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鉴·隋纪》正误二则田廷柱中华书局标点本《资治通鉴》隋纪部分有二处错误,今刊正如下:(一)卷一七七隋纪一文帝开皇九年二月乙未(第5513页):"苏威奏请五百家正乡正,使治民,简辞讼。"此处有讹字。按《隋书·李德林传》作"(苏)威又奏置五百家乡正,即...  相似文献   

2.
现在容易读到的《资治通鉴考异》,本子有两种,一是中华书局1956年标点排印的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二百九十四卷,《资治通鉴考异》三十卷散布其中。这是当今《资治通鉴》最好的本子,读《通鉴》,读它当然最好。可是若读《考异》,读这个本子则甚为不便,因为文字...  相似文献   

3.
中华书局点校本《宋史》卷185称“矾之出于西山、保霸州者,售于成都、梓州路”(第4535页,标点照录)。《续资治通鉴长编》(下称《长编》,中华书局 1992 年)卷 295 记“矾之出于西山、保霸州者,售于成都、梓州路”(第 7192 页,标点照录)。对上文之“西山保霸州”,程民生《宋代地域经济》(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2 年)第 193 页认为是河北的西山、保州、霸州三地产矾;王雷鸣《历代食货志注释》第二册(农业出版社1985年)第457页却认为此保州、霸州在成都府路,但语焉不详。笔者认为上引《宋史》与《长编》文标点均误,正确标点应为“矾之出于西山保、…  相似文献   

4.
《宋史·食货志》纠误戈春源《宋史》卷173《食货上》引至道二年(公元996年)陈靖关于务农积谷的奏请中,有下列数言:今京周环二十三州,幅员数千里,地之垦者才十二三.税之入者又十无五六(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而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在"至道二年"条...  相似文献   

5.
《史记》标点商榷孙愫婷中华书局出版的标点本《史记》,在标点方面尚有问题。今偶拾数条如下:1.其土涂泥。《集解》:马融曰:"渐,洳也。"(《夏本纪》60页)按:正文无渐字,如按此处标点,《集解》这条注好象是衍文。但实际上,马融注的是"涂"字,即。涂,渐...  相似文献   

6.
《资治通鉴》历来为世人所推崇,对其进行校勘的前贤时哲众多,本文即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本校或他校,对中华书局标点本中存在的疑误和疏漏予以校勘。  相似文献   

7.
王校《水经注》断句失误三例陈永中阅读王国维先生校注、袁英光、刘寅生两先生整理标点的《水经注》.发现三处断句有误,现分述于下。1.卷二57页:"《十三州志》曰:县在郡西南四十七里。延转击狄道安、故五及羌,大破之,即此也。"此句中之狄道、安故、均为西汉陇...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点校本《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中存在的标点疑误、史实校勘、排印等方面的错误进行商榷、勘正。  相似文献   

9.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四宋真宗天禧三年十二月乙未条(标点本2174页)云: “三司奏,准诏与内藏库议,自今拟盐税钱及岁别出钱六千万赴左藏库给用,从之。”此条中,“六千万”当为“六十万”之误。据同书卷一二○仁宗景祐四年正月甲午条(标点本2820页)记载,内藏库主者言:“岁出缗钱六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中华书局标点本《资治通鉴》(2012年第2版)为依据,对其中两晋南北朝时期,有关人物关系的5处错讹进行勘误.  相似文献   

11.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史学的代表著作,而《资治通鉴目录》与《资治通鉴考异》是与《资治通鉴》关系最密切,相辅成行的派生书,三者可作为一个整体观之。从《资治通鉴目录》各卷卷首所题的司马光结衔可知,《资治通鉴目录》进呈时间不一。本文从司马光结衔的变化,探讨《资治通鉴目录》列次进呈的时间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朱熹生前,《资治通鉴纲目》尚未定稿,朱熹卒后的第十九年,《资治通鉴纲目》始刻于泉州。其后屡有翻刻,并被誉为万世史法、史家准绳。入明,朱熹的地位至高无上,《资治通鉴纲目》及士子参加科举考试之必读书,故内府、藩王、各地官署、书坊均纷纷翻刻,以应各方之需。明朝距今不远,明本《资治通鉴纲目》存世颇多,现以年代先后,择其要略考于下:  相似文献   

