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城镇化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是过去36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但是,传统城镇化的理念和路径导致城镇化过程中城乡关系严重失衡,出现了六大困境:一是"三农问题"和农村贫困化有固化趋势;二是城乡二元结构与发展差距持续扩大;三是社会排斥导致流动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造成城镇内部新二元结构;四是城乡资本和土地要素配置不合理,城市反哺农村的体制机制不健全;五是城镇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2.
高烽 《神州》2014,(9):239-239
<正>城镇化简单理解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最通俗的说法就是村人变城里人的过程。在我国,城乡差距一直是非常大的,既有经济收入差距、各种保障的差距、也有文化教育差距等等,而城镇化是缩小这种贫富差距的必由之路,通过农村人口的集中,基础设施的集中,各种保障的健全,带动各种公共服务的跟进,尽可能让更多的人享受城市居民一样享受现代化成果,这也是城镇化的目的。一、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由传统农村、农业社会向现代非农社会的全面转型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发展差距却越来越大,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愈发突出。面对城镇化需求压力巨大和城乡发展失衡严重的两难境地,新世纪中国必须改变重数量、轻质量的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走城乡协调型的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城乡公共服务发展差距及其障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江苏省13个省辖市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评价教育、卫生、环境和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等方法,对江苏各省辖市的城乡公共服务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城乡公共服务发展水平区域分异明显;②不同类型公共服务发展水平城乡差距各不相同,基础教育服务城乡差距明显,医疗卫生服务乡村远落后于城市,生态环境服务城乡差距相对较小,基础设施服务城乡差距位居中等;③城乡公共服务协调发展水平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城乡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等服务领域发展水平差距是影响多数省辖市城乡公共服务协调发展的最大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国越来越重视农村的发展。在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只有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素质,保证农民的合法权益才能在总体上提高新时期农村的建设。在现如今的社会发展中,城乡的经济差距较为严重,这种现象的出现和农民的素质以及文化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是如果在农村建设公共图书馆,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这种现象进行改进。本文主要对公共图书馆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关系进行论述,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利敏 《沧桑》2013,(6):179-18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失去土地,大面积的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利益受损,农村和城市的差距加剧,鸿沟越来越深。要实现经济的平衡和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非常重要。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制度存在缺陷和不完善,如何提高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和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城乡经济发展的高度不平衡性和地方政府财力的差距,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日益突出。就湖南而言,全省农村特别是经济相对落后的乡村,其义务教育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义务教育,城乡之间教育发展水平差距显著。通过分析湖南义务教育城乡均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四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湖南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刘业锋 《神州》2012,(29):46-46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为缩小城乡的差距,想要建立: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全面体现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在农村各方面实现协调、全面发展的过程。其中乡镇的电网运行的质量以及安全性要得到提高。并且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目标系,为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对农村电网的合理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王金华 《神州》2013,(9):225-22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发展任务,我国是农业大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对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水土流失给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增长带来了重大的威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对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总结了水土保持工作对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进而提出了在新农村建设中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鲁海城 《攀登》2014,(6):116-121
青海是多民族聚居的较大省份之一,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支持下,民族教育得到了较大发展,为青海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由于受自然条件、历史原因、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城乡二元结构、地区发展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使青海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在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机会供给等方面仍呈现不均衡的状态,主要表现在地区间、城乡间、学校间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与全国教育水平差距较大,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较多。  相似文献   

11.
统筹城乡发展消除二元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龙 《攀登》2004,23(3):62-64
由于体制性障碍和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传统农牧业与现代工商业之间、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二元结构反过来又使农业处于低水平状态,形成了二元结构与农业发展之间的恶性循环,这种情况严重制约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消除二元结构,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的中国仍然经历着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转型,在这波澜壮阔的变革进程中,农村与城市作为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的地域代表,它们之间的矛盾在新时期仍然反复、尖锐地横亘在人们面前,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广大农民成功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进步,但同时也出现了农业发展、城乡差距在某些方面却有所拉大的趋势,城乡矛盾仍然从多个方面体现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13.
文化消费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它是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曲靖市农村区域居民消费水平进行分析认为,近五年曲靖市农村区域文化消费总额提高,但比重仍然偏低;全市各地人均文化消费支出不平衡,与省内其他州市相比优势不明显;文化消费城乡差距大。提出引导农村区域文化消费健康发展的建议,为曲靖市的农村发展增添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4.
肖长东 《攀登》2005,24(Z1):83-85
统筹城乡发展是加快农牧区全面小康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决策,也是城乡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和谐发展的前提.青海省作为一个农牧结合的省份,贫困基数大,发展不全面,城乡差别明显,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为指导,缩小城乡发展的差距,实现青海城市、农村、牧区的共同发展,是当前构建青海和谐社会过程中需重点研完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的运行促使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城乡一体化建设缩小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这使得传统的乡规民约在民间的作用逐渐削减。而农村法律与乡规民约的目的均是促进社会秩序的形成并维护社会秩序的健康发展,这种目的的同一性也决定了国家法律与乡规民约是完全有可能通过整合的方式达到双赢的效果。在分析了乡规民约与农村法律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两者整合须具备的要素并探讨了整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王野秋 《沧桑》2011,(1):202-203
改善农村的公共服务是中国在新时期、新背景下新的发展战略,是改善农民生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部分。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是缩小城乡差距的必要措施,它们可以发展农村居民的人力资本,使其能够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伴随着近年来中央政府对农村服务的支持大幅度增加,农村服务有了很大改善,但是中国巨大的地区间收入差距,也使政府在进一步改善农村公共服务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7.
根据江苏省样本地市的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及居民满意度调查数据,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及权重,构造重要性与满意度矩阵等方法,本文从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文体服务、公共设施和生态环境及公共服务等方面对江苏省城乡公共服务水平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城乡公共服务水平的区域差异明显,苏北地区的城乡差异较大,苏中和苏南地区较小;居民对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总体好于农村;城市与农村各类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显著,尤其表现在文体服务与公共服务设施上;多数地市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协调度偏低。针对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促进江苏省城乡公共服务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常态"是表述中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一个重要概念。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中,定义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三个基本特点:第一,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第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第三,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通常是联动的,在这种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社会发生了什么新的变化呢?是否也有一种  相似文献   

19.
王兰英 《攀登》2005,24(3):93-96
进一步推进青海省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不仅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还是保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促进先进生产力快速发展、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省农村、牧区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青海省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成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并使其能够比较顺利地运行,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20.
张苋 《沧桑》2010,(4):74-75,102
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国家最为关心的问题,能否充分应用已有的科技、进一步提高现有科技水平已成为制约一个地区产业及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然而我国各地区科技水平差异显著,差距在不断加大;这一差距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之间表现尤为突出,呈现从东到西由高到低的梯次分布,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以调整地区差异,提高产业科技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