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关于加快青海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有柏  马凤莲 《攀登》2005,24(6):79-81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构建社会主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本文以构建和谐青海为视角,对青海民营企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就青海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毛魏娟 《攀登》2005,24(Z1):89-9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个重要举措,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新认识和执政理念的新发展,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稳步推进的重要保证.目前,建设和谐青海,必须以实现公平正义和社会长治久安为着力点,通过发展求和谐,通过和谐促发展,积极有序地推进和谐青海建设.  相似文献   

3.
马占彪 《攀登》2008,27(1):96-98
稳定和谐的民族关系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基础和保证。对于多民族的青海而言,民族关系和谐始终是关系到政治稳定、社会繁荣发展和安宁的重要问题。只有抓住了民族关系这个关键,才能切实构建和谐青海。  相似文献   

4.
赵英 《攀登》2013,(2):121-124
民族关系是多民族国家中一项重要的社会关系变量。青海作为多民族多宗教的西部内陆省份,其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始终关乎民族地区乃至全省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关乎青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大局。在当前和今后全省构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新形势下,我们有必要梳理建国以来青海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探索与实践,通过阐释发展规律、总结历史教训,为今后示范区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赵英 《攀登》2008,27(3):65-68
在青海这样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省份构建和谐社会,首要的是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而了解青海民族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史,则有助于通过总结它的发展规律及其对当代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为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赵英 《攀登》2012,(5):109-114
青海历来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共处、多宗教并存同传、多元文化交融互补的省份,从历史发展至今,民族关系始终是青海复杂而敏感的问题。在社会转型期,青海民族关系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加强对青海民族关系新特点及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研判,事关示范区建设目标的实现,事关和谐新青海建设的大局。  相似文献   

7.
保广文 《攀登》2005,24(12):68-70
奠定构建和谐青海的物质基础离不开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实现民族和谐,靠发展;处理好宗教问题、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靠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靠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靠发展。总之,我们只有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才能不断推进构建和谐青海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李桂荣 《攀登》2015,(3):138-141
公共图书馆是城市文化、经济、社会、政治等综合展示平台,是城市名片,是重要的社会教育与文化服务机构,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标志和必然要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具有加快城乡融合、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重要作用。青海省在落实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的同时,需要重视发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重要作用,推进青海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促进青海城乡人口整体文化素质和水平的提高,以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提高青海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与社会和谐,缩短青海与其他省区发展的差距,提升青海城镇化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9.
保广文 《攀登》2005,24(Z1):68-70
奠定构建和谐青海的物质基础离不开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实现民族和谐,靠发展;处理好宗教问题、引导宗教与枉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靠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靠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靠发展.总之,我们只有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要务",才能不断推进构建和谐青海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民族问题与构建和谐青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桂霞 《攀登》2007,26(5):73-75
世界上只要存在着民族、存在着多民族国家结构,就会存在着民族问题,这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民族问题的普遍性。青海在民族构成、自然条件、社会经济、习俗文化、宗教信仰、族际关系等方面具有的特点,决定其民族问题具有一些特殊表现形式。构建和谐青海,就要重视研究和解决民族问题在其中具有的作用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青海省工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评价方法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波 《攀登》2006,25(6):109-112
文章围绕工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分别构建了青海省工业循环经济评价的理论指标体系和操作指标体系,提出了具体的评价方法,并据此对青海省工业循环经济总体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
王述友 《攀登》2007,26(2):94-96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环境是一个地区社会文明程度、开放水平和区域竞争能力的综合反映。本文通过深入调查,在客观评价青海省经济发展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措施和政策建议,目的在于使青海省的经济发展环境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青海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锁贺祥  何刚  毛亚旻 《攀登》2006,25(5):72-74
美丽富饶的青海盐湖资源和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是国家级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和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之一。从资源利用程度和综合经济效益两方面考虑,综合利用盐湖资源是其产业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李勇  刘亚州  戴鹏 《攀登》2009,28(4):88-94
改革开放30年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很大成就,经济实力得到显著增强。当前,青海是否处在加速发展、加速起飞的转折点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省内各有不同见解。本文对青海经济发展阶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指出,目前青海经济正处于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但还没有实现经济的加速起飞,并提出了促进青海经济加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当前青南牧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才让 《攀登》2006,25(1):83-86
当前在青南牧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着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诸如虫草经济问题、三江源生态移民的后续产业发展问题、如何抑制部落势力的消极影响问题等等。笔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许小宁 《攀登》2008,27(4):102-104
本文依据循环经济的理念,结合环青海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特点,提出了建设环湖少数民族循环经济示范区的重要意义、发展目标及其措施。  相似文献   

17.
廖锦花 《攀登》2011,30(2):80-83
转变发展方式已成为青海省突破发展瓶颈,实现经济起飞的关键。化隆县要立足实际,顺势而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发展,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吉有元 《攀登》2005,24(6):82-84
本文依据青海省互助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论述了旅游业在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通过对有利奈件和不利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发展互助县旅游业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19.
张阳生  姚春丽 《人文地理》2005,20(2):114-118
针对青海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这一特大型风景名胜区的生态及社会经济地位和作用,综合分析了其社会发展的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对青海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内的居民社会调控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了风景名胜区优化城镇及乡村居民点体系、加强经营管理、健全社会组织、分区分类实施居民社会调控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从而为特大型风景名胜区的居民社会调控以及景源保护与开发、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探索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丁悦 《攀登》2008,27(5):89-91
“青海现象”特指青海省近些年通过举办中国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中国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和中国青海高原世界杯攀岩赛三大国际体育赛事,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象。“青海现象”特征鲜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