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湜 《文物》2012,(4):75-82,1
沈振麟是晚清如意馆的宫廷画家,主要活动于道光元年(1821年)至光绪八年(1882年),主要作品为清代帝后的御容像。作者以清代档案等文献为基础,考察了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道光至光绪年间的御容像,确认其中有7幅道光皇帝宁的画像为沈振麟所画。这些画像对皇帝的服饰、居住环境等作了真实的表现,为这一时期宫廷史、工艺史及生活史的研究提供了图像资料。  相似文献   

2.
乾隆时期,是清代宫廷集锦墨制造的高峰期,御墨的包装在承袭旧制的同时不断创新,大量墨品囊匣被修补或重新制作,使得"古墨"以及"乾隆御墨"得到了妥善保存并传之后世。  相似文献   

3.
绍兴地区有传世的6面"尚方御镜",其制作年代约在西汉晚期至新朝时期。根据与其他地区出土的"尚方御镜"的比较分析,发现其在铭文、内容及纹饰上均存在着显著区别,这可能与语言、习俗等地区文化的差异有关。再结合绍兴出土汉代铜镜中的铭文等相关资料,认为传世的"尚方御镜"应为本地铸器,并在此基础上推测新朝山阴一带设有尚方铸镜作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李何 《收藏家》2008,(10):29-35
黄色历来是宫廷的御用色,是皇权的象征。据《明英宗实录》卷161记载,正统十一年(1446年)时下令“禁江西饶州府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瓷器……首犯凌迟处死,籍其家货,丁男充军卫边,知而不告者,连坐。”其中放在第一位的就是黄釉,法典既明确又严厉。说明白明初以来色地釉瓷就被皇家以法典的形式确定为御用瓷,尤其是黄釉瓷,成为各朝例制。明清黄釉色瓷釉料的配方和烧造工艺更是严密地掌握在皇家御窑厂的秘方之内:一日民窑绝不允许烧造黄地釉瓷,二日民间也不能掌握黄釉瓷的:工艺、配方。  相似文献   

5.
赵宋在统一的过程中。对吴越国采取控御的方式实现了兼并,即通过不断强化控御,最终实现兼并。赵宋与吴越国的双重关系、钱氏政权的事大忠顺态度以及赵匡胤的政治性格是决定实行这种特殊兼并方式的三大原因。而赵宋绝对的强势地位与控御的逐步推进、两国战略同盟关系的丧失、吴越国的彻底孤立和顺变,则是兼并得以实现的条件。赵宋用控御的方式实现兼并,体现了集权与统一的结合以及集权和统一重构的双重历史要求,同时也表明武力不是统一的唯一方式,因此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曾艳 《文物春秋》2023,(6):64-69
四川省芦山县博物馆1974年征集到一件西汉时期的御兽青铜人像,现藏雅安市博物馆。有学者根据其铜人纵目特征认为其为杜宇氏蜀部族后裔斯榆人为其先祖蚕丛所造之像。根据相关文献记载及考古图像资料,可重新判定该造像的御兽铜人为巫觋,所御四兽为翼虎,其主题是中国古代艺术品中常见的“巫师御虎蹻”。通过对比江苏盱眙和湖南永州鹞子岭出土的两件汉代青铜博山炉,基本可以确认该御兽青铜人像原来为青铜博山炉的柄座部分。  相似文献   

7.
秦汉以来 ,“常朝”一直是国家最高政务决策的重要方式之一。元代虽无固定的“常朝” ,但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等大臣参与的御前奏闻仍然是常见的中央最高决策形式 ,故可将元代的御前奏闻视为一种特殊的“常朝”。相较于汉族政权的常朝 ,元代的御前奏闻是有时间、场所多变不定的特点 ,这是因蒙古统治者在部分吸收汉法的同时仍较多保留了传统习俗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秦封泥有"阴御弄印"与"阳御弄印",学者对二者的释读有不同的看法,而对于其职掌,学者多认为是专为帝王推求阴阳吉凶。本文依据新见的"御弄"封泥,并将二者与秦官丞相、都船进行对比,认为二者的正确释读应为"阴御弄印"与"阳御弄印",其职掌可能是负责为帝王保管、照看、提供各种贵重物品,包括一些珍禽异兽。  相似文献   

9.
清代御窑厂的建立与终结——清代御窑厂研究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御窑厂是清代专门管理和组织烧造御用瓷器的官府行政机构,但其建厂和终结的准确时间史籍阙载。本文谨从文献、传世实物和考古材料出发,对这两个问题考证后,认为清代的御窑厂建于顺治八年以前,光绪三十三年以后御窑厂由商办江西瓷业公司经营,宣统三年清王朝覆灭是其终结时间。  相似文献   

