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专精独到 神与古会——赵叔孺艺术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奕辰 《收藏家》2005,(3):27-34
赵时(木冈)(1874-1945年),初字献忱,后易名时(木冈),字叔孺,号纫苌。别署有蠖斋、娱予室、南碧龛、橹声宦、仆累庐、宝松阁等。世居浙江鄞县(今宁波市),为四明望族。父赵佑宸,字粹甫,别署诒榖堂、蕊史、平安如意室。清成丰时入翰林,曾为同治帝启蒙师,官至大理寺正卿,称廷尉公。曾以名翰林简放江苏江宁府,后调守镇江府。同治甲戌正月二十四日(1874  相似文献   

2.
关于南京明城墙的建造年代,相关史料的记载或有疏漏、或相矛盾、或语义不详,造成了后世对明南京城墙建造年代的多种说法。本文根据史料并结合实地勘察,提出南京城墙建造的起至时间为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至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前后共计39年。  相似文献   

3.
龚贤(1618-1689),一名岂贤,字半千,号野遗、柴丈人,还曾自称半亩居人、清凉山下人。江苏昆山人,明亡后,清康熙三年(1664年)开始寓居南京,长达25年之久。  相似文献   

4.
王杰 《文史月刊》2012,(8):28-29
郑若曾,字伯鲁,号开阳,明孝宗弘治六年(1503年)出生于江苏省昆山县一世代书香门第家庭。其高袓郑文康是明英宗正统年间的进士,授大理寺,列入苏州沧浪亭五百名贤祠。其父亲郑宗儒,明经学,有修养。郑若曾从小便受较高层次的文化的熏陶。郑若曾不仅自幼秉承家学,而且他  相似文献   

5.
霍华 《文物天地》2011,(4):36-41
南京是明王朝的首都.从明开国洪武元年至明永乐十七年(1368至1419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前后历52年,在南京市区留有明故宫遗址,郊区有明初功臣墓及后代墓葬区,本文将明初功臣基及后代墓葬统称为王公贵族墓.明故宫遗址和南京郊区王公贵族墓出土的陶瓷资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明代的南京玄武湖虽然与世隔绝,但也发生过几起轰动朝野的大案。例如明宪宗成化二年(1466),有一个叫张成的人买通了后湖黄册库的官吏,偷抄和洗改了本户的黄册。事发后张成被判了死刑。又如明武宗正德五年(1510),江西省南昌府丰城县的陈质先、陈  相似文献   

7.
正陈琏(1370—1454),字廷器,号琴轩,东莞(今属广东)人。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举人,为广西桂林府教授。明建文三年(1401),升国子助教。永乐初,知许州、滁州、扬州;九年(1411),升四川按察使,累官至南京礼部左侍郎。景泰五年(1454),卒于家。陈琏博通经史,擅诗文,一生著述甚丰,其诗文主要收入三十卷本《琴轩集》中。  相似文献   

8.
王凡 《大众考古》2020,(3):87-91
江南贡院位于南京夫子庙大成殿东侧,一说始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不过根据明天顺元年(1457)《应天府新建贡院记》、清同治十年(1871)《重修江南贡院碑记》碑文的相关记载可知,作为江南乡试所用的贡院“自设科以来,其地凡四易”,直到明景泰五年(1454),在前武臣没入废宅之上,建立了现在的江南贡院。  相似文献   

9.
胡迎建 《文献》2000,(1):195-199
黄爵滋(1793-1853),字德成,号一峰,又号树斋,江西宜黄人,乡试后在泸溪县(今黎川县)任县学训导.道光三年(1823)与其伯兄黄迪策同时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御史、兵科、工科给事中、鸿胪寺卿、大理寺少卿、通政使、礼部右侍郎、刑部左、右侍郎.  相似文献   

10.
《王恭毅公驳稿》(简称《驳稿》)是明朝人王任大理寺卿时复核重要案件的判词原稿汇编,也是明代重要的司法原始文献。关于王的生平,明人商辂为其所作的神道碑铭文记载得较为详尽。据该铭文载,王是江西卢陵人,生于永乐十六年(1418年),卒于成化八年(1472年),享年57岁,赠谥恭毅。王  相似文献   

11.
明故宫机场     
明故宫机场,因地处明故宫旧址而得名。距新街口2公里。今秦淮河(杨吴城濠一段)以东,御道街以西,中山东路以南,明御河以北,这块面积1.27平方公里的土地,在民国时期就是明故宫机场所在地。南京的第一座机场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于1912年建立的小营机场。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选择明故宫遗址,修建一条跑道和几间棚屋,建立明故宫机场,由军政部航空署管辖。1929年4月,国民政府对明故宫机场进行了首次扩建,将原来的土跑道扩建成800米长的碎石道面。同年8月7日,国民政府沪蓉航线管理处开辟上海—南京航线,在首次飞行中,载运邮件3000余封,于明故…  相似文献   

