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扬之水 《收藏家》2006,(5):47-50
一、谒与刺谒和刺的基本功能都是进谒通名,不过谒之称多见于西汉载籍,东汉文献则谒、刺并见。关于谒,刘熙《释名·释书契》解释说:“谒,诣也,诣告也。书其姓名于上以告所至诣者也”。清王先谦《释名疏证补》云:“王启原曰:《后汉书·孔融传》:河南尹何进当迁为大将军,杨赐遣融奉谒贺进,不时通,融即夺谒还府。又《文苑传》言羊陟大从车骑奉谒造壹。谒即今造往之名刺。羊陟列卿,于计吏亦奉谒,则上下通用。如孔融为杨赐奉谒,则似今之差帖者也。”羊陟事中的“奉谒造壹”,李贤注云:“奉谒,通名也。”壹即赵壹,其时他被郡里举为计吏到京师上计。…  相似文献   

2.
《诗》训零补吕朋林古人有云“诗无达诂”,此言虽过,亦道出其事之难。自汉迄今,为《诗》作训者众矣。有诸说并存,“未知孰是”者①,有各执一端,“递相非笑”者②;有新训迭兴,犹无确解者。今不揣浅陋,作零补数条,或助、正旧说,或增以新见;至若“新见”与旧说偶...  相似文献   

3.
《公羊》桓十一年记“古者郑国处于留,先郑伯有善于郐公者,通乎夫人以取其国,而迁郑焉”.清人陈立(1809—1869)疏云:《公羊古义》云,“郐公者,郐仲也;夫人者,叔妘也”.《周语》 富辰曰,“郐之亡也由叔妘”.《郑语》,史伯告桓公;寄帑与贿,虢郐之间,无不克矣.“寄帑与贿,故得通乎夫人,以取其国”.又郑玄《诗谱》云,“其子武公与晋文侯定平王於东都王城,卒取史伯所公十邑之地.”“则  相似文献   

4.
“秘色瓷”一词最早见于唐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诗,诗中“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描写了秘色越器的釉色。唐未五代徐寅所作的《贡余秘色茶盏》诗,也以“捩翠融青瑞色新”,来赞咏秘色瓷。宋人越德麟说:“今之秘色瓷器,世言钱氏有国越州烧进,为贡奉之物,臣庶不得用,故云秘色。”《十国春秋》、《吴越备史补遗》、《宋会要》以及《宋两朝  相似文献   

5.
韩愈晚年是否服食硫黄以及为何服食硫黄,是韩愈生平研究与品格评价中仍无定说的关键问题。以韩愈自述的“足弱不能步”、张籍的《祭退之》诗、白居易的《思旧》诗与隋唐相关医籍相比对,韩愈确实服食了硫黄类的“药汤”;但服此药汤的目的,是对症下药地治疗脚气病中的“足弱”之症,而非喜好声色的壮阳之需。韩愈罹患“足弱”的病原,则与其长期的南土经历、丰肥的体型、远贬潮州的沉重打击有关。韩愈之卒,亦因“足弱”病症。而非硫黄中毒。  相似文献   

6.
陈寅恪认为,《毛颖传》是“以古文试作小说”,“纯为游戏之笔”。(《元白诗笺证稿·艳诗及悼亡诗》附《读莺莺传》)笔者认为,《毛颖传》不“纯为游戏之笔”,是韩愈发愤而作,是韩愈不平之鸣。试从韩愈的家世、生平、文艺理论,传奇内容以及与白居易诗、陆龟蒙文的比较等方面,详为论证。  相似文献   

7.
《南方人物周刊》2011,(9):24-24
《黄帝四经》中,《果童》有言“静作相养”,提出“动静相养”的概念。《姓争》又云“静作得时,天地与之:静作失时,天地夺之”,为我们引入了静动之间以“时”为变的道理。  相似文献   

8.
地位至尊 艺术至美——解读中岳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嵩高维岳,峻极于天。……四国于蕃,四方于宣”,周朝尹吉甫《嵩高八章》首章,即道出了中岳嵩山地位的至尊;“飘渺神人宅,穹窿帝者宫。……杰阁翔威凤,修梁架彩虹”,明代傅梅之《恭谒中岳庙礼成赋十六韵》,更道出了中岳神祠——中岳庙的壮美。嵩岳,  相似文献   

