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父亲曹珩,字性灵,别号楚翘。13岁跟随叔祖父加入湖北新军,始任正目(班长)、排长等职。时值晚清末年,清政府腐败无能,经历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长驱直入,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古老帝国沦落为任人宰割的俎上肉。各地仁人志士热血青年纷纷探索救亡图存之道,父亲曹珩受当时新思潮感召,早年参加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团体“群治学社”,稍后又与蒋翊武等12人共同发起组织了领导辛亥首义的最主要革命团体———“文学社”,担任文学社交通、书记员和营代表等职,联络下层官兵,起草文稿,与蒋翊武等人一道,筹划举义旗。1911年10月10…  相似文献   

2.
袁南生 《纵横》2011,(1):39-43
蒋翊武是被章士钊称为“气象万千”的人物,他的名字与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分不开。1884年12月,蒋翊武生于湖南澧县一城市平民家庭,20岁时加入革命团体华兴会,参加华兴会起义,由此走上职业革命家的道路。1911年1月,他在湖北新军中组织革命团体文学社并担任社长。文学社迅速发展成为武汉地区最有影响的革命组织,1911年9月,与另一革命团体共进会联合,组建武装起义总指挥部,  相似文献   

3.
花园山火种     
1911年,武昌首义一举成功,这是湖北革命党人组建一系列革命团体,多年来不竞声华、苦心经营的结果。湖北革命团体滥筋于花园山聚会,继之以科学补习所、田知会等团体,最后由文学社、共进会总其大成。如今,这些团体的名称只见于史册,而它们的遗址还点缀于三镇之中,提醒人们在20世纪初此地曾上演过的一幕幕历史壮剧。花园山位于武昌胭脂路北端,湖北最早的革命团体就产生于此。花园山秘密机关设在山上孙茂森花园李廉方的寓所中,原建筑今已不存,大致方位在今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内。花园山秘密机关领导人是吴禄贞。吴禄贞,湖北云梦人…  相似文献   

4.
彭刘杨     
在武昌,有几处以“彭刘杨”和“三烈士”命名的街道和设施。民元以来的武昌人,大抵都知道“彭刘杨”和“三烈士”所指。原来,它们所指即是辛亥武昌起义爆发当日的凌晨,在清湖广总督署辕门前英勇捐躯的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位革命志士。彭楚藩,原名潭藩,字青云,湖北鄂城人,生于1888年。1906年入鄂二十一混成协炮队,同年加入革命团体日知会,被推为评议。因日知会“丙年之狱”的牵连,被开除出炮队。遂改名楚藩,投考宪兵学校,毕业后充宪兵。因勤于职守,格守军纪,为宪兵管带果兴河赏识,提升为宪兵正目。后加入革命团体文学社…  相似文献   

5.
共进会与文学社的联合 1911年,武汉的革命枪口瞄准着清朝政府,时时可以发射;但是共进会和文学社这两个革命团体却缺乏密切的配合,因而急需改变这种状况。1911年4月初,蔡济民、查光佛、梅宝玑、牟鸿勋、陈磊等在文学社和共进会两个革命团体中间,积极往返奔走,多方斡旋,使得两个团体同意推举代表,互相协商。双方于5月2日(农历四月四日)在长湖堤西街八号龚霞初同志家中开会,初步交换意见。  相似文献   

6.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研究辛亥革命史,不能不涉及王宪章将军。他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实际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武汉革命团体“文学社”副社长,武昌起义副总指挥。他对民主革命事业忠贞不渝,创下了不朽的业绩,并为民主革命而光荣牺牲。  相似文献   

7.
父亲当年的好友,百岁老人顾毓璓先生仙逝,我深感哀痛、惋惜。顾老是著名的教育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著述、创作等身,在教育、科研、文艺等方面贡献巨大。他的名字将永垂青史。两个“犯人”成了好朋友 1922年5月21日,清华文学社为即将赴美留学的父亲等同学举行送旧迎新会,父亲发言时颇有些动情,谈到母校,尤其是文学社时,甚感“依依不舍”,大家听了,情感上都颇受触动。  相似文献   

