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店楚简《太一生水》章的“太一”是指“元气”。“太一生水”且“藏于水”、而为“万物母”的宇宙生成模式 ,是中华先哲利用“水”是生命体内的基本物质 ,且天空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变为雨雪 ,降落下来 ,汇入海洋 ,再蒸发为水气 ,升入空中的自然特性来演绎而成的。它是《老子》和《周易·系辞传》宇宙生成“元气”论的深入发展 ,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谭宝刚 《史学月刊》2007,(7):102-109
《太一生水》自面世以来就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对该文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文本的作者、时代和学派属性;(二)对太一、神明等重要哲学概念的诠释;(三)水在宇宙生成中的地位和作用;(四)宇宙生成图式的描绘;(五)该文本与《老子》的关系;(六)该文本性质是宗教神话论还是自然哲学说。目前的研究既取得很大成绩,也出现不少谬误。而在今后的工作中,探索文本的思想主旨以及从天道环周论来探讨《太一生水》和帛书《黄帝四经》之间的关联是我们研究《太一生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太一生水》中的“柍”(整理误释为“辅”)乃“景”的借字,“反柍”就是“反映”。“水”是准、平的意思。由太一生出作为平准意义的“水”,水反映太一,由此才有对于天、地的认识。神明、  相似文献   

4.
昭和初期是日本加大学习西方力度的一个时期,近代日本的“中国学”也成立在这个时期。其中,《老子》研究尤以引领“中国学”的武内义雄和津田左右吉二人最为著名。被誉为“评论家”的长谷川如是闲虽不能说是一位“中国学”的大家,但他注重对《老子》思想性的研究且颇具特色,与津田左右吉不分伯仲,堪称日本昭和初期《老子》研究的代表。本文就长谷川如是闲“老子论”的研究手法进行探讨,旨在通过其具有“outside”和“inside”兼在的双向研究视野剖析他研究《老子》使用的社会学研究法。  相似文献   

5.
韦星梦 《神州》2014,(14):22-22
在绵亘璀璨的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老子》一书及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影响了中国历史上的诸多学派,它的另一面是帝王术,形成了其独特的道家军事哲学思想。本篇论文通过《老子》中对战争的态度及用兵治军思想进行分析,试述这一思想与“道”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吴琼 《黑龙江史志》2013,(11):123+125
自汉朝始,《周易》就被尊为六经之首,而蕴于其中的《易传》则从自然的角度展开了一番关于宇宙本体的探讨;无独有偶,《淮南子》亦着眼于"天道"、"人道",批判性地继承前人思想的同时,生发出自成一家的道论思想,归纳自然之法从而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政治统治。而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后世刘勰的创作,在他的旷世名作《文心雕龙》中明显能看出这两部著作的影子,它们对于刘勰的道论思想有着举足重轻的影响。由此,探究三者间的源流关系,从而更好地定位刘勰的道论思想将对"龙学"研究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许雪涛 《神州》2011,(8):10-11
《老子》二十八章中提到“朴散则为器”,以及圣人和官长,涉及到本源论和社会人生之域,是很有意义的一章,《老子》除了描述本源的发生,还表达了圣人持无为之德,影响天下万物之意。王弼的注解同其所处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关系,其将圣人与官长同儒家名教联系起来,其解释与《老子》本意有所偏离,因而造成了某些紧张。  相似文献   

8.
截至2003年12月为止,全面校注、研究郭店《老子》的专著和论文共有23种,此外尚有专论及附论郭店《老子》的论文多篇。综观上举论著,对郭店《老子》的研究主要在以下七个方面进行,即:一、简章组合,二、文字释读,三、书写勘误,四、词义考释,五、异文对校,六、文本性质,七、思想研究。本文试对学界在这七个方面的研究一一进行了述评。在文本性质方面,本文分别就诸家失当处进行辨正。并进而提出,由于文献不足征,此问题暂难定论,但郭店竹书《老子》的文本性质和公元前300年左右有无五千言的全本《老子》,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应该分开来研究。在思想研究方面,驳正了郭沂“简本《老子》出自老聃,今本《老子》出自太史儋”之说。本文还对郭店《老子》的一些字词的考释与释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马王堆帛书《老子》甲本卷后古佚书之四是重要的哲学文献,原文后半多残损,发表后无学者对其进行研究。文中论心性修养如何从“善”入“德”,属儒家“大学”之道。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之五,记燕王与苏秦探讨治国之道,论“自为“”自复”之术,是研究先秦思想的新资料。  相似文献   

