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9年11月23日上午,陈毅元帅与夫人张茜在贵州贵阳花溪住了一个礼拜,还吟下《花溪杂咏》七首和《过贵阳》四首,共十一首诗。其中《花溪杂咏》第七首日:“东舍西舍小停留,长春溪水绿如油。农村如此园林化,神州富裕永不愁。”点明了他在花溪下榻于公园的“东舍西舍”。东舍西舍合称“花溪西舍”,乃贵州名屋,位于花溪公园龟山之西北麓,花溪河南岸、坝上桥左侧。占地面积5052平方米,由东向西有三幢建筑,依次称东舍、西舍、厨房,为中西合壁式建筑风格,总建筑面积为650平方米。  相似文献   

2.
花溪公园     
花溪公园位于贵州贵阳市花溪区,素有"高原明珠"之称。占地800余亩,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建园历史可追溯到清代。溪水碧绿四季花木争艳,融真山真水、田园景色、民族风情为一体。园内的平桥、坝上桥、放鸽桥、芙蓉洲、松柏园各逞风姿,麒山、凤山、龟山、蛇山景色别致。陈毅元帅游花溪后,曾  相似文献   

3.
正在贵阳市郊花溪公园西北,有一座巨石嶙峋、古木参天的山峰,名麟山。麟山是花溪公园最高的山峰,登峰俯瞰,蜿蜒的花溪河、曲折的坝上桥、民族风情浓郁的跳蹬,还有花溪的街道、周边的村寨、贵大的校园等等,都一一尽收眼底。在麟山山麓南侧有一座摩崖石刻,被称为"抗战摩崖"。摩崖呈竖长方形,高约1.5米、宽约0.8米,距山脚的地面约4米。摩崖上款为行  相似文献   

4.
花溪河两岸作为“公园”来建设,是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冬天开始的。但作为“风景名胜”,它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它的历史可追溯到明代中期。 花溪的狮子山(今麟山),自从明代《弘治贵州图经新志》把它定为贵阳名山之后,就常有人到花溪游玩。这一时期,花溪河两岸是明山配秀水,绿树荫苍苔,“风景出自然,非由人力造”  相似文献   

5.
花溪以自然风景的优美闻名遐迩,享有“高原明珠”的美称。花溪公园则以其溪水澄碧清澈,溪流蜿蜒曲折,溪畔桃红李白,溪间小桥石万象更新磴,溪声潺潺汩汩,显出一派天然淳朴的高雅韵致。与花溪公园隔山相望的仙人洞山下把伙村,距花溪公园大门约三公里。贵州宏文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经过省市有关部门批准并办理完相关手续后,已于2000年3月1日破土动工,正在建设一座集旅游休闲、高科技观光农业、珍禽异兽与奇卉古木观赏、江南特色与民族特色相融合的园林景观,以及老年公寓与保健文娱中心、多功能陵塔园为一体的观光旅游景点──—福…  相似文献   

6.
以真山真水、布局天然而蜚声海内外的著名风景区花溪,辟于20世纪四十年代初,是贵州建设最早的公园。历经60年的发展,花溪早已“旧貌变新颜”。那么,建园之初的花溪,究竟树有多粗,水有多急?游人何种神态,牛马何样皮毛?就是世居贵阳的老人,如今恐怕也难有记忆。近观贵州省博物馆文物藏品,我有幸从国画长卷《花溪全景》中,见到了60年前的花溪面貌。那时的花溪,山蓝水碧,民风古朴,没有俗艳的脂粉和莫状的娇情。“十里河滩明如镜,几步花圃几农田。”四处浸溢着和平与宁静。其实,此画恰恰创作于抗日烽火正熊的1944年,…  相似文献   

7.
东风送暖百花开,流水悠悠曲折回。公社公园新建好,长征战士赋归来。这首诗是朱德元帅来花溪视察后所作。 1935年4月8日至9日,朱、毛领导的中央红军军委纵队和一军团主力,曾由龙里进入花溪。在高坡休息  相似文献   

