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四月,李波发给我一幅照片,一群吉沙村民在飘飞的小雪里,在2003年第一期杂志中欣赏着他们美丽的家乡。他们中有的我见过,有的没见过,在做这个选题的过程中,我随李波到过吉沙,体验过吉沙人的善良与困惑。李波在信里写道:“说实在话,在准备的时候,我一直没有很大的把握可以把一直以来的一种心情和感受表达出来。当我拿到杂志时,多少有一阵难于控制的激动,这种激动来源于长时间以来想说的话说出来了。你的论坛写得真好,把我不知道该如何说清楚的问题都道个明明白白。你说农民没了话语权,实际上我等又有多少话语权可言,感谢你们也给了我们一次话语权。真的!我们又去了一趟吉沙,村子里飞了两天的雪花,这张照片,代表我们和吉沙人对你们辛勤劳动的感谢。” 此时此刻,我知道,该感谢的是他们,是他们这样一批执着的理想主义者,在为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人民实实在在地做着很多人觉得不可能的事情。有人说他们天真幼稚,可我总以为,正是这天真让人对生活充满激情与希望! 在这里,我们选取一些读者来信,从中可以看到,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许多多的“天真幼稚者”给这个社会注入着活力。  相似文献   

2.
“我把刀给你们。” ——顾城:《水银》,页35 “我们可以一起死,但你得先杀死我。我不想自杀。” ——谢烨:《袖珍汉学》(1993年1月),页23  相似文献   

3.
后窗     
“办公室对象”“办公室对象”是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每天的清醒时间你与之相处比实际配偶还多的人。他们是你午餐时的默认伙伴,是你想八卦时的诉说对象,是你抖点内幕的对象,也是你看公司录像时一起大笑的伙伴。他们可以向你提供建议,也会向你讨教。根据美国职业咨询机构维尔特公司(Vault)的说法,32%的员工都有“办公室对象”(office spouse),这种数字还在上升之中。当然,这些调查一向很笨,调查数字也面目可疑,但这种概念却很真切,这种话题通常也不大有人讨论。这些关系很能造就人,但也可能危机四伏。比如这种关系搞不好,就会弄假成真,这就是个很明显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一、大写的客家人 曾令存(以下简称曾):我们谈谈有关客家的话题,包括你的创作与客家的关系,客家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客家人的精神品格,客家历史与人,等等。你的创作有两点值得注意:一个是跟你家族与个人经历的关系,特别是你的父亲母亲对你的影响,从“土改”到“大跃进”、“四清”,到“革”被打成“反革命”,还有你的的编辑记生涯;另外一个是与客家有密切的关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曾文军 《文史月刊》2008,(10):57-57
民国时期,上海新舞台曾演出过一台“济公活佛”的戏,由于这出戏的卖座率很高,故一连编到三十几本。有人不解,就问编导:“你干吗要编这种迷信的戏呢?”编导笑道:“你以为演济公是迷信吗?济公活佛能使受冤屈的人抬头,使霸道的人无奈,给穷人抱不平,这就能使民众大快人心。过去我们只是借助包龙图这个人物,但他能力毕竟有限,  相似文献   

6.
“我们都需要一个温暖而安全的居所,”丹·普莱斯(DanPrice)承认,可这是否就意味着“我们永远无法摆脱无尽的按揭贷款和房租账单?”大多数现代人会无奈点头,而普莱斯说,不,只耍你愿意住个小地方,比如,挖个地洞。  相似文献   

7.
一个中国人到日本的感觉与到欧美的感觉是不同的,你没有明显“异邦”感,大家相貌相似,文字相近,礼节相仿,这一切,都奠定了一个亲切的基调;然后,你不停地遇到和气友善、周到细致的日本民众,你不停地感受这个国家的干净整洁、秩序效率、安全稳定、繁荣富庶、现代先进,最后,你突然会问,对这样一个国家,我们为什么会交恶?  相似文献   

8.
长歌 《中华遗产》2014,(5):112-125
“你们现在还是中国style,和我们21年前初来的时候,是一模一样,我们从没有一点野心要让你们变为别样的人。你们愿意和我们合作,我们也和你们合作。在这里。英国人和你们住一块儿,我们跟你们学的,比你们跟我们学的只多不少。恐怕我们没使你们英国化,你们倒使我们的人中国化了!”  相似文献   

9.
5月26日清晨4时,塞尔维亚北部兹雷尼亚宁市拉扎雷沃村。几名警察突然闯入一间房子,拔枪对准一位老人:“你是姆拉迪奇吗?”老人抬起头,平静地说:“恭喜,你们终于找到了你们要找的人。”  相似文献   

10.
乙:“很多藏族都不吃鱼,可你为什么要吃?” 甲:“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所谓‘藏族不吃鱼’的说法是很不准确的,在藏族中不吃鱼者可能占多数,但吃鱼者也不乏我一人,可以说大有人在。” 乙:“你说藏族中吃鱼的大有人在,是不是指像你这样曾在内地上过学,毕业后一直在大机关里工作的人?因为你们与外界接触频繁,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其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方志》2004,(8):49-49
20 0 4年 5月 19日上午 ,赵乐际书记打电话给青海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谭奇 ,就《地情研究》的编辑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他说 ,近来下乡看了你们编的《地情研究》 ,搞得不错 ,看了很受启发。包括“中国历史十论”、“东西文化的互补关系”、“毛泽东的历史观论纲”等文章 ,对于我们认识世界、熟悉地情、正确判断形势很有帮助。今天给你打电话 ,还想告诉你 ,省委正在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综合调研” ,请你们根据原来我在政府时提出的一些课题 ,请专家学者就青海开发、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等历史上的利弊得失进行研究和分析。这些文章请直接给我送来…  相似文献   