9.
王政  张正林 《丝绸之路》2009,(16):77-79
刘克庄(1187-1269),号后村,福建莆田人。晚年著《后村诗话》,分为前集2卷、后集2卷、续集4卷、新集6卷,计14卷。前、后、续三集统论汉魏唐宋诗人诗歌,以唐宋诗为多;新集则详论唐人诗作,皆“采摘菁华,品题优劣”。《四库全书总目》称《后村诗话》“所载宋代诸诗,其集不传于今者十之五六,亦皆赖是书以存”,郭绍虞先生《宋诗话考》说《后村诗话》“网罗众作,见取材之博;评衡惬当,见学力之精”,可见此书的文献价值与理论意义。本文从诗学观点的视角简述之。  相似文献   

10.
黄庭坚《寄岳云帖》,原迹乃“楮上小横卷”。明代郁逢庆编《书画题跋记》卷四和汪硐玉《珊瑚网》卷五皆有著录,并载有陆游和胡长孺跋。明清时刻入《快雪堂帖》和《黄文节公法书石刻》,今唯存拓本。所录文词内容为三言诗二首:寄岳云,安九夏。无闲缘,实萧洒。碧溪头,古松下。卧槃陀,昼复夜。八德水,清且美。荡精神,浸牙齿。乱云根,众峰里。掬与斟,随器尔。陆游认为是“谪(?)道时所书”。胡长孺却提出质疑,他用一首诗表明了自己的看法:“退之出牧向潮州,霁色衡山碧欲流。  相似文献   

11.
两周“佩玉”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所讨论的“佩玉”,是古文献中的一个专有名词,它和平常意义的“所佩之玉”有所区别。《周礼·天官·玉府》:“共王之服玉,佩玉,珠玉。”郑玄注引《诗传》曰:“佩玉,上有葱衡,下有双璜衝牙,(虫宾)珠以纳其间。”又《毛诗·郑风·女曰鸡鸣》:“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传曰:“杂佩者,珩璜琚瑀衝牙之类。”此处的杂佩,也即本文中的“佩玉”。综上,周代所谓的佩玉,或称杂佩者,并非泛指单一的玉佩饰,而是由诸多特定玉件  相似文献   

12.
李庆元 《神州》2011,(1X):7-7,11
清人梁绍壬在其《两般秋雨盒随笔·文人诗》中说:“从来工制艺者未必工诗,以心无二用也。然余谓非真文人耳。若真文人,未有不能诗者,且文人之诗,方能人细。有明至今,骚坛之卓卓者,非即台阁之铮铮者乎。”[1]他这里所说的“真文人”不知包括不包括科学家。其实科学家中能诗者亦大有人在,随口说出其著名者便有宋之沈括,明之李时珍,当今已故之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以及至今依然凌云健笔意纵横,活跃于经济学界和诗坛的著名经济学家和诗人厉以宁等。我这里要说的则是清代著名科学家邹伯奇,而且可从其与友人的唱酬诗中进一步看其为人为学及其在当时学术界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一、“载道”与排佛韩愈主张“因文明道”。早在青年时代,他已经把自己的作品称作是:“皆约六经之旨以成文,抑邪与正,辨时俗之所惑”(《上宰相书》)。后来他又说:“愈之为古文,岂独取其句读不类于今者耶?思古人而不得见,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词.通其词  相似文献   

14.
行辈失序的称谓,见诸古代文献者不在少数,下面我们胪列若干,均属亲族称谓范畴,非亲族称谓的行辈失序将另作讨论。 〔公〕《吕氏春秋·异用》:“子之公不有恙乎?”下文有“子之父母不有恙乎”之语,故知公指祖父。《史记·外戚世家》云:“封公昆弟。” 《索隐》云:“公亦祖也。”睡虎地秦简《编年纪》:“十六年七月丁已,公终。”又:“廿年七月甲寅,妪终”公与妪对文。《说文》:“妪,母也。” 《广雅》:“公,父也。”公作祖父通  相似文献   

15.
“谒”、“刺”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谒”、“刺”是汉晋之际社会上通用的一种文书形式,后世称为“名帖”。《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记载郦生求见沛公时,即“踵军门上谒”。《汉书·外戚传下》则有关于刺的记载。证明谒、刺在秦汉之际已通行。《释名·释书契》王先谦疏证补云:“王启原日《齐书·符瑞志》建元元年有司奏掘得泉中,得银木简长一尺,广二寸,隐起文日:‘卢山道人张陵再拜  相似文献   

