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郑州市博物馆藏有一座唐中和五年(885年)造“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石幢。该幢原立于郑州开元寺旧址(现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1963年被公布为河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4年移至博物馆保存。经幢用多块青石雕砌组成,通体呈八棱形柱状,由幢座、幢身、盘盖、造像柱、幢盖等5部分组成,残高3.5米。幢座分上下两层。下层呈八棱形柱状,高0.26、每面宽0.35米(图一)。八个立面上各雕一壶门,内减地雕护法狮、  相似文献   

2.
杨全 《华夏考古》2020,(1):98-106
2016年8月,洛阳匾额博物馆前施工时挖出一件唐代石幢的幢身,据其刻铭可知,该石幢立于唐天宝三载(744年),为彭城县尉张悌所立,其上所刻经文为《佛说业报差别经·施灯明功德品》。经考证,该石幢应为唐代佛寺灯台的幢形灯身。此外,张悌为比丘尼之"养男"的身份也为同类刻铭中少见,为研究唐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材料。  相似文献   

3.
<正> 近几年来,笔者陆续对豫北地区的新乡、汲县、温县和沁阳等四县的五座经幢进行了调查。这五座经幢中,有唐代的三座,即新乡县开元四年、开元十三年经幢,沁阳县开元十八年经幢;五代的两座,即温县天福二年幢和汲县开运二年经幢。这五座经幢现保存都较完整,均由幢座、幢身和幢顶三部分组成。现将调查结果简报如下,并对有关的一些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以供研究者参考。 新乡县开元四年经幢  相似文献   

4.
保定西夏人探源──从西夏文经幢、老索神道碑看保定西夏人周圣国1962年,保定市韩庄发现了西夏文石幢,证明了在明代中叶保定附近居住着一批西夏人。据郑绍宗、王静如先生介绍:"幢文所记西夏人,不仅有建幢者、寺院住持、写西夏文字人和死僧姓名,更重要的是记出助...  相似文献   

5.
今年一月,我們乘假日旅行,實測了浙江海寧縣硤石(又名硤川)镇的惠力寺唐咸通二經幢。海寧有唐石幢五座,都刻有尊勝陀羅尼經。在城中安國寺有三座:一是建於唐會昌四年(公元八四四);一是建於唐咸通六年(公元八六五);另外一座無年月,據陳仲魚(鱣)的考證,可能建於  相似文献   

6.
毕丹紫玉 《文物春秋》2012,(4):61-63,80,1
大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位于卢龙县城南,为八棱形多层式石质建筑,高10米,分幢座、幢身、幢顶三部分。幢身共分6层,现基本保存完好,底4层为石刻文字,上2层雕刻佛像,除第四层幢身为明万历年间所建外,其余为金代大定年间重修。本文对此经幢进行了简单考证。  相似文献   

7.
据笔者统计,海外的郑和寺庙至少有17座,都在东南亚。其中印尼和马来西亚最多,分别占7座和4座。见下表: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地区有着丰富的寺庙资源,多为藏传佛教,其建筑内部大多绘制有精美的壁画。为了了解这些壁画文物的保存情况,我们对西部区的五座寺庙进行了前期现场调研,结果发现:多数壁画文物保存状况不容乐观,寺庙管理者缺乏文物保护意识,壁画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人为及自然破坏,急需文物保护工作人员介入,加强寺庙壁画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9.
《考古与文物》 2 0 0 1年第 5期刊有《新发现的“开元石幢”及相关问题》 (以下简称为《石幢》)一文。文章介绍了 1 993年在西安市西南郊带钢厂出土的唐开元年间石幢一块 ,并用较大篇幅对石幢的题记作了详尽考释。遗憾的是 ,这些考释大部分不能成立。我们先看《石幢》对题记的断句 ,即“故幢 ,主社 ,正郭 ,庆 1集 ,奉为开元神武皇帝 ,太子 ,诸王 ,公主 ,文武百官及法界苍生建立”共 33字。然后 ,《石幢》释“故幢”为“早年所雕”的幢 ;释“主社”为“主掌土地神”;释“正郭”为“正果”;释“庆集” (主要释“集”)为“生无量之义”;释“开…  相似文献   

10.
藏北寺宇     
在我工作的藏北,牧区的老百姓和整个西藏一样,大多数牧民都信佛教。 这里现有寺庙114座,其中格鲁巴(黄教)教派的寺庙有48座,噶举巴(白教)教派的寺庙有24座,宁玛巴(红教)教派的寺庙19座,本布教教派的寺庙有23座。  相似文献   

