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钱币》2006,(3):42-42
2006年3月13日,山东省钱币学会会员、淄博市钱币学会理事、钱币收藏家陈旭先生,向中国钱币博物馆无偿捐赠一批古代铸钱遗物。此批古代遗存系西汉武帝时期的郡国五铢钱叠铸实物,有郡国五铢叠钱树残枝一件、毛坯五铢钱约二十余枚,以及钱币加工后形成的废铜渣块六块等。这些出土品为研究西汉山东地区的郡国五铢铸造情况,以及叠范铸钱工艺的细节,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例证;同时,丰富了我馆铸钱遗物的收藏。中国钱币博物馆向陈旭先生授予无偿捐赠“荣誉证书”,以志表彰!陈旭先生向中国钱币博物馆无偿捐赠一批古代铸钱遗物$中钱研  相似文献   

2.
黄娟 《华夏考古》2020,(4):95-101,107
西汉早期铸钱主要实行令民放铸的政策,在这一政策的推动下,当时国内各地的铸钱生产呈现出一定的地域特征。通过文献梳理,理清了西汉早期铸钱管理的三个阶段;进而结合考古材料,对各地铸钱生产的工艺特点和社会背景进行了考察,探讨了西汉早期政府逐步控制铸币权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自古以来,山东即为冶铁业的发达地区,特别是两汉时期,这一地区更是全国重要的冶铁手工业生产基地。建国以来,随着田野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发现了数以千计的汉代铁器,为研究山东地区汉代冶铁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本文拟就近年来考古发现两汉铁器资料反映的有关问题及...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二辑上曾发表了《澄城坡头西汉铸钱遗址之我见》一文。文章从时间、地点、铸造工艺方面否定了澄城坡头西汉铸钱遗址就是上林三官铸钱遗址的论点。我认为要搞清上林三官铸钱遗址,还得搞清上林三官是指哪三官。以往注解《汉书》者大都以为“钟官...  相似文献   

5.
<正>河南是两汉时期重要的经济区,也是两汉中央政府重点控制的地区。该地区两汉时期铸钱遗存发现数量较多,其中尤以洛阳、南阳等地最为丰富;钱范种类多样,几乎涵盖了两汉发行的所有货币类型,这些丰富的铸钱遗存为探讨河南两汉铸钱业提供了可能。本文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对河南铸钱遗存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希望有助于推动该地区铸钱业的研究。一出土发现河南发现的铸钱遗存主要包括钱范和铸钱遗址。铸钱遗址保留有较多的铸钱业信息,  相似文献   

6.
在各类铸钱工艺中,铜范铸钱是一项有代表性的工艺,但长期以来,一直存有争议,未得到冶铸界主流学术圈的认同。我们通过模拟实验,验证铜范铸钱确实可行,并对有关工艺的发展作了探讨。1.引言铜范铸钱是一项重要的铸造工艺,它萌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发展于西汉早期的半两钱时期,兴盛于西汉五铢钱时期。而自王莽之后,铸钱工艺转向以叠铸工艺为主,铜范铸钱工艺逐渐失去了其在小器物大批量生产领域中的重要地位。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尤其是冶铸界主流学术圈,对铜范能否铸钱一直存有疑问。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对古代铸钱工艺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另…  相似文献   

7.
本刊编辑部1998年7月在西安召开的98中国古代铸钱遗址研讨会,这是继10年前西汉上林铸钱遗址学术讨论会之后的又一重要学术活动。与会者就我国古代钱范及铸钱遗址等问题进行了研讨。陕西代表着重介绍了西安地区的情况,金琦介绍了西汉长安城内外、户县兆伦村...  相似文献   

8.
澄城坡头西汉铸钱遗址之我见吴镇烽1980年,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澄城县坡头村清理发掘了一处西汉铸钱遗址,引起了考古学界、钱币学界和科学技术界的很大兴趣。坡头遗址共出土西汉五株钱铜范41件,陶背范100多件,烘范窑炉4座,以及许多鼓风管、熔锅、铁钳、...  相似文献   

9.
中国钱币学会和中国钱币学会陕西省分会于1988年10月1日至4日,在西安临潼联合召开了西汉上林铸钱遗址学术讨论会。中国钱币学会副理事长殷毅、中国人民银行巡视员牛春和以及钱币学、货币史学的有关专家、学者二十余人出席了讨论会。会议期间,陕西同志系统介绍了有关上林三官铸钱遗址的考古发掘和他们对西汉五铢钱的断代及其铸钱遗址的研究成果,与会同志集中就上林铸钱遗址及郡国五铢、赤仄五铢和上  相似文献   