8.
正花溪原名花仡佬(又写成花犵狫),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徐霞客曾经到此,在他的《徐霞客游记》中如此记录:"……大溪自西南峡中来,至此东转,抵东峰下,乃折而吡去。有九巩巨石梁,南北架溪上,是为华仡佬。"这是对原生态花溪山水最早的书面记载。150年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家住吉林村的周奎写了《麟山记》,说花仡佬离他居住的柏杨寨东半里处的狮子山,"有山状  相似文献   

9.
正被毛泽东赞为"勇夺虎罴威"的抗日将领戴安澜今存有两座陵墓,一座在安徽芜湖的赭山公园,另一座则在贵阳市郊的花溪公园。戴安澜是芜湖人,其墓地建在芜湖容易理解,可为什么会在贵阳的花溪也有一座陵墓呢?这事还得从头说起。戴安澜,安徽无为(今属芜湖)人,毕业于黄埔军校,参加过北伐。抗日战争爆发后,相继参加过台儿  相似文献   

10.
花溪十三桥     
在蜀南竹海西北面的龙吟寺山麓,有一个幽静的山谷,这里三条瀑布凌空而下,左瀑从花地湾飞流直下,形如雪练;右瀑自龙尾寺奔来,貌似万斗珍珠;中瀑由斗石岩飞出,状若银绸,品字形汇于石夹湾口,声如暴雨初临,在深谷中回荡,闻名远近的花溪十三桥,就从这里开始。 花溪全长4公里,上有小桥13道,有8道建于明清两代。两岸柳丝飘拂,桃李丛丛,阳春三月,李白桃红,轻云薄雾,满溪落花,蜂追浪逐。溪清而平缓,桥小而玲珑,花溪十三桥便因此而得名。沿溪风景优美,名胜古迹众多。从石夹湾到谭家湾一段,系一峡谷,水雾迷漫,深邃幽静。其中有蛾蛾坟、孔雀山、云雾  相似文献   

11.
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最崇敬的周恩来总理,离开我们已经27年了,但他在花溪时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花溪人民心中。 1960年4月,周总理访问缅甸、印度、尼泊尔等14国回国后,到贵阳花溪作短暂休息,这是花溪人民极大的光荣和幸福。4月30日中午11点过钟,周总理和邓颖超同志(提前赶到昆明)乘坐的飞机从昆明抵达贵阳磊庄机场。花溪的天气好象也懂得是欢迎周总理,特别晴  相似文献   

12.
(一)贵阳之胜在于花溪。而花溪之美,在于山环水绕,竹木丛郁,饶有江南风味。我风尘仆仆从沦陷区逃出后,几经周转,最后落脚在贵阳,这应当说是个“小憩”。因而巍然于花溪之畔的一家小小的旅舍“花溪小憩”,不仅建筑玲政雅致,名字也实在取得好。抗战中流亡到西南的游子们到这里,也许会跟我有共同的感受吧?我到贵阳之初,是任教于贵阳师院,兼课于贵州大学。贵大离城约四十华里,即在花溪之畔;兼课的老师每周都以“花溪小憩”作为临时住宿之地。我真正饱赏花溪风光,领略花溪幽趣,即在这时。后来我正式任教于资大,宿舍反而有些简…  相似文献   