11.
龙华山     
龙华山街道办事处地处仙桃市城区东部,版上面积39.8平方公里。相传龙华山之地是一块很高的土台子,远望如同一座山。后来在土台子上建造了一寺庙,寺庙造型气势雄伟,显得特别高大,如一条长龙伏卧,于是人们便说这座寺庙属龙脉。有风水先生更是将卧龙说得活灵活现,说寺庙左右两边的低洼池塘是龙的眼睛,寺庙前的一条行人大巷是龙的口,附近的几条街是龙的身。于是人们称这一寺庙为龙华寺,将建寺的土台子称龙华山,后来逐渐将龙华寺周围之地都称为龙华山。昔日卧龙今日腾飞。自1993年以来,龙华山办事处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连续四年跌身…  相似文献   

12.
上海地区的唐代遗迹中,有一座屹立在松江县城内的石刻陀罗尼经幢。经幢残高9.3米,呈八角形。幢的台座、托座、束腰、檐盖各部分分别刻有卷云、海水、莲瓣纹饰和狮、龙、菩萨、天王诸相,结构谨严,气势雄大(见图)。这座经幢,最早见于宋《嘉禾志》。志中有"石幢"一条,下注:"望云桥南,此  相似文献   

13.
1967年5月,在朝阳市纺织厂大门南约40米处发现一座辽墓。墓内除出土一批随葬器物和一件墓志外,在1件陶钵内还保存着一副完整的围棋子。据当时参加发掘的朝阳市博物馆原馆长邓宝学先生介绍,这座辽墓为圆形砖室墓。墓门朝南,残缺的甬道高约1、宽约0.9米,墓底直径2.7米。方砖铺地。  相似文献   

14.
《幢记》若干问题考释——唐代洛阳景教经幢研究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洛阳景教石幢拓本,制作其《幢记》释文,并就现存残文,对《幢记》撰者、立幢人及其亲族的华化胡裔身份进行了考察,并分析了洛阳景教团的佛教化。同时,通过对相关历史的考察,作者推论《幢记》所云之洛阳“大秦寺”当始建於唐贞观年间。  相似文献   

15.
激战千家寺     
正千家寺,位于老山界脚下的今兴安县华江瑶族乡政府所在地千祥村。过去,这里是人们南来北往的重要交汇区,寺庙以接受朝拜的香客有千家之多而闻名。千家寺现遗存有一座"红军标语楼",它是一幢二层砖木结构的楼房,占地面积131平方米,建筑面积253平方米,是一幢山区常见的普通木楼。这座楼于1928年由庙宇改为学校。当年红军突破湘江后,来到越城岭老山界脚下的千家寺,为翻越长征以来的第一座高山作准  相似文献   

16.
唐会昌六年道教度人经幢赵灵芝,张体义郑州市博物馆现存一座道教《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经幢。该幢原立于郑州开元寺旧址(现郑州第一人民医院所在地)。1974年同《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经幢一起移至馆内收藏。这座经幢残损严重,仅存一幢身,由青石雕刻而成...  相似文献   

17.
一、平吉量汉墓平吉堡在银川市西南二十公里,堡子东北的平坦地带有一墓群,1972年,我馆在这里清理了八座汉墓,现将其中一座木椁墓的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该墓土坑竖穴,方向265度,无墓道,墓口以下至椁顶深1.6米的填土,都经夯实。  相似文献   

18.
渤海政权堪称唐朝时期的"海东盛国",其佛教文化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组成,其中渤海上京城的佛教文化是佛教文化传播兴盛的杰出代表。渤海有许多著名寺庙,并且出土了大量的佛像,城内的二号佛寺址,所遗石灯幢一座,这是渤海佛教文化之中的精品,这些都说明了渤海上京城的佛教文化之盛。佛教之中主要宗派,例如: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唯识宗、华严宗、禅宗等八个宗派在渤海时期也有流行。  相似文献   

19.
1981年4月,北京顺义县砖厂在马坡公社大营村外平地取土时,发现八座券顶砖室墓,其中六座被扰乱。现将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和顺义县文化局进行清理的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20.
2004年元月,在成都大慈寺工地挖管道沟槽时,于地下两米处发现一石经幢。此幢无座无顶,只余幢身。幢身高97厘米,六边形,略呈梯柱状,上边宽20厘米,下边宽22厘米。幢身上面的中心有长宽7厘米,深6厘米的凹槽,为连接幢顶的榫孔。幢身六个面的上端分刻“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字径6厘米。以下刻唐代高僧、终南山释道宣《妙法莲华经宏传序》和清代无名氏《重修多宝寺碑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