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何宏 《文博》2012,(2):50-53
博物馆工作重心向公众服务意识的强化,告诉我们博物馆服务时代已经到来。由此,对博物馆服务的对象——观众的调查研究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的博物馆只有真正重视观众、研究观众,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研究方法和成果,对博物馆观众的需求、心理、行为、学习模式等进行认真、细致、多角度的调查研究,科学的分析调查数据,以不同形式和特点的教育活动来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需要,才能了解观众、服务观众、吸引更多观众,达到融入现代社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一、调查的目的、对象和方法目的:了解观众参观博物馆的目的、兴趣、需要以及参观后的感受和反应等心理特点,从中发现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以求更好地发挥博物馆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提高和扩大博物馆在广大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对象:以青年人为主,调查表的发放形式以随机抽样为主.了解青年人中不同文化层次的机关、企业、事业等工人、干部和在校生(不包括小学生)的参观情况.对上述不同的被调查对象发放调查表共420份,收回344份,收回率为81.9%.  相似文献   

3.
赵爱军 《丝绸之路》2022,(2):165-170
从博物馆每年的游客量就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公众愿意到博物馆里学习知识、休闲娱乐。随着公众需求的变化,博物馆的功能也逐渐从当初的只注重文物藏品的收集保管到既注重文物藏品,同时也注重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发挥,教育职能成为博物馆的首位职能。在新时代,不断提升博物馆观众的吸引力和满意度成为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命题,本文主要以天水市民俗博物馆为例,通过观众满意度问卷调查与科学分析,来总结博物馆观众群体的状态、特点以及发展趋势,并且通过博物馆业务实践来探索增强博物馆吸引力和观众满意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许忆先 《文博》1989,(3):76-78,81
博物馆工作者根据自己的目的、愿望,将研究成果等信息通过宣传品、陈列展览等媒介传播给观众,而观众则根据自己的兴趣、要求有选择地接收信息,传者所传播的信息有一部分被受者接收,传播效果的好坏就取决于受者接收信息量的多少。一个有效的博物馆信息传播者将尽量缩小自己与信息接收者——观众的心理距离,用适于观众特点的传播方法去传播信息。因此,研究观众的心理、生理、观念、情感等特点,是信息传播者首要的课题。按心理学的定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决定了它的选择性,所以信息传播者必须  相似文献   

5.
游文新 《南方文物》2001,(3):132-133
博物馆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基地,传播的途径除了科学研究的成果之外,还有就是到博物馆的观众。博物馆与观众联系的纽带,一个重要方面是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每一座博物馆都有自己的陈列展览,但综观中国博物馆的观众状况,却并不令人乐观。一、博物馆的观众状况分析博物馆的门类很多,从历史类博物馆的观众数量看,有的人数较多,有的却比较稀少,大致可以划分出三个层次:如北京故宫博物院、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等,每天观众数量众多,平均超过千人,这可以算为观众数量多的一类。第二类则是观众数量在五百人至千人左右,有时超过千人…  相似文献   

6.
范小明 《丝绸之路》2011,(12):98-99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记忆、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免费开放是政府提供给人民的一种文化福利,使每个人能共享人类文明成果。观众调查是博物馆良性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信息获取渠道,也是实现博物馆活动贴近群众生活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写这篇文章,是因为基于这样一种认识:评判一个博物馆的价值,不仅要看它的收藏丰富程度,更要看它在鼓励公众参与和学习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来博物馆参观的公众无疑是博物馆能接触的数量最多、成份最复杂、最易受影响的博物馆观众.这些观众也显然是推动博物馆整个工作进步的重要力量,尽管常常被忽视.就某个观众个人的体验而言,今天博物馆的参观者很可能成为明日的、遥远的博物馆宣传者和义务的博物馆公共关系联络员.我们的职责是:必须尽我们的最大努力扩大每个公众积极、有益参观博物馆的机会.为此,从观众进馆参观到出馆的全过程中,我们必须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关心和照顾观众.让我们模拟一下这种角色,假如一个观众首次来博物馆参观,试想,我们应从哪些方面去关心他,使他在博物馆获得一种美好的体验?  相似文献   

8.
博物馆观众研究日益成为博物馆学的核心议题。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群体,博物馆对观众的行为、态度以及发展状况进行系统调查与评估,即所谓的观众导向型成为博物馆的主流模式。西方博物馆观众研究融合了不同的社会理论思潮,其操作实践与理论渐趋成熟。国内博物馆研究方面,台湾地区深受西方观众研究理论的影响,在自身实践的基础上生成新的研究范式,研究方法多样性,值得大陆地区借鉴。大陆地区的博物馆观众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研究范畴较窄,调查问卷不够完善,尚未形成系统的观众研究理论图式,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9.
观众心理与博物馆讲解接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通过学习《传播心理学》等著作,并结合实际工作体会,认为不同的观众群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反应,因此,提高讲解水平应做到“因人施讲”。  相似文献   