12.
唐代司法政务运行机制可分前后两期。在前期诸州与在京案件分而治之的运行机制下,诸州司法政务在程序上并不需要经过大理寺,而是直接申尚书省(刑部司)处理。大理寺只是在京法司之一,与京兆、河南府共享了两京地区司法政务的处理权。因而不能将唐代大理寺视为中央(或全国)最高审判机关。到了后期,以奏状为主的政务处理程序使得越来越多的司法案件需要由皇帝直接以敕旨或制敕进行处理。为了协助皇帝处理奏狱,大理寺不再仅作为在京法司参与司法政务的处理,逐渐成为天下刑狱的具体审断机关。唐后期大理寺与地方藩镇和府、州在司法政务处理中的联系密切了起来,从而形成了"天下刑狱,须大理正断,刑部详覆"的新机制。这为宋代大理寺"掌断天下奏狱"机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邵磊 《南方文物》2010,(2):133-135
<正>《南方文物》2000年第2期所刊《南京邓府山明代福清公主家族墓》一文(下简称《简报》),集中报导了南京市博物馆于1998年6月在南京南郊邓府山先后发掘的明太祖朱元璋第八女福清公主墓及其子驸马舍人张杰墓①。按,福清公主是明太祖朱元璋诸女中卒葬较早的一位,据《明  相似文献   

14.
钱明 《浙江方志》2001,(4):78-85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生于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死于明世宗嘉靖七年(1529),谥成。祖籍余姚,青年时随父迁家至山阴(今绍兴),后在离越城10公里的宛委山阳明洞天结庐,自号阳明山人,学称其为阳明先生,系明代最有影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28岁举进士,授刑部主事,后改兵部;曾知庐陵县,历任吏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南京太仆少卿、  相似文献   

15.
明代的厂卫     
(一)所谓「厂卫」「厂卫」这一名词,提起来并不陌生,大家都知道这是明代的特务机构,在没有说到厂卫前,应该提一下明代正规的掌理刑狱和纠察的机构。明代正规的掌握刑狱和纠察机构「三法司」。所谓三法司是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的总称,「刑部受天下刑名,都察院纠察,大理寺驳正。」质言(?),刑部是審理机关,监狱属于刑部;都察院是检察机关;刑部審理完竣的案子,还得移送大理寺徵求同意。如果大理寺认为審理不实,  相似文献   

16.
明中都     
安徽凤阳明中都是明初洪武二年至八年(1369—1375年)营建的明代第一座都城,是后来洪武八年至十年(1375—1377年)改建南京宫阙和永乐十五年至十八年(1417—1420年)营建北京的模式标本。明中都在城市规划、都城建筑、石雕艺术等方面居于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明中都虽因故未曾作为京师启用,现已成为遗址,但其历史价值是不  相似文献   

17.
1980年6月,北京市兴建香山饭店时发现一座明代太监墓。据墓志记载:墓主为明御马监太监署乙字库事刘忠。刘忠号栖岩,广东人,生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弘治八年九岁选入内廷,卒于嘉靖兰十三年(1554年)。在宫廷中作了五十九年太监,曾任明孝宗、武宗、世宗三朝皇帝的近侍太  相似文献   

18.
陈琏(1370-1454年),字廷器,别号琴轩。广东东莞延福乡大桥头村人。他是明代初期岭南的杰出人物。自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中举,历官桂林教谕、许州知府、国子监祭酒、滁州知府、四川按察使、南京通政使司通政使、南京礼部尚书左侍郎等职。他才华横溢,能兼集名宦、文学家、书画家、鉴赏家诸身份于一身;他厚于德,不仅生前有名于朝野,死后亦获数地入祠祭祀殊荣;他根于本土,且对促进岭南文化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不亚  相似文献   

19.
明太祖朱元璋做了大明皇朝的开国皇帝之后,采取了一系列尊崇佛教的措施,诸如:在京(南京)城内外(即中央政府和各府州县)设僧道衙门,赋予其很大权限;下诏征集东南各地一些名僧,在南京举办各种大规模法会,并亲率文武百官向佛祖顶礼膜拜;亲自组织刊刻佛教大藏经,即著名的《洪武南藏》;挑选一些察事有功的僧人,还俗作官,如吴印、华克勤分别被委任为山东、山西布政使,成为该省的民政负责官员;颁发度牒,给出家为僧者提供方便,允许僧人结坛说法,竭力保护佛教寺院的财产。与此同时,朱元璋还对谏阻崇佛的官吏大施淫威。如大理寺卿李仕鲁,因谏阻被拒,当即请归故里,触怒了朱元璋,落得个在殿阶下被杖死的悲惨下场。难怪当时有人评论说:朱元璋统治时期,“佛法之见尊奉此至,振古所未闻也。”  相似文献   

20.
孙承泽(公元1592——1676年)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藏书家。出生于大兴县采育镇,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进士,官刑科都给事中。李自成人京时,任四川防御使。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复原官,后历任大理寺卿、兵部侍郎、吏部侍郎、左都御史等职。顺治八年引退,闭门著述二十余春秋。孙承泽“博学鸿览,多识轶事”,有著作43种,其中《春明梦余录》、《天府广记》,历载先代典制京都景物,刊行传世后“几使洛阳纸贵”,是研究北京史的重要专著。孙承泽是大藏书家,善于鉴别碑版书画,在孙公园内建有万卷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