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明焱 《神州》2010,(2):38-39
周末去看过了《十月围城》,我承认直到现在,我还是沉浸在怅怅的忧郁寂寥中。  相似文献   

2.
高涛 《神州》2012,(17):1-1
《围城》这个故事,钱钟书采取独特的视角,开辟出了一片文学的新视野,从而给中国文坛甚至世界文坛带来了深远影响。本文将从"围城"中的女性形象、知识分子和平淡基调三个方面对《围城》一书"围城"意象的体现方式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高磊 《神州》2011,(20)
钱钟书通过《围城》的讽刺艺术,淋漓尽致的展示出杰出的幽默艺术与讽刺才能。分析《围城》中讽刺艺术可以加深对作品艺术价值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4.
高磊 《神州》2011,(9):5-5
钱钟书通过《围城》的讽刺艺术,淋漓尽致的展示出杰出的幽默艺术与讽刺才能。分析《围城》中讽刺艺术可以加深对作品艺术价值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5.
汪涛 《神州》2011,(8X):47-47
方鸿渐是《围城》中个性独特的一个主人公,他的人生轨迹就是“围城”的体现,在教育的围城中失去自我,在恋爱围城中无所适从,在事业的围城中苦苦挣扎,在婚姻家庭的围城中焦头烂额。  相似文献   

6.
黄少科 《神州》2013,(13):1-1
钱钟书先生是当代中国的文化巨人,当之无愧的"文化昆仑"、"学术泰斗"。他兼学者、教授、诗人、作家、翻译家于一身,尤其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他出版了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学术巨著《宋诗选注》等等。随着《围城》被译成数十种文字在各国出版,钱钟书在海外引起了不小  相似文献   

7.
这两天老有人问我《十月围城》好不好看。 那么从电影的角度来说,跟李连杰时期的《黄飞鸿系列》差不多水平。外片的话可参照《野鹅敢死队》。  相似文献   

8.
文坛杂忆     
1980年11月,人民学出版社将钱钟书的长篇小说《围城》重印出版后,畅销一时,许多报刊纷纷发表评论章。《艺报》拟请李健吾先生撰。  相似文献   

9.
钱钟书博学多能,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绩,是当代著名的学者和作家。他的著述,如广为传播的《谈艺录》、《管锥篇》、《围城》等,均已成为20世纪重要的学术和文学经典。  相似文献   

10.
近期上映的《十月围城》是一部具有主旋律意义的动作片,展现了革命党和清廷暗杀集团在香港展开的暗杀与反暗杀的生死决斗。  相似文献   

11.
5月14日,陈可辛把4张大海报贴到了第62届戛纳电影节的开幕式上:《血滴子》、《钟馗》、《皇后大道开膛手》、《财神》这4部风格各异的华语电影,加上正紧锣密鼓拍摄的大片《十月围城》,一共5部,成了陈可辛"人人电影"第一束重磅炸弹。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情势下,这似乎昭示了华语电影逆市上扬的信心,除了陈可辛,谁敢这么玩?  相似文献   

12.
王齐 《南方文物》2013,(2):108-112
当历史领域的"宏大叙事"模式渐渐被片断的、断裂的现象所取代之时,《夏鼐日记》的出版不仅为我们全方位了解这位学术大师的心路历程提供绝佳的机会,而且还能成为研究中国现代学术史乃至现当代历史的有益"增补"。与夏鼐先生同时代并有着相似经历的钱鐘书先生也留下了名著《围城》。本文尝试着对《夏鼐日记》前三卷和小说《围城》这两部不同的"作品"进行"互读",以期进一步理解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及那一代学人的风范。任何"作品"都无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视角",但倘若各种不同的"视角"彼此交织、互为补充,那么,关于"过去"图景的立体"拼图"就会趋于完整。  相似文献   

13.
裴恒高 《沧桑》2009,(5):241-242
本文将阎连科的《风雅颂》与钱钟书的《围城》进行比较分析,阐述了二者在深层内涵上的相似性。二者都具有强烈的文化批判色彩,对现代文明背景下的高级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与人性异化进行了露骨的剖析,但其犀利与绝望之余仍不失生存的勇气与信心。  相似文献   

14.
来信     
《十月围城》来之不易!华语电影登上封面,也说明今年确是两岸三地电影人作品的丰收年,"大片"接踵而至,商业包装以及不依不饶的推广,已成习以为常的范式。  相似文献   

15.
清迈,满踏     
当第一次出国晃荡提上日程,泰国清迈成为首选。为什么选择这里,因为《小城故事》?因为邓丽君?因为只想找个清静的异乡,去安静随性的体验另一番风情、心情?还没想清楚确切的答案,人就已经踏上了清迈。  相似文献   

16.
阮言 《中华遗产》2011,(9):154-157
“中国的共和时代,我是看不到了,希望你们能看到”沉重悲怆的话音刚落,一粒子弹就击穿了演讲者的额头,惊骇的听众围拢死者,一声声呼唤着“杨老师”……这一幕取自电影《十月围城》开场戏。  相似文献   

17.
“当时有报道说,《上海滩》播出时,很多地方犯罪率为零,因为那时还没录像机,电视台只放一遍不重播,大家都去看电视了”。  相似文献   

18.
张懋镕 《文博》2006,(6):80
今年五月,我应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之邀作短期访问。事后,朋友们问我:阿里山去否?回答:没有;再问:日月潭去否?回答还是没有。问者感叹:那你做什么去了?我说买书啊!此次台湾之行的最大收获是买到了一套刚刚出版的由历史语言研究所同仁编辑的《新收殷周青铜器铭文暨器影(?)编》(下简称《新收》),我非常满意,因为这是一部我心仪已久的书籍。  相似文献   

19.
1992年.周忆军(阿忆)第一次与英达见画.“一堆人的一个研讨会上,《围城》刚播不久,他挺红的,好多人挤卜去给他塞名片……”  相似文献   

20.
作为今年最后一部重要的华语电影,《十月围城》以凌厉的宣传攻势,开始进行例行的眼球轰炸:全国范围的报纸和电视宣传,衣香鬓影的开幕仪式,集束式的明星导演访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