10.
正四陕西战区铸币明代的陕西省幅员辽阔,包含现今陕西、宁夏、甘肃三省以及内蒙古河套地区,九边中有四镇都在其中,延绥镇、宁夏镇和甘肃镇共称为西北"三边",另还有一个固原镇(也称陕西镇),陕西三边总督驻地就在固原镇城。明代由于缺铜,总体铸钱数量不高,陕西省内出产铜矿,是当时铸钱业最为发达的地  相似文献   

11.
叠铸式陶质钱范是在卧式散铸钱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有资料表明 ,叠铸式陶质钱范最早出现在西汉早期 ,在汉半两盘形铜母范上可捕捉到早期叠铸陶范的信息。但叠铸范在西汉早期并不占主导地位 ,在新莽钱币铸造中叠铸范逐步得以普及 ,东汉五铢铸造中叠铸范已成为主流。 1 986年 1 2月在陕西耀县有汉五铢叠铸陶范出土① 。东汉以后 ,我国东南部自孙氏吴政权起 ,东晋、宋、齐、梁、陈相继更迭 ,国都均置建康 (今南京 ) ,由出土与发现的六朝钱范以及铸钱遗物显示 ,六朝凡官方铸钱大多采取叠铸工艺。六朝时期虽然政权数易 ,但是在对铸钱和制范…  相似文献   

12.
白陶在辽宁地区的大量出现主要是在两汉时期,并且突然出现,迅速消亡。主要从时空分布、型式演变以及相关问题三方面对辽宁地区两汉时期的白陶器进行初步的分析。辽宁地区汉墓中的白陶器从西汉晚期开始出现,东汉中晚期最为发达,其种类主要有瓮、罐、壶、扁壶及钵五种。瓮的数量为大宗,种类也最为丰富,其密封及摆放也较为讲究。通过与山东地区汉墓材料的对比,推测辽宁地区汉墓中的白陶器最早由山东地区经海路传入辽宁地区,并最终扩散开来。  相似文献   

13.
汉代铸钱铜范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汉代铸钱铜范的性能与铸钱工艺,对汉代铸钱金属范的出土概况进行统计,可知:单直浇道阶梯浇注式是汉代铸钱金属范的主要铸型。金属范的尺寸随着时间推移有一个逐渐增大又逐渐减小的发展过程,发展的高峰期在西汉中晚期上林三官专铸五铢时期。西汉早期,金属范以2行钱币型腔为主;西汉中期,金属范以2行或4行钱币型腔为主;西汉中晚期和王莽时期,金属范发展到4行或6行钱模,以6行钱币型腔为主;东汉时期,金属范又转为以2行钱币型腔为主。在对汉代铸钱金属范的出土概况进行统计后,以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铜范为基础,对部分汉代铜范进行了X射线荧光表面成分分析,在金相显微镜下进行了金属相结构分析,并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了金属范的基体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西汉早-中期金属范的成分变化较大;西汉中期-东汉时期,五铢金属范中锡含量较低,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但铅含量的变化范围较大;王莽时期,金属范的成分比较一致。高铅低锡青铜是汉代铸钱金属范所采用的一种主要成分。2)金属范的基体组织以α固溶体+Pb为主,使金属范具有较好的塑性和致密度。即使是反复地使用,组织中仍保留着铸态组织,表明金属范未受到长时间的高温加热。在金属范的铸钱过程中使用了表面涂层以减轻金属范的受热程度,达到保护金属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么彬  张冲 《东南文化》2023,(3):119-130
原始瓷器是中国陶瓷发展的重要阶段,山东是北方原始瓷器主要发现地区之一。原始瓷器在商代中期随商王朝经略东方而传入山东,在殷商贵族间使用。西周的统治者将由南方生产的原始瓷器分配给各个诸侯国的贵族,其中殷遗民占有较大比例。西周晚期,周王室衰落,对南方的控制力变弱,外来的原始瓷器变得罕见。春秋末期,越国逐步崛起,北上逐鹿中原,与山东诸国交流增多,原始瓷器作为越文化的代表性产品重新出现于山东地区。战国早期以后,越国渐渐衰亡,原始瓷器也随之在山东地区消失了。随着西汉王朝统治逐步稳固,国家经济不断复苏,越地的原始瓷器生产重新繁荣,原始瓷器又重新传入山东,但此时的使用者已经不局限于贵族阶层,其社会功能也发生了转变,更多是作为重要商品被销售到山东地区。  相似文献   

