国家,即突厥汗国、东突厥汗国、后突厥汗国。这些国家在内蒙古草原和蒙古国境内有大量的遗存,形成了特殊的突厥考古文化。本文首先介绍了内蒙古境内和蒙古国境内的突厥文化遗存,然后分析了突厥墓葬的特点,最后阐述了突厥文化和其它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前苏联克利亚什托尔内所著《古代突厥鲁尼文碑铭—中亚细亚史原始文献》(1964年,莫斯科)的中文本已由李佩娟同志译出,列入由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编的《边疆史地丛书》,1991年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该著中译本的问世,在我国中亚史、尤其是突厥史和突厥语言文字学界已引起广泛的反响。这是近数十年来有关  相似文献   

8.
武德年间唐朝与突厥可汗阿史那氏在交往过程中既有和平共处,也有矛盾斗争,双方不断磨合,最终发展为友好的统一关系。本文试以唐朝武德年间为主线,探讨突厥可汗阿史那氏与唐朝关系的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史集》、《突厥世系》和《伊米德史》所载之“额尔古涅一昆”指山间盆地而非河流。该地位于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天山山区。诸书所载有关遁入“额尔古涅一昆”两个人的传说属于操用突厥语的乌古斯部族,与《史记·大宛列传》及《汉书·张骞传》所载汉文帝四年(前176)乌孙昆莫猎骄靡婴幼时为狼所哺养的神奇经历以及《周书》、《北史》、《隋书》、《通典》、《太平寰宇记》等汉文史籍所载突厥先祖之传说有着同源关系,而与操用蒙古语的蒙古人无关。蒙古人(蒙兀室韦、蒙瓦)的发源地位于今中俄边界额尔古纳河东南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辨明“额尔古涅一昆”的地理方位及相关的问题,有助于深化突厥史和蒙古史研究。  相似文献   

10.
冯恩学 《华夏考古》2011,(1):113-118
黑水靺鞨装饰品体系由A系、B系与C系组成.A系具有土著特色,B系来源于唐文化,C系来源于突厥文化.黑水靺鞨装饰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黑水靺鞨文化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11.
羁縻州府是唐代在北方地区设置的一种有特殊作用和意义的建置。单于大都护府的主要职掌是管理与突厥有关的军政事务。本文依据文献、考古资料,对这个建置设立的时间、名称演变、职官设置、职能等进行了较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张冠凯 《沧桑》2014,(4):12-13
在《通典》中,关于赐姓方面的材料只有三条,分别是武德年间、贞观年间、开元年间,而根据这三条材料恰恰可以整理出此时期中原王朝与突厥不同阶段的关系特点。本文即以这三条材料为线索,对于这一时期中原王朝和突厥的关系进行初步的整理。  相似文献   

13.
《燕歌行》是高适边塞诗名篇,历来诠释此诗者甚多,但仍有含糊和不够圆融之处。如“校尉羽书飞翰海,单于猎火照狼山”二句中的“瀚海”,或作贝加尔湖解,或作沙漠解;“狼山”,或作“狼居胥山”解,或作河北狼山解。高适边塞诗深受南朝以来有关边塞的诗的影响,而从这些诗歌的用例看,当以贝加尔湖、狼居胥山解为宜。《燕歌行》是关于东北边塞的一首诗,但取道辽西碣石与东北奚、契丹的战争,何以会牵扯到数千里外的瀚海、狼山?联系唐开元年问北方和东北边防的形势,唐朝北方边境突厥部与东北奚、契丹部联合进攻唐朝的战略威胁一直存在,这为高适所深忧,因此高适主张把东北的战争与北方的事态通盘考虑。所以“校尉羽书飞翰海,单于猎火照狼山”二句,可理解为东北的契丹、奚等向西边的突厥求助,突厥首领发兵。也正因为高适如此深谋远虑,使他能成为“有唐已来,诗人之达者”。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柔然官制中俟利发、吐豆发和俟斤三种职官的语源、用例和名号属性的研究,揭示它们与突厥汗国职官体系中同名或相近职官之间的关系。突厥政治制度继承自柔然汗国,而柔然汗国的政治制度渊源於东胡的古老传统,因此对突厥政治名号的探究,不应当停留在突厥语的范围之内,也不能仅仅在伊朗文化范围内寻求解答。当然,突厥对柔然政治文化及制度的继承,也不是照单全收,而是有所扬弃,有所改造。  相似文献   

15.
潘志平 《史学集刊》2004,2(4):60-68
泛突厥主义是近代以来的民族主义政治思潮 ,也是极端的民族主义运动 ,与土耳其有着不解之缘。在长期的的历史演进过程中 ,泛突厥主义与泛伊斯兰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及“东突”势力交织在一起。目前 ,泛突厥主义不仅已沦为极右翼反动思潮 ,而且对许多国家的安全、稳定和生存构成威胁 ,而且毫无任何积极意义可言。如果从其政治和文化两个层面上看 ,前者时起时伏 ,但一次次失败 ;后者经常在“突厥学”的学术包装下 ,不绝于缕。从后者来看 ,泛突厥主义仍将对 2 1世纪的国际政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隋唐时期,西域的民族格局与两汉时期相比,无论是游牧于草原的部落,还是定居于城郭的土著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一变化起自于西魏废帝元年(552年)。当年正月,突厥首领土门大败柔然,自号伊利可汗,突厥汗国建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柔然官制中俟利发、吐豆发和俟斤三种职官的语源、用例和名号属性的研究,揭示它们与突厥汗国职官体系中同名或相近职官之间的关系。突厥政治制度继承自柔然汗国,而柔然汗国的政治制度渊源于东胡的古老传统,因此对突厥政治名号的探究,不应当停留在突厥语的范围之内,也不能仅仅在伊朗文化范围内寻求解答。当然,突厥对柔然政治文化及制度的继承,也不是照单全收,而是有所扬弃,有所改造。  相似文献   

18.
钟焓 《民族译丛》2006,(5):59-66
本文从人类学的视角考察了14世纪以来中亚突厥系民族尊崇成吉思汗的种种表现,指出成吉思汗崇拜在中亚是一种超民族、超语言、超宗教的涵盖了从政治领域到民间文化各层面的精神信仰,并阐释了这种崇拜长期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大众考古》2020,(1):91-93
《丝绸之路与唐帝国》作者讲述了与丝绸之路历史一体的粟特人的东方发展史、唐朝的建国史与建国前后突厥的动向、安史之乱为唐帝国带来的变化与回鹘的活动,并以此定位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唐王朝本书特别关注唐帝国与游牧民族,尤其是鲜卑、突厥、回鹘的关系,以及唐帝国与丝绸之路的关联,探讨丝绸之路这条人、事、信息、文化交流的大动脉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刘斌 《沧桑》2013,(6):26-29
公元6世纪中后期,突厥在蒙古草原崛起,并打败其宗主国柔然,进而大肆扩张。6世纪末期,汗国的西面大叶护阿史那室点密领兵西征,并与当时雄霸西亚的萨珊波斯建立联盟关系,共同灭亡了中亚霸主噘哒汗国,在中亚建立起了自己的统治地位。突厥汗国的崛起以及阿史那室点密的西征,引发中亚局势的巨大震动,促进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强了中亚与中原地区的联系,以及对中亚本地区的人文环境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