12.
XH 《世界》2010,(9):28-37
不让任何幸福的人失望 “大为,一会我会向你们宣读誓词,然后问你是否愿意接受婚约。如果你愿意,请回答我I do!”在充满古罗马风情的拉斯维加斯凯撒皇宫酒店(Caesars Palace),牧师正向新郎介绍着即将开始的婚礼流程,他一边应承着,一边流锺出一丝属于新人的紧张。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同志在他撰写的《论人民民主专政》这篇著名的文章中,曾批驳了四种观点:“你们一边倒”、“你们太刺激了”、“我们要做生意”、“我们需要英美政府的援助”。在文中,毛泽东批驳的意见早已众所周知,并且后来系统化而成为建国初的施政方针。但这些观点的提出和背景却不大为人所知了。  相似文献   

14.
一个骄阳吐火的下午,笔如约来到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宿舍区,按响一个单元的门铃:“铛铛、铛铛”两声清脆的铃声过后,门开了,一个面容清秀、身材瘦削的老太太手扶着门,正待发问,笔赶紧自报家门。“噢,你们来了,快进来吧!老头子,来客人了!”老太太笑着招呼我们进屋,虽然岁月的雕刀在她脸上刻下衰老的印迹,但我们还是很准确地判断出这个老人就是我们今天要采访的对象——共和国第一代女摄影家、原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主席侯波。  相似文献   

15.
吕微 《民俗研究》2013,(3):18-33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中国并行地发生了两场后来彼此相遇的“后现代事件”,其一是发生于民间社会的“民俗复兴”,其二是发生在民间文学一民俗学界的“范式转换”,当二者终于因民间文学一民俗学的“田野研究”而直接照面,它们各自最初并不明确的实践意义就通过双方的对话而逐渐显现出来,即:“民俗复兴”是世界范围内的后现代语境中,普通民众借助政治意识形态对文化差异性的承认而不自觉地表达的争取自由、平等权利的普遍性要求;而民间文学一民俗学学科的“范式转换”则并非仅仅是后现代知识氛围中马林诺夫斯基式的从文本研究到语境研究的认识方法论转型,同时也是从对“个体的人”的遮蔽到对“人的自由”之祛蔽的必然性论证,因而是自觉地践行的先验论即实践目的论转向。由此“民俗复兴”与民间文学一民俗学“范式转换”之间共同的实践目的(意义),就合逻辑地推导出“公民社会”的“古典理想”这一“未完成的现代性方案”(哈贝马斯),而康德启蒙哲学的“自由”理念(作为判断力范型),则为“民俗复兴”在实践上的合法性,以及“民俗复兴”(作为经验事实)与“公民社会”(作为先验理想)之间的先天综合在理论上的合理性,提供了辩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犁地罗牧阿智和长工们正在认真犁地,常土司突然跑到地头来,这里看看,那里瞧瞧。见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可一想到晚上要发好多工钱,土司心疼得很。他转转眼睛,突然破口大骂道:“你们这些挨千刀的,照这样慢腾腾地犁,夏至节令都种不完哩!……扣一天工钱!”阿智停住牛,望着土司笑笑说:“老爷,工钱你扣吧。我们是怕犁快了,你又不得。”“有那样不得?你们给我快!快!”“好吧,我们给你快吧。”阿智说着,“啪啪啪”几鞭子,把两头大黄牛打得立直尾  相似文献   

17.
甘青地区流传的关于“花儿会”的传说是一种重的公共信息资源,它担负着记录和解释“花儿会”历史源起的文化功能(如“花儿会”活动的庙会本质、求雨功能等问题);同时,在其流布过程中民众对之进行了自发自觉的整合与传播,从而使其生发出了助力村落政治文化、助推女性个体社会化的文化功能。按照文化表征理论,关于“花儿会”的传说正是民众对“花儿会”活动的一种重表征方法,使得活动产生了丰盈的文化意义,扩大了其外延和内涵。  相似文献   

18.
“民粹主义者”在俄文原文中是,词根意为人民、民众、平民、百姓、人们、民族;后缀表示从事某种活动的人。构成这个词后表示为人民或在人民中进行某种活动的人。这个俄国十九世纪下半叶的政治派別从他们的创始人起就以民众为革命旗帜。赫尔岑于1861年提出“到民间去”的口号。民粹派思想领袖之一拉甫洛夫号召知识分子“向民众还债”。巴枯宁也对革命青年们说:“到民间去吧!你们的战场,你们的生活和你们的科学就在那里。”及至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大批革命青  相似文献   

19.
张桂玲 《神州》2012,(6):79-79
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也说过“读书万卷始通神。”面对众多的学习科目,面对日益繁重的学业,我们的学生如何能够“读书万卷”呢?当然,这里不仅仅是在追求数量,而是要强调“读书”二字,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简单地这样做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我们要对学生地课外阏读进行指导,使他们不仅要阕读——“披文得意”(读懂理解),而且要思考——“运思及物”(阅读创造)。  相似文献   

20.
1894年,冯玉祥12岁,刚刚入伍在保定府当兵。一次闲逛到福音堂听讲,听牧师讲“打你右脸,你把左脸也给他让他打”、“他脱你外衣,你连内衣也给他”。听完,他和同去的士兵,抬着教堂的桌子就走。教堂的人问,你们干什么!他说,我们抬桌子。你们直该把凳子也让我们抬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