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服饰文化是一门古老的文化,西藏人民是一个热爱美、追逐美、离不开美的民族。如同信仰一样,他们把对美的追求当作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贯穿了四千多年的时空和生存的全过程。可以说西藏人民的创造之美、精神之美以及由这种审美活动所产生的物质成果,无所不在,无所  相似文献   

2.
王辉 《文物春秋》2001,(4):54-62
托林寺又名托丁寺、脱顶金寺等,意为飞翔之寺,位于西藏西部阿里地区札达县境内,是藏传佛教后弘期非常重要的一座寺庙,它对西藏后期建筑及内地密宗建筑都有深远的影响。1997年-1999年,根据国家物局的安排部署,河北省古建研究所、陕西省考古所、西藏物局等单位共同对其进行了调查、发掘和维修工作。托林寺和河北省承德市的普宁寺一样,均以西藏山南地区的桑耶寺…为蓝本,深受印度早期寺庙建筑的影响。但托林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环境,在建筑艺术上有很多独到之处。现对托林寺的主体建筑迦萨殿  相似文献   

3.
姑苏读园     
正"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苏州园林具古典之美,一在景致,一在人文。"中国园林是世界造园之母,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苏州园林享世界之誉,融自然美、建筑美、艺术美于一体,被整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清泠一沧浪以一座亭命名一座园,少见。苏州名园沧浪亭即是。沧浪亭是元老级的,为现存苏州园林中的"NO.1"。但它的宣言却是清贫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是《楚辞》中渔父的话,表白的是风清月白的一片豁达。  相似文献   

4.
佛塔在藏区随处可以见到。它作为佛教信徒的崇拜物与寺庙并存,但也有离开寺庙独立存在的佛塔。在整个藏区佛塔建筑起源于何时,虽不见权威定论,但可以推测出它是佛教传入西藏的产物,那么距今应该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在古印度,塔是一种纪念性的建筑或者作为贵族阶层死后躯体装藏之地。佛塔建筑随着佛教在西藏的传播进入西藏并得以弘扬。佛塔在西藏既作为崇拜的对象露天而建,由信徒绕塔转经;又作为灵塔,在高僧大德圆寂后装藏真身法体或遗骨作为供奉对象摆在室内让人朝拜。在藏传佛教的历史上,佛塔同佛寺、佛像、佛经一样举足轻重。佛塔建筑的发展轨迹和不同时期发展特点在藏传佛教前弘期(公元七世纪中叶至十世纪初)和后弘期两个不同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5.
色釉西藏     
正釉里寻"她"千百度李泉又要去西藏了,这是第24次。与以往不同,与其说是"去",不如说是"回"。他这次是"回归"举办瓷画展,是呈现一场陶瓷艺术与大美西藏的灵魂交融,是对给了他创作源泉、激发他创作灵感的圣地以回报。20世纪90年代,他自驾进藏,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徒步神山冈仁波齐……脚步踏遍西北、东南、东北等地,行程上百万千米。  相似文献   

6.
都说:"去西藏没去过纳木错圣湖就等于没有去过西藏。"如果西藏是幅山水写意,那纳木错圣湖该是那神来之笔了;如果西藏是首千古礼赞,那纳木错圣湖该是那绝世之歌了;如果西藏是位倾城倾国的天香,那纳木错圣湖该是什么呢?一定是她明眸善睐的一双秋水了?纳木错圣湖一定是西藏的"心灵深处",要不人们入藏怎么非要去纳木错圣湖呢?  相似文献   

7.
正在我们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历史悠久,并且随着纸的出现,折、剪、刻、染、衍等各种"纸艺"百花齐放。形式多元、富有创造力的纸艺课程也成为了我园的特色课程。为挖掘幼儿艺术潜质,在开展好纸艺课程的同时,我园设置了许多灵动、有趣、好玩的纸艺区域,引导幼儿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纸艺之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纸艺之美。一、创设灵动的纸艺区域1.合理利用空间,巧妙设计区域。我们利用活动室的一  相似文献   