10.
宋辽文献中,有关双方御容往来的记载十分丰富,在当时引发了朝野的相关讨论与争辩。本文从美术史视角探讨其中的御容像、画家、御容样式以及窃写、相术等理论与创作的问题,昭示其对后世人物肖像画艺术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金陵大报恩寺南北两块御碑遗址进行科学保护,首先通过有限元模拟对南北御碑遗址的现状结构性能进行分析,找出其在正常使用和地震作用时存在的安全隐患;然后根据计算分析结果及整体设计要求提出增设隔震支座的保护技术方案,采用有限元模拟计算对南北两块御碑遗址在增设隔震支座后的结构性能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带有御碑的北碑的第一阶自振频率约为不带御碑的南碑的0.087;地震作用下,带有御碑的北碑最有可能破坏的部位是御碑,而不带御碑的南碑最有可能破坏的部位是龟趺头部。施加隔震支座后,南北两块御碑遗址结构的振动频率、最大主拉应力和最大主压应力均明显减小,在7度罕遇地震的情况下均不会发生破坏。研究结果对石碑的结构保护工程研究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历朝皇家画院都有一批御用画工,为皇帝、贵族们传写“御容”和画像,绘画当时的一些政治活动,或描绘皇帝在宫中的享乐生活。这些作品有的画在宫殿或墓室壁上;有的画在纸绢上,装裱成轴卷,悬挂或贮藏在宫殿里。它们客观上反映了一代皇朝部分重要的政治活  相似文献   

13.
景德镇御窑厂的制瓷业是明代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明洪武时期到万历晚期始终发挥着手工业的重要作用。对于御窑厂窑务的督造,明代主要以"宦官监陶"为政策,成为反映明末宦官专权的典型代表。明万历时期的"宦官监陶"政策是从"矿税遣使"政策演变而来,以潘相为首的宦官专权御窑厂窑务,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4.
《收藏家》2020,(5)
正款识:乾隆年製料器制作工艺是中国明清时代普遍使用的工艺品制作工艺之一。於清代比较盛行,主要用於宫廷皇家贵族,极为稀缺,常见的有料器碗具,鼻烟壶等。此件桃形粉色料器盒,质地坚硬,造型规整,颜色透亮,盒盖刻有乾隆御题七言诗"长啸数声风凛冽,雄怀一表气轩昂。皇朝尽是雕龙器,  相似文献   

15.
近三十年来,在景德镇珠山御窑厂遗址出土了大量明成化时期的瓷器残片,经考古整理后,有数百件器物被复原,其中斗彩和斗彩半成品占比例较大。通过出土遗物与传世品的比较,可以探析成化时期斗彩瓷器的釉上彩绘制作工艺,并就此明晰成化斗彩瓷器淘汰率较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徐攀 《中华遗产》2021,(4):140-151
英俊的容颜,高超的武功,坚毅的性格……人们心中的“御前侍卫”,总是充满戏剧性,演绎着一个个或浪漫或惊险的故事。可历史上的御前侍卫,却未免“名不副实”。  相似文献   

17.
侯颖 《丝绸之路》2013,(18):29-31
明代陕西"三边总制"制度是在延绥、宁夏、甘肃三镇(即"西三边")分设文武重臣,各自承担辖区御边任务,并暴露出若干弊端的情况下,为适应御边需要而逐渐创立的一种武臣统兵、文臣总理、太监监军且兼有一定民政职能的三镇统一御边制度。这一制度创立后,在明代西北边疆行使军事与民政职能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对"三边总制"创设的原因,史学界尚无专门的研究,本文就此问题作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明朝洪武时期民窑和御窑的制瓷工艺及当时瓷器的艺术风格进行了研究、分析和介绍,并对洪武御窑厂的建立时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该器于1965年在汉阳纱帽山东城垸农场新河中采集。器高37.1、口径26.4、底径16.5厘米,重6.6千克。上个世纪90年代,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其为国家一级文物,器名“天兽御”尊,时代为西周早期。御尊为容酒器,喇叭口,长颈,微鼓腹,高圈足,觚形。它以三重纹饰精饰,以方折角回旋线条的雷纹为地纹,颈部饰蕉叶纹,下方夔纹睁目回首,折卷长尾游浮于雷纹之上。微鼓的腹部及圈足上各有两组以突起的扉棱为兽鼻向两边展开的兽面纹,这两组兽面纹饰立于雷纹之上更显狰狞威严。圈足上部对应的不透空十字并于两道弦纹之间。至下而上的四条突起扉棱向上射出口…  相似文献   

20.
清代"同道堂"、"御赏"玺,原咸丰所用闲章,后作为宫廷斗争的重要工具,是晚晴政治的实物见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