8.
阎敬铭,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54年)进士。历任户部主事、湖北布政使、山东巡抚、工部侍郎、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等职。为官40余年,清正廉洁,耿直不阿,不断斗争邪恶、参惩贪吏。他是一个鲜为人知,并很有传奇色彩的清耿之官。阎敬铭长得“气貌不扬”,对恶势力的斗争却是“心雄万丈”。他在户部为官141年,就因严正无私,“为吏胥所畏”。1885年,署湖北巡抚胡林翼奏调他去湖北,为湖北的军队办理粮草后勤。他公正耿介,一丝不苟,胡林翼和继任湖北巡抚严树森都向皇帝推荐他,  相似文献   

9.
早在1894年,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就在檀香山发起成立了旨在推翻满清、建立共和的最早的革命团体“复兴中国会社”,简称“兴中会”。这个革命组织,得到了夏威夷华侨的积极支持。那里追随孙中山先生的华侨代代相传,今年业已86岁高龄的陈志昆先生,依然保持着这种爱国传统。他那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鲜为人知。我与他相识已近半个世纪,未听他透露过半句。不久前,我和老伴有幸应邀在他的檀香山寓所作客,与他夫妇俩朝夕相处,回顾人世沧桑,这位无限钟情于祖国的海外游子终于开口了。早年,陈志昆的父亲来到夏威夷的白人种植园,干了三年苦力…  相似文献   

10.
共进会与文学社的联合 1911年,武汉的革命枪口瞄准着清朝政府,时时可以发射;但是共进会和文学社这两个革命团体却缺乏密切的配合,因而急需改变这种状况.1911年4月初,蔡济民、查光佛、梅宝玑、牟鸿勋、陈磊等在文学社和共进会两个革命团体中间,积极往返奔走,多方斡旋,使得两个团体同意推举代表,互相协商.双方于5月2日(农历四月四日)在长湖堤西街八号龚霞初同志家中开会,初步交换意见.文学社派王守愚、刘尧澂、蔡大辅出席,共进会推杨玉如、杨时杰、李春萱出席.先就武汉革命进行方策和利害,广泛会谈,彼此目的无甚悬殊.谈到两党合并问题时,因为初次接洽,都带几分客气.杨、李说:我们两个团体本来是异途同归,现在正是要同归的时候,不能再异途了,只要双方在原则上同意合作,一切问题都可以从长计议.刘、王等也说:我们两个团体都是以排除满人为革命宗旨,本来是一致的,合则两美,离则两伤,譬如风雨同舟,大家都能和衷共济,就能达到目的地,而且我们个人并不争权利和地位,只要目标既归一致,还有什么不可以商量呢?到了紧急时候,双方提出要做的事件,应当不分彼此,尽先去办.不过双方在征求各标营会员工作中,必须避免磨擦,万不可互争党员,只要能够接受革命主义的同志,都是革命党员,不必分某社某会的畛域.  相似文献   

11.
赵映林 《湖南文史》2010,(12):38-39
黄侃(1886--1935),号季刚,是生于成都的湖北蕲春人,他有两个名头很响的称谓:“辛亥革命先驱”和“国学大师”。说他是“辛亥革命先驱”,因他1910年回到湖北老家蕲春组织“孝义会”,鼓动革命,响应者上万人。武昌首义失败,黄侃又在老家组织“崇汉会”,义兵3000人,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的胜利,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团结全国各地革命志士共同奋斗的结果,但湘籍志士由于特殊的历史机缘,为辛亥革命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们不仅是舆论界的骄子、战场上的英雄,而且在组织发动方面格外引人瞩目。黄兴、刘揆一等人率先成立了国内第一个反清革命团体华兴会,在同盟会成立过程中,华兴会员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加强与会党的联络,焦达峰等人在日本东京积极参与组织共进会;为推动长江流域革命,宋教仁、谭人凤等人在上海组织中部同盟会;为发动巡防营士兵反戈一击,谭馥、葛谦等人在广州组织保亚会;在湖北革命团体的演变中,湘籍志士积极参与,钟畸、杨王鹏、蒋翊武先后分别担任群治学社、振武学社、文学社的社长,正是文学社和共进会联合领导了武昌首义。在组建南京临时政府的过程中,由于黄兴等人积极努力和精心安排,使孙中山顺利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从而胜利地完成了建立民国这一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创举。  相似文献   

