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西藏,“团结族”是人们对父母分别是藏、汉族人的家庭的幽默戏称。 很少有人知道钱利军的藏族名字“索南加措”,只有他的藏族母亲叫他这个名字,这个名字只在母子之间使用。他的外公是青海藏族,外婆则是昌都藏族。  相似文献   

2.
孙健 《中国西藏》2020,(1):29-29
"时间真快,今年《中国西藏》杂志已经创刊30周年了,我也算是见证者之一了。"对于中央民族大学中国边疆民族历史研究院的喜饶尼玛教授来说,《中国西藏》杂志已经显示出而立之年的精气神,从创刊到现在,他见证也参与了《中国西藏》的成长。最早的投稿人之一"我1982年毕业,一直在中央民族学院藏族研究所(今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工作。  相似文献   

3.
路有几道弯     
正西藏青藏公路分局六个养护段养路工:纳赤台石培福及父亲石毓兆李充善五道梁薛登科88岁甘肃武威儿子薛生树雁石坪才仁加毛父亲赵格达藏族安多扎培父母洛桑更嘎藏族那曲昂清藏族当雄杨万忠父亲杨露元驮工当年格尔木西藏基地的筑路工多数已经故去了,我们没有机会听他们说说心里话,这是一大遗憾。但第一代养路工还有在的,虽然不多,却也值得庆幸了。那是一群曾经生活并奔波在路上,永远牵挂路的人。走在青藏公路上,就是走进他们的青春里,踏在他们的脊背上,奔跑在他们的皱纹里,穿行在他们的心尖上。  相似文献   

4.
早在几年前,通过新闻媒介和同朋友的交谈中,我多次听说过叶星生这个闪光的名字和他为抢救西藏民俗民间文化艺术做出贡献的动人事迹。我作为一个从事藏族历史教学和研究藏学的人来讲,早就为叶先生的敬业精神所感动,并且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够亲眼目  相似文献   

5.
初次进藏,随母亲搭乘一位藏族师傅的大货车。师傅的名字叫丹巴木隆,精瘦精瘦,却十分开朗豪爽,喜欢边开车边放声歌唱,拖着悠长的曲调,嗓音宏亮,其性格与嗓音和他的身材极不相称。听妈妈称呼他“丹巴木隆师傅”,只觉得他的名字太绕口。几个回合混熟后,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在拉萨举行的西藏首届“十佳新闻工作者”颁奖大会上,一位最年轻的藏族记者领奖时,受到与会同行们的热烈鼓掌。他的面孔很少为人所识,但他的名字却随着一篇篇文稿而厂为传播。这位年轻的新闻工作者中等身材,两眼炯炯有神,一看就是一副非常精干的样子,他就是西藏日报社记者兼光明日报驻拉萨记者益西加措。益西加措出生在西藏阿里地区日上县一个牧民家中,从小就随父亲出去放羊。他那握过羊鞭的小手自从拿起笔来,就再也不愿放开。他在阿里读完小学和中学后,来到西藏民院和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学习。6年后,他获得了法学学士学位。…  相似文献   

7.
据考证:他是萨迦法王八思巴的传人十世班禅大师洛桑赤列伦珠确吉坚赞离开我们已经8周年了,时间的流逝并未冲淡我国各族人民对他的怀念。他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热爱自己的民族和中华各民族、热爱自己所信仰的宗教,他为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族人民亲密团结所做出的巨大努力,他对西藏的和平解放和繁荣发展所作的重要贡献,永远留在各族人民的心中。十世班禅大师在世时曾经说过,他的家乡是青海省循化县文都乡。他的家族是西藏萨迪款氏的后裔,与元代的帝师八思巴同姓,历史上就与西藏和中原有密切关系,希望研究藏族史的学者探讨一下…  相似文献   

8.
正明末清初开始前往中国西藏及藏族地区游历或传教的西方旅行家、探险家或传教士中,有人撰写了各种游记或笔记。他们最早记述了西方人对于中国西藏、藏区和藏人的了解,并将其介绍给外部世界。其中有一个给自己起了汉文名字的美国人柔克义(William Woodville Rockhll,威廉·伍德维尔·罗克希尔,1854-1914年),很可能是最早踏上中国西藏土地、最早接触西藏和认识藏族的的美国人。他肯定是当时美国、甚至整个西方世界最权威的藏学家之一。他对于西藏历史、语言和  相似文献   

9.
索穷 《中国西藏》2015,(2):32-34
雪山下的一盏酥油灯,为他钟爱的西藏教育与社会公益事业燃尽了最后的光焰;一位见证新西藏发展巨变,充满传奇的西藏人,于2014年12月5日安详辞世,他就是扎西次仁先生,曾任西藏自治区政协委员、西藏大学副教授,著名的藏族教育工作者,慈善和社会活动知名人士。跨越时代重获新生2014年3月28日,星期五,我已记不清多少次走进扎西次仁先生那间简朴的家,邻近是熙熙攘攘的拉萨古城八廓街,阿妈桑吉啦站在门口委婉地告诉我说扎西老病了,需要静养,是否改天再来。本想留下两句安慰的话就离开,在屋里咳嗽的扎西老听到我的声音让阿妈啦把我让进去,问我有什么事。我十分敬重扎西老,一直这样称  相似文献   