8.
中情局、"记者无国界"组织和"国际援藏网"等外国势力,在所谓"西藏问题"上的所作所为,并非一时心血来潮。它们企图分裂中国,搞"西藏独立"的险恶用心由来已久,有其深刻的厉史原因。3月27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答记者提问时严肃地说:"所谓的‘西藏独立’是怎么产生的?大家可以去查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人类文明瑰宝,流传至今,它是东方传统景观之魂,而景石作为园林景观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是核心之所在。只要是园林就必定会有石,没有石也没办法形成园林,景石在古典园林艺术中是尤为重要的,是园林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在园林设计中,造园必有山,无山不成园。假山是园林的主景与骨架,假山以土、石等为材料,自然山水作为设计蓝本,运用艺术的手法加以提炼,用人工再造的山水景物,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浓缩山水之美,体现出了"虽为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给人一种身处大自然的感觉。本文对景石特性、空间布局、设计方式方面进行了剖析。对于景石设计,有大胆的创新和尝试。园林空间造出符合时代审美文化的山石景观,表达形态之美、人文之美与生态之美,烘托历史底蕴,提高园林设计文化品位。在景观设计中,山、水、植物、建筑为设计基础,用置石结合植物、水体、建筑、道路,依托场地地形组成不同的园林景观。从而创造出有生态效益的环境,体现园林设计中景石美感。  相似文献   

10.
书讯     
《中国西藏》2013,(6):86-86
《笔尖下的西藏》编者独具匠心地以西藏为主题,力求以文字之美重塑西藏之美、之厚重,立意新颖,别具一格之外又紧跟当下文化潮流。《笔尖下的西藏》收入阿来、裘山山、马丽华、于坚等乍家书写西藏的散文作品。其中作品涉及纳木错、山南、布达拉宫、果洛、盐井、玉树、甘南、川藏线、青藏线、阿里、香巴拉、墨脱等著名景点和人文遗迹最多的地方,是一本有助于西藏自助深度旅游,并对民族文化、自然风貌有着实证生质的书写,呈现了藏民族和汉民族在人间高地上的种种身体与心灵印迹。作者:阿来等,已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于201 3年8月出版,定介39元,ISBN:9787539963112。《走遍藏北无人区》你想一睹"地球第三极"的风采吗,你想领略藏北草原灿烂的文化吗?《走遍藏北无人区》以当代新闻工作者唐召明写实求真的笔触,讲述了自己二十多年来亲历神秘草原、拍摄野生动物,以及藏北牧人在"生命禁区"里的生命情态、昔日无人区变成今朝繁荣新牧区、走集体似道路乡村的神奇见闻、中央企业援藏带来的种种变化、京藏两地众人血浓于水的情谊,还讲述了藏北四次大规模科学考察的惊人发现、壮丽的山川风貌、生动有趣的民间传说、国家羌塘自然保护区的珍禽异兽等  相似文献   

11.
张宝琦  李哲  车希尧 《神州》2013,(9):208-208
中国古典戏剧的审美特质中,由《周易》等哲学典籍衍生出的"太极美"的思想,尤为突出。其中包含太极图形所呈现的含蓄之美,中和之美和程式之美。本文重点分析中国古典戏剧中的"太极之美",试发掘它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一个拥有四百多年历史传承的古老村落,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措高村的建筑独树一帜。当地人就地取材,以木石为建筑整体框架,在样式、色彩、选材、用材、装饰等多方面继承了工布建筑的传统,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营造的密码"西藏建筑大体分为四类,除去宫殿寺院等佛教建筑,藏南谷地的碉房、藏北牧区的帐房、雅鲁藏布江流  相似文献   

13.
正在西藏有一种说法:"西藏是世界的屋脊,阿里则是世界屋脊之屋脊。"在阿里,还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谚语:"这里的土地如此荒芜,而通往它的门径如此之高,以至于只有最亲密的朋友和最深刻的敌人才会前来探望我们。"让我们一起进入西藏之西,阿里深处的阿里。  相似文献   