10.
本文全面论述了观众参与博物馆工作的意义,观众的层次、结构和如何适应观众各个层面的需要,加强博物馆的现代化建设,更好地发挥其为广大观众和社会服务的职能。  相似文献   

11.
博物馆通过展览将物品建构为展品的时候,也为观众的感官体验创造了条件。在博物馆空间中,物品以展品的形态影响了其在人类社会中的绝对时间;而观众这一暂时性的身份与地位,使得其在博物馆空间中的感官体验过程是在其相对时间中完成。观众参观时间的暂时性,使得展品在博物馆空间中的存在是以刺激观众感官体验为前提;观众感官体验过程中的展品,是物品的绝对时间在现代性社会中延续的一种形式。而博物馆与公众之间距离的缩小,亦使得博物馆通过展品与观众试图重构"物"与"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常丹婧 《东南文化》2021,(5):169-175
当下社会处于迅速发展和转型之中,"参与"是博物馆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关键词,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博物馆势必要向更强的参与性转变,从而满足公众新的需求和期待.在博物馆学习中,观众参与表现为在意识中将自己设想为主动的探索者,在行动中通过体验或操作增进认知.观众参与的特点包括以阐释性展览为参与的场所,以身体、情感和思维为参与的要素,以意义的构建和共享为参与的结果.博物馆可从分众化的展览系统、与观众相连接的展览内容、情境化的沉浸体验、游戏化的参与方式、多感官的体验模式、观众参与表达的平台、群体参观的社交环境七个方面构建参与性的展览环境.  相似文献   

13.
本世纪初,一些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博物馆学专家着手对人们在博物馆观赏活动中的行为与环境的关系进行研究。他们认为持续的室内参观会使观众的神经相对紧张,从而导致视觉疲劳等心理现象的出现。1928年,美国的心理学家鲁宾逊(Ro-binSon)借助当时一般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首次提出了“博物馆疲劳”(MuseumFatigue)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申宪  何刚 《东南文化》2002,(11):64-67
观众工作是博物馆的中心工作之一,博物馆的陈列应满足观众的需求,博物馆工作应全心全意地为观众服务,博物馆应美化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开发博物馆资源,打造博物馆化品牌,吸引、陶冶和教育观众。  相似文献   

15.
直隶总督署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裕华路99号,是清朝直隶省最高军政长官办公。居住处所,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最为完整的省级衙署,1988年1月国务院核准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吉林大学博物馆学专业94级学生,在河北省博物馆学会支持下,对直隶总督署博物馆开展了一次观众调查活动。现将本次调查报告如下。一、调查目的与调查方法、过程介绍本次调查是直隶总督署博物馆成立以来第一次观众调查,是我校博物馆学专业组织的第二次观众问卷调查活动。我们搞这次观众调查的目的是多重性的。首先,想通过这次调查活…  相似文献   

16.
博物馆是公众文化、休闲、教育服务的平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文化需求日益高涨,调查研究表明,截至2019年,我国登记备案的博物馆共有5535家,同时博物馆的免费开放政策也带来了大量的参观人群,博物馆应该紧抓这一次的机遇,利用智慧化、信息化、技术化的新型技术手段,以观众的需求和体验为中心,建立观众服务平台,引导观众主动参与,提高博物馆整体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博物馆多年来坚持利用多种形式的调查,多渠道听取观众意见,获取了大量有益的信息,由此而引发了作者对博物馆社会功能、服务意识、宣传工作等方面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以来,中国博物馆事业快速发展,提升展览的传播效益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其他媒体相比,博物馆学习是观众在特定空间行走、站立过程中,通过对展物的观察、体验和参与而学习,因此以观众学习的认知特征为前提制定的传播策略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博物馆展览策展人与设计者应该着重考虑加强对展品实物的阐释,增强展览的叙事能力,帮助观众适应以实物为介质的学习;采用相应的技术增强故事线的逻辑性,更好地营造信息空间,帮助观众在特定空间的站立与行走中进行更有效的学习;引入多种媒体,充分作用于多种感官,以提升观众的学习效益。  相似文献   

19.
博物馆观众是博物馆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研究的进步依托于理论的成熟,但是目前学界有关博物馆观众这个定义的理论研究还处于一个发展阶段。本文作者对以往有关博物馆观众的若干流行定义进行了质疑和辨析,同时对博物馆观众的定义进行了新的探讨,提出了自己对于博物馆观众的理解,即博物馆观众是博物馆环境的直接体验行为人的集合体。文章结束部分进一步对博物馆环境、博物馆体验以及人的集合体等信息点进行了必要的深化补充。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人们重新认识了博物馆的价值,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博物馆,博物馆的观众群体日渐扩大。面对多层次的观众群体,如何为观众提供内容丰富的展览、拉近博物馆与观众的距离,已成为博物馆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综合类博物馆的观众进行定位,探讨其与陈列设计的关系,尝试陈列设计理念的革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