10.
德吉 《中国西藏》2005,(2):51-54
再没有比李局长更藏族的藏族,然而他递给我的名片上却印的是那么响亮、富于革命意味的名字。他讲一口地道的藏语,也讲一口流利的汉语。看着他那张典型的藏族人的脸,我的第一个问题是,“您的藏名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据报载钱穆教授于1990年8月31日在台北病逝,享年96岁。钱穆教授是我抗战前在北大史学系学习时的老师,今闻他的谢世,悲痛异常!不禁使我想起他在北大红楼任教时的情况。今将我所了解的他的事迹略述如下: 钱穆字宾四,江苏无锡人。他还在上中学时,因反对中学开设修身课,被同学们推选为代表,向学校当局交涉,要求取消修身课。学校负责人说,谁反对修身课,可以签名,钱穆挺身而出,首先签名。不意他一人签名后,学校当局便宣布停止签名,结果签名单上只有他一个人的名字,学校当局便把他一人开除学籍。时已临毕业考试之际,他既无权参加考试,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对口支援西藏工作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参与者,我亲身感受到改革开放给西藏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叫斯朗·丹增曲培(以下简称丹增),藏族人,1971年2月出生在拉萨。我的少年时期在雪域高原长大,初中之后在内地的西藏中学读书,已扎根湖北三十余年。我的一家是一个"团结族",我是藏族,我妻子陈娟娟是汉族。我们家也有"团结族"的传统,我爸是汉族,我妈是藏族,在西藏我们把这样的家庭叫"团结族",意为"民  相似文献   

13.
正西藏!西藏!西藏!敬庭尧又想到了西藏,那些善良的西藏人的面孔一个个出现在眼前,那些壮美的西藏雪山一座座向他奔涌而来。如果用藏传佛教的"转世"术语,可以说,敬庭尧在这一夜转世重生了!敬庭尧没有任何犹豫,他再次走向西藏。他在八廓街走过一圈又一圈,他研读西藏相关的书籍,他拜访—位又一位老西藏和藏族朋友,一个宏大的创意出现了——《天上西藏文成公主》!  相似文献   

14.
正13岁时,一张海报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31时,渴望求学与实现后的大学生涯让她受益终生;中年时,她的精彩人生仿佛才开始……而这所有的一切都缘于她与藏族原生态舞蹈艺术——热巴的结缘。泽吉说:"我喜欢‘热巴皇后'这个称呼!我觉得,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个称呼对我来说是最好的一个奖。"年少时的任性,首次结缘热巴艺术上个世纪80年代初,13岁的泽吉已在老家昌都上到初中。一天,一张贴在街角的海报吸  相似文献   

15.
林艳 《中国土族》2012,(3):11-12
在互助土族自治县,有这样一位藏族老师,他17年如一日默默奉献在土乡大地,用一腔炽热的情和满心的爱坚守在教育战线。虽然他的名字后缀了很多诸如县级"三育人"优秀教师、海东地区"助人为乐"道德模范、"海东好人"等荣誉,但他最为自豪,也让百姓交口称赞的是他作为一名普通乡村教师,给予学生的那份关爱和深情。  相似文献   

16.
感受西藏     
提起西藏,我砰然心动。"黄金屋"中关于雪域童话般的描述,谜一样的藏传佛教,还有巍峨的雪山,高原的蓝天白云,无不令我暇思万千。当一群意气风发的同学少年在暑期相约结伴赴藏时,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尽管作出这个决定时离出发时间已经很近了。听说还有德国同学与我们踏歌同行,对西藏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新结识的藏族朋友从北京出发坐火车到西宁,在西宁又坐上了"豪华大客",开始了我们为期一个月的西藏之旅。汽车在格尔木休整时,一些藏民便陆续上车。上车的藏族有的穿着厚重的藏装,腰间别着长长的藏刀,有的则穿着绛红色袈裟,看起来…  相似文献   

17.
西藏印章艺术传承着两千多年的藏族文明,凝聚着藏族历史文化遗产的无限风采。我从小非常爱好雕刻汉篆印章,当1985年第一次接触到西藏印章时,我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20年来,我一直生活在西藏,潜心于对藏族印章文字、图纹、印纽的研究,足迹踏遍了整个西藏及青、甘、川、滇等藏区,走上了漫漫的收藏、  相似文献   

18.
1947年的秋天,周汝昌的命运被一只装着书的篮子所改变。他的名字从此与《红楼梦》相关联,直到他于2012年5月31日去世.几十年中,人们想到他时,头脑里浮现的第一个词是:红学家。尽管他并不愿意如此被人称呼。  相似文献   

19.
藏王故里     
正聂赤赞普作为藏族历史的开端,他是传说中吐蕃历史上的第一位赞普,也就是藏地第一位"王",留下有确切记载、完整的王统世系,传到松赞干布时已是第33代。藏地文明的许多"第一",都可以追溯到这个源头。他修建了藏地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几乎在所有藏地史书中都会被提到。在藏地人心中,那就是藏族文明的起源。  相似文献   

20.
扎洛 《中国西藏》2005,(5):94-95
十多前,一位朋友撰指出藏族化正在形成一股新的人热潮,他的意思是说,不仅有关藏族化的学术研究将持续走强,就是大众化层面上的“藏族化热”也将日炽月烈。的确,藏族化热起初还只是一些从域外归来的谈资,因为他们在欧美国家分明感受到了大众对西藏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