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环球人物》2013,(21):10
新兴经济体经历了长达10年的高速增长,引领了全球经济繁荣。但好景不常在,如今,它们的发展开始急剧减速。中国今年能实现7.5%的增长目标就是万幸,印度的增速为5%,巴西和俄罗斯在2.5%徘徊。虽然这样的速度比发达国家快,但与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巅峰时期的表现相去甚远。不过,新兴经济体发展放缓并不意味着世界经济萧条,而只  相似文献   

2.
吕途 《文史月刊》2014,(2):64-69
1978年是中国里程碑性的一年,它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2008年是中国里程碑性的一年,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三十年。从经济角度来评价,在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从人口结构角度来讲,中国完成了并且还在继续进行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从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转移。过去三十年的发展理念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样的发展虽然使中国成为世界最有经济活力的国家,  相似文献   

3.
黄建新 《世界》2005,(10):28-29
眼下,中国作为一个不断崛起的强势发展经济体令世界瞩目。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的拓业过程,就是中国经济崛起过程的一个镜像。李东生现在是“地球名人”,这话不虚——2004年2月,李东生赢得了《财富》杂志“亚洲年度经济人物”称号,他  相似文献   

4.
德国是欧盟最重要的经济大国,也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作为一个没有太多石油资源的国家,当总理默克尔宣布,德国将在2022年前关闭境内所有17座核电站,成为西方发达工业国家中第一个放弃核电的国家,这震惊了世界。  相似文献   

5.
“高质量发展”,这个词已经成为当下的高频词。谈到中国经济时,人们往往会想到这个词。但是,什么是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有哪些特点?也许并不容易说清楚。高质量发展,要看对比。和2019年世界主要经济体的GDP预计增长对比,“中国绝对是一枝独秀”。这是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冯飞在题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发言中讲到的。  相似文献   

6.
"天平开始倾斜"——这是近来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对全球经济的最新判断。他们把全球经济分为天平的两边,一边是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另一边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以往说天平倾斜,很多时候是说新兴经济体增长迅猛,但这次相反,是说天平开始向发达经济体倾斜,它们的经济增速相对加快,是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而新兴经济体的增长动力正在减弱。  相似文献   

7.
按照"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我国已经实现了前两步,进入21世纪开始走第三步,2001~2020年的发展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国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是: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向为工业化、城市化、开放型经济;增进全体人民的福利;推进制度创新.中国的现代化要实现三个根本性的转交: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从二元经济结构到现代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性转变.中国的现代化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还包括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等各方面制度的改革和健全.中国经济具备持续增长的诸多有利条件,2020年以后,中国将按照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逐步地从小康社会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外刊摘要     
《环球人物》2012,(30):12
11/12月号封面文章全球经济很难融合《外交事务》文章称,过去几年来,随着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崛起,人们仿佛看到了发展中国家赶上发达国家、全球经济最终融合的希望。不少预测甚至称,不久的将来,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而事实上,美国的经济总量仍是中国的2倍,人均收入  相似文献   

9.
洪前兵 《神州》2012,(15):11-12
在漫长的社会里,农业经济是社会的支柱,而土地制度又是农业经济制度的根基。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过程,也就是一部我国土地制度不断变更的历史。而土地制度的变更,都会对农业经济产生不同的作用。近年来,土地流转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因而对我国土地制度长期发展过程的探讨,有助于对当下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启示。  相似文献   

10.
李瑞静 《神州》2013,(20):29-29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中国已逐渐成为最主要的世界投资经济体之一。然而,文化差异致使中关两国在商务洽谈中时见摩擦。本文通过案例分析,阐释了文化差异对中西方商务沟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这是德国的又一次历史性赌博,但对全球的意义是相当正面的德国是欧盟最重要的经济大国,也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作为一个没有太多石油资源的国家,当总理默克尔宣布,德国将在2022年前关闭境内所有17座核电站,成为西方发达工业国家中第一个放弃核电的国家,这震惊了世界。这次惊人的关闭核电站决定,并非是默克尔政府精心规划所致。而是在日本福岛核电站危机发生后,德国民众反核运动风起云涌,要求政府痛下决心,关闭核电站。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德国复活节游行的主题,从呼吁和平改为要求政府  相似文献   

12.
"新常态"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经济界人士对世界经济走势的悲观预测,即世界经济将因发达国家惨淡的经济前景而一蹶不振。近年来,"新常态"概念逐步被"新中性"、"新平庸"等提法取代。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之一,就是"新常态"一词在中国被学者们赋予了新的内涵,并经习近平等中国领导人的阐释而成为点击量更高的热词之一。中国经济"新常态"是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结束后即将出现的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的客观判断,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遵循客观规律、驾驭经济转型的积极姿态。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中国已逐渐成为最主要的世界投资经济体之一。然而,文化差异致使中美两国在商务洽谈中时见摩擦。本文通过案例分析,阐释了文化差异对中西方商务沟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中国已在短短的三十来年时间里从一个贫穷国家上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也已经导致无穷的社会不正义、不公平。  相似文献   

15.
刊中人     
美国的“恐中症”如果来宾的分量能决定会议的价值,那么,5月22日举行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无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几乎半数的“中国内阁”,在华盛顿参与了6个月以来的第二次对话。用美国财长保尔森的话说,这是世界最大经济体与增长最快经济体之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16.
找回政治家     
《贵阳文史》2013,(4):8-8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西方政治家的领导力广受诟病。但危机对于政治家也是一个机会。中国的政治家们已经把这个国家带到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上,如今也面临着诸多重大挑战。没有什么比危机、重大挑战等更能呼唤政治家的使命感。  相似文献   

17.
《南方人物周刊》2011,(41):12-12
众所周知,世界3大经济体的现有经济模式均难以为继。投资者正忐忑关注着中国走向硬着陆、美国陷入衰退、欧元区行将崩溃的迹象。三者中谁将最先被自己的问题绊倒呢?  相似文献   

18.
文一 《百年潮》2016,(4):55-61
正中国崛起无疑是21世纪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也是人类历史上自工业革命以来最为壮观的地缘政治、经济力量重新洗牌。理由很简单:尽管英国爆发工业革命已经近250年,目前却只有不到10%的世界人口生活在工业化国家(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北美)。如果中国能够完成工业化,那就意味着又多了20%的世界人口进入工业文明。另外,中国位于世界人口最多、最密集的亚洲中心。以中国巨大的体量,它的崛起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最重要的意义,就是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件事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系重大。当下,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深化,中国未来能否继续保持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势头,同时又能解决好由于长期高速增长、快速发展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举世瞩目。这也正是党的十八大备受国内外关注的重要因素。党的十八大给全国人民交上了一份凝聚人心、鼓舞人心的答卷。  相似文献   

20.
北京奥运之后,上海世博成为展示中国发展的最大窗口。虽然韩寒认为世博早已经沦为“二流盛事”,但中国崛起的速度和规模,已经有实力将在世界上非最重要的盛事,再度提升为一流盛事,因为中国的经济实力、人口基数、政治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