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点摘编     
正清代驻藏大臣巡边制度考沈琛在《中国藏学》2020年第1期上发表文章,通过对伊斯兰史料与藏汉文史料的梳理,结合青藏高原的考古发现,对吐蕃与中亚的商贸往来进行研究。吐蕃输往中亚的商品主要是麝香,因此这条商路又被称为麝香之路。动物皮毛、盾牌、盔甲、金银器等吐蕃商品也在伊斯兰地区非常知名。中亚输往吐蕃的商品包括金银器、织锦、香料等。吐蕃与中亚贸易路线主要有海上和陆上两条,前者通过西北印度到达印度洋港口,与海上丝绸之路汇合。陆路经拉达克、大小勃律,经大食之门到达呼罗珊、粟特、阿拉伯。粟特商人、大食商人、犹太商人都曾活跃在麝香之路上。  相似文献   

2.
麝主要生活在陕甘、川蜀、西藏的山谷地带,取自麝的麝香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得到了广泛的利用。就唐代而言,麝香主要作为香料、药材等使用,既是贡品,也是活跃在丝绸之路上的主要商品之一,并形成了经由吐蕃输往海外的一条麝香之路。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前,西藏与祖国内地和南亚、西亚邻邦的政治文化与商贸往来,主要就靠有限的几条古老驿道,如唐蕃古道、茶马古道、麝香之路、丝绸之路。那时卫藏广袤地区只有数得出来的两三座城镇,若依人口数量排序,大概除了拉萨、日喀则,横竖总该排列到江孜了。今江孜城名满雪域的因素固然还有许多,但它作为距离亚东口岸最近,(250公里)成为当时印度与我国陆路商贸往来的第一大囤积转运商埠,应是最主要的因素。以这样的理解看,由江孜至亚东,横跨西马拉雅山主脉南北两大坡地的江亚公路便是集茶马麝香和丝绸之路于一身的要冲了。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彰,西藏与祖国内地和南亚,西亚邻邦的政治文化与商贸往来,主要就靠有限的几条古老驿道,如唐蕃古道、茶马古道、麝香之路、丝绸之路。那时卫藏广袤地区只有数得出来的两三座城镇,若依人口数量排序,大概除了拉萨、日喀则、横竖总该排列到江孜了。  相似文献   

5.
帖木儿朝及有关帖木儿朝的穆斯林史料张长利帖木儿朝(thetimdrids)是中亚蒙古人的后裔贴木儿继成吉思汗之后在中亚、西亚建立的王朝,凡传6代10余主,享国近140年(1370年~1507年)。明朝时期双方便有往来。我国对帖木儿朝的研究非常薄弱,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吐蕃大事纪年》为基本材料,分析了吐蕃王室成员的葬礼过程,讨论了王室成员逝世、停厝、剖殓、发丧、入土等仪轨。这些仪轨与PT1042的记载相互佐证,共同勾勒出吐蕃王室成员的葬仪习俗。通过对比汉文正史史料与《吐蕃大事纪年》,纠正了汉文史料中有关吐蕃赞普逝世时间的记载,正史记载吐蕃赞普的逝世时间往往是吐蕃告哀使到达唐廷的时间,如此以来就可以确定松赞干布的逝世时间。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对于小勃律的关注多集中于史地研究和吐蕃的对外扩张.斯坦因和沙畹最早基于地理环境,探讨了唐军在帕米尔高原的行动,推测了唐书中记载的地理位置.白桂思《吐蕃帝国在中亚》探讨了吐蕃向外扩张的七个阶段,森安孝夫《吐蕃の中央アジア進出》中围绕军事地理论述了吐蕃在中亚的军事活动.  相似文献   

8.
契丹族建立的辽朝(907-1125年)雄踞北方100多载。其自北魏始与中原王朝有往来,及至隋、唐、五代、宋等,政治、经济、商贸往来连绵不绝,并与中亚、西亚诸政权也有交往,从而形成了其所创造的文化和艺术的独特性。本文通过对几件兼具实用和装饰功能的玉盒佩的介绍,以揭示辽代玉器独特的草原风貌及中原文化、佛教文化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唐末宋初于阗王国的社会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末宋初是于阗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尽管摆脱了吐蕃的统治重获独立 ,但是伊斯兰教势力进入中亚却阻隔了佛国于阗与西方世界的政治与经济联系 ,与西方丝路贸易的中断对这一时期于阗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与内地的各种联系反而得到了加强。总的来讲 ,这一时期于阗王国的社会经济基本处在停滞状态 ,丝绸之路的畅通对于沿途各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0.
公元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上的各部落在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的旗帜下实现了统一。此后不断扩张,先后占领了叙利亚、巴勒斯坦、伊拉克、波斯、甚至远到北非、西班牙和中亚,成为横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大帝国。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伊斯兰教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人们日常生活和商贸活动中所必须的钱币也随之不断演变,并最终完成了阿拉伯化,发行、使用了纯阿拉伯文的钱币。  相似文献   