13.
1958年11月2日,天高气爽,时任(以下陪同者的职务均为时任职务)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到贵州视察。上午,飞机降落清镇机场,中共贵州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吴实和贵州省军区司令员田维扬专程到清镇,把小平同志迎接到花溪,下榻碧云窝宾馆(当时称省属花溪招待所)。陪同小平同志到花溪的有中央政治局委员、西南局第一书记李井泉和中央候补书记杨尚昆。午饭后,稍事休息,小平同志访问了花溪人民公社。下午3时许,花溪公社党委书记张大才正在吉林大队麟山旁的田坝里与社员一道深翻土地,突然电杆上的高音喇叭响了:“上级领导来检查生产,请花溪公社张书记立马到碧云窝招待所汇报工作。”张大才急忙在田边找了双布鞋穿上(自己原穿的是草鞋),向碧云窝奔去。1958年秋,正值全国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高潮,花溪区正在开展以深耕为中心的生产突击运动,区委还组织了20多个深耕野战营到需深耕的地方安营扎寨。花溪公社的吉林大队和大寨大队田坝定为丰产坝,必须深耕,因而这一片田坝有十几个野战营,到处红旗招展、热火朝天。张大才赶到平桥头至碧云窝宾馆的半坡上,突然见到一行人走下来,小平同志走在前,随行的有省委书记兼省长周林、市委书记伍嘉模、区委书记齐林...  相似文献   

14.
花溪之春     
我家迁居花溪,是初冬时节。花溪一片灰蒙,低矮的房屋颓残得没有颜色。街上有驮马行走,也有背了竹篓的佝偻老人。多数人穿的是厚重的大襟。远处的山是灰色的,只有一条宽阔的河流,清澈无垢。  相似文献   

15.
我是花溪刺梨酒厂退休职工,我家祖孙三代与刺梨酒打了一辈子交道。从小到大几十年,我就爱喝花溪刺梨酒,遗憾的是现在已经十多年不见其踪影。有人说今天青岩古镇满街都是,可满街的刺梨酒却都仿佛失去了百年流传下来的浓厚香醇。  相似文献   

16.
座落在贵阳西南十七公里处的花溪,以其“十里河滩明如镜,几步花圃几农田”的自然之美,成为全国乃至世界著名的风景区,被誉为贵州高原上的明珠。花溪原名“花化佬”亦写作“华伦佬”或“花阁优”。花他倍之名之名源于贵州高原上最古老的一个民族——仡佬族,古时,人们曾按仡佬族的服饰颜色不同,将其分为红仡佬、白仡佬、青仡优、花仡佬等支系。其中一部分花仡佬聚居于今花溪一带,但当时是没有名称的。这块无名的丛林地,经过仡佬族人民的辛勤经营,一直在变化、发展着。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贵州行省建立,贵阳成为省会,程番府(…  相似文献   

17.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对花溪风景区进行了大力打造,使之发生了深刻变化,成为当时西南后方基地上的一块民族复兴园地。这时的花溪不仅风景优美,而凝聚着浓郁的爱国情调和民族精神,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无数游客。他们在这里居住、游览、集会和赋诗,留下了不少有趣的故事和美丽的诗篇。  相似文献   

18.
正1949年11月花溪解放,县人民政府接管国民党政府仓库留存的稻谷,总共才45万斤,只有头年的十八分之一。当时解放军大量部队过境入滇、川、藏作战,军粮成了新生政权的一件大事。军粮供应直接影响军队的稳定和战斗力,"兵马未到,粮草先行",这句古话点明了军粮的重要性。我的父亲徐守斌,上世纪40年代曾任职贵  相似文献   

19.
《贵阳文史》2005,(6):43-43
在贵阳市政协文史工作会议上,有文史专家指出:花溪区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有许多中央领导、民国政要、文化名流、社会贤达曾亲身驻足花溪,留下珍贵的历史足迹,这在全国的一个县级行政地区,是少有的。花溪区的全国历史文化名镇青岩,一个不足3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就出了史称“以状元及第而夺魁天下”的赵以炯、清康熙年间的翰林院学士、名震京华的诗人周渔璜、孙中山先生秘书、民国民主斗士平刚先生……在云贵两省的古镇中也是少有的。为此,花溪区政协邀请有关专家学者,花了两年多时间,经过挖掘、筛选、考证、编著成《名人与花溪》一书,作为…  相似文献   

20.
“贵州的社会主义建设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当年讲的这些话,一直是鼓励贵州各族人民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这篇特约文章,记述了四十五年前周总理在花溪小住时的一些感人事迹。谨以此文,纪念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好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