15.
西汉初,汉高祖刘邦初定天下,以秦钱重难用为借口,发布了“更令民自铸钱”的法令。此令已出,各级官吏、地方豪绅、懂铸造技术的工匠,都有了自行铸造钱币的权力。铸造钱币权力的扩大,使各地能工巧匠在钱币铸造工艺上尽显其能,产生了一项新的制范铸钱工艺,即叠范铸钱工艺。这种革新的工艺,历经初期阶段、成熟阶段、鼎盛阶段,最后终由母钱翻砂工艺所取代。  相似文献   

16.
汉代叠铸法铸钱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叠铸工艺在汉初的半两钱、王莽时期和东汉的钱币铸造中得到应用,成为东汉至母钱翻砂法铸钱出现之前的一种主要铸钱方法.对叠铸法铸钱的相关遗物进行了分类统计,其中发现最多的是金属制范盒,其次是在烘范窑内出土的叠铸范.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9件汉代货泉叠铸金属制范盒进行了成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合金成分为以铜、锡、铅三元素为主.锡含量集中在4%~6%之间,锡的成分是有固定的配比,表明王莽时期货泉叠铸金属制范盒的制作应该是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铅的含量在6%~12%区间内.这种铜、锡、铅的成分配比保证了金属制范盒具有一定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并使文字和轮廓清晰.通过对叠铸法铸钱过程的模拟试验,探讨了叠铸法在西汉早期被用于铸钱后,却未能在西汉中晚期上林三官铸钱中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叠铸法的生产效率不能与金属范铸造相比,叠铸法不能满足中央政权统一大批量、快速、低成本铸钱的需求.叠铸法铸钱能够保证所铸造钱币的质量,王莽时期对钱币质量的要求是叠铸法在王莽时期重新得到应用和发展的原因.与平板范竖式浇铸铸钱工艺中陶范铸钱相比,叠铸法具有很高的生产效率和较低的生产成本,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7.
郑州地区汉代的民间铸钱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汉前期,由于长年战乱,人民亟待休养生息。因此,当时政府曾一度允许官商铸钱。于是便有许多官吏和商贾从事钱币铸造,到武帝时,就将铸钱权收归中央,由“上林三官”独铸,使货币质量得到提高,在民间取得了信任。西汉末新莽时期,王莽托古改制,民间盗铸之风大兴,社会经济造成大混乱,加速了王莽政权的灭亡。近年来,在郑州地区曾发现两处新莽时期“大泉五十”铸造遗址。现根据出土铸范试析如下,以求就教。  相似文献   

18.
陈旭 《中国钱币》2006,(2):45-45
2004年夏,笔者从山东临淄收得一批西汉五铢叠铸工艺的铸钱遗物(以下统称叠铸),当时出土时散失许多,我仅得到其中一部分(插四图1),出土地点在刘家寨东北约150米处。现对遗物分述如下。一、叠铸钱树一枚,已残,树上仅存一枚较完整的五铢钱,其他残钱均是铜水未浇到而出现严重漏铜现象所造成的。钱树残长120mm,共有12层叠钱,每层6枚,呈环形放射状排列,每层之间存有大量的红褐色范土,间距8mm。另外还有一枚单层的铜钱浇道(插四图2),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五铢钱铸出后的排列方式,与早期西汉榆荚半两铜范母的排列方式一致,均呈环形放射状排列。…  相似文献   

19.
两汉时期货币的铸造,除了西汉早期有过短暂的放民铸钱以外,一向都是由官府控制的。其情形大致是:西汉在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以前,中央政府由少府进行管理,具体的铸造则由中央和地方郡国兼行 (在不同的时期其情况并不一致,另文详述)。武帝元鼎四年以后,改由水街都尉属下之上林三宫进行统一的管理与铸造,铸钱工场也集中在都城长安及其附近。王莽时期有所改变,于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近谏大夫五十人分铸钱于郡国”[1]。东汉时期货币的铸造与管理机构是彼此分离的,中央进行宏观管理的是太尉属下的金曹,具体的铸…  相似文献   

20.
南朝齐武帝永明五铢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朝齐王朝统治时期行用的钱币基本上都是前朝的旧钱。齐武帝永明八年(490年),曾遣刘峻前往四川的严道铜山,在西汉帝时期邓通铸钱的旧址处开山采矿,置炉炼铜,就地铸钱。刘峻所铸之钱为南齐建国以来首次铸行的五铢钱,也是南齐前后统治二十余年中唯一的一次铸钱。可能因为铸钱成本过高或是费用不足,开铸不久即停止,仅铸得成品五铢钱千余万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