10.
胡斯博 《神州》2014,(14):7-7
《老子》中“婴儿”(涵括“孩”和“赤子”)被提及五次之多,可见“婴儿”被老子赋予了较为重要的意义,对表现其思想精神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婴儿”作为老子寄托思想的一个重要意象,表达出了其返璞归真、复归本位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内核,对于老子思想的传播和后世精神的影响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郭店楚墓竹简》中《老子》甲的“绝伪弃诈”的伪诈,指的就是儒家鼓吹的仁义,讲“绝仁弃义”比讲“绝伪弃诈”更贴切老子的逻辑方法,因此,今本《老子》应在郭店简本《老子》之后,郭店简本《缁衣》所引古《尚书》是真正的古经,以之比较晚出古《尚书》,清人关于后为东晋人伪作的结论并非无懈可击,仍可以再作讨论。  相似文献   

12.
《庄子》对《老子》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对音乐美追求的发展,《老子》追求关乐,《庄子》扩大了美的追求范围,揭示了审美愉悦;对音乐审美标准的发展,《老子》以“音声相和”为音乐审美标准,相和是美乐,不和是丑乐,《庄子》发展为“至乐自然”的音乐审美准则,“籁乐”、“至乐”、“天乐”是美乐,失性、屈礼、不适之乐是丑乐;对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老子》追求“大音希声”的音乐境界,《庄子》发展为追求“至乐自然”的音乐之“道”。《庄子》音乐美学思想的创新:阐明了音乐的本源、功能问题,强调有声人为之乐的重要,揭示了音乐审美的心理历程。老子是道家音乐和文化的领军人物,庄子则是一号旗手。老子树起了“大音希声”的音乐美学巅峰,庄子开拓了审美心理的先河。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说过:“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我是根据这一提示,因而阅读《老子》,试图认识老子的。本文粗疏肤浅固不待言,更不涉及《老子》一书外其它领域,敬请垂注。  相似文献   

14.
荀子与《诗》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是战国晚期儒家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他对于“六经”的传承,有着卓越的贡献。自清代汪中肯定荀子于“六经”之贡献以来,有许多学者对荀子与《诗》学的关系,多持怀疑态度。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马王堆汉墓帛书、阜阳汉简郭店楚简等以及上海博物馆所藏楚简等地下出土文献的不断涌现,为我们研究荀子与《诗》学的关系提供了一些新的视角。我们由荀子与《诗》的传流,地下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中关于《诗》的称、引情况,《荀子》一书引《诗》、论《诗》的特点和影响三方面出发,可以知道荀子与《诗》学的传承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对《诗》学的传承是有着极其重要的贡献的。  相似文献   

15.
今本《文子》的形成与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书。艺志》云:“《子》九篇。老子弟子,与孔子并时,而称周平王问,似依托也。”《隋书。经籍志》云:“《子》十二卷。子,老子弟子。”此後,关於《子》一书的着录多沿袭《隋书》的说法,记为十二卷或十二篇。  相似文献   

16.
《汉书》尊《周易》为五经之首,并以其为创作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又阐发其阴阳变易学说,提出了一个元气论的宇宙生成理论;《汉书》推崇天人谐调论,表现了一种“顺天应人的圣人史观”;班固以“致命遂志”为其价值理想,欲以文章扬名于后世,没世而不朽。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通过《吕氏春秋》可证实老子的性学思想已成为先秦精英阶层的共识,《老子》对性文化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老子想尔注》是道教创使人对《老子》性文化的整理、继承与发展,《老子》和《老子想尔注》构成了华夏性文化史上的两块里程碑。  相似文献   

18.
王煜国 《丝绸之路》2011,(14):121-122
《老子》思想与柏拉图哲学分别是中国文化与西方哲学的重要源头之一,其“道论”和“理念论”分别就本体问题展开了探索,而各自的探索方式又分别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尝试比较这两种不同的思想和方法。并讨论老子“道”的思想是否符合逻辑,是否是对柏拉图方法的一种补充或反思。  相似文献   

19.
《老子》哲学的基本概念是"道",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道"产生同时又符合"道"的规定。任何事物都存在相互对立的两面,而相互对立的两面在"和"的作用下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事物,千差万别的万千事物的道理概莫能外。这就突出强调了"和"的作用,使"和谐"思想成为老子思想中的重要内容。老子和谐思想对于如何处理人和自然、人和自身、人和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淮南子》道论突破了先秦虚化的道体,赋予了具象的意义。由“道始生虚霩”到“道始于虚霩”的一字之变,可体察《淮南子》道论的学术转向。从道与器关系看,道散万千,而其皆着道性;从道与人的关系看,德性成为道的表现形态,也是达道的具体路径。通过透视真人、至人与圣人之道的显著差异,在看似醉心真人、至人理想境界的表象背后,实则属意重治世操作的圣人实践之道。还原秦汉之际的学术语境,重回历史现场,分析刘安的矛盾心态,可提示刘安编撰《淮南子》“务于治”的道论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