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尖锐,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必须正视和认真对待的重要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会引发剧烈的社会震荡。因此,研究和解决失业问题已成为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迫切要求。一、当前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其成因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有关数据,近几年我国的失业率一直保持在2-3%之间,这一数字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比较低的。然而,这一数字仅限于城镇公开的失业人口,而没有包括城镇隐性失业人口,更没有包括农村数以亿计的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城市劳动就业问题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呈现不同的特点。50年代以解决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失业问题为主,重点是对众多的失业工人和失业知识分子进行救助。随着失业救济工作的全面展开,党和政府制定了解决城市就业问题的总方针,多管齐下解决不同人群的就业问题。进入60年代后,解决城市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成为工作的重点,为此,党和政府提出了统筹安排,城乡并举,而以上山下乡为主的工作方针,一方面阻断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另一方面安排失业工人主要是城市知识青年到农村参加劳动,同时广开就业门路。这两个时期的城市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也留下了一些值得吸取的教训。  相似文献   

3.
谢理  邓毛颖 《人文地理》2000,15(5):14-18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对任何一个城市来说都是巨大的经济负担,然而在适当的地段采用高架形式以节省资金,却常常不为人们所接受,主要在于其对城市环境、景观的影响方面。本文以广州市地铁二号线为例,对从快速轨道的高架线环境和景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阐明了城市快速轨道采用高架线不仅仅是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它对城市景观也是一种强化,它可以促进城市早日形成快轨交通网络系统,对解决城市交通、环境问题更加有利,而它的环境影响也可以控制在人们接受的水平等观点。并提出解决快轨交通高架线对城市环境和城市景观造成影响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宁凡 《史学集刊》2012,(2):118-124,128
在中世纪欧洲商业复兴的背景下,城市的政策是促进集市繁荣并向交易所转变的重要原因。城市当局保障各地商人享有平等的经商权利,建立相关的法律制度并使之不断完善,在生活和宗教活动等方面提供方便,以此吸引国内和外国商人。近代领土国家和中央政府的形成进一步促进了商业制度的成熟。地方政府和法庭为商业发展制定的政策较国家政策更加细致,在集市向交易所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更为明显,尼德兰集市即提供了一个较佳的例证。  相似文献   

5.
作为综合性荣誉称号和高影响力城市品牌,全国文明城市是否带动了城市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文章以文明城市评选为准自然实验,以2003—2019年中国23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综合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评估文明城市评选对旅游经济发展的政策效果,并分析其作用机制、异质性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文明城市评选显著促进了旅游经济发展,该结果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2)文明城市评选主要通过品牌信号传递、公共价值提升、产业结构优化、科学技术创新等渠道,进而促进旅游经济发展;(3)文明城市评选对旅游经济发展的政策效果存在马太效应,表现为对城市所处地域、城市发展线级、旅游资源禀赋具有比较优势的城市贡献更为突出,进而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4)文明城市评选不仅促进了本地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而且还通过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促进毗邻城市旅游经济发展。文章明晰了文明城市评选对旅游经济发展的理论机制及政策效果,对评估文明城市评选的经济社会效应与探索新时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拓展性路径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上海特别市政府成立后,为稳定社会秩序,施行了一系列治理劳资争议的对策,逐渐形成包括治理劳资争议问题、工资问题和失业问题等内容的治理体系。尽管其成效十分有限,但在一定程度上舒缓了劳资冲突,维护了社会秩序的基本稳定;同时也体现了城市行政管理制度的近代化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7.
上海特别市政府成立后,为稳定社会秩序,施行了一系列治理劳资争议的对策,逐渐形成包括治理劳资争议问题、工资问题和失业问题等内容的治理体系。尽管其成效十分有限,但在一定程度上舒缓了劳资冲突,维护了社会秩序的基本稳定;同时也体现了城市行政管理制度的近代化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8.
王跃飞 《沧桑》2009,(4):43-45
湘鄂西苏区形成后,湘鄂西党组织便遇到了如何解决根据地的物质交流,克服经济和财政困难,保证苏区和红军的供给等问题。湘鄂西特委不断总结自己的斗争经验,不断清除“左”倾经济政策的影响,始终把商业工作摆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来抓,从实际出发,采取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对于促进苏区商业的兴起和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是国家发展农业和改造农村社会的一项重要政策。在各地完成土地改革后,农民虽然分到了土地,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生产资料,许多地区的农业生产无法正常开展。传统社会中的劳动互助变工成为土地改革后解决农村生产困难的主要方式。为进一步在农业生产中开展变工互助,国家向农民发出了"组织起来"的号召,并采取了为互助组优先提供国家贷款、新式农具、优良品种、农用药械等生产扶助措施。这些措施不但改良了传统农业,解决了农业生产资料缺乏的问题,而且促进了新型农业互助组织的发展,成为构建农村新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民国初年,北洋政府废除《大清矿务章程》,颁布《矿务条例》。因该条例取消对民族资本开矿的限制和障碍,广西地方当局审时度势,抓住时机,成立官方权威机构统管矿业权,使广西锡矿业得到迅猛发展。本文记述了民国时期锡矿如何开采和冶炼的过程。锡矿业是广西矿业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它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在解决当地失业问题和矿业资本流动以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行政院各部会商解决大中学生毕业后失业问题史料一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结束后,各地青年失学失业情况日趋严重.国民政府特电饬社会部、教育部、经济部等研拟解决大中学生毕业后失业问题办法,社会部及其所属机构亦拟订辅导专科及大学毕业生出路要点、天津市中学生职业指导实施方案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初期,城市的住房紧张问题非常严重,群众对此意见极大。党和政府依据《宪法》,落实私房政策;加大住房投入与调整供给模式,扩大住房供给;进行危旧房改造,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等措施,初步缓解了城市住房紧张问题。但由于重工业优先战略下积累与消费比例的失调、住房商品化与福利分房制度并行条件下职工个人购房动力不足等因素的制约,未能使住房紧张问题得到根本解决,然而这一阶段的改革实践为此后的住房改革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王凯  邹楠  甘畅  胡奕 《旅游科学》2023,(2):40-59
政策红利是影响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在剖析区域一体化政策影响城市旅游发展的理论基础上,以中国2008—2019年211个城市为研究样本,将实施长江经济带区域一体化政策的城市作为处理组,其他城市作为控制组,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视长江经济带区域一体化政策对旅游发展的影响,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进一步识别区域一体化政策影响旅游发展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区域一体化政策的施行有利于沿线城市旅游发展,且通过政策外生性检验、平行趋势检验、替换指标检验、倾向得分匹配检验、安慰剂检验、内生性检验后仍然稳健。作用机制检验和异质性分析的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区域一体化政策可以通过加强经济联系、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创新水平间接地促进城市旅游发展;然而,长江经济带区域一体化政策对城市旅游发展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涓滴效应”大于“极化效应”。以上结论为长江经济带优化政策内容,精准施策,构建区域旅游协调发展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统购统销初期魏县存在政策宣传的偏差、农民闹瞞产和基层干部的强迫命令等问题。对此,魏县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对上述问题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15.
如今,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积极打造生态园林城市,可让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成功实现,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现阶段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把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提出来。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60年代初期,为解决城市就业问题,河南省开封市开展了街道生产自救工作,基本解决了街道居民的生活和就业问题,保障了正常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增强了民众对人民政府的认同。同时,在生产自救工作中出现的干部政策认知偏差、相关政策和制度支持缺位等问题,也在实践中得以纠正和改进。  相似文献   