13.
(一)《宋史·张廷翰传》载:蜀平,授侍卫马步军都虞侯。(标点本9008页)按:“侍卫马步军都虞侯”,误。应为“侍卫马军都虞侯”。《续资治通鉴长编·太祖乾德五年春正月第9条》载:“丁已,龙捷左厢都指挥使张廷翰为侍卫马军都虞侯,领彰国节度……”是为例证。而且,“侍卫马步军都虞侯”一职,自建隆二年秋七月张令铎罢此职至太宗雍熙三年秋七月田重进升任此职,其间二十五年,从未授人(参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太宗雍熙三年秋七月第3条》)。  相似文献   

14.
孙卫国 《安徽史学》2018,(2):19-28,118
《资治通鉴》与《资治通鉴纲目》,高丽末年先后传入朝鲜半岛,产生了深远影响。朝鲜王朝国王经筵、世子教育、科举考试中,《通鉴》与《纲目》都是重要的史书。朝鲜世宗国王想法从明朝求书,刊印《通鉴》与《纲目》,组织文臣编纂《资治通鉴训义》与《资治通鉴纲目训义》,充分显示他对二书的重视。他熟知《通鉴》故事,日常政事中,经常引用,以为资政之策。《通鉴》与《纲目》对朝鲜的影响,既是朝鲜政治与史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朝史学交流的重要例证。  相似文献   

15.
近来阅读中华书局标点本《资治通鉴》,发现了一些问题.对《唐纪》部分的一些问题,曾翻阅了一些资料进行考证,便写成这篇短短的札记.不妥之处,望方家指教.一、《通鉴》原文的几个问题1.《通鉴》卷187高祖武德二年二月条云:“初定租、庸、调法,每丁租二石,绢二匹,绵三两.”(p5840)卷190武德七年四月条云:“初定均田、租、庸、调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随土地所宜,绫、绢、絁、布.岁役二旬;不役则收其佣,日三尺.”(p5982)  相似文献   

16.
《陈书·虞荔传》标点纠误丁中华本《陈书》卷19《虞荔传》:"侯景平,元帝徵为中书侍郎,贞阳侯,授扬州别驾,并不就。"这里,"贞阳侯"下不应加逗号,加了逗号以后,造成两重失误:首先,误以为贞阳侯亦梁元帝所封虞荔之爵号,而事实是贞阳侯另有其人。其次,即使...  相似文献   

17.
近读《北史·魏本纪》,发现几例人名、职官及删减方面的错误,随手摘录,并加以校勘。兹举例如下,以备参考。(本文所用《北史》、《魏书》、《资治通鉴》均以中华书局标点本为准。) 一、人名错误 1.《北史·魏本纪》第二(P54):“(太平真君二年三月)辛亥,封蠕蠕郁久闾乞归为朔方王。” 按:“郁久闾乞归”应为“郁久闾乞列归”。见《魏书·世祖纪》(P94)“(太平真君  相似文献   

18.
史学精粹     
<正>姜鹏:《司马光施政理念在历史编纂中的表达——从〈资治通鉴补〉对原作的改动说起》(《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资治通鉴》问世后,对其注释、订补、改写、续写之作不断出现。明代学者严衍的《资治通鉴补》是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订补著作。在《资治通鉴》卷十六汉景帝后元三年、卷十七汉武帝建元元年这一段历史书写中,司马光采取了史实叙述与相关评论前后颠倒、错置,并对重要历史文献进行借用、删节以凸显己意的手法,用于表达自身的施政理念。严衍发现了这段文本中史实与评论颠倒、错置的问题,也发现了司马光对文献的删节  相似文献   

19.
《魏书》点校商榷七十例高振铎我参加点校《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的《全后魏文》,是以中华书局点校本《魏书》为主要依据的。是凡出自《魏书》之文,便对我的点校帮助极大,这是因为《魏书》是用新式标点进行整理的,对《全后魏文》断句"一般以圈为主"("前言...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探究《续资治通鉴长编》后注中令人致疑的《宋朝要录》一书。此书无作者,无卷数,官、私目录少有著录,最早仅见于明《永乐大典》宋字韵《续资治通鉴长编》后注中,随后不久残佚。本文考证得知:(一)该书成于明修《永乐大典》之前,所载内容多来源于宋代《实录》,故疑为《实录》脱本;(二)明修《永乐大典》时用以增补《续资治通鉴长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