14.
赵莉 《丝绸之路》2006,(9):34-37
如果说布达拉宫是西藏的标志性建筑,代表了西藏的精髓而非看不可的话,那么,大昭寺和八角街也不能不看了。因为大昭寺距布达拉宫最近,只有1公里。这是一个名的寺院,拉萨老城就是以它为中心建成的。而八角街不仅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贸易市场,也是去大昭寺转经的必经之路。大昭寺内外,集中地体现了西藏的化、民风和民俗。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著名美术家李焕民先生于2016年4月与世长辞,他在我国美术史和培养少数民族美术家方面做出的贡献,却长留人间,令人钦佩和怀念。1930年,李焕民先生出生于北京,1947年入北平国立艺专学习,1948年赴解放区,建国以后调中央美院"美干班"学习,1951年毕业调四川美协工作,一级美术师。自1953年开始,李焕民以美术工作者身份去西藏和藏区深入生活。曾去西藏、甘孜、阿坝等地农牧区30余次,每次  相似文献   

16.
《西藏人文地理》2020,(2):158-159
《发现西藏》作者:李栓科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内容简介:本书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与西藏自治区旅游发展厅合作发起的寻找西藏100个最美观景拍摄点项目,通过梳理西藏自治区内的古建筑、寺庙、园林、雪峰冰川、湖泊湿地、高寒草原、河流、宽谷、峡谷、土林、遗址等旅游景点,从摄影最佳季节和最佳角度,发掘出100个最美的观景拍摄地,将西藏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隆重地呈现给读者、旅游者和摄影爱好者,以期让更多的人了解西藏、爱上西藏,享受光与影、美景与镜头所带来的视觉盛宴和一段独特的自助行。  相似文献   

17.
房璨 《沧桑》2014,(2):213-215
徐志摩《海韵》诗回环往复的重章,富有节奏的律动,似一曲华尔兹,舞出了它的音乐美;色彩分明的意象,如油彩又似素描,描摹了它的绘画美;参差错落的诗行,似汹涌起伏的海浪,构成了它的建筑美。本文从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三个方面对《海韵》进行解读,从中可以透视诗人内心的咏叹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试论1949-1951年中国的印度政策与西藏的和平解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建立前夕 ,美国积极侵略西藏 ,独立后的印度也企图延续它从英国继承的西藏政策和在藏权益 ,西藏地方分裂分子在美印等国的支持下蠢蠢欲动 ,西藏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领导人决定以军事力量为后盾和平解决西藏问题 ,他们精辟地分析了有关国家在西藏问题上的矛盾冲突 ,利用印度维持其在藏利益的政策 ,找出了外交上的突破口 ,在坚决反对其干涉内政的同时争取与之早日建交并修正此前的对印政策 ,有效地制约了美国对西藏的干涉 ,使西藏和平解放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9.
徐志摩《海韵》诗回环往复的重章,富有节奏的律动,似一曲华尔兹,舞出了它的音乐美;色彩分明的意象,如油彩又似素描,描摹了它的绘画美;参差错落的诗行,似汹涌起伏的海浪,构成了它的建筑美。本文从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三个方面对《海韵》进行解读,从中可以透视诗人内心的咏叹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最近网友爆出"新四大俗",骑行去西藏也在其中.在这里我想谈谈时下流行的这种旅行方式——骑游,它俗吗?骑游,作为一种简便、经济、环保的旅行方式,在欧洲的发展比较早,也比较成熟。有着自行车旅游者天堂之称的瑞士,不仅拥有美丽的风景,更是建立了专门的的自行车道和标志系统等完善的服务体系。骑游在我国是最近几年在民间自发兴起的,并日渐成为一种时尚。早期的旅游多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回家什么都不知道,是"旅"和"游"分离的浅层游。而骑游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和兴趣走走停停,尽情欣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