11.
唐蕃长庆会盟后,吐蕃与唐朝和解,回鹘与南诏政权随之也与吐蕃会盟和好,通使往来。唐朝联合回鹘、南诏共同对抗吐蕃的战略格局也随之瓦解。敦煌汉藏文书和传世汉藏史籍对这一史实都有相应记载,可以相互印证,只是有的藏文史籍记载这一史实发生的具体时间有误,将其与其他历史事件混淆。吐蕃同回鹘、南诏的和解对吐蕃大力崇佛及唐蕃维州事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亚位于亚欧两大洲的十字路口,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东西南北文明的重要纽带,古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枢纽,其战略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公元11至13世纪上半叶是中亚伊斯兰化时期。本文从物质文化、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三个层面剖析了伊斯兰教对中亚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亚位于亚欧两大洲的十字路口,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东西南北文明的重要纽带,古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枢纽,其战略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公元11至13世纪上半叶是中亚伊斯兰化时期。本文从物质文化、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三个层面剖析了伊斯兰教对中亚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1500年布哈拉汗国的建立拉开了中亚近代史的序幕。乌兹别克人的南下加快了河中地区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往,促使汗国经济发展步入转折期。在继承和变革帖木儿王朝经济制度的前提下,16世纪汗国的农牧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手工业进一步完善,对外贸易重新活跃,从而对中亚近代文明交往产生了深远影响。乌兹别克人在与河中地区各民族频繁交往的过程中,其经济生活逐渐转向农业,并接受中亚传统的伊斯兰教,从而实现了中亚农耕文明和伊斯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藏族是多民族的中化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支较大民族。远古以来就勤劳地开发着青藏高原。中古时代兴盛崛起叫做吐蕃(或蕃,音勃bó),公元七至十世纪间,活跃在南昭、河陇、西域四镇等地。领有西南、西北、直抵中亚一带的辽阔地域,有声有色地称雄于世,名号大蕃,籍贯穿上述各地的丝绸之路可为纲络的便利,与各地众多兄弟民族结成种种亲密关系。还与南亚、中亚、乃至更遥远的邦国或民族有过许多往来。通过这些民族交流和国际交往,古代藏族不仅迅速发展了自己的社会文明,同时对于华夏之邦的缔造与发展,对于世界文明的交流与进步,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对此国内外学者们  相似文献   

16.
郭元振与丝绸之路金辉横亘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是我国和中亚、西亚以及欧洲等地相互往来的友谊之路,也是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自汉以来,为了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维护西域各少数民族和睦相处的社会环境,历代仁人志士都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其中唐代凉州都督郭...  相似文献   

17.
由于相关史料的缺乏,特别是由于安史之乱后唐朝势力撤出了中亚,汉文史料中有关天山地区的记载非常稀少,因而文化转型前夕当地的政治、经济形势,至今并不清楚。本文不同意美国著名中亚学者普里查克关于文化转型前中西部天山地区存在着一个强大的葛逻禄汗国的观点,并且用穆斯林文献和汉文文献的比勘,说明当时的中西部天山地区处于政治分裂之中,这种政治分裂扫去了伊斯兰教发展道路上巨大的政治障碍,为某些部族接受新的宗教信仰并进而发生根本性的文化转型,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西亚新发现的早期伊斯兰织锦的艺术风格,从青海都兰吐蕃随葬品中分辨出一组以鹰纹和凤纹图案为特点的伊斯兰织锦。这个发现进一步证明,伊斯兰艺术不仅受拜占廷、波斯和粟特艺术影响,而且得益于遥远的中国文化,伊斯兰艺术中的凤凰就源于唐代艺术。  相似文献   

19.
《通典》是第一部为吐蕃设立专传的史书 ,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 ,吐蕃的族源风俗与典章制度 ;第二 ,吐蕃大事记及唐蕃关系大事纪年 ;第三 ,吐蕃大相论钦陵与唐朝使者郭元振的长篇对话及郭元振上疏文。本文认为《通典·吐蕃传》是唐代人所著唐代吐蕃史 ,可靠性更高 ,同时也保存了不少为两唐书“吐蕃传”所忽略的珍贵史料 ,值得研究者给予新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一批流散海外的吐蕃文物的初步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吐蕃文物曾通过不同途径流散于海外,主要包括金银器与织锦。从中反映出吐蕃作为七世纪以来兴起于青藏高原的强大政治集团与唐、粟特、萨珊波斯等都有着密切的文化联系,并已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金银器制作风格;以对兽纹为主题的织锦是吐蕃人最为喜好的"番锦"之一,有可能为粟特锦,也有可能为包含粟特锦、波斯锦等中亚风格在内的"胡锦"。吐蕃银器上的纹饰更是多见于吐善时期的装饰性图案当中,并且影响到以后的藏族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