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西藏民族大学,坐落在陕西省渭水之滨的古都咸阳,是西藏和平解放后,1958年,党中央批准在祖国内地,为西藏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学院占地630余亩,校园环境幽雅,绿树成荫,景色怡人,是莘莘学子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理想场所,培养西藏干部的"摇篮"。西藏民族大学的前身,是1958年9月15日成立的"西藏公学"。1965年4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西藏民族学院"。2015年4月28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藏民族大学"。  相似文献   

2.
随着吐蕃地区归入元朝的直接管辖、驻军、设治及开辟与内地往来的驿站道路,为西藏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空前有利的条件。源于唐代的"茶马互市"继续发展,同时中央货币开始在西藏使用和流通,并开始了以朝贡方式与中央及内地经济文化的密切往来。  相似文献   

3.
"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这首歌,不仅西藏干部、藏族群众爱唱,内地援藏干部也爱唱。王鹏雁,这位从山东来到西藏那曲地区班戈县担任县委副书记的中石化第七批援藏干部,也在用自己的真情谱写着一曲"藏汉一家亲"的动人乐章。2014年9月,他参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获得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殊荣,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相似文献   

4.
正近些年,不仅藏饰品在内地迅速蹿红,以藏传佛教艺术品为主的西藏古代艺术品,在收藏界所受关注也获得显著提升。从2006年在中国内地渐露头角,到2015年全球拍卖会上的火爆,俨然成为了令市场瞩目的焦点,可谓不折不扣的"宠儿"。  相似文献   

5.
红翼 《纵横》1996,(12)
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都深感交通闭塞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带来的困扰。为了促进西藏地区繁荣,加强西藏同内地的联系,依据西藏自治区的领导张国华、谭冠三“不甘于拉萨和内地的封闭状态,多次向中央建议在拉萨修建航空港”的提议和西藏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需要,1955年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突破康藏高原“空中禁区”的基础上,从青藏高原上开辟一条北京至西藏之间的航空线。根据这个决定,1955年12月24日,国务院指示空军从内地开辟至西藏拉萨的空中航线,并在拉萨附近修建一个机场,供民航和空军使用。  相似文献   

6.
戚斌 《中国西藏》2014,(2):18-23
中央民族大学从2002年起开设内地生源定向西藏班,招收、培养内地非藏族应届高中毕业生,学生毕业后被输送到西藏自治区县级以下基层单位,充实到当地的干部队伍中,服务地方。本文作者戚斌是第一批正式招收的内地生源西藏定向生中的一员,现就职于西藏林芝地区波密县。作者讲述了一名普通内地西藏定向生毕业后到西藏基层工作的真实经历,以及对雪域高原那份深沉的爱和执著坚守。  相似文献   

7.
"千百年来内地丝绸、瓷器等工艺品源源不断地输入西藏,对藏族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西藏艺术与内地艺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在壁画、唐卡、造像、建筑上有所反映,也在大量的与藏族人民生  相似文献   

8.
论点摘编     
邦达昌"在康定设立商号后的复兴美朗宗贞在《西藏研究》2007年第四期上发表关于邦达昌家族在康定设立商号后复兴的论文。十三世达赖喇嘛时期,"邦达昌"是较早开始经营中国西藏与英印贸易的藏族大商家之一,西藏地方政府把出口英印的西藏羊毛列为专卖商品,"邦达昌"家族成为当时西藏地方政府经营羊毛的代理商。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后,"邦达昌"开始转向中国内地与西藏之间的贸易,  相似文献   

9.
正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一段时间,由于川藏冲突,从中国内地前往西藏的路上行旅稀疏。英属印度政府为了保证自己在西藏的既得利益,合而不露地执行着一项尽量避免西藏与外界接触,阻止西方列强的影响进入西藏的政策,并凭借英属印度与中国西藏接壤的便利,实际上控制着从印度一侧进藏的孔道。由于美国在对西藏地位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高校版图中,有一所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大学,她以异地办学的方式书写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众多神奇的传说。她,就是矗立于渭水之滨古都咸阳的西藏民族学院——西藏和平解放后党中央在祖国内地为西藏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创建于1958年专门为西藏在内地集中培训干部的“西藏公学”,  相似文献   