16.
一玉简文云:余身遭病,为武戚忧,反昃,无间无瘳,众人弗知,余亦弗知,而靡又鼎休。“鼎”,从曾宪通等先生释注1。字当读为“贞”,《说文》云:“贞,卜问也。从卜,贝以为贽。一曰鼎省声,京房所说。”《说文》又于“鼎”字下云:“籀文以为贞字。”“贞”、“定”义通。《释名.释言语》:“贞,定也。精定不动惑也。”《荀子.儒效》云:“反而定三革。”杨注:“定,息也。”二玉简文云:东方有士,姓为刑法,氏其名曰陉。洁河以为法,静可以为正。“士”字从李家浩先生释注2。“东方有士”指下文“使明神智吾情”一句中的明神,即天之刑神。“士”是法官…  相似文献   

17.
一、熏气 害气关于“熏”字的考释,诸说不同,可参曾宪通《长沙楚帛书文字编》的解说。“熏气”即阳气,《白虎通·礼乐》云:“壎之为言熏也,阳气于黄泉之下,熏然而萌。”“熏气”即烝气。《说文》云:“熏,火烟上出也。”又云:“烝,火气上行也。”是知熏、烝同义,《汉书·路温舒传》云:“虚美熏心。”颜注:“熏,气烝也”。《文选·琴赋》云:“蒸灵液以播云。”李注:“蒸,气上貌。”烝气即热气,是阳气的别称,《淮南子·天文》云:“积阳之热气久者生火,火气之精者为日。”战国时代三晋字体的《行气玉铭》中“气”字从气从…  相似文献   

18.
余治《诗经》偶有所得,现录以呈上,聊供好此者一览并同为探究。 一、《东山》作者辨议。 《诗经·东山》一诗的作者,历来众说不一,《诗序》谓“劳归士,大夫美之,故作是诗也”。《郑笺》、《孔疏》至清代一些说诗者都从此说。对比,王先谦、崔述提出了异议。《诗三家义集疏》纠正了《诗序》的说法,认为“代归士述室家想望之情,大夫不能如此立言也。”《丰镐考信录》说:“此篇毫无称美周公一语,其非大夫所作显然;然亦非周公劳士之诗也。细玩其词,乃归士自叙其离合之情耳。”然而现当代的说《诗》者,不  相似文献   

19.
我曾在《容斋随笔纠误一则》文中 ,订正《续笔》卷十四《卢知猷》篇的错误 ,刊载于《史学史研究》2 0 0 1年第 1期。近来发现《随笔》卷七《檀弓误字》篇 ,又不免有误 ,兹录其文如下 :《檀弓》载吴侵陈事曰 :“陈大宰使于师 ,夫差谓行人仪曰 :‘是夫也多言 ,盍尝问焉 ,师必有名 ,人之称斯师也者 ,则谓之何 ?’大宰曰 :‘其不谓之杀厉之师与 !’”案乃吴夫差之宰 ,陈遣使者正用行人 ,则仪乃陈臣也。记礼者简策差互 ,故更错其名。当云“陈行人仪使于师 ,夫差使大宰问之 ,”乃善。忠宣公作《春秋诗》引斯事 ,亦尝辩正云。洪迈在这里引…  相似文献   

20.
“四介既简”,此句出自 《石鼓文·田丰》.王昶《金石萃编》释文、潘迪《石鼓文音训》并误释此句为“吾众既简”.潘氏解“简”为“选也”.“四介”二字,郭沫若说:“二字颇漶漫,然谛审可辨,《诗·清人》‘驷介旁旁’.”郭说甚是.按古文献“四”、“驷”相通.《诗·小雅·四牡》:“四牧騑騑”.《仪礼·既夕礼》:“玄纁束马两”,贾公彦《疏》引《诗》作“驷牡騑騑”.《左传·定公十年》:“公子地有白马四”,《汉书·五行志下之上》作《左氏传》定公十年,宋公子地有白马驷”.《诗·大雅·大明》:“驷騵彭彭”,《公羊传·隐公元年》:“赗者何?丧事有赗,赗者盖以马,以乘马束帛”,徐彦《疏》引《诗》作“四騵彭彭”.《诗·秦风·驷(?)》:“驷(?)孔阜”,《说文》马部“(?)”字下引《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