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星  熊永兰  李超 《神州》2014,(18):139-13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其丰富的价值目标影响着中国的经济、文化、社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加强对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认识,有助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目标体系,从而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三十一年前,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此,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变革得以实现,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社会事业不断增强,中华民族走上了复兴之路。事实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道路,是国家、民族、人民幸福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王树程 《环球人物》2013,(29):32-34
时间进入20世纪90年代,经济改革已进行了10余年。虽然这十几年来,改革一直朝着扩大市场作用的方向在走,但始终没有明确提出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在党内外,关于改革方向的争论也从未间断。如果不确立一个基本框架,经济改革就会缺乏可操作的蓝图,从而难以为继。在这样的背景下,1992年10月,十四大召开,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是科学社  相似文献   

4.
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中国革命的开创者,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革命的领导者,而且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先驱。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就改革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毛泽东提出了许多闪光的思想和深刻的见解,对于我们今天搞好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改革步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事业,就是在更高的层次上全面系统地丰富了毛泽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区域经济地理研究与区域经济地理学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丁四保 《人文地理》2002,17(2):86-89
区域经济地理学在我国是一个受到特别重视的地理学的一个研究方向,文章讨论了西方和苏联地理学中区域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情况,和在我国得到特别发展的条件,认为与中国的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后地方经济的发展有特别的关系。文章对区域经济地理学学科的发展做了回顾,列举了这个学科在基础理论上的有代表性的成果,认为它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即包括劳动地域分工、经济地域运动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区域化等。文章认为,我国丰富的区域经济生活实践将推动学科进一步发展,并提出了学科在跨学科方向上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关耳 《安徽史学》2011,(6):117-121
<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改革的序幕,开启了社会主义中国新的历史发展时期。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整个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直接动力就是改革、特别是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这一改革实践是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公共图书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走更新观念、改革体制、深化服务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王善于 《沧桑》2009,(5):72-73
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形象,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信念,旗帜就是力量。本文阐述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重大意义,指明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金作祥 《攀登》2001,20(5):39-41
如何认识可持续发展,在全球范围内观点不一,至今没有固定的理论定义,但各国依据本国的具体国情,都制定了相应的发展战略。结合我国国情,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21世纪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经济快速增长的历史时期,中国将不可避免地遇到环境与发展的巨大挑战,只有走经济与生态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国现代化建设才能取得进展,现代化“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才能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发展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由五部分组成:时代特征与发展阶段是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的坐标,时代特征即"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发展阶段即"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  相似文献   

11.
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作为一个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决策,是贯彻邓小平“部分先富带后富”思想的重大举措,也是基于改革开放新形势的正确选择。其基本内涵,不仅是沿海地区要发展外向型经济,而且更重要的是沿海地区要率先发展起来,影响和带动全国经济的发展。这一新战略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改革和开放的有机结合,不仅开创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局面,也成为新时期中国工业化发展道路探索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12.
李景平  吴晓 《攀登》2022,(1):36-41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出的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反映人民意愿、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在现代化道路的百年探索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坚定“走自己的路”的核心立场,学习借鉴反思他国的现代化发展经验,不断调适现代化发展的远景目标和长期规划,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发展、稳定、改革三者有机统一,带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开辟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展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创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现代化历经坎坷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在20世纪70年代对现代化道路做出了重新选择。即由学习和模仿苏联模式转向了开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历程。正是这一转变将中国的现代化引向了快速、健康的发展轨道,带来了中国现代化历史上空前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探索与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不可分割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开辟创造了重要的前提条件,做出了正确抉择;同时,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最终形成确立了基本坐标。没有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没有20世纪中国的第三次历史性巨变,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现代化史上的一座重要的历程碑。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六个阶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相继经历了萌芽、受挫、恢复探索、理论形成、体制建立、完善成熟等六个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在1956年完成三大改造之后就开始了这一探索过程,毛泽东等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萌芽阶段,所取得的成果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源头和起点;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尝试“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再到建立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直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日益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说明了市场经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5.
在史学领域,分期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也是一个分歧、争论较多的问题.2015年以来,随着历史的发展及对历史认识的逐步深入,笔者认为国史可分为五个时期:即1949-1956年为中国结合实际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时期,或者说是以苏联的建设道路为目标模式的时期;1956-1978年为中国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或者说是要突破苏联模式,试图把计划经济体制加突出政治和群众运动作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模式的时期;1978-1992年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1992-2012年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局面时期;2013年以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成熟和定型时期.  相似文献   

16.
张丽萍 《攀登》2006,25(4):12-14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农业发展道路,不仅决定着农业自身的现代化进程,而且也决定着整个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在世界现代化的历史潮流中,每个国家都无法回避地要对自己的农业发展道路做出选择。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发展道路。考察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农业发展道路的历史,无论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还是对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以及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友田 《沧桑》2013,(5):40-45
改革的失误,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屡次丧失改革机遇,使苏联社会逐步陷入困境;经济改革不成功,使苏联人民对社会主义失去信心;政治改革走邪路,导致苏联最终解体。苏联改革失败有复杂原因: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性,是苏联改革失败的可能性原因;西方国家的颠覆渗透活动,是苏联改革失败的外部原因;苏联领导人的素质问题,是苏联改革失败的关键因素。苏联解体的改革原因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社会主义国家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客观情况的变化对具体体制和运行机制及时进行调整、改革;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需要有符合实际的改革战略和灵活的改革策略;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选拔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8.
正对中国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经验的总结是否科学,关系改革能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之所以成功地走出"贫困陷阱",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创造全球瞩目的发展奇迹,是因为在探索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程中,既有创建、创新之变,也有坚持不变之完善,通过发挥好政府作用构建起作为发展中国家推进追赶跨越发展机制的优势,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完善进程中构建起的发展机制优势的更好发挥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9.
王远启 《攀登》2011,30(2):17-21
辛亥革命以来,中国政党制度的性质、内容与形式几度更替,对中国政治发展道路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近代资产阶级多党制和议会制,肇始近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曲折探索;国民党一党专政,促使近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在徘徊倒退中进行革命性扬弃;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绽放现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曙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20.
加强民族自治地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速度刍议温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各族人民的正确选择,对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我国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开创了道路。民族自治地方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