11.
正《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汇集了北京、西藏、河北、重庆、青海五省(市、自治区)21家文物收藏单位共216件(组)文物。其中,西藏自治区提供文物180余件(组),大昭寺、扎什伦布寺、萨迦寺等寺庙提供的文物是首次与公众见面。展览从"文明溯源""高原天路""雪域佛韵""和同一家"四方面展示了西藏的历史与文化,西藏与周边地区及内地的文化交往,进而形成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历史面貌,带领观众以较全面的视点,探寻西藏与内地的血脉联系。  相似文献   

12.
自隋唐以降,西藏与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紧密。元代以后,这种交流在统一国家的架构内更加频繁、深入。现存于西藏各文博机构、寺庙及私家收藏的大量内地陶瓷器就是西藏与内地千多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文化见证之一。  相似文献   

13.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从此结束了西藏与内地交通不便的历史.   全国各地的物资源源不断地通过铁路运送到西藏.全国支援西藏发展建设的热情也持续高涨.……  相似文献   

14.
作为藏族传统的三大历史地理区域之一,康区在地域上介于西藏与内地之间,自唐宋以来,一直是联结西藏与内地政治交往、汉藏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通道和枢纽地带。尤其是清朝民国时期,在边疆政局日趋危殆之下,康区更被世人视为影响汉藏民族及西藏与中央政府之间政治关系走向的关键性区域。在藏事波折起伏之时,晚清政府以固川为保藏之计,着意强化经营康区,为后世"治藏必先安康"思想之滥觞。纵贯近代,风云迭起的康藏之事,俨然成为  相似文献   

15.
广仁寺,位于古都西安明代城墙内西北角,是陕西省唯一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1703年,清康熙皇帝巡视西陲,为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多民族国家政权统一,御批在西北重镇西安创建广仁寺,选址古城墙内西北角敕建,御意为"安定西北"。同时,因内地与西藏的紧密联系,经常邀请藏传佛教的领袖到内地,方便行程,途经西安,为他们提供休息场所。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对口支援西藏工作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参与者,我亲身感受到改革开放给西藏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叫斯朗·丹增曲培(以下简称丹增),藏族人,1971年2月出生在拉萨。我的少年时期在雪域高原长大,初中之后在内地的西藏中学读书,已扎根湖北三十余年。我的一家是一个"团结族",我是藏族,我妻子陈娟娟是汉族。我们家也有"团结族"的传统,我爸是汉族,我妈是藏族,在西藏我们把这样的家庭叫"团结族",意为"民  相似文献   

17.
唐召明 《中国西藏》2005,(3):F002-F002
2005年是中央决定在内地开办西藏中学20周年。目前,全国已有26个省市开办了西藏中学或西藏班,为西藏培养了大批优秀干部、技术人员和教师。创办于1987年的北京西藏中  相似文献   

18.
幸福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作为学校教育主渠道的课堂,应始终贯穿幸福教育的思想。内地西藏班学生在汉族聚居地学习、生活,有其生理和心理上的特殊性,教师更应利用积极心理学理念,与内地西藏班学生共同构建幸福课堂,提升教师和内地西藏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在幸福课堂的自我展示平台上,教师和内地西藏班学生需认识、了解幸福课堂的内涵,通过感恩教育,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同伴关系,共同营造积极互动的课堂氛围。使内地西藏班学生在幸福课堂中不仅能学有所获,还能习得感知幸福、享受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和适应能力,不断发挥个人潜能,最终实现个体的幸福。  相似文献   

19.
援藏工作是中央政府支援帮助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方式与途径。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央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特殊政策和措施,帮助和扶持西藏发展,并动员和组织内地发达地区支援西藏建设。20世纪80年代,中央把立足民族平等、加快西藏发展作为民族工作的重点。1984年中央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国家对西藏经济支持力度逐年增大,全国性的援藏工程开始。  相似文献   

20.
西藏民主改革4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农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二牛抬杠"逐渐消失,机械化进入农家大院;科学种田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粮食产量年年递增;生活水平逐年提高,过去连做梦都不敢想的电视机、汽车等现代设施进入寻常百姓家,并且在西藏各地农村出现了一批百万元户。"铁牛"进家,耕牛"退役"时下正值西藏高原广大农区秋收打场时节,人们发现,昔日人背、畜驮麦子,牦牛踩场打麦的传统方式正被轰鸣的拖拉机、收割机、脱粒机等农机所代替。60年代,西藏农村第一次使用内地制作的铁犁代替沿用了数百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