17.
姜晓晖 《人文地理》2021,36(6):87-95
自改革开放以来,持续了近40年的飞速发展和规模扩张,我国的城市发展步入了“后城市化”时代。“快速扩张下”的城市收缩现象越来越引起理论和实务层面的关注,其中空间层面的资源不匹配和不协调是带来城市收缩的重要原因。基于“空间—行为”互动理论,尝试从“制度—政策—行为”层面的空间不匹配,解释城市收缩的逻辑归因。其中,制度空间通过“经济体制转型”和“社会结构变迁”,带来收缩城市在空间和社会上的两极分化;政策空间基于政治体制、社会政策带来城市发展的不平衡;行为空间嵌入个体、群体、家庭行为中,通过职住分离、就业环境等带来个体“空间—行为”的不匹配。最后,提出深化经济制度改革,促进收缩型城市再“更新”、关照区域政策平衡,扩大收缩型城市的公共服务供给、坚持“以人为本”,让城市成为“人”的“家”等治理导向与政策尝试。  相似文献   

18.
郑伟 《黑龙江史志》2013,(20):71-74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在苏联的实施是苏联共产党和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实践活动的成功范例,这一政策也充分体现了列宁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深度关切。以史为鉴,中国在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改革。  相似文献   

19.
甘丽 《旅游纵览》2016,(4):215-216
本论文从会展城市品牌建设角度进行探索和研究,对国内外会展城市品牌建设的情况进行了梳理,以贵阳市为例,在调研城市会展业发展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贵阳市在会展城市品牌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性地提出了会展城市进行品牌建设的策略,力图为一般性会展城市的品牌建设提供参考。一、引言会展业凭借其强大的经济拉动作用,成为各地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推动力,国家和地方层面为了促进会展业的发展,也纷纷出台了各种促进政策,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各大城市都纷纷  相似文献   

20.
正新时代,我国乡村旅游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地方政府需要及时抓住旅游业发展的黄金阶段,采取科学规划、政策扶持等措施,促进乡村旅游转型与升级,吸引大批专业人才和社会资金,解决以往经营粗放、管理模式混乱、人才匮乏、资金不足的现实问题,积极引进产业庄园、企业庄园、主题文化村落、主题博物馆、主题农园等新的经营模式,逐步走向高附加值性、服务综合性、特色化、全城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