13.
齐桥桥 《百年潮》2013,(11):4-10
2013年10月15日,是我父亲百年诞辰的纪念日,父亲生于农历癸丑年(1913年),属牛,他十分喜爱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句,父亲革命的一生表明他就是任劳任怨为人民事业勤奋耕耘的老黄牛。父亲从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到带领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先走一步,他光辉的战斗历程,丰富的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14.
邓汉祥先生89岁1976年)于北京。清宣统三年(1911年),在四川保路风潮和革命党人袭击两广总督衙门(黄花岗之役)的影响下,湖北革命党人孙武、蒋诩武、张振武(时人称“三武”)等人在武汉联络陆军第八镇(统制张彪)和第二十一混战协(协统黎元洪)中的中、下级军官、士兵及陆军中学①、测绘学堂学生中的部分知识分子,组织革命团体文学社、共进会,联络各省革命党人,加紧准备起义。陆军第三中学同学来自鄂、湘、滇、黔、桂、陇六省。辛亥年8月,我已读完二年级,正在准备毕业考试,云贵两省同学组织了同乡会,我被选为会长,常于星期…  相似文献   

15.
百年以前,武昌老城中的花园山聚会,“实际是湖北革命团体的源头”。从革命思想和骨干力量上,为辛亥革命进行了不可忽视的准备,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活动于1904──1906年的日知会,是辛亥革命前我国著名的革命团体之一。日知会的革命活动与辛亥革命的胜利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日知会创办于武昌高家巷基督教圣公会,并以此为本部开展革命活动,影响所及,除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以外,远至东北和新疆伊犁。以后,湖北的许多革命组织都与它直接或间接有关。日知会这个革命团体的发起人刘静庵、胡兰亭、曹亚伯都是基督教徒,而且胡兰亭还是一位牧师。日知会的主要革命活动是大造革命舆论,同时以教会学校文华书院学生为主体组成的“救世军”,外出布道,带有反清色彩…  相似文献   

17.
父亲的译著和革命活动我的父亲董秋斯是个革命者。他早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的时候,就参加了五四运动。1921年他考入燕京大学。在燕京大学学习期间,父亲和刘谦初、张采真(后二人均为革命烈士)合编《燕大周刊》,发表过不少倡导文学革命的文章。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父亲和刘谦初迅即投入这一运动,并成为燕大学生运动的负责人。1926年,父亲参加了“三·一八”爱国运动,随同燕大的学生队伍去段祺瑞的执政府请愿,反动军阀蓄意屠杀爱国革命群众,当场打死几十人,他从死人堆里爬出来,幸免于难。经过这次血的教训,他坚定地相信只有共产党才能引导…  相似文献   

18.
正湖北青年才俊杨松(1907—1942),原名吴绍镒,湖北黄安人(他是林彪、徐海东、刘华清等的老乡)。杨松早年随父赴武汉读书,期间受董必武、陈潭秋等的革命思想影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曾与同学组织"现代少年学社"开展革命活动,至1925年"五卅"运动前夜,加入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随即又参加湖北全省青年团体联合会的领导工作,组织学生罢课和游行示威,声援上海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不久,他被推选为湖北省"学联"的代表,与林彪等一起赴上海出席全国学生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19.
正耿丹(1892—1927),字仲钊,1892年出生于湖北省安陆县城关镇,1901年入读武昌普通中学堂,后转入湖北陆军小学堂。1910年,耿丹升入武昌陆军第三中学,组织革命团体竞存社、黄汉光复党,不久加入共进会。1911年参与共进会和文学社的联合大会,筹划起义。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耿丹率陆军中小学生参战。汉阳保卫战时,耿丹任战时总司令参谋,协助黄兴布置汉阳防务。1912年,  相似文献   

20.
富家少爷投身革命被捕后拒绝出狱罗广斌是四川忠县人。1924年出生。他父亲罗字涵历任县政府科长、县省参议员、川大法学院训育主任等职。其异母兄罗广文,先后历任国民党18军军长、15兵团司令等职,临近解放时起义,站到了共产党一边。罗广斌的母亲罗蕴山(又叫牟蕴山),为其父侧室夫人,颇有文化修养,曾历任四川高等法院书记官、事务主任等,还曾在太来乡创办罗氏私立小学,自任校长十余年。罗广斌深得其父母的宠爱,是膝下的“幺儿”。可见,罗广斌出生在有文化、声望、权势的大家族。他文革中对红卫兵很坦诚地说